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舒慧
內容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明: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都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改善了傳統課堂的授課形式,同時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以外獲取知識更加迅速與便捷,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元認知控制能力較差,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很難做到深層次閱讀。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對小學生利用新媒體進行深度閱讀的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利用新媒體進行深度閱讀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 深度閱讀 閱讀策略 小學生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發現理論中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這一點正是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所在。淺層學習注重對知識的識記,強調背誦和記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記硬背”。而深度學習則側重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使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舊知識相融合,并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深度閱讀可以說是在閱讀中進行深度學習,那么對于深度學習的判定可以遷移到深度閱讀上去[1]。深度閱讀更加強調學生在閱讀時的內在動機,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身、編者與文本三者之間構建對深層次的對話。學生通過其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從而陶冶情感、啟迪思想。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一詞開始逐漸涌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新媒體”是繼報刊、雜志、廣播和電視之后出現的新型傳播工具,因此也被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的,它是一種比傳統媒體技術更先進、發展時間更短、影響范圍更廣的新興媒體[2],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話手表等。媒體的多樣性,信息的泛濫,迫使人們在多媒體閱讀時進行隨意性、碎片化、直觀化的閱讀模式,人們的思維轉變為碎片化、淺層化的方式,往往導致記憶力、判斷力或思考能力的下降,從而失去對閱讀內容的深度思考、分析、判斷與自省[3]。
而今,新媒體早已成為小學生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即時性及高效便利、輻射面廣、不受時空限制的顯著優勢,科學合理的利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大有可為[4]。新媒體能夠通過語詞和畫面兩種呈現模式,增強小學生在進行深度閱讀時的體驗感。但小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新媒體進行深度閱讀?家庭、學校等又該給予小學生什么樣的支持?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一.小學生閱讀的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科學技術不可置否的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尤其是近些年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小學生線上閱讀閱讀愈發方便,但小學生再閱讀過程中存在的閱讀品位不高、閱讀內容快餐化、閱讀時對于知識內化速度較慢、對文本的理解僅限于表層等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一)自制力弱,無法集中精力閱讀
新媒體文本多種多樣,并且具有實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點。小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往往會選擇具有娛樂性質的文本內容進行閱讀,閱讀品味不高,閱讀內容偏向快餐化、娛樂化。但網絡是人類生活的虛擬社區,里面的生活不能僅僅是娛樂和游戲,那里也應該有鮮活的思想、嚴肅的探討[5]。
新媒體上新奇事物很多,充滿誘惑的東西也很多,小學生好奇心重,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使他們在學習中很難集中精力學習,甚至會出現逃避學習、沉溺游戲的情況[6]。新媒體時代,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不高且沒有形成良好的在線閱讀習慣。小學生在線瀏覽的時更加傾向于選擇娛樂化、單一化的閱讀內容進行閱讀。同時,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線上閱讀時,網站會時不時推送諸如廣告、游戲等信息,使得學生閱讀時的注意力有了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散,不利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且年齡越小的學生元認知控制能力越差,一旦接觸網絡游戲就有沉迷于其中的危險。
因此,讓小學生學會先對閱讀文本精心分類、再集中精力進行深度的在線閱讀刻不容緩。
(二)缺乏引導,無法進行深度閱讀
在小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除了認知不足和缺少閱讀的方法等內在原因會影響小學生進行電子閱讀外,他們也會受到社會、家庭、學校老師等多方面的影響[7]。
一方面,許多家長愿意且有能力為孩子提供新媒體設備,如手機、電腦等,但是卻沒有做好對學生在線閱讀的正確引導,甚至對學生使用新媒體進行閱讀絲毫不管不問、持放任態度。然而在這個信息時代,讓學生自行使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是一個莫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中,各類網絡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學生也極容易被這些信息吸引,而不愿意閱讀白紙黑字的書籍,還有家長將電子書代替課外閱讀,但取得的閱讀效果卻完全達不到預想的狀態。有的家長則放任學生閱讀漫畫書,絲毫不關心學生的閱讀內容,這些都會造成學生在閱讀中面臨困境[8]。
