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鴿
摘要:作業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的延伸,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雙減”政策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這就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通過簡析“雙減”政策,針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及探索路徑。立足“雙減”政策,增強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與趣味性,發揮作業的積極作用,以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與學習需要。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路徑探索
1? ?簡析“雙減”政策
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強調立足當地實際,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要求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提質,提高作業管理水平、課后服務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確保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規定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釋放學生應有的鍛煉、休息、娛樂時間,推進教育現代化。
2? ?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數量過多,理念傳統
作業是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也是幫助教師明確學生知識掌握水平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優化、完善課堂教學內容。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在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沒有正確認識作業的重要價值,簡單地認為作業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未能緊密貼合教學內容進行作業設計,以重復抄寫等價值較低的作業形式為主,導致作業數量過多,占用學生較多的課后休息與運動時間。這樣的作業不僅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還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出現思維僵化的不良現象,甚至在重復抄寫的過程中出現同一問題整篇錯誤的現象,降低了作業價值,同時降低了學生對英語學科學習的積極性。
2.2內容統一,缺乏層次
受教師理念、精力等多種因素限制,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存在內容統一、標準相同的現象,為的是便于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不同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簡單布置難度、數量、標準相同的作業,很難貼合全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尤其是以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為作業設計標準,會導致同樣數量與同樣難度的作業,學習能力較強與較弱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存在較大差異,既不能滿足能力較強學生的學習需求,又會增加能力較弱學生的消極情緒,打擊其自信心。
2.3目標缺失,評價不足
在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按照以往教學經驗,大多布置單詞抄寫、詞組抄寫、句子背誦等單一形式的作業,缺乏明確的作業設計理念與目標。這不僅會導致學生被動而隨意地完成作業,還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使其片面地認為英語是只需要背誦便能獲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學科,進而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科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的重視程度。另外,教師在收發完作業后,采用抽背、默寫等形式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忽視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甚至部分教師不重視作業的批改與評價,僅根據數量完成作業檢查,這些都會影響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動態把握,不利于優化、調整課堂教學內容。
3?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3.1趣味引導性原則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很難保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科學把握作業設計原則,以適應學生認知特點,提高作業價值。在“雙減”政策下,針對英語作業設計過于強調重復性的現象,為降低學生課業壓力,引導學生主動完成作業,教師在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要遵循趣味引導原則,盡量創設輕松、活潑、有趣的兩人對話、旅游、購物等情境,調動學生主動探索作業情境的積極性,展現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價值。
3.2靈活層次性原則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減少重復性作業,發揮作業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既要結合小學階段英語學科教學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日常課堂行為表現與學習興趣,按照靈活層次性原則,有目的地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尤其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科學布置基礎性作業,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適當設置拔高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差異化需求,進而發揮作業的鞏固強化與引導促進作用。
3.3多元創新性原則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把握、深度解讀新課標相關內容。教師既要明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應達到的目標,如正確朗讀、簡單問候、模仿造句等;又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多元創新性原則,強調因材施教,將作業設計重心從重復抄寫的鞏固強化轉變為主動探索的實踐創造,靈活穿插故事性作業、體驗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生活性作業、口語交際作業等多元化內容,讓學生在獲得學習樂趣的同時完成作業。
3.4啟發開放性原則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外加“雙減”政策的推動,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秉持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將其貫徹落實到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在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正確應用啟發開放性原則,通過英語作業的開放性、引導性與趣味性,啟發學生主動交流、認真思考,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
4? ?“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路徑
4.1以減提質,把控設計標準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小學英語教師要立足“雙減”背景,分析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從單元整體出發,深度解讀教材,準確定位單元教學目標,并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明確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方向,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作業設計。同時強調作業設計的條理性、層次性、銜接性與整體性,避免設計大量不必要的重復性作業,確保作業內容設計緊密貼合單元主題,以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提高課后作業服務水平與課堂教學質量。
