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捷顏


摘 ?要:文章根據河西小學校德育團隊的實踐經驗深入研究與挖掘“和雅教育”內涵,以“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故事育人”為德育理念,構建“和雅德育”體系: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和雅德育活動,讓學生激發潛能、感悟生活、提升能力、啟迪智慧;二是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環境文化,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影響、感染和教育;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故事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學校、熱愛學校、贊美學校,書寫學校日新月異的發展篇章;四是抓實三雅養成,即語言文雅、行為儒雅、儀表優雅,培養具有和雅氣質的少年。
關鍵詞:和雅;三雅;立德樹人
一、構建“1+4”德育網絡,凝聚教育合力
(一)成立一個名班主任工作室
班主任是學校最為核心的教師團隊,是學校師資實力的最直接體現,而名班主任工作室是學校打造名班主任的系統工程,對提升班主任素質,打造名班主任隊伍有著重要作用。河西小學成立了和雅教育名班主任工室,工作室理念:“修德允能·和雅育人”;工作室的宗旨:“育優秀隊伍,塑優良班風、創優質品牌”;工作室內容:制訂名班主任建設方案,開展班主任各項培訓活動和雅德育校本研究。工作室定期舉行研討和交流活動,針對班級管理中的難題、管理智慧與藝術等課題進行研討交流,工作室成員編寫了《和雅德育三三三》課程體系和《和雅班級日常管理匯編》以及《河西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考評指南》,自主設計印制了《和雅少年成長手冊》。形成了“和而不同 雅而有致”的校風、“和教創新”的教風、“和學雅行”的學風。
(二)構建“四條主線”德育網絡
“四條主線”中第一條是德育管理工作主線,即校長—德育處—少先隊大隊部—班主任;第二條是實施德育的主渠道主線,即校長—德育處—名班主任工作室—各科教師;第三條是學生自主管理工作主線,即德育處—學生會—班委會—學生;第四條是家校共育主線,即學校—家長委員會—家庭—社區。各條主線各司其職又互相關聯,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
家校共育主線是和雅德育工作亮麗的一筆。家長參與學校的環境建設,近110平方米的“和雅菜園”,是家校合作共建的優秀范例之一,里面的一土一木都凝聚了家校共育的智慧,這里成了學生學習和勞動的重要園地。學校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家長駐校日,讓家長走進活動,走進課堂,走上講臺,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孩子上課分享化妝技巧、烹飪美食的方法,也可以分享成長經歷,有講當地傳統文化、插花技巧、傳授保健知識……課堂精彩紛呈。
二、打造和雅班級文化,營造育人氛圍
(一)閱讀型班級文化
閱讀型班級要求閱讀內容多,閱讀氛圍濃,閱讀成績突出。班級學生人人熱愛閱讀,人人參與閱讀,人人展示閱讀。積極開展以“看、聽、說、讀、寫、辯、傳、做”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即“看(閱讀經典名著、觀看經典影片)、聽(讀書報告)、說(讀書演講)、讀(名著朗誦)、寫(讀書征文、心得)、辯(讀書辯論)、傳(圖書漂流)、做(書簽制作、讀書手抄報)”。學生在班級享受讀書的樂趣、體驗讀書的情景、收獲讀書的果實。
(二)藝術型班級文化
藝術型班級要求藝術人才多,藝術項目多,藝術氛圍濃,藝術成績突出。班級學生人人熱愛藝術活動,人人參與藝術活動,人人展示藝術才能。積極開展藝術類培訓活動,表演活動,如合唱團、藝術操、書畫小組等等。
(三)自治型班級文化
自治型班級要求班級管理自覺、規范、高效,班干部隊伍素質高、能力強、辦法多,有一支富有特色的班干部管理隊伍;班級管理形成了以班干部管理為核心,全體學生參與,班主任為輔助作用的新型管理機制;班級集體榮譽感強,凝聚力強、號召力強。
(四)實踐型班級文化
實踐型班級要求學生個人動手能力強,實踐能力強、體驗能力強,班級形成了熱愛思考、熱愛動手、熱愛創造的濃厚氛圍;班級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如義務勞動、志愿者服務隊、我是生活小主人體驗、開心小發明等,實踐創造生活成為了學生生活的主題詞;班級涌現出一批科技能手、實踐能手、操作能手。
(五)溫馨型班級文化
溫馨型班級要求學生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建立起綠色的、容和的人際關系;學生互幫互助、熱心付出,形成服務第一、奉獻第一、他人第一的良好班風;學生文明禮貌、謙和禮讓,雅言雅行,有君子淑女之氣質。
(六)環保型班級文化
各班根據學校六型班級和雅教育模式,每班定出一種類型作為創建方向,以班主任為主導,邀請科任教師參加,全體學生參與制定“班級發展規劃”,內容包括班風、班訓、班歌、班徽、班級發展愿景等內容,全面調動學生參與班級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班集體的凝聚力,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感、集體感和自豪感,讓學生更加熱愛班級,珍惜班級,努力為班級品牌建設添磚加瓦。
三、實施“3410”育人模式,促進三雅養成
(一)“3”是實施和雅德育三三三
和雅德育三三三是學校德育精細化管理的有力抓手。這是河西小學按照孩子的身心成長、習慣美德養成規律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實質,共設計了24個和雅少年核心美德,構建了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生成長全過程德育養成體系。圍繞每個核心美德,又設計了相應的具體內容,堅持讓孩子每天說好三句話,每天在學校做好三件事、在家中做好三件事。構建了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小學生成長全過程德育養成體系,實現了生活就是德育,學校、家庭、社會合力育人的本真教育構想。(如表1)
