陳進美
摘 ?要:多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把多媒體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小學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
一、概述
(一)多媒體技術的定義
多媒體技術是處理來自不同媒體和不同存儲設備的信息以取得成果的技術。多媒體技術是處理多媒體信息、文本、圖形、圖像和音頻的計算機技術,以交互方式收集信息。簡單地說,多媒體技術是互為補充和相互關聯的技術,集成的多媒體技術能夠處理聲音、文本和圖像等信息。
(二)多媒體技術的特點與內容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是具有高效性,能夠把一些很復雜的事變得通俗易懂,還可以把一些很難的事變得簡單明了。多媒體技術不是獨立的,需要很多設備組合使用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多媒體技術的內容涉及方面很廣,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跟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技術人員來說,多媒體技術可以用來工作,能夠提高他們的工作質量。而對教學來說,多媒體技術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對一個抽象的問題不再是逃避。而是對這類問題產生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備課、做課件。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些零散的內容,結合在一起,讓教師對備課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
(三)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生的意義
1. 激起興趣
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與以前的教學方法相比,多媒體技術的創新性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如果傳統的教學方法僅僅基于黑板上用粉筆寫的幾個數字,必然會給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學生帶來一些困難,這樣一來學生可能產生懼怕數學的心理,無法把數學學好,而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2. 形象生動
低段小學生大多處于具體操作階段,而高年級小學生則處于從具體操作階段到正式操作階段的過渡階段。處于特定操作階段的兒童在思維上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對一些問題還比較呆板。如果低段小學生沒有多媒體技術作為工具,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教師不會要求學生進行多方面和深入的探索,但對一些簡單的和常見的立方體,要求學生能夠計算表面積和體積,如計算長方體表面積時,學生可能很難計算出來,如果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無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想象,多媒體可以形象地展示出來,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教學。
3. 創設情境
如果學生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就能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會印象更深刻。例如在講授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先做一些練習,讓其做梯形的兩條高,把梯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然后把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積。然后讓他們總結梯形面積公式是怎么得到的。但這樣的方法計算過程復雜,如果應用多媒體技術將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
二、小學數學課程的相關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 內容富有時代特色
讓學生慢慢構建起數學體系。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要學會把新舊知識聯系到一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一節課講授的知識點如果時間還來得及,就應該當堂做相應的習題,讓學生在做題中鞏固知識點,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增加了小學數學教育的挑戰,因為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繼續擴散和成熟,小學數學教育也從傳統教育轉向現代化教育。演變成利用多媒體技術替代黑板來教學,這樣一來,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要把握好重難點。
2. 教學的開放性
小學數學教學其實是學生的教育活動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發展的過程。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更多的是積極地參與探討問題,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把現實生活和數學聯系到一起。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是教給學生定理和公式,而是為學生提供一切有利條件,讓學生盡情地發揮和激發創造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的方法。其中普遍應用的首先是講授法,教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底下聽。但這樣的方法容易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其次是討論法,在課堂上教師會根據內容的需要,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個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常用。再次是示范法,教師一邊講課一邊給學生展示實物模型和圖畫等,幫助學生檢測物體和理解問題。示范法也是現代教育發展中教師教學的主要方法。最后是實習法,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體驗,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不斷改正,最后使自己不斷成長和發展。
示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與另外三種方法相比,示范法更直觀、更生動,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多媒體技術被用來在課堂上展示圖形變化的過程,使小學生更容易理解。
三、學習者分析
(一)認知發展特征分析
小學生不管在感覺、知覺、記憶和注意等方面都與中學生有很大區別。每天上數學課前幾分鐘,教師都會要求他們背數學公式,但可能到考試或應用時他們就忘記了。
此外,小學生一般都很尊重教師,幾乎不會出現頂撞教師的情況,在他們心里,教師就是一個權威的象征,因此會按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
(二)學習者起點分析
學校每星期都安排了多媒體技術課,以此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多媒體使用方法。通過觀察,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都比較熟練,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效果相對比較好。
(三)學習態度分析
大多數小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出勤率很高,但積極發言的學生并不多。努力學習、好問的學生只占全班的一小部分。同時,參加多媒體技術展覽活動的人比較少,小學生喜歡哪個教師,就喜歡那個教師教的科目。如果他不喜歡數學教師,即使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也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分析