以“Chinese new year”為例,教師在設計本單元作業的過程中,要站在全局高度,統籌把握單元主題“春節”,并從主題意義的探究與知識的鞏固角度出發,遵循趣味引導性與啟發開放性原則,結合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及圖片,鼓勵學生利用課堂所學內容自主搜集有關春節的信息,并模仿課文句式完成自己新年計劃的制訂。在深化學生對單元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作業的整體性與有效性。
4.2以少增多,鼓勵自選作業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鞏固學生知識記憶效果與應用能力的輔助渠道。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科學把握“雙減”政策,明確“雙減”的核心在于“減”與“精”,這就需要教師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合理設置作業內容,保證作業設計質量。另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存在差異,進而給予學生適當的空間與時間。結合學生課堂的表現情況,在科學布置基礎性書面作業的基礎上,設置難度不一的層次性自選作業,鼓勵學生根據自我認知完成高質量作業的自選,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在減少學生消極心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其獨立完成作業。
一方面,教師要深刻理解“雙減”政策內涵,遵循以少增多原則,在降低作業總量的同時,合理設計可以引導學生沉浸其中的作業內容,即減少重復性抄寫作業,突出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轉變學生被動完成作業的現象,以提高作業質效。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具有拓展性的作業,轉變傳統英語作業以單詞抄寫、閱讀訓練為主的單一模式,增強作業的探索性,迎合小學階段學生活躍、好奇的心理。例如,可設置包括了解校園文化、尋找校園英語名詞、介紹學校信件的書寫等自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作業內容的搜集,運用多種方式提升作業設計效果。
4.3補弱培優,分層布置作業
“雙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教育改革,小學英語教師需要積極從內容提質層面樹立補弱培優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價值觀,滿足不同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因此,教師在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深入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完成學生分層,進而根據學生分層情況,合理布置難易不同、內容差異、標準各異的作業,強調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以達到作業促教學的目的。
4.4創設情境,設計聽說作業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下,更加強調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雙減”政策的落實,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靈活設置多元創新型的作業模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設置聽、說、讀、寫的作業占比,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另外,教師要結合作業內容引導學生合理創設情境,以通過趣味情境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師在設計趣味性情境的過程中,要深入學生群體,采用貼合小學階段學生日常生活的方式,利用學生熟知的事物或場景進行情境構建,以降低學生對情境的陌生感,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進行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活躍度,引導學生從被動完成作業轉變為主動完成作業,從低階思維模式轉向高階思維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圍繞ice cream,sandwich,hamburger等學生喜愛的食物的英語單詞,引導學生圍繞超市購物情境完成聽說作業,既能全面考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又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認真地完成作業。同時,教師再合理設置趣味連連看作業,引導學生將單詞與對應的物品連線,并獨立完成小明到超市購物的短文練習,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與思維活性,提升作業的綜合效能。
4.5突出引導,重視作業評價
“雙減”政策的落實,目的是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職能,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壓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認識作業設計的重要價值,并能在科學設計作業內容之后,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發揮作業評價的效能。教師既要從學生個人層面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辯證地認知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又要從班級整體作業完成情況入手,梳理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以及待強化的知識,進而為優化后續課程教學結構奠定基礎。
一方面,教師要利用課后輔導時間進行面對面的作業批改,將每個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對接學生,以強化學生認知,增強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批評、鼓勵和表揚,以高效發揮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勝心理。同時,要采取生生互評等多元化評價形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要正確認識“雙減”政策內涵,并能深度解讀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相關內容,樹立科學的作業設計理念,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減負增效理念下高質量地完成作業設計。一方面,教師要立足“以減提質、以少增多、補弱培優”理念,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英語教學目標,合理把握作業設計標準,并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根據自我認知完成自選作業或者由教師進行分層作業布置,以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轉變傳統以數量取勝的作業設計模式。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心理等多種角度,靈活創設多元情境,重視聽、說、讀、寫綜合性作業的布置,并突出教師的引導職能,科學開展作業評價,進而通過學情總結反饋,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切實發揮作業的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凌云.“雙減”賦能,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J].江西教育,2022(28):11-12.
[2]李小玲.“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與優化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2(17):15-17.
[3]葉艷芳.“雙減”政策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思考[J].校園英語,2022(20):175-177.
[4]韓毅.“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校園英語,2022(17):139-141.
[5]張靜.基于“雙減”政策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探微[J].校園英語,2022(16):124-126.
[6]魏紫林.“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設計[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學研究),2022(Z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