另一方面,許多教師并沒有對學生的新媒體閱讀進行一個有效引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時候,都把重點傾斜在閱讀技巧上面,但是并沒有對學生的朗讀感情進行培養。這就導致語文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會停留在閱讀的文字層面,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使得學生對文字的深層次內容無法理解[9]。教師們缺乏優質的媒介資源、缺乏跨媒介閱讀教學的意識和對學生跨媒介閱讀學情的了解;在教學的開展上還存在教學實踐上、方法單一、缺乏價值觀的引導和缺乏教學反饋的問題[10]。教師會不會使用新媒體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以及教師如何使用新媒體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除此之外,學校對教師跨媒介閱讀教學的開展也缺乏支持[10]。許多學校缺乏新媒體設備,如教育一體機等。這就導致了教師無法利用新媒體上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同時,也有許多學校并未配有專門的新媒體教室,這也導致了學生不能在學校利用新媒體查閱在線資料。
二.基于新媒體的小學生深度閱讀策略
新媒體在線閱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使得學生獲取新知識愈發便利,學生可以迅速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手機,甚至是電話手表都具有一定的搜索功能,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的共享資源。這些借助新媒體搜索出來的訊息具有實時性、廣泛性等特點。但是在新媒體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說也存在著一些隱患。由于小學生的元認知控制能力普遍較低,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往往只是淺層閱讀、是一種泛讀、略讀,很難做到深度閱讀,因此小學生再借助新媒體進行深度閱讀時,需要格外注重方法論的指引,好的深度閱讀策略不僅能夠訓練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閱讀能力,對增強小學生學習效率、加強其自我學習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為基于新媒體的小學生深度閱讀羅列的幾點策略。
(一)依據書目分類閱讀
1.主題分類閱讀,明確單元語文要素
在我國最新編訂的語文教科書中,各年級各單元均有其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一點使得教師能更好的把握教學方向,同時也使得學生能夠抓住學習重難點,迅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小學生在借助新媒體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利用新媒體強大的搜索功能,選擇與教科書中人文主題相似的文章進行深度閱讀,這不僅能夠使得小學生能夠精準把握新的閱讀簽章蘊含的真諦,還能夠使得學生在原有課堂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教科書中文章的人文主題。除了能夠使得小學生學習新媒體上閱讀到的新知識,這種以主題為中心的學習,也能夠使學生主動地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閱讀。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那么,小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就可以找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進行閱讀。課文《陶罐和鐵罐》以及《鹿角和鹿腿》等都預示著看事情要全面,因此,小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就可以選擇類似的寓言故事,以課堂所學內容為基礎,加深對新閱讀文本的理解,從而實現深度閱讀。
2.作者分類閱讀,領悟寫作中心思想
真正的閱讀是小學生精神上的對話,是意義深遠的心靈之旅[11]。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從修辭手法還是情感的表達上都大相徑庭,依據作者去選擇閱讀文本,不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歷程,還能夠閱讀思路上保持話語體系的不中斷。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可以以作者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從而選擇書籍。例如,現階段小學語文課本中關于魯迅的文章較多,那么小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就可以搜索作者魯迅作為關鍵詞,從魯迅的生平事跡開始了解,知道魯迅大致人生的軌跡,體會魯迅在人生道路上的喜怒哀樂。以作者的生平事跡為基奠,再去細細品讀魯迅每一個時期的文學作品,便會有較為深刻的感悟。以作者為搜索的關鍵詞去劃分閱讀內容,追求的是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與交融,是一種情感的共鳴。深度閱讀追求的不僅僅是對文本的理解,更是要知曉這篇文章背后所蘊含的道理和真諦。以作者為關鍵詞對文章進行分類,能夠幫助小學生迅速的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熏陶情感和培養其良好的人格品質。
(三)運用多元形式閱讀
1.小組合作式閱讀
