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課堂教學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能力已經成為新課改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基于語言素材積累,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通過語篇閱讀,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在活化課堂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借助新媒體、新技術發展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持,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效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學科;課堂教學;路徑
作者簡介:李桂玲(1974—),女,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改河初級中學。
一、前言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并且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落地。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英語學科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英語知識的傳授,更應該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身教學質量為基礎,促進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的提高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如何通過轉變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創新,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英語學科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四個維度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一輪課改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但是,在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背景下,部分教師的專業能力不足,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講解教材中的語言點,采用單一的講授模式,未能積極探索新的、更有效、更合適的教學方法,這使得課堂教學對促進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提升的效能不明顯,存在耗時低效的問題。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基于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對語言進行熟練掌握的同時,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然而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不夠透徹,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對語言思維的品質和跨文化交際的品格的理解不夠。認知偏差容易導致教師實際教學實踐的錯位,使教師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教學,忽視發展學生的高階語言思維品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此外,新課改背景下的考試更傾向于考查學生英語學科學習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這意味著基于課堂教學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實施教學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的英語教學中仍存在過度重視語言素材積累、過度強調語法和詞匯等知識教學的問題,而基于語篇閱讀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時不夠。
三、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課堂教學路徑
(一)基于語言素材積累,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教學需要基于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不斷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其一,英語學科的實踐特征明顯,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在誦讀學習中進行語言素材積累[2]。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如果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持續進行語言素材的誦讀積累,就容易產生注意力分散和誦讀疲勞的現象,對此,教師需要通過分時段、分任務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以“小步走”的方式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不斷提高,使學生學習取得質的飛躍。
其二,對語言素材的積累不能靠死記硬背,教師應結合語言運用實踐活動開展重點訓練[3],從而使學生在熟練運用語言素材的基礎上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這意味著教師要善于規劃,而且要將積累背誦任務序列化,既兼顧教學進度,使其對階段性英語教學有一定輔助作用,又要通過成體系的背誦積累彌補學生語言積累的不足,織就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網絡,讓學生在積累語言素材的過程中逐步實現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的提高。
其三,人的發展不是完全相同的,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基于這樣的認識,語言素材積累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層次性。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制訂分層誦讀目標,挖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4]。此外,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差異情況分組,由小組長負責檢查督促本組成員學習積累;同時,教師既要全面檢查小組長的誦讀積累情況,又要隨機抽查各組組員的誦讀情況,并將此作為學習小組考核的一個重要依據,使學生系統化地積累語言素材,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于語篇閱讀,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能力
語言實踐學科教學的著力點之一就是培養、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掌握語法和詞匯等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辨析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現象。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邏輯性來看,在語言運用的層面,學生會讀單詞和理解詞義只是英語學習的起點[5],而教學要基于學習起點,重視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開展,在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中持續推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在以語篇閱讀為抓手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結構辨識和深層學習,從而使其理解各種類型文本的價值和文化交際意義。
一方面,在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由于不同語篇組成要素之間關系復雜,文本通常具有表層結構和深層意義,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語篇特點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基于語篇閱讀對文本中出現的詞匯、語法進行深度理解,分層次、有梯度地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語篇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引導學生在語篇閱讀中發現語言建構規律,最終促使學生形成清晰的邏輯思維認知[6]。
另一方面,英語語篇閱讀是推動學生形成良好語言感知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在基于語篇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設置深層次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思辨閱讀和對話閱讀;在特殊語篇教學中可應用演講、情境對話等方法,促使學生主動理解文章表層和深層結構[7],同時體會語篇的語用價值和交際目的,以此指導學生深度學習,使學生學習關鍵能力不斷發展,并在模擬真實語言場景中學會用英語進行交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目標。
此外,教師可根據學生對英語學科知識掌握的程度、語言思維發展的水平等因素合理設置關鍵練習點,讓學生在對語言關鍵點的練習中學會語言建構技巧,不斷拓展英語學習的深度,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三)活化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隨著新課改向縱深推進,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基于對新課程的深入認識,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英語學習的能力,培育學生跨文化交際的閱讀品格,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8]。鑒于此,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語法、詞匯等學科知識,還要以活化課堂教學方式為契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語言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關注知識內容,還要優化設計課堂語言實踐活動,運用趣味化教學互動、情境教學、問題導學等方式,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英語學科語言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語言運用的關鍵能力[9]。教師可設置具體的情境化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基于語篇閱讀思考問題,提出新問題,并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學習“Sports and Fitness”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語篇內容組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并在開展活動之前,讓學生學習相關單詞,如table tennis、 skating、diving、running、basketball、swimming等,而后設置邀請朋友參加體育活動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對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對話交流,總結自己的體育運動經驗,這能夠提高學生基于一定的情境化主題開展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的能力。
(四)借助新媒體、新技術,發展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新媒體、新技術更新迭代的背景下,英語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設備及其強大的交互功能,以文、圖、聲、畫融合的形式開展教學,借助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并在互動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例如,在教學世界節日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節日的相關圖片。在學生觀看相關的圖片、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Look at the title of each picture and try to guess the topic of the following text.
事實上,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能夠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和深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的鋪墊下,教師可引導學生快速進行語篇閱讀,并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參與語言實踐活動:(1)How many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2)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
基于新媒體、新技術的英語教學,使學生學習和了解了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人文文化、價值觀念、地理、歷史,活躍了課堂氛圍,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在互動學習中得到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在愉悅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和理解能力[10]。
依托新媒體、新技術的跨文化學習還能使學生在語篇閱讀中突破年齡和閱歷的局限,達到不斷發展并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目的。例如,在不同國家文化節日的語篇閱讀教學中,語篇會涉及節日的時間、名稱、慶祝方式以及節日產生的原因。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文化信息,并以學生的閱讀為起點,講解習俗和節日蘊含的深刻意義,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文化素養。
綜上,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正視不足,更新觀念,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有效推動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焦文靜.立足核心素養,組織合作探究: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8):156-158.
馮仰飛,宋煥國.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8):182-184.
李雪峰,許淑玲.核心素養觀念引導下的知識可視化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2(29):94-96.
劉紅梅,陳帥.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五動”課堂教學評價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22(23):39-43.
蔣京麗.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建議[J].基礎外語教育,2022,24(3):3-11,109.
閆蓉.基于核心素養的“172課堂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7):51-53.
丁紅禮.構建“蘇式三效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情境設計為例[J].校園英語,2022(25):79-81.
衡很亨.指向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轉向[J].教學與管理,2022(16):65-68.
張金榮.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生態課堂之詞匯教學語境化[J].英語廣場,2022(15):121-123.
陳桃花.“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策略[J].學周刊,2022(1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