小學生學習風格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小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造成的。個體差異是指個體之間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以及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展現的不同方面在發展的程度和速度上有所不同。這種差異表現在以下兩點:首先,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有些學生非常聰明,即使他們在課堂上不專心,或者喜歡跑神,當教師布置作業時他還是會做作業;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非常認真,可能無法將所學應用于實際,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從整個班級的角度來看,個體差異主要表現為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大多數女生都有好的學習成績,她們不僅在課堂活動中比男孩更活躍,而且課堂上發言通常也比男孩更活躍,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小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
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越來越普遍。這種特定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的青睞。然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多媒體技術有好奇心理,這樣一來,教師指導時不容易抓住重難點,師生之間不能有效地互動。高年級的學生在使用多媒體技術上課時都是做筆記跟不上,或者光顧著做筆記,根本不聽教師講的重難點,可能一節課上完,到自己做作業時什么都不會。還有教室的位置、大小很容易影響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效果,導致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一些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法沒有深入的研究,沒有透徹的理解,沒有真正理解多媒體技術的內涵,也沒有很好地掌握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沒有真正發揮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相比于小學數學課本上單調的理論知識,把課文上內容用多媒體做成課件給學生展示出來,學生會更有興趣。例如講授“求速度問題”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小麗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的課件,做課件時會設置小麗出發時看一次時間,到學校再看一次時間,還專門在家到學校之間弄了距離標識,這樣學生在做題時會更感興趣。例如在思茅第七小學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做課件,上課時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平行四邊形是如何轉換成長方形的,學生看了這個轉換過程,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且一下就可以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清楚地掌握各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數學教師講授“圓的特征”的課堂上,教師用多媒體動畫把汽車輪胎變成矩形、橢圓形、平行四邊形和圓形。在軸距相同的情況下,讓學生觀察哪個輪胎跑得最遠,引發學生思考。課件播放結束后教師會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再進行鞏固。一節課下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思維,還讓學生有所收獲。
在看東西時,小學生喜歡用圖像來思考,因為圖像能幫他們更直觀、更透徹地理解事物。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變成具體,便于學生理解難懂的知識。例如在思茅第七小學聽課時,有一個數學教師在講授如何計算“梯形的面積”這節課中,是利用多媒體把兩個相等的兩個梯形是怎么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通過多媒體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出來,學生就明白了梯形的面積是怎樣得出來的,一個梯形的上底跟另一個相等的梯形下底拼起來,剛好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而且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梯形的面積公式就很容易得到了。學生不僅理解還當堂記住了這個面積公式,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小學數學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教師在數學的課堂上語言組織能力不強,以致學生難以理解。課堂紀律要求不明確,導致數學小組討論時一片混亂,“形式分散,精神分散”。
在課堂上過度關注素質教育,卻又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發展,導致合作學習結果不理想。很多數學教師在處理新教科書時不熟悉它們還不“得心應手”。
五、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和改進建議
上課時要把握主次,主要內容應著重探索和解釋。在課堂上要注意與學生配合,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掌握教學模式,在話題的介紹中,要注意簡潔精煉,開門見山。許多課程不需要在引言中長篇大論。注意教學的節奏,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和遲鈍只會使教學無聊,如果一節課講得很快,沒有注意節奏,就算講得很優秀也失去效果了,目前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并不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使用不當也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手勢、語言、表情和表情的變化與黑板配合。板書、演繹和提問,與學生良好的互動,超前的思維,讓學生始終參與學習活動,積極主動,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沒有他們的參與,教師就無法教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成就感高了,對教師這份職業也會更加熱愛。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掌握一些技能,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如在課堂中哪些地方要重點強調一下,不能播放多媒體一閃而過,必要時還要在黑板上寫一下。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聽一些歌,看一些與學習有關的電影是可以的,但必須要適當,不能失去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 成才之路,2020(16):106-107.
[2]黃孝建. 多媒體技術[M].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
[3]姜有先. 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課程深層次整合的實踐探索[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150.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