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和增加公眾對鄉村振興的認識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設計和研究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具有深遠意義。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當代博物館逐漸融入了鄉村振興的時代特征。文化是地域的靈魂,標志性建筑及博物館是城市文化的載體,發展博物館創意文創產品設計,能起到樹立良好的鄉村形象、助力文化傳播等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而帶動鄉村發展,同時提升地域文化乃至整個地域的知名度。文章從全國范圍出發,解讀各地優秀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現狀,對比探討中國潮汕地區多個博物館的文創案例。通過分析潮汕地區博物館發展現狀與產業發展條件,結合國家及潮汕地區提出的文化產業振興發展意見與政府保障機制,論述以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為代表的潮汕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現狀與問題,從消費者心理、博物館文創產品教育意義的體現方式、傳統元素的現代審美轉化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結合學術性的理論研究,綜合得出潮汕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新時代創新設計路徑、措施與詳細辦法,為潮汕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及鄉村振興提供戰略性啟示。
關鍵詞:鄉村振興;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1-0-03
0 緒論
第一,研究背景。博物館收藏的各類文物資源是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創造的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博物館也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與縮影。依托博物館豐富的文化資源設計與開發文化創意產品[1],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產品作為文化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鄉村文化振興具有指導性意義。
一是國家政策導向。近年來,我國對文化產業中的文化創意產品產業、IP以及文博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視,通過并頒布了一系列條例與發展指導意見。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這是文物改革達到新高度的重磅信號,政策強調在保護和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重精神傳達以及良性開發與改造,體現具有文化、歷史、科技特點的新時代特色文化創意產品[2]。2023年2月28日,民進汕頭市委會在《汕頭日報》發布文章《發展壯大繁榮文化產業 助力汕頭走好“產業強市”之路》,闡明了汕頭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并對汕頭市的文化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些內容表明,博物館進行文創創新及發展模式調整已是大勢所趨,該方向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
二是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目前全國范圍內備案博物館共6183家,其中有91%對外免費開放,77%的區縣均建有博物館。目前文化創意設計主要集中在國家一級博物館,以歷史藝術性博物館居多。其中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等為起步早、發展快、文創產業豐富完整的文博產業博物館。
敦煌研究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作為研究敦煌學的科研單位,由國家文物局與甘肅省政府共同建成。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文創產品以飛天、瑞獸等系列產品為主,生動活潑地運用敦煌壁畫文化元素與內涵,畫風獨特,輪廓線條分明,色彩艷麗,具有國內市場上熱門的“國潮”風格,受眾面廣且深受消費者喜愛。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的一個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我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于2013年起面向社會征集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國家首批發展文博產業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設有故宮文創事業部,負責故宮的文創產業。故宮博物院發展較早,文創產品開發的范圍較廣、產品類型較多,涉及線上文創產品和線下文創產品兩大部分,各類文創產品表現形式新穎獨特,對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具有引領作用。
三是潮汕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條件。近年來,潮汕地區文化產業政策逐步完善,愈加重視文化產業與文物修復保護工作,積極開展博物館修建工作,建立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等多功能博物館,修繕小公園等文化遺址,并提出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新方向與新需求。潮汕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奠定了基礎,從而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汕頭作為粵東地區的文化強市,文化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3]。同時,汕頭作為“中國玩具城”,玩具產業優勢突出,極具特色。汕頭正在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為再造傳統優勢產業發力。推進工藝玩具創新,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P、具有潮汕文化元素的原創品牌,成為首要目標。
第二,研究意義。
一是經濟意義。文創產品是文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于博物館產業的特殊商品。文創產品中原創IP的誕生與流入市場,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吸引消費者,同時促進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隨著旅游產業的興起,文創產品擁有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4]1-2。博物館作為熱門旅游景點,是各地文化最大的聚集場所與載體,其中文創產品扮演著促進游客向消費者轉變的角色[4]1-2,可以滿足游客對文化紀念品的需求,促進游客消費,從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二是文化意義。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具有文化屬性的特殊產品,在文創產品中融入潮汕文化,當地博物館作為傳播平臺與媒介,為潮汕文化創造新的展示形式的同時,也將為潮汕文化提供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
三是產業發展意義。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必將擴大汕頭文化產業與玩具產業的經營范圍,將新型文創產業納入其中,實現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與此同時,串聯澄海文化、玩具產業與分布在汕頭各地的博物館產業,輻射帶動不同區縣的博物館產業發展,進而推動汕頭文化產業與玩具產業規模化發展。
1 發展現狀
1.1 潮汕地區博物館概述
