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在我國發展的背景下,需要跟緊時代,精準出擊,通過數字經濟助力時代發展。本文通過對數字經濟的本質內涵分析,探索這種新經濟形態在價值創新、技術創新和場景創新三個方面的特征和創新模型,以期為各產業領域在走向數字經濟的道路上提供創新思維引擎,通過數字化的創新路徑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迸發新的活力和動能。
關鍵詞:新時代;數字經濟;創新;引擎;啟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為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數字經濟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要努力提升數字經濟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數字經濟體系,為建成更加開放、更加普惠、更加包容的數字中國奠定堅實基礎。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已經獲得了較大的成就。數字基礎建設發展迅速,數字技術部分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以及消費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成為數字經濟下的重要標志。在快速發達的背景下,我們也要看清差距,尤其是與發展國家,我國數字經濟差距仍舊明顯、發展任務任重道遠。
一、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趨勢
1.經濟增速受到沖擊,增長速度放緩
從近10年我國經濟規模的增長來看(見圖1),因為受到國內外經濟沖擊,2020年成為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最低年度。但從2021年的經濟走勢來看,其呈現增長趨勢,只是增長速度放緩。其中,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18.3%、7.9%、4.9%、4%,較去年分別增長25.1個百分點、4.7個百分點、0個百分點、下降2.5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1%、8.2%、8.2%,分別較上年增長4.1個百分點、5.6個百分點、6.1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在全球經濟的復蘇以及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良好態勢下,給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和新的發展契機,使得上半年經濟增長明顯。但是受特定因素沖擊,下半年經濟增長出現疲軟。
2.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蓬勃發展
經過幾年市場的沖擊,可以看到,部分效益不高、資料消耗大、技術含量低的企業相繼被淘汰,相反一些基業大、活力足、技術強的企業活了下來。這些企業注重將市場需求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及時轉型升級,進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十四五”以來,在政策、資金、信息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增長新動能作用不斷增強。在2020年-2021兩年間,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增加值不斷提高,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這兩年還涌現出許多新業態新模式,諸如農村電商經濟、網紅經濟、宅經濟等。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直播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36萬億元,2022年將突破3.4萬億元。由此可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仍舊呈現出逆勢成長。
3.數字經濟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成為新的主要經濟形態
在我國,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是主要的經濟形態。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數字經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形態。尤其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為了大部分企業乃至國家不可忽視的重要發展板塊。當前,數字化正在深刻地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影響社會治理模式,改變人民生活方式。數字,特別是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能產生規模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人們開始適應方方面面的數字化,這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根據圖2數據顯示,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9.78%。盡管關于數字經濟的定義、標準和口徑測算各國并不統一,但從各國自身對比來看,數字經濟毋庸置疑已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增量引擎。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中國經濟的發展白皮書》(2020年、2021年)
二、新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的本質內涵
數字經濟這個名詞首次出現,是在美國學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于1996年所著的《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中,但數字經濟在學術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是2016年杭州G20峰會通過的《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所給出的定義。該倡議闡明了“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重要載體和重要推動力,這些內容均指向以知識和信息為內容、技術為手段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且這些信息和知識的運用能有效提高經濟生產效率、改善經濟結構。由此可見,在數字經濟活動中,有效的數據資源、暢通的信息網絡以及發達的通信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隨著人民生活需求變化,國家發展目標隨之變化,數字經濟有了更豐富的時代內涵和理念。國家層面更加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發展現代化經濟產業體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數字經濟包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部分,從它誕生至今,其內涵不斷豐富,主體從消費互聯網延伸到產業互聯網。隨著產業的跨界融合,新時代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轉變,數字經濟迎來了科技領域、經濟學領域乃至思想倫理領域等多領域跨界裂變式的發展階段。
三、新時代數字經濟的創新引擎及啟示
在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和升級的進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數字經濟的三個核心創新特征,抓住新的宏觀理論和現象中的關鍵特征,就可以進一步地對應到具體的場景進行微觀的實踐應用,將數字經濟真正打造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1.價值創新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創新內涵
數字經濟場景下,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生產,再到成品銷售,以及產品的售后服務都更加強調價值創造,各環節之間的商業聯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商業系統也更加緊密、復雜。數字技術的融入使得經濟活動的各環節不再是簡單的相加。具體表現在:
