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英語社團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言的生成。教師通過細化英語社團活動內容,能夠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獨創性。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的英語特色社團活動依托鄉土資源,利用當地的地理文化特色設計社團活動內容,對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等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英語社團;活動實施;英語學習
作者簡介:王雅靜(1982—),女,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初中部。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學校教學品質,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近年來不斷豐富社團活動的內容。學校地處南京市幕燕風光帶,毗鄰揚子江畔,有著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燕子磯地區,學校英語社團依托獨特的地理文化資源,結合牛津英語初中教材的話題主線,開展英語社團活動,同時拓展教材外的語言內容,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資源,助推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英語教學現狀
第一,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第二,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互動,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三,英語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往往不足以為所有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的獨立訓練;第四,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部分學生的家長為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很難為孩子提供英語學習上的幫助。
現階段,學校使用的英語教材是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該教材的話題較為廣泛。如八年級上冊介紹自然災害,八年級下冊介紹慈善機構,九年級介紹藝術形式等。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些話題很陌生,他們相關知識的儲備不足,學習積極性自然不高;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生動有趣地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英語社團的價值
(一)豐富情境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1]英語社團的開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情境體驗,實現教學話題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教師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英語社團活動內容,讓學生在課余也能收獲不一樣的體驗。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3“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還有很多學生沒有獲得發言的機會。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寫好介紹稿,并將其錄制成介紹視頻,而后在英語社團活動中播放。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回到家鄉實地錄制介紹視頻。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同伴進行對話,介紹自己的家鄉。這樣的社團活動形式新穎,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體驗到語言交際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在語言交際中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突出個性培養,內化自主學習
英語社團活動要凸顯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增加創造性活動的開設,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獨創性,逐步將學生短暫性的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在學習運用語言的基礎上,積極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性地使用語言。與傳統教學活動不同,英語社團活動沒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學生參與活動沒有學業的壓力。在英語社團活動中,教師選取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采用輕松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共同參與英語活動,并對學生的活動表現給予更多的正面評價,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不能拘泥于平時課堂口語交際中過多的限定,而是讓學生通過更多的肢體語言或其他表現形式來完成互動,讓活動氛圍更加輕松快樂;教師還要因材施教,順勢引導,凸顯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可以說,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交流與展示的平臺。學生通過溝通交流和相互學習,能夠取長補短,發揮自己的特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
(三)深化課程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英語社團活動集合學校英語教研組的集體智慧,服務于英語課堂教學,助推教學質量的提升。結合各年級的教學內容,教研組撰寫了不同的社團活動課程。如針對七年級的家鄉話題,教研組結合學校地處燕子磯地區,具有獨特文化資源的特點,在社團活動中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燕子磯地區的相關景點,為學生介紹風土人情等;針對八年級的“DIY”話題,教研組結合本校特色文化—風箏,在社團活動中為學生介紹風箏的制作和放飛的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英語綜合實踐能力。這樣的課程設計融合了校園文化和本地特色,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能夠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多路徑、深層次、高品質發展。
三、英語社團活動的實踐運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課外活動設計提出要求,活動設計應主要為課內外活動的溝通、延伸和拓展,要著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注意形式多樣、因地制宜[2]。學校的英語社團活動依托幕燕地區特有的鄉土資源,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有計劃、有組織、有創造性地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水平的社團活動課程。
(一)社團活動目標
