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設計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深度學習與議題式教學結合,通過設置合理議題、創設真實情境、組織有效活動、設計議學任務等方式,促使學生深度思考、深度參與,推動學生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教學任務。
【關鍵詞】深度學習;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黃艷玲(1981—),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廣西教育考試命題與評價中心。
議題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科任務精選議題,創設真實情境,提出一系列問題,帶領學生思考、討論、探究,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重構學科知識體系,提高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1]。目前,已有許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會自覺采用議題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但與此同時,一些教師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時,存在教學過程形式化、學生思維淺顯化、教學評價簡單化等問題。
要讓學生深度學習,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以往學習經驗,主動獲取、理解、加工新知識,并辯證地看待這些新知識,將掌握的新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以解決問題[2]。教師可以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開展議題式教學,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和實施路徑,這樣做不僅能解決議題式教學過程形式化、學生思維淺顯化的問題,提升教學效果,還能促使學生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發展,有效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一、基于深度學習的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模式
在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以下五個步驟進行教學設計:深研教材—確定議題—創設情境—組織活動—反思評價,同時引導學生通過以下五步學習知識:梳理知識—議學準備—體驗思考—合作探究—思維進階,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確立深度學習觀,做好課前準備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可以說,基于深度學習的議題式教學能否順利實施,取決于教師與學生能否正確認識深度學習的意義,以及學生是否愿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為使學生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程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提升深度學習能力,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確立深度學習觀。為此,教師需要遵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整體教學規劃和設計,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教學。
1.深度解讀《課程標準》、教材,把握學生學情,做好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依據,它明確規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目標、結構和內容,并給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在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議題式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材則是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要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議題式教學,就必須深度研讀教材,了解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邏輯結構,還要理順課與課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整個課程的內在邏輯。此后,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處理,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發展的需求,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切實了解教學內容,同時深刻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做到不僅掌握知識,也理解掌握知識的意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各方面情況做出抉擇,設計出學生感興趣、能參與、愿參與的教學活動,從而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總之,要促使學生深度學習,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學情,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深度參與。
2.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本,做好議學準備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參與者,應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但部分學生尚未轉變觀念,還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缺乏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能堅持完成課前預習,也不主動查找資料進行議學準備,這也會影響議題式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因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轉變觀念,讓學生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程的價值和深度學習的意義,積極主動地參與預習活動,認真研讀課本,做好課前準備。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列出問題清單,引導學生在課前自覺研讀課本,梳理課本知識,主動查詢資料以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前準備相關議學資料,進行一定的思考,做好討論的準備。
(二)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高階思維
議題式教學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議題、情境、活動和任務,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議題式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優化教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促使學生深度學習。
1.合理設置議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
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核心,教學活動是圍繞議題展開的,議題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議性和思辨性,決定了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教學活動能否促使學生深度學習。
從議題的來源看,教師可以多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和源于社會熱點的有價值、有意義的議題。而從議題的功能來看,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思辨性、爭議性問題或兩難性議題。但教師也要注意,設置的議題不能太難,太難學生則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議;設置的議題也不能太簡單,太簡單學生則會覺得沒有議的必要。
如講授“走進思維世界”一課時,教師可結合時下的社會熱點,提出議題:“未來的人類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該議題既是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回應,又充滿現代感和科技感,與當下高中生的關注點相符,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通過討論這一問題,學生能意識到人工智能與人的意識的本質差別,從而正確理解人的意識的本質。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辯證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鍛煉。
2.創設真實情境,促使學生深度理解教學內容
情境是議題式教學活動的載體,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文字或讓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創設生動、真實的議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體驗感,由此學生的參與度會顯著提高。而且在情境的感染和啟發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加深。因此,教師要在尊重教材和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或社會熱點,選擇學生可感知的相關素材,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
如講授“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課時,筆者利用學生到南寧市軒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軒媽”)開展研學活動的視頻創設情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該情境素材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筆者相機提出議題:“在競爭中,這些‘絕招能給‘軒媽帶來什么?‘軒媽如何物盡其用?資源如何推動‘軒媽發展?”通過探討這些問題,學生理解了企業的經營離不開合理的資源配置,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從感性升華到了理性。
3.提高活動有效性,吸引學生深度參與活動
要想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精選議題和創設真實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設置具有思辨性和層次性的活動,并不斷創新活動的形式,提高活動的有效性,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能有所收獲。
仍以“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課的教學為例,筆者又創設了“軒媽”遭遇“山寨”產品影響公司聲譽的情境,然后據此提出議題,引導學生思考此時“軒媽”遭遇經營困境的原因及破局之道。為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討論議題,筆者還拋出了三個問題:在這件事里,誰的利益受損?為何受損?為維護各方利益,生產者和政府能做什么?這三個問題依次遞進,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只需要概括背景信息;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學生則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要解決第三個問題,學生還需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由此,學生意識到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滯后性和自發性,單純的市場調節會造成各方的利益損失以及資源的浪費,因此政府需要對市場進行部分調節。
此外,教師還要不斷創新教學活動的形式。常見的議題活動有信息搜集整理活動、合作交流活動、觀點陳述活動和成果展示活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不同的活動。
如講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節時,教師可以出示平陸運河開通的相關材料,鼓勵學生基于企業家的立場,思考企業如何以最低成本運送貨物到東南亞國家,讓學生明白開通平陸運河的重要性。而講授“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模擬基層立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4.設計議學任務,助推學生遷移知識和經驗
議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在議題式教學活動中達成學習目標、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在提出議題后,教師應當提出相應的議學任務來輔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3]。議題式教學任務可分為輸入與輸出知識和經驗兩種類型。輸入知識和經驗的任務包括讓學生查閱信息、搜集資料、觀看視頻、提取信息、統計數據、進行訪談等,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將外在的知識內化于心。輸入知識和經驗是議題式教學的初級任務,也是輸出知識和經驗的基礎。輸出知識和經驗是議題式教學中的高級任務,學生需要通過分析、推導、論證、應用等方式將知識和經驗外化。輸出的過程是將知識整合重構和遷移創新的過程,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也會在這樣的活動中展現出來。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學科知識整合起來,助力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直至解決問題。
在講授“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課時,筆者以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柳州螺螄粉產業的發展為背景,布置了以下議學任務:(1)概括柳州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推動螺螄粉產業的發展(知識輸入任務);(2)分析這些措施對于我國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參考價值(知識遷移轉化任務);(3)假如某企業想投資螺螄粉產業,請你進行市場調研,并給出投資建議。第(3)點是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和經驗輸出任務,學生需要對市場發展前景、產業現狀、企業自身條件、相關政策等有充分的了解,并充分調動儲備的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對調研情況做出合理評估,才能提出合理建議。
結語
總之,基于深度學習的議題式教學可以讓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更具活力,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設計有價值的議題,開展具有思辨性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深度思考議題,促使學生在探究議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網絡,學會遷移與運用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理論普及讀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沈雪春.議題式教學簡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8.
教育界·A2023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