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喜
摘 要: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之下,初中語文教學不再僅僅強調學生成績,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而中華傳統文化基于其自身博大深遠的特點以及豐富的精神內涵,為落實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支持。基于此,結合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明確了傳統文化在實際教學滲透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逐一對問題產生原因展開詳細分析,最后從教學方法、觀念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滲透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9-01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37
語文課程是初中階段最為主要的科目之一,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個人素養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教育改革以及時代的飛速發展之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逐漸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各種因素導致傳統文化的滲透情況和效果不甚理想,甚至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定壓力,增加了學生負擔。因此,加強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的研究和探討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滲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缺少興趣
就目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情況來看,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缺乏相應興趣,相較于傳統文化,大多數學生更加喜歡現代文化,語文讀物也主要以現代小說等為主。對于初中生而言,傳統經典文化當中的字詞、知識較為晦澀,閱讀起來難度較大,而且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相對較為淺薄,多認為此類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應對考試,與自身生活之間的關系并不大,因此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
(二)缺乏滲透目標
在實際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未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要求制定傳統文化滲透目標,而是基于自身教學經驗以及考試方向展開滲透教學,而且相應文化的滲透也多停留在知識層面,缺乏對于學生精神、文化底蘊方面的培養和引導。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的前提基礎,目標的缺乏直接影響著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
(三)內容滲透較淺
雖然當前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文化滲透也逐漸推廣和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但是傳統文化滲透缺乏深入性這一問題卻逐漸凸顯出來。課堂教學時間十分有限,而知識內容卻相對較多,這使得教師為落實傳統文化的滲透融合,只得在教學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多體現在知識層面,內容滲透自然較為淺薄,缺乏精神文化內涵方面的傳輸和引導,難以發揮傳統文化滲透的真正作用。
(四)教學評價單一
教學評價對于后續教學方法、策略的優化調整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就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其教學評價方式仍然相對單一,多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仍是以考試成績為主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進行評判,相應教學方法和策略并不能因此得到良好優化[1]。
二、傳統文化滲透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教學方法刻板
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材當中多為文言文、故事等古典文化形式,這就使得學生在閱讀以及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多晦澀難懂的字詞。此外,學生對于相關文化常識、社會背景不甚了解,這使得學生不僅難以明確文章內容,對于深層次的文化意蘊更是無法理解,極大地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而且傳統文化以及相關文章、古詩等,與現代生活之間有著極大差距,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無法感同身受,自然難以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傳統文化大多較為嚴肅和莊重,教師需要先對字詞等進行講解,這也使得教學過程以及相應教學方法較為刻板、單一,而且教師缺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關注,更多的是為了將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灌輸給學生,這種落后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不僅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甚至會使其產生厭學心理,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效果。
(二)教師觀念落后
教師觀念較為落后是造成缺乏傳統文化滲透目標的主要原因。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相應教學觀念仍然較為落后。語文課堂中學生缺乏獨立自主思考和分析的機會,對于學生主體地位以及能力興趣方面的培養較為薄弱,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仍然是以掌握文言文字詞、能夠熟練翻譯并背誦文言文為目標,與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之間存在較大出入。
(三)內容選擇不當
傳統文化滲透淺薄的主要原因在于相應滲透內容選擇不當,缺乏與課標要求、學生學情等之間的有效連接,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多是根據自身教學經驗、考試方向進行知識的傳輸,相應滲透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存在出入,難以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滲透對于語文教學的推動作用,不僅嚴重影響了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而且還給實際語文教學帶來了較大壓力[2]。
(四)應試教育影響
當前應試壓力仍然相對較大,雖然教學改革正在逐步實施和落實,但是考試仍然是判斷和分析教學模式方法有效性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升學的重要途徑,因此,雖然現代初中語文教學強調綜合素質培養,但是相應應試壓力并未得到良好緩解。在此情況之下,提升學生成績仍然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以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也使得傳統文化滲透浮于表面。
三、保障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效果的對策
(一)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激發學生興趣實際上就是提升學習的內在動力,以此促使教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而豐富、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真正感受和認識到傳統文化之美以及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
1.情境創設,體驗文化。情境創設是當前語文教學當中應用十分廣泛并且受到教師和學生極大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其融入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當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文章、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降低學習難度,還有助于學生深入體驗、感受和賞析文章以及古詩詞的內涵,對于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有著積極作用。由于傳統文化與現代學生生活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通過情境創設,能夠實現傳統文化與現實世界的有效銜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使其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借助計算機以及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古代文化氛圍,還可以借助文章或者古詩詞的背景故事,構建課前導入環節,以寫作背景和故事營造情境,并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連接,以此實現情境創設,達到強化學生體驗的目的。
