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還能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利用科學的小學數學評價標準,把握有效的評價維度,可以提高現代教學的質量,為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關鍵在于保證目標清晰、維度有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通過自評、互評的模式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應該接受不同聽課者的意見,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文章立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改革實踐,探索有效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陸凱迪(1996—),男,江蘇省張家港市閘上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給課程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為了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教師應明確教學評價的不同維度,盡可能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不同的評價參考指標共同制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確保課程教學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目標[1]?;诖耍處熞e極探索,構建科學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尋求科學的教學評價和改革策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夯實評價改革基礎,助推數學教育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的發展,給教師和相關學者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在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模型的時候,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還應該從培養綜合人才的角度出發,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總體質量。由此可見,教師對于課堂教學評價理論的認知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目前的課堂教學評價在同一考察指標的規定上,對于不同教師來說缺乏獨立性和有效性,故難以驗證考察指標的科學性[2]。因此,在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理論的過程中,要強化考察指標的科學性。不同于傳統的考察方式,從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這一角度出發,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既要考察教師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又要細致地分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從教師設定的基本目標、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的教學邏輯等不同的方面對課堂情況進行考察,能夠將具象的問題轉化為抽象的經驗,并且將這些經驗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解題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卻忽略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個體在思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及差異性,體現了個體在知識運用方面的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以及敏捷性。思維品質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培養的,而是長時間的系統教育的成果。思維品質決定著學科學習的上限,決定了學生能否以自身的學識以及經驗對各類事物進行預見性審視。例如,學生可以根據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聯想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也可以根據圓形的周長計算聯想到橢圓形的周長計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的思維從低階向高階提升,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深度以及學習效率[3]。探索小學數學教育評價策略,對于構建科學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探索教學評價創新,優化數學知識結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效的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良教學手段,提高課程目標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既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手段。在課程教育理論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教學評價問題所帶來的影響變得更加深遠。課堂教學評價必須要從教師、學生等多個方向,立足各種維度深度開展。尤其是維度的確定,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課程開發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向和最終歸宿,教師要考察課堂教學目標是否科學。在檢驗教學效果的時候,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目標的精準度出發來系統地分析其能否有效指導教學行為。教學設計是否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目標,教學目標能否與學生的水平相契合,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如果教學目標的制訂不夠精確,就會影響到整體課程的構建。因此,教師應該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提高教學目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讓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最終使學生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發展[4]。
例如,小學數學中的行程問題較為復雜,包含路程、速度、時間、出發地點等變量,但是這些變量也并非毫無關系可循,如路程是速度與時間的乘積之和等。教師在總結時,可將出發地點、運動方向、運動時間和運動結果作為四大要素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運動結果會隨著運動狀態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而言,小學數學行程問題會根據運動方向、運動軌跡進行提問,出題者會按照不同的出題目的,提出不同地點、不同時段以及不同速度等多種情況。教師在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時,可按照運動結果中的相遇相離,或相離又相遇等情況進行組合性分析。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將行程問題轉化為圖像問題,通過圖像表達,分析四大要素的變化關系,從而找到題目的共性。由此可見,在不同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探索教學評價創新,對于優化學生數學知識結構具有重要意義[5]。
三、注重學習經驗鏈接,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思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課程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成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科素養角度出發,提高課程知識的牽引力,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思維寬度和廣度。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借助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對經驗進行鏈接。所謂的經驗既包括學生以往的實踐經驗,也包括學生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學習的知識,并且將知識融會貫通,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由此形成一種良性的促進關系。對此,教師要在課程教學中通過發揮教學評價的指引作用,幫助學生搭建起學科內容與經驗之間的橋梁。這有助于學生尋找學習方向,提升綜合素養。
例如,小學數學“條形統計圖”這部分內容,提出了復式條形圖統計的方法,要求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組合、排列、統計,理解相應的數學規律。但是在課程后期的練習中,卻缺乏相關的統計圖練習題,而是以特殊起始格條形統計圖相關練習題為主。這種突然的轉換可能會讓學生感到不適應,如果教師不進行有效過渡,學生可能會對特殊起始格條形統計圖產生誤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帶有特殊起始格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了解如何將數據進行壓縮,感受統計數據的不同變化形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擴充單元學習內容。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類似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夯實基礎,學會更加靈活地使用統計方法。
四、互動參與課堂評價,提升綜合評價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考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維度和指標。之所以要重視對話溝通的作用,是因為良性的互動過程有利于靜態內容的生成與發展。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對話的平臺,可以讓學生的思想流動起來,使其在動態的實踐過程中把握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為此,學生必須廣泛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如果難以達成這一目標,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性。無論是師生對話,還是生生對話,都可以理解為目標性的知識引導,這一手段可喚醒學生的認知思維,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可以解決許多即時性的問題,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某一知識難以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及時進行講解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采取多元化的教育評價手段,構建科學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滿足學生的進一步成長需求,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課程中很多定義比較抽象,一直都是小學數學教學難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情境。在教學評價的指引下,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演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的思維逐漸發散。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更喜歡有生活特征的教學模式,在問題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情境創設,包括超市購物、游戲活動等。通過這樣的多元化引導,才能適應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滿足新課程教學改革發展需求,推動教學評價綜合體系改革。
五、借力現代技術手段,提升綜合評價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科學的評價方法,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而正確的評價觀念主要源于對教學質量的把控與提升。在課堂教學研究前沿,教師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論都較為新穎,具有一定的獨創性,能夠圍繞學生的素養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與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相比,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觀念具有多樣化、人性化的特點,可以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讓課堂教學煥發新的活力。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般是由數學教師將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單向傳授給學生,然后學生通過內化和實踐的方式鞏固知識。而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小組協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式也開始出現,為教學評價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應用現代技術的教學評價,可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結構化處理,并形成可供參考和使用的數理模型,然后通過計算的方法,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方法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智能化發展,同時也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人的直接觀察評價,人機協同評價可以降低人為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尤其是采用智能計算和教學輔助等手段,可進一步提高課堂評價的信息化水平。有興趣的教師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利用有效的信息系統和分析工具提高評價的有效性。比如Fact、雨課堂、Spinoza等智能工具可以實現交互式的學習,并且動態監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建模與計算之間是順承關系,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行為和情感進行評估模型的構建,然后通過具體的計算和分析,把握教與學的具體情況,正確地評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例如,小學數學中的“角的度量”章節讓學生了解了兩條直線之間所形成的夾角度數;“三角形”章節說明了三條線組成的圖形特點,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結構,以及三角形的內角角度之和是定值。教師在教學“三角形”章節時,可以先通過教學平臺讓學生回顧“角的度量”章節的知識點,并自主探索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大小關系,然后給學生若干個三角形,讓學生對內角和進行測量并找出規律,以此探索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規律。通過智能教學輔助工具綜合評價,獲取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等信息之后,教師可將課堂內容進一步延伸到四邊形內角和的知識點。
結語
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來自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要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互動表現等多個方面開展。在研究中,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主要包括主體、方式、目的、標準等不同的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會相互影響,共同制約和決定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時候,應該基于主體間的互動關系,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創新評價的具體方式,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華麗娜.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改革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1(33):47-48.
廖秀英.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的改革探討[J].文淵(中學版),2019(5):235.
仲秀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改革的思考[J].中文信息,2020(1):130.
劉遠龍.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的改革探討[J].魅力中國,2020(43):188.
邱劍玲.通過試題評價,引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中外交流,2017(4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