小組式學習指的是學生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建成一個學習群體。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深度閱讀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教學生進行分類,而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基于新媒體的深度閱讀。小組是學習有利于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學生可以先在新媒體上進行自主閱讀,在那之后利用新媒體與同組同學進行交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新媒體的深度閱讀,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尤其是現在疫情期間,小學生可以在線閱讀之后,通過新媒體與同學進行交流。新媒體使得小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加便捷,在小學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在討論中去體會文本所蘊含的深層次哲理。例如,每組小學生可以每周設立一個閱讀目標,并互相監督所設的目標是否完成。可以在每周六或周日進行一次小組討論,把自己的一些觀點想法展示出來,這種由學生自主探索到的知識,區別于傳統的死記硬背,更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深度閱讀的能力。
2.小先生引導式閱讀
小先生制是由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實踐中提出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老師先教會一個年紀稍大的學生,再由這個學生去教其他年齡稍小的不會的學生,這種教育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師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在利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時,也可采用這種方法,由高年級的一個學生帶領低年級的一個或多個學生進行在線閱讀。無論是在識字認字還是理解能力方面高年級的小學生都比低年級的小學生強,因此,由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深度閱讀是十分有利的。低年級小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課外閱讀時,除了可以求助老師、家長,還可以向高年級小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行隨時隨地的在線交流,與此同時,高年級小學生在向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解答時,也是自己鞏固知識的一個過程。因此,小先生式在線學習不僅能夠節約師資,還能夠使得學生之間進行思想的碰撞,使之迸發出新的火花。
(三)共建“沉浸式”閱讀氛圍
1.強調校園氛圍,發揮學校核心領導力
學校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小學生深度閱讀方面,學校可以設立一個新媒體深度閱讀室,并在里面配備相應的電子設備以供學生查閱,是一個類似于圖書館的場所,但又區別于傳統的圖書館,這一深度閱讀室可以小聲朗讀與交流。由于小學生的元認知控制能力較弱,因此學校提供的電子設備必須僅供閱讀使用,不得有任何廣告出現。且這一深度閱讀室必須設管理人員一名,以便小學生在利用電子設備時,可以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2.明確課堂氛圍,助力學生課外閱讀
小學生的在線深度閱讀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更需要教師的指導。語文教師務必要向學生明確本學期各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以便學生能夠精準地抓住重點開展課外閱讀。同時,教師也要具備極強的專業素養,才能夠為小學生閱讀提供指導。教師可以在學期伊始為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可以是紙質版的,也可以是電子版的,最主要的是在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此外,教師在課堂以外與學生進行交流時,也要鼓勵學生利用新媒體進行深度。例如,教師可以在線上建立一個群,這個群的作用在于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幫助學生解答閱讀中的一些困惑。
3.注重家庭氛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家庭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也同樣重要。首先,家長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如平板電腦等新媒體,以供小學生查閱資料,充分發揮新媒體快捷、便利的優勢,幫助小學生迅速獲取新的知識。但是要加強對小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監管力度,如使用時間、瀏覽內容等。其次,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在使用新媒體時,盡量少接觸一些如游戲等純娛樂項目,可以與小學生通過共同閱讀的方式,去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東霖.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
[2]王喆.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研究[D].吉林大學,2020.
[3]王玨,劉世清.論多媒體閱讀行為的雙重特征[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5,37(12):26-30.
[4]史艾麗思.新媒體背景下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學,2016.
[5]陳銳軍.網絡對中小學生閱讀的影響——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結論[J].出版發行研究,2010(08):25-27.
[6]郭楠軒.新媒體對小學生學習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7]宮紫璇.小學高年級學生電子閱讀現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 2021.
[8]陳煜南.新媒體時代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及習慣的培養[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34):37.
[9]程東韡.淺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有效途徑[J].時代教育:下旬,2021(9):69-70.
[10]賴文沁.小學語文跨媒介閱讀教學的現狀、問題和建議[D].上海師范大學, 2020.
[11]陸春松.找準視點,走進文本深度閱讀[J].語文天地,2017(06):75.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1733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