2.群文閱讀,拓展文化。群文閱讀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有著提高教學效率,強化學生結構思維的作用,而且相較于單純文本閱讀和教學而言,群文閱讀有助于展開更加深入的閱讀。在實際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存在學生由于缺乏對于相應背景文化知識的了解,導致對于文章、詩詞內容的了解只能夠停留在理解意思層面上,而對于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精神含義不甚了解,對此,教師就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既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進行文化拓展,是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3]。
3.文化實踐,積累文化。為進一步提升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當中的滲透強度,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還可以借助多樣化文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文化,實現文化的有效傳承。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定主題,并借助演講、表演、辯論、報告或者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對傳統文化展開探索,而且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將實踐探索與傳統文化滲透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學習樂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滲透目標
教學觀念對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計劃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實際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從根本上認同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傳統文化滲透的目標,以此為后續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有效指導,確保教學工作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
對此,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新課改要求以及素質教育理念,強化提升學生主體意識,突出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特點以及興趣所在,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教學目標,同時也應意識到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基礎知識的傳輸上,更應該深層次挖掘相應情感教育目標,加強對于學生情感體驗、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培養。
基于上述分析,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目標應著重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積累文化常識,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從藝術、政治、習俗等方面了解傳統文化當中的常識性內容。例如,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等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將了解科舉考試制度、內容作為傳統文化滲透目標之一,展開教學工作。第二,理解文化精神,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精神、培養文化素養是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深層次教學目標,能夠實現對于學生精神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和構建。例如,在學習《飲酒》時,就可以將感受和理解詩人對于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作為文化滲透目標。第三,構建文化品德,所謂立德樹人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文化熏陶,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德行為,因此,構建文化品德,實現文化內化也是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目標之一。例如,在學習《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時,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滲透的目標確定為學習葉圣陶先生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品德[4]。
(三)優選滲透內容,強化滲透效果
文化滲透內容的選擇對于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滲透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是文化滲透教育當中的關鍵性問題。一方面,結合課標選擇內容,明確滲透方向。新課標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明確了教學的主要方向,結合課標要求,對傳統文化滲透內容進行選擇,不僅能夠保障滲透方向,而且還避免了教學內容泛化問題,有助于確保滲透教育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根據學情選擇內容,保障滲透效果。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文化積累情況不同,而且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在深入了解學情的情況下,教師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選擇文化滲透內容,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效果。此外,在實際進行滲透教學時,教師也應著重觀察學生的反應和態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合理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以此保障滲透效果。
(四)創新教學評價,指導優化教學
在教學評價方面,應在傳統考試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創新評價方式、角度,采取多元化評價策略,以此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對于教學方法的指導作用,并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深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評價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當中,實現對于教師評價的補充,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反饋,為教師優化教學方法策略提供參考。另一方面,還需要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包括知識層面的內容,同時還需要觀察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精神和內容的踐行情況,加強對于學生理解和體驗方面的評價,明確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以及學習態度等,并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鼓勵、夸獎的方式,提升學生踐行和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5]。
四、結語
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課程當中的滲透融合能夠實現對于學生文化素養、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培養,但在實際進行滲透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生興趣不高、滲透目標不明確、滲透內容淺顯、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傳統文化特點以及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和模式,以此提高學生興趣;合理確定滲透目標,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傳統文化內涵,從積累文化常識、理解文化精神、培養文化品德等方面,設置傳統文化滲透目標,為教學工作明確方向;在選擇滲透內容的過程中,應根據新課標要求并充分結合學生學情,以此保障內容選擇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此外,還應積極創新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并強化對于學生理解、體驗方面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蔣彬.淺析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5):165.
[2] 劉露瑩.內初班初中語文教學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研
究——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名師在線,2022(3):55.
[3] 陳星,孫永蘭.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策略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2):96.
[4] 徐溶.淺析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39.
[5] 藍文鳳.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41):37.
[責任編輯 竇伊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