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師改革傳統的評價機制,開展了“好習慣積分——學生德育評價模式的實踐與探索”研究。教師抓牢孩子習慣美德養成,利用每天一晨會,每周一班會,每月一評比強化學生語言文雅、行為儒雅、儀表優雅,以《和雅少年成長手冊》為抓手,以評價促養成,形成家校共育網絡。(如表2)
學生在“天天實踐”“周周反省”“月月回顧”中,把培育美好品德化為自覺行動。讓學生在積極的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發展主體性評價,全面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的優秀品質。當學生表現出良好的行為時,及時強化、表揚、獎勵,使他們產生愉悅感,進而鞏固良好品行,逐步形成和雅的氣質。通過教師的橫向評價,提醒一部分變化不大的學生認清不足。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承認學生的差異,而且承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發展方向,使之積極樂觀地培養自愛、自強的主體人格。全新的評價模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激勵著學生,受到了全體學生的歡迎, 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4”是開展四個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節日活動。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和國慶節前,學校都會舉行大型慶祝活動;五一勞動節前開展勞動競賽勞動,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開展相應的德育實踐活動。
二是和雅文化活動。每年四月,學校舉行“和雅文化節”。各班以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為切入點,開展故事大賽、課本劇表演、深化文明禮儀教育,營造高雅的文化氛圍。每個周一的升旗禮上,有“和雅菁英秀”班級名片展示活動:各班的學生輪著走上小舞臺,在全體師生面前展示自己班的特色文化,包括班風、班訓、班歌、節目表演等,為每個班、每個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三是特色評選活動,“和雅少年”“和雅教師”“和雅教室”“和雅家庭”。教師根據《和雅少年成長手冊》的反饋,每月評出和雅少年,一個學期每月都能評為和雅少年的同學均獲得一枚和雅勛章。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活躍學生身心,陶冶學生情操,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能力。
(三)“10”是培養“十個文雅好習慣”
“10”是著力培養學生的“十個文雅好習慣”:把書讀好、把操做好、把地掃好、把字寫好、把歌唱好、把路走好、把話說好、把飯吃好、把物放好、把覺睡好。這十個文雅好習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是三雅養成的具體要求。通過班級小干部自主管理,對班級同學進行提醒和督促,每周選出“好習慣小標兵”,促進三雅養成。
四、開展故事育人活動,引領生命成長
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讓教師、學生、家長、校園留下最美故事,讓和雅教育留下最美故事。
學校故事。用50個字介紹學校,贊美學校、祝福學校,洋溢著對學校的熱愛之情。
校長故事。用50個字介紹校長,贊美校長、祝福校長,洋溢著對校長的熱愛之情。
班級故事。用50個字介紹班級,贊美班級、祝福班級,洋溢著對班級的熱愛之情。
老師故事。用50個字介紹自己敬仰的老師,贊美老師、洋溢著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學生故事。用50字介紹自己喜歡的同學,贊美同學、洋溢著對同學的熱愛之情。
自己故事。用50字介紹自己,贊美自己、祝福自己。
家長故事。用50個字介紹自己的父母(或親人),贊美父母(或親人)、祝福父母(或親人),洋溢著對家長深深的熱愛之情。
在學校掀起講述“我們的故事”的熱潮,激發學生對學校、班級、同學和自己的熱愛之情。由學校、班級、老師、學生共同參與這項活動,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文化長廊、學校公眾號平臺、學校LED電子顯示屏等形式進行宣傳;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全校集會、各種演講等形式進行宣傳;通過征文、書法、繪畫、唱歌等形式進行宣傳。
開展“年度校園10大故事”評選活動。每年,學校在全校范圍內評選出“最感人的十大故事”活動,這10個故事要求具趣味性、感動性、啟發性和激勵性,要對評選出的十大故事進行宣傳和報道,使之成為學校最生動的德育教材。
和雅德育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成長性,提升學生的幸福感,使學校師生和家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和成就空間。和雅德育讓每一個生命茁壯成長,讓每一個生命生命充滿活力、充滿個性、充滿人性,發展潛能、涵養氣質。語言文雅、行為儒雅、儀表優雅,是學生的鮮明個性和優秀特質,師生在和諧的環境中共生共長、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楊柳依. 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理念[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1):67-69.
[2]張悅. 立德樹人視角下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探討[J]. 智力,2022(35):120-123.
[3]余潤禾. 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J]. 教育界,2022(32):107-109.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