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冰 韓曉丹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發展,中小學教育受到廣泛關注。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具有重要影響。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指導不僅關乎“雙減”政策的實施效果,而且影響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因此,做好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指導工作至關重要。
關鍵詞:“雙減”;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指導
一、“雙減”的內涵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致力于推進學校育人戰略。“雙減”政策由此產生,旨在有效減輕和緩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參加的培訓負擔。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雙減”,黨和政府要求各省每半月通報一次“雙減”工作情況,這更加表明國家想要促進我國現代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保證學校教育的中心地位,促進義務教育的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深入鉆研課堂教學,精心準備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效果。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嚴格落實“雙減”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從學生思維培養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減輕作業對學生的束縛和壓制,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學校教育應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學科核心知識和技能中,有效構建自身的學科結構,從而形成內在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態度、高級的社會情感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創造性、批判性且合作性的人。
二、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內容形式化,使用價值低
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依舊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出來的知識信息和學習思路,缺乏自主性和創新性。在小學數學作業更是如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會設計相應的作業,讓學生進行課后鞏固和學習。然而,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依舊以教師的教學內容為中心,沒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進而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不理想。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難以完全解決作業問題,導致作業流于形式,沒有多少使用價值。雖然學生在寫這些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鞏固課堂教學知識,但是受到重復性機械性作業影響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發展,不利于學生數學可持續發展。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傳統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嚴重違背了“雙減”政策要求。
(二)作業缺乏針對性,存在兩極分化
缺乏針對性是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普遍存在的問題,數學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布置相同的作業內容給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進而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從作業中取得進步,基礎差的學生無法理解和完成作業,進而基礎更差,這也是產生兩極分化的原因。具體來說,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布置統一作業時,會發現無論是書寫還是習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作業完成度和質量較高,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在數學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較差的狀態,無論是作業還是課堂回答,這種兩極分化不僅導致作業價值無法得到體現,而且容易挫傷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和熱情。長此以往,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數學突飛猛進,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停滯不前,這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教育工作來說十分不利,無法真正貫徹落實“雙減”政策。
(三)課后作業質量無法保證
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目的在于鞏固學生的知識點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記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課后作業主要依靠學生自覺性和獨立性,自主在家完成。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控力不強,其在做作業時缺乏較強的學習意識和自制力,因此一旦脫離教師的監督,學生無法及時完成自己的課后作業。再加上作業中的各種難題和自己的懶惰性,會出現不按時完成和亂寫亂做等情況。這些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作業質量,使得作業質量低下,且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下降,給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帶來負面影響。
三、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應試教育的影響
隨著“雙減”政策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發生巨大變化。很多農村小學正逐步向著改革和優化自身的教育體系,推動小學數學的新發展。其中,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教育觀念,這對農村小學數學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仍然有部分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深入研究和踐行“雙減”政策,導致課堂教學烙在深深的應試教育標記。而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應試教育的影響尤為顯著。許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為了給家長和學校一個滿意的交代,在作業設計中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學重難點為中心,讓學生進行題海訓練,反復完成同一作業類型。這樣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呈現僵化和固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抵觸和厭煩,且大大降低了作業的有效性。
(二)忽視學生的差異性
作業效果出現兩極分化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思維認知、學習方法等不同,數學水平自然不盡相同。而這種不同性反映在具體數學學習中,則是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知識點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也是差異性的表現。而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使用統一的作業內容進行引導,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不同作業需求,而且影響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無法從作業中獲得學習幫助。
(三)沒有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家校合作能夠最大限度上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和健康成長。在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和重要性,沒有將作業和家庭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忽視了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家長無法充分參與到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中,進而導致學生課后作業缺乏家長的監督,作業質量不理想,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利于農村小學數學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四、“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指導的策略
(一)注重思維培養,加強作業指導
在“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時要加強作業設計和指導,通過有效的數學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探究式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摒棄自身的應試教育觀念,充分貫徹落實“雙減”教學理念,設計生活化課后作業。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生活為作業設計立足點,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日常生活與作業充分融合,并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引導和指導學生,從而促進學生智力開發、思維進步、能力提升。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理解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懂得數學的真正作用和價值,主動開展數學探究活動和學習活動,進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時,為了保證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特點,教師可以設計這部分內容的生活化作業,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收集自己媽媽每天買菜支出金額,繪制成折線統計圖,并根據自己的折線統計圖找到規律,進行相應的推測。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事物,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同時,借助生活化作業設計,將課堂知識點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拉近了學生和數學的關系,培養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數據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字敏感度,這對學生數學意識和數學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尊重學生差異,開展分層教學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模式應進一步優化和調整,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堅持學生的課堂中心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具體而言,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通過課后輔導、家訪、一對一溝通等方式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實施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同時,根據學生反饋,進行作業指導,提升學生對作業的適應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提升和發展,促進學生進步和成長。
比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像A層次、B層次和C層次。接著把同一水平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層次中,制定該層次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有所不同。然后,針對學生的完成質量和作業反饋進行作業指導。具體而言,對數學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難度系數較高的作業。像“解答應用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對通分和約分這部分知識點的掌握,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對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難度系數中等的數學問題,像“小數互化、分數互化”等。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知識理解,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用教材上已經講過的習題進行變形,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從而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注意不要設計難度較高的習題,很容易挫傷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通過分層教學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學生在做作業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數學學習興趣顯著提升,進而學習效率更高,學習熱情更強烈。同時,課堂教學效果更好,促進農村小學數學作業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落實家校合作,發揮作業價值
在“雙減”背景下,要想增強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和指導的有效性,必須落實家校合作,增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系,延伸作業教學范圍,讓學生籠罩在濃郁的數學學習范圍中。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中,要注重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家長加強作業監督和輔導,進而充分發揮作業價值。同時,在輔導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水平也有了進一步了解,更加明白教師的教學策略,從而積極督促和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生高效解決作業問題,并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作業自主性和獨立性。此外,由于家庭原因,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較多。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額外關注留守兒童,不能忽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公正,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也要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和聯系,做好學生作業指導工作,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進而高質量完成作業,參與課堂活動中。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課后作業上傳至班級群中,讓學生家長查看。并一一對學生家長提出作業指導建議,讓家長配合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同時,對家長在輔導過程中可以遇到的問題,教師應提前考慮在內,并對家長進行引導。借助班級群這一平臺,進行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從而及時解決學生在做作業中遇到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教育觀念逐漸發生改變,教育方法進一步優化,增強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家校合作的良好開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作業教學應審視自身的問題,全面探究自身發展問題背后的原因,進而針對性解決,提升自身教學有效性。同時,為了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目標,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立德樹人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敏. 基于“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探究[J]. 休閑,2021(24):1.
[2]雷祝慶. 淺析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問題與策略研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
[3]杜德俊.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課前作業設計的研究[J]. 花溪,2021(14):1.
(責任編輯:羅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