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平
【摘要】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相應的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提高了要求.信息時代下的萬事萬物都呈現出多元化,傳統單一的數學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教育工作者需不斷探究,致力于在教學模式上融合更加現代化的方式,如主題式教學模式等,本文將以初中數學為教育背景展開對其主題式的教學模式的探究,以供交流.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課堂教學
主題式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具有更加高效的特點,在較為抽象的初中數學學科上的教學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以主題空間感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撫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消極情緒,進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深度的提高,拓展學生的視野.
1 主題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1.1 打造更加活潑的課堂氛圍
主題式教學模式可以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創造空間,也可以給學的生更多的學習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結合課堂實際情況來設計出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相貼合的主題,并從此處切入數學知識.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更加輕松的,減少了以往數學課堂中的嚴肅感,而多了一分活潑,這樣的課堂氛圍也更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轉換,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更加有趣.歸根結底,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以問題和情境為基底的主題式教學,能夠更好地順應初中階段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特點,讓其在學習中更好地掌握主動權,增強其學習主動性.
1.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是較為抽象的,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不斷地轉換思維,化抽象為具體,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很多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會比較容易產生煩躁、有抵觸的情緒,這類情緒對于數學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在課堂上,應用主題式教學來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不僅能夠讓課堂變得更加輕松,還能有效緩解學生緊張的心情,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內驅力.主題式教學模式涉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方面,這也促使學生在日后的實際生活當中遇到問題時,能夠更好地應用數學思維.以為什么為出發點去尋找答案,也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在生活中解答不了的問題帶回課堂,真正做到學習與生活的良好連接,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3 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
無論從學生的角度,還是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傳統模式的教學更加傾向于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類型,而主題式教學模式能夠給師生之間的交流創造更多的空間.因為其核心特點就在于交流與互動,因此能夠更加流暢地將學習中心轉向學生,更好地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2 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內容
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模式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課堂上使用主題式教學模式之前需要先設計好明確的主題,以及制定與其相匹配的教學計劃.這就對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其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教師能夠深刻理解所教內容,才能更好地設計出適合學生某一個階段學習的主題內容.所以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以便提升自身教學的掌控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布置的作業和考察任務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情況,作業完成的質量和考察結果可以反映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教師需好好利用.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發揮作用,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第二,在確定主題和計劃之后,還需要選擇合適的主題類型.不同的內容和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需要對應不同的主題模式,好的方法使用在正確的地方能夠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3 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的設計
初中數學的主題式教學策略需要教師根據內容特點和所需表現形式不斷斟酌、仔細打磨,才能做出最終呈現.下面分別來討論幾種初中數學主題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
3.1 現實生活化主題
顧名思義,現實生活化主題模式就是將數學的課堂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也符合新課標對于學生在此時代背景下的新要求.便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使用數學思維,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真正化為己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現實生活化的主題模式也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之一,以生活情境為基礎的數學課堂,會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能夠了解到數學的真實面目.數學本身是科學的基礎,如果數學只是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科目,這樣本身是不具備能量的,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將數學知識真正地吸收和運用,才能感受到數學的強大力量.數學思維是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所以現實生活化的主題能夠讓數學生活化,讓生活數學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3.2 問題聚焦式主題
問題聚焦式的主題模式可以為學生的創新和發現提供更加有力的環境.教師通過提出數學問題,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找到答案,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經歷對于抽象問題的理解、對具體的數學符號進行轉換和對問題最終結果檢驗三個階段.此三個階段能夠幫助學生創造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從問題出發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聚焦能力.在問題所貫穿的整個過程當中,學生也會更加努力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在問題得到解答時學生也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進而順利構建出專屬自己的數學模型,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真正吸收.
3.3 教學活動式主題
教學活動式主題模式也是在初中數學課堂當中比較常見的.教師可以通過主題場景展示來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在合作探究當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積極性.這種教學模式通常比較適合剛邁入初中階段的學生,這時的學生剛剛結束六年的小學生涯,突然轉換到初中,教學模式和知識難度上的驟然轉變,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認知是有較大的沖擊的.教學活動式主題的引入,可以更好地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建立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3.4 演繹歸納式主題
演繹歸納式主題是比較貼合整個初中數學的內容學習的,針對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演繹歸納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演繹是將整體的數學知識劃分為各個方面,從而讓學生能夠以更加容易的方式去接受知識;歸納是將所劃分的各方面知識整合到一起,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演繹與歸納過程是相互區別又緊密銜接的,每當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都會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在推理知識方面使用演繹與歸納模式,也能夠加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情境中體驗知識的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進行理解.
3.5 反證式主題
反證式主題模式主要是圍繞某一教學主題進行展開,從錯誤的角度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從錯誤之中找到問題的正確解決方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反證式教學模式也可以用來檢驗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只知道正確的解題思路不是目的,還需要知道為什么正確.促進學生的深入探究能力、自我檢查能力等,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4 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
4.1 積極創造情境,促進學生對主題的了解
在開始進入主題式教學模式前,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先設定教學情境,讓學生從情境中更好地進入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所設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會以更加放松的心態來面對即將要學的數學知識,學生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學主題,從而更好地將情境與數學知識相聯系,發揮主題式教學的最大價值.情境的創造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來設計,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頭腦會更加靈活,學習態度會更加積極,學習能力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例如 在學習“四邊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整個教室設置成“線條空間”,讓學生在這個情境設定下開展四邊形的主題課堂.教室中會含有多種四邊形元素,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此空間內尋找不同類型的四邊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能會找到矩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等各種四邊形.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申出平行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相應知識,包括這幾種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原理等,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接受得更加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有很多接觸到四邊形的機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整個線條空間擴大至學生目光所及,進而再去思考各種四邊形的存在形式.在每一個思考的瞬間,學生都會聯想到相應的四邊形性質和判定知識,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4.2 引導深入交流,提升學生對主題的探索欲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待成長,所以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下,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以此種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數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且學生對于數學的態度也是比較特殊的,具有很強的極端性,喜歡數學的學生會非常喜歡,而不喜歡數學的學生則非常不喜歡.后類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往往會比較容易產生厭學、煩躁等情緒,這種態度也比較容易從數學課堂中延伸到別的科目,從而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產生影響.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的初期,具有很強的從眾心理,在數學課堂上開啟合作探究模式,能夠很快地調動課堂氣氛.上面所述的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容易受到行為積極學生的影響,調動起自己的學習神經,提高學習欲望.
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問題作為導線讓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找到解題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也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表達自己的機會,促進學生共同成長.比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坐標系的形狀和參數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坐標系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這個問題的覆蓋面較廣,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也更多.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可能會借助多種手段,如翻看教科書的解釋等,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而在與同學交換意見的過程當中能夠碰撞出更多關于坐標系的看法,甚至是教師意料之外的角度,從而為之后的函數圖象等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4.3 不斷歸納總結,使學生深入學習
隨著教學情境的不斷發展和教學主題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學習深度也應不斷增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知識做歸納總結,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脈絡,理清思維,提高知識獲取度.主題式教學模式的使用,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狀態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歸納與總結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角度審視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使數學變得直觀易懂.
5 結語
主題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進行應用,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二者的集合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以便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來滿.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3):65-66.
[2]王戰平.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4(46):77-78.
[3]彭春玲.關于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28):127.
[4]許萬明.創設生活情境探究數學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學習方式(一)[J].云南教育,2005(Z1):29-30.
[5]鐘紹春,張琢,李吉南等.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