據不完全統計,潮汕地區共有博物館80余座,大部分為地方性歷史文化博物館,以展示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還會組織舉辦潮汕美食節等以展現當地民俗文化。其中,多數博物館涉及潮戲、潮繡、潮汕木雕、潮汕嵌瓷等;部分博物館因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涉及紅色歷史題材,講述抗戰歷史與英雄事跡;還有部分主題性的博物館,如汕頭僑批文物館,這類博物館的展陳內容基本圍繞其主題。
1.2 潮汕地區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與問題——以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和汕頭僑批文物館為例
1.2.1 潮汕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1)館內文創產品種類單一。目前,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與汕頭僑批文物館內均設有實體文創產品售賣區域,兩者售賣的文創產品種類相似、類別較少,以明信片、胸針、徽章、鑰匙扣、印章等傳統平面類文創產品為主,并且均提供館內印章的蓋章紀念服務。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內還有潮語學習與測試、VR潮服試穿等新興智能類交互產品,并且隨著相關文化內容分布在場館的各個區域。該類產品可玩性高、互動性強,相比館內傳統文創產品,對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2)品牌與IP緊密結合。2022年6月26日,以汕頭文化新地標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為基礎的“潮博文創”品牌發布及選品工作啟動會在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舉行。據悉,“潮博文創”將提取潮汕文化、藝術、情感價值,并與時代內涵相結合,以弘揚潮汕文化、打造城市IP為目的,賦予“潮汕禮物”文創新定義。
1.2.2 潮汕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存在的問題
(1)文創產品同質化。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內文創產品種類較少,絕大部分為裝飾性平面產品,以鑰匙扣、徽章為主,且均為平面形態的簡單雕刻印刷。該類產品類型雷同,形式單一,制作思路相似,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2)現有文創產品創意不足。以簡單的平面化的方式呈現文化元素,“1+1”的產品載體加文化元素表達方式,簡單提取與“謄抄”文化元素,與載體的結合方式簡單,創意不足;其載體多為鑰匙扣等簡單平面類紀念產品,設計浮于表面,文創產品未與博物館中的潮汕歷史文化元素相結合,未深入探索潮汕文化。
(3)銷售形式單一,缺少線上文創產品售賣途徑。消費者只能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購買相關文創產品,缺少相應的線上購買途徑。在線上,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與宣傳相關活動,并利用微信小程序提供活動門票售賣和參觀攻略、展館展示等服務。微信小程序商城具有“賞演藝”“淘潮品”兩個部分,“賞演藝”部分會售賣各類音樂會門票,而“淘潮品”中缺少文創產品相關分類與內容,同時缺乏相應的文創產品售賣入口。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未開通官方微博賬號、天貓旗艦店與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也沒有文創產品的相關分區、宣傳與內容,線上文創產品的宣傳與購買途徑有待完善,目前均處于缺失狀態。
2 問題解決策略——以“僑批系列拼插景盒”文創產品為例
2.1 設計原則
根據前文的研究與分析,潮汕地區博物館文創設計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豐富文創產品的類型,避免出現同質化現象,突破傳統文創產品單一化、平面化的局限性,增加表達形式;深挖潮汕文化的內涵與故事性,將其融入文創產品設計,打造富有潮汕文化屬性、能講好潮汕故事的產品,促進傳統文創產品向文化衍生品轉變;遵循文創產品的時代性,迎合當代審美,結合現代設計的形式與技術,增加文創產品的創意和效果表達;從設計心理學的反思層出發,探討文創產品與游客之間的情感,增加互動方式,尋找文化需求與共鳴,達到宣傳潮汕文化的目的。
2.2 設計方法
對潮汕僑批文化進行元素提取,將紅頭船、潮汕建筑、潮汕傳統生活場景的可視化元素融入僑批系列拼插景盒的每一個3D場景,并運用現代手法、結合流行的拼插元素簡化寄送過程,化繁為簡。此外,該產品定位為手工類DIY產品,從豐富互動方式出發,探討產品對潮汕文化的宣傳與教育意義。
2.3 設計流程
僑批系列拼插景盒的設計流程如下。
第一,前期調研,查詢博物館相關資料并前往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與僑批文物館,初步收集大量潮汕文化相關資料,分析尋找文創產品切入點。
第二,確定僑批系列拼插景盒的設計主題,基于前期調研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根據已有資料深挖潮汕文化并進行故事提取,明確產品定位與產品創新點。
第三,提取潮汕僑批文化元素,尋找文創產品表達方式,與潮汕僑批文化元素和故事相結合。同時,明確產品與博物館的相關性,將其作為博物館相關文化的衍生產品。
第四,提出并繪制設計方案草圖,同步完成產品的僑批外包裝與說明書的制作,建立初步模型,并制作手工模型進行拼插DIY模擬。
第五,進行材料分析與實驗,確定產品細節,建立最終的產品模型。
2.4 合作與推廣
2.4.1 推動校企合作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制作應積極尋求與當地學校合作,采用“企業提需求、學校管教學、地方給支持”的模式[4]2-3。潮汕地區的博物館文創可在依托當地發達的玩具產業的同時,與當地高校合作,積極打造相關文創產品。在此過程中,博物館提供可探討的主題與文化,當地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參與高校的產學研平臺,產出博物館文創產品,促進潮汕文化產業與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新發展。
2.4.2 運用社交媒體進行推廣
社交媒體是指通過互聯網實現用戶交流和信息分享的平臺,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可以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文創產品的宣傳信息、用戶評價、活動信息等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和參與。
2.4.3 開展持續性的跨界聯名合作
博物館可以考慮與設計師、文創愛好者合作,共同推廣文創產品。可以邀請設計師、文創愛好者參與產品的設計和創作,并邀請他們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產品信息和使用體驗,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與一些跨界品牌開展聯名合作,打造差異化產品。
3 結語
文物是中華文化千年的沉淀,博物館作為文化與文物的載體,以博物館文化產業作為出發點發展文創設計是當代文創設計發展的必經之路。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勢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助推當地各類企業與產業轉型升級、交流與合作,從而推動鄉村振興。因此,應充分挖掘文物內涵,探索文化背景與故事性表達,結合當今時代的審美特點進行設計,這樣才能使地方性博物館的文化真正“活”起來、“潮”起來。
參考文獻:
[1] 王毅,柯平,丁華東,等.服務國家文化戰略 推進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文化資源創意開發[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12):4-32.
[2] 李銘洋,鐘蕾.基于原型理論的博物館文創再造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23,2(2):82-85.
[3] 黃婉華,徐世格.潮汕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管理觀察,2019(9):50-51.
[4] 謝梅玲.基于潮汕文化視角的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研究[J].藝術教育,2022(12):227,229.
作者簡介:畢夢坤(2002—),女,山東淄博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