價值參與度更高。數字技術改變了各環節的參與方式,產業鏈的上游與下游間的交流更頻繁,反饋更迅速。從企業內部來看,用戶可以通過技術平臺與產品的設計方、供應方、制造方等多個相關主體進行直接交流。同時,各相關主體之間也有交互聯系的通道,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能及時跟進產品的進度。從企業外部來看,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出現,企業對非核心環節的實施越來越開放,涌現了很多外包化、合作化的方式,這些方式在不同環節的交互作用之下同時運轉,使得創造價值的各個社會元素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從而形成愈加龐大的價值網絡。由此,處于價值網絡的各個節點也有了更大的價值創造空間。
價值增長度更強。數字技術的發達,使得處于價值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增長極點,每一個增長極點又引申出新的極點,如此往復,將會形成平方級的增長效應,這其實是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在發揮作用。在梅特卡夫定律中,每增加一個節點,網絡價值就會成一個平方的增加。這種效應在網絡時代十分常見,比如,蘋果公司的App Store就是很好的例子。App Store從當初開發出來,到現在已經有200多萬個應用入駐其中,累計擁有1800多億次的下載量,這些應用帶來的衍生價值累計超過860億美元,已經超過21年中美洲危地馬拉這個國家的GDP了。而App Store只是圍繞iPhone的應用這一個方面形成的價值網絡中的一個小節點,毋寧說圍繞iPhone的其他支系價值網絡。所以,一旦形成價值網絡,其價值增長度就會成倍增加。所以說,價值創新是數字經濟的核心。
價值變化度更快。處于價值網中的參與者會和周邊的參與者形成密切的經濟關系,成為利益共同體。同樣的,當資源流經這個節點就會形成共享局面。如果每一個節點都能以合作、共享的方式分享資源,那么價值網絡中形成的數字經濟將會無終止地發展起來。處在節點中的企業可以開展多維度合作,這種合作促使各參與方加快對價值的效能轉化,但這也為合作本身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導致價值變化飛速,引發更多的嘗試和實踐。
2.技術創新是數字經濟的關鍵創新能力
數字經濟場景下,依托移動互聯網和5G信息網絡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數字新技術,比如,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從上文數字經濟的定義可以看到,數據資源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事實上數據資源本身沒有價值,真正的價值來源于通過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進而創造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再由其帶來經濟效益。但前提是要做好獲取數據資源背后的技術創新。通常情況下,有這樣幾種創新方式:
第一,大數據與物聯網相結合。常見于醫療康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特定作業場所生產領域、物流與供應鏈溯源等領域的應用。第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這種方式拓展了機器所能獲取數據的規模,促使機器進入深度學習,變得更加智慧。常見于自動駕駛領域、3D打印領域、數字化工廠等領域的場景應用。第三,大數據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這種方式解決了諸如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監管不善等問題。這兩者之間正好是互補的關系。
數字技術的創新與融合發展,進一步激發了數字經濟本身的創新性。反過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依托于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另外,數字技術創新下的數字經濟會帶來傳統經濟結構、發展方式、發展理念的變革,有效推動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3.場景創新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創新驅動
數字經濟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種創新是建立在各種新場景基礎上的。數字經濟本質是經濟,因此必須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才能讓這一經濟持續發展。從數字經濟的發展實踐來看,新場景就是激發市場需求的普遍途徑。不斷創設新場景,也會不斷地改變人們的慣常思維,打破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從而引發新的市場需求,倒逼企業進一步優化場景應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過去科技企業競爭的是流量和人口,現在場景成為競爭的焦點。場景不是需求研發,而是改變世界的創意,是創意和技術的結合。如新石器、快手都是創意地應用新技術的典范。場景是從小切口入手解決大問題,是商業和技術的融合。如涂鴉,就是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體系耦合,實現跨界爆發。
一方面,在社會層面,各領域結合自身特點,緊跟市場需求,積極創設新場景。比如,電子商務領域借助數字新技術,推動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在交通、貿易、物流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制造領域將數字化新技術與產業鏈供應鏈相結合,開辟了云端協同制造、個性化規模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新零售消費領域則整合技術、人才、服務等各類資源,利用數字新技術推動金融、人才、服務等關鍵資源融合發力。另一方面,在國家發展方面,啟動國家未來場景計劃,以場景促進科技創新,比如,建設城市無人交通、衛星互聯網、疑難醫學創新等場景。針對城市治理,通過數字政府引領智慧城市建設,將精細化治理、技術治理、協同治理貫穿于城市治理過程中。例如,將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社會公共服務、共享公共資源通過數字化有機連接,同時在民生、治理和預警等各個場景下有序開放數據,讓技術成為城市治理的守夜人。由此,通過科技賦能創設治理場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四、結語
綜合來看,數字經濟在新時代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轉地成為新興經濟形態。在價值創新、技術創新和場景創新引擎模式下帶來的數字經濟浪潮,將引領著政府治理、產業騰飛、消費服務等各個領域新一輪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正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倒逼落后企業轉型升級,這正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大好時機。因此,應把握發展機遇,緊跟時代潮流,強化數字經濟在價值、技術和場景方面的創新,因地施策,實現數字經濟從低效能到高質量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勇堅.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趨勢及政策建議[J].科技與金融,2021(11):24-33.
[2]王偉玲,王晶.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推動政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9(01):69-75.
[3]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20):16-30.
[4]《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N].中國網信網,2016-09-29.
[5]Carl Shapiro and Hal R.Varian(1999).Information Rules.Harvard Business Press.ISBN 0-87584-863-X.
[6]羅賓·蔡斯,王芮.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J].中國房地產,2015(29):76.
[7]劉建平.數字經濟影響經濟發展技術路徑的實證研究[J].中國物價,2022(11):12-17.
[8]康勝利.“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字經濟發展路徑探究——以定西市為例[J].北方經貿,2022(11):114-117.
[9]汪曉文,陳明月,陳南旭.數字經濟、綠色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J].經濟問題,2023(01):19-28.
[10]任保平,何厚聰.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我國數字經濟創新體系的構建[J].上海經濟研究,2022(12):17-26.
作者簡介:張潔珺(1976.11- ),女,漢族,江蘇張家港人,碩士,經濟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公共管理及工商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