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計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學生數學基礎的牢固程度,直接影響今后的數學學習。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準確、迅速、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強化口算基本訓練,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重視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
在“大眾數學”教育觀念不斷推進的當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遠比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尤顯重要。眾所周知,計算能力是數學能力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恰是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從激活計算興趣、培養計算習慣、強化計算訓練三方面進行簡單闡述,具體如下:
一、激活計算興趣
在強制狀態下產生的學習并不是高效率的學習,只有在興趣驅使下的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果。我們都知道,興趣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還有一部分是需要通過刺激產生的。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激活學生計算興趣勢在必行。
1.讓計算走進學生生活。生活處處皆學問,新課程標準也明確表示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計算是數學基礎教育階段的重點,因此在生活實際中學習計算,并將計算能力回歸于生活實際中無疑是激活學生計算興趣的重要途徑。
2.讓計算帶領學生享受勝利。求勝心和集體榮譽感幾乎是每一個小學生都具備的寶貴特征,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征,利用競賽游戲去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二、培養計算習慣
習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計算是一項嚴謹的數學訓練項目,一步錯就會滿盤皆輸。從實踐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做錯計算題的原因并不在于他們知識點的欠缺,更多的是粗心造成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學生培養計算習慣,避免那些非實質的錯誤屢次出現。
1.常規計算習慣。第一,要養成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在讀題時要明確計算題的每一個數字、運算符號、運算法則等,然后在腦海中想清楚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要想當然地計算;第二,要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書寫過于潦草、格式不夠規范、數位不對齊等都是導致計算錯誤的原因;第三,要養成算后檢查的習慣,杜絕出現由于粗心造成的錯誤;第四,要養成獨立計算的習慣。獨立完成計算題是發揮計算題訓練的切實保證,只有獨立自主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計算題作業,才能有效提高計算的能力。
2.整理錯題集的習慣。當然,除了以上幾項常規的習慣需要養成外,數學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記錄錯題集的習慣。數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自己做錯的習題收集到錯題本上,這些錯題有的是因為知識技巧的欠缺而出現的錯誤,有的則是因為粗心大意而出現的。把這些題的錯誤及改正過程都完整地記錄在錯題集上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三、加強計算訓練
1.記憶訓練。如果學生能夠熟練記憶一些常用的數據,那么他們在計算過程中便能輕車熟路,計算的結果也會更加準確。所以,數學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記憶性的訓練,包括熟練背誦九九乘法表、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等;除此之外,數學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以記憶一些計算上的小技巧,比如積為整百的25×8=200,積為整千的125×8=1000等。
2.筆算強化訓練。雖然,題海戰術是一個不值得提倡的教學方式,但我們并不能否定多做題的重要性。強化計算練習可以說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不可取代的環節。當然,強化訓練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師在進行計算題的訓練時要講究針對性和時效性。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把握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型,設計針對性訓練。比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橫式轉豎式”“100以內的進位加法”等訓練,只有突出訓練的重點,才能有效提高訓練的效果,也才能真正去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 培養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
總之,計算能力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與解決的基礎,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探索能力,也是今后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學生參加工作后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數學計算能力不是只靠計算就能提高的,是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對計算感興趣,多方位、多角度引導學生計算。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有活動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