“Welcome to Yanziji”是依托學校周圍環境而開發的英語社團活動。這一社團活動根據學生英語學習水平適當補充了閱讀素材,能夠彌補英語教材篇幅受限、課時受限的不足,進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增進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使學生積極參與語言活動。學生在運用語言的同時,能夠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提高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從知識目標上看,學生通過閱讀介紹家鄉歷史文化及民俗活動的文章,能夠掌握相關詞匯,熟練使用英語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鄉;通過介紹家鄉特色食品以及風箏制作活動,能夠學會用英語表達制作過程。從能力目標上看,學生通過參與社團活動,能夠鞏固和運用教材中所學知識,增加課外閱讀量,訓練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英語寫作水平,進而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情感目標上看,學生通過對“DIY”和綠色生活等話題的深入了解和學習,能夠增強環保意識,懂得保護環境、保護家鄉;通過開展有關家鄉變化的采訪活動,能夠懂得感激他人,樹立積極為家鄉做貢獻的意識。
(二)社團活動內容
英語社團活動內容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教材中的語言輸入有限,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開展英語社團活動,以豐富的活動內容開闊學生眼界。以七年級“介紹自己的家鄉”的話題為例,在英語社團課上,筆者增加了基于交通方式與路線表達的第一課時,介紹旅游景點的第二課時,以及介紹當地傳統食品和民俗活動等課時。
1.從七年級社團活動項目上來看
七年級的社團活動共分為七個項目,涵蓋七年級英語教材的大部分話題和重難點的語言表達。第一個項目是“Welcome to Yanziji”,基于七年級下冊unit 4“Finding your way”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介紹燕子磯的到達路線,復習方位的表達;第二個項目是“A trip to Yanziji Park”,貼合課標話題“travelling”,意在讓學生通過介紹燕子磯公園和幕燕風光帶,鞏固教材內有關路線介紹的語言表達,進而能夠做到自主編寫導游詞,小組合作制作景點介紹小視頻等;第三個項目是“The temple fair”,意在讓學生通過介紹廟會活動,學習相關詞匯,豐富學生的詞匯量;第四個項目是“Traditional food”,是“DIY”話題的拓展,通過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食品的已有認知,讓學生介紹燕子磯特色小吃—素豬腸,使學生能夠正確使用表示邏輯順序的詞匯來介紹素豬腸的制作步驟,正確運用祈使句來進行表述;第五個項目是“Sports in Yanziji”,意在通過介紹燕子磯地區民俗運動項目抖空竹,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樂趣與技巧,增強學生對傳統體育活動的關注,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第六個項目是“Songs”,意在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本地民謠,體會本地民謠的韻味,并通過中西方民謠音樂的對比,讓學生感受中西方音樂上的不同之處。
2.從實施方法上來思考
第一,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本詞匯、句型,強化語言基本知識,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學習過的語言知識,通過真實語境下的練習,形成一定的語言能力。第二,教師可以根據英語的讀音規則和音標帶領學生拼讀單詞和句子。通過社團活動中的語言訓練和詞匯學習,學生能夠豐富課外詞匯量,提升語言基本素質。第三,教師可以根據話題內容,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模擬范文和同學展開對話。交際情境的大量運用,增加了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能夠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自信心。第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英語操作說明,并通過示范,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素豬腸和風箏,由此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合作能力。第五,學生通過積累語言基礎知識和學習經驗,能夠復述出燕子磯景點、廟會的介紹詞及綠色生活方式等內容。復述的語言形式能夠讓學生二次運用已經學過的語言知識,是對學習效果的呈現。第六,學生通過扮演小導游等,能夠運用英語綜合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為“游客”介紹路線和旅游景點等,由此應用詞匯和句型,積累語言素材,增強表達的自信心。
3.從實施成果上來看
第一,英語社團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喜歡英語。社團活動讓英語學習的場地從教室延伸到了課外,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能夠發現身邊的美及家鄉的美。第二,英語社團活動中的制作風箏和素豬腸等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邊說邊做,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三,制作英語海報、寫英文報道等活動能夠提升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景點的微視頻介紹活動,既要求學生對于景點有足夠的了解,又能考驗學生的合作能力。第四,教師在參與課程研發和實施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社團活動評價
英語社團活動采取多種評價手段。第一是學生自評。學生自我對照參加社團活動前后的英語水平變化,自己對自己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口語表達能力是否提高,詞匯量是否擴大,閱讀和寫作水平是否有所提升。第二是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社團學習中的表現、語言交際的態度,給出適時客觀的評價,并根據小組成果展示,對小組成員的階段性成果和過程性表現進行評價。第三是學生互評。學生之間根據被評價者社團活動中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學生在互評中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進而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第四是他評,家長及他人等對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活動成果分享到家長群或者朋友圈,讓家長及他人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
(四)社團活動反思
學校的英語社團活動“Welcome to Yanziji”,立足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符合學校學生的基本學情,巧妙利用燕子磯鄉土文化資源,深受學校學生的喜愛,是一個充滿樂趣、發展和創新的語言綜合活動。在英語社團活動設計中,學校教研組堅持以生為本,重在合作探究,鼓勵創新的教育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社團活動真正“活”起來;充分利用幕燕鄉土資源,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在動手操作中習得,在實踐學習中運用,拓展延伸課本知識來解決問題。學生在英語社團活動中能夠感受學習的快樂,收獲成功的體驗,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其英語學習能力也在文化浸潤中穩步提升。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學生的思維水平、文化意識和語言自信等都有所增強。
結語
在開展英語社團活動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努力落實課標和課程要求,改進教學思路,豐富社團活動內容,使社團活動成為英語學習的課外拓展和延伸。在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時,教師要適時調整教學設計策略,豐富社團活動的深度與廣度,由此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亞俊.問生哪得清如許 為有情境激趣來:社團活動:提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助推劑[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3(9):58-59,68.
[2]張勤芬.在高中英語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語言能力[J].中學生英語,202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