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育不僅僅是英語知識的傳授,還包括思想品德和文化意識的引領。英語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高校英語教材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這為英語學科思政育人提供了便利。而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是大勢所趨且具有可行性。文章是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作為分析研究的對象,通過分析當前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得出目前部分高校英語教師缺乏思政育人意識、思政能力不足等,導致課堂教學中思政教育缺失等問題。并提出有利于切實加強高校英語閱讀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工作的可行方案,并據此總結出加強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立德樹人;策略
作者簡介:馬麗,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大部分高校把英語作為一門必修的人文學科課程,如果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課堂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與英語教學目標相融合,對于現階段學生整體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高也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應該積極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閱讀教學之間相互結合的重要性,以巧妙且無形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高校英語課堂。高校階段的人文教育在人才培養整個體系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高校英語教學不僅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教育,更應該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樹立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如果能夠實現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和思政課程之間的相互結合,能夠推動學生整體思想政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關鍵渠道。對于高校英語閱讀的課程思政應用應繼續保持和加強研究與改進中的創新,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相關性,滿足學生自我成長發展的需要。
一、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道德層面上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德為美、以誠為立的傳統美德,當今社會,誠信道德建設更加重要,一旦缺乏這一品質就難以在社會上長期穩定立足。因此,在英語課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其在以后就業的發展。
(二)經濟層面上
堅持原則、客觀公正是當代大學生的未來事業能夠長期穩定發展之道,政治思想的提升必須要從學生時期抓起,因此在高校英語課程上思政建設有利于使學生更能在日后社會發展上堅持原則,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對于公民腳踏實地、遵紀守法有著促進作用,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社會意義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融入課程思政有助于促進社會的繁榮穩定。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道德思想品質關乎著社會在之后幾十年的發展方向,因此,高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建設刻不容緩。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因素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當代青年的影響,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學生擁有良好健康的從業心態,進而建立起民族社會的文化自信心,促進未來社會各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的繁榮穩定。
二、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實踐
(一)整體思路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它不能直接灌輸,而要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在疫情期間,本課程思政應用教學實踐參照了外研社主辦的高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公益課,仿照其思政教學模式,設計高校英語思政育人的閱讀教學模式。以下是本次教學實踐的整體思路。
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通過活動發展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增強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本次教學設計研究從英語教材的整體性出發,從主題、內容、文體、語言和作者五個角度進行深度的文本解讀,深入把握文本主題意義,深入挖掘文本本身所具有德育課程思政相關的各種語言體系,并且實現育人目標和教學目標相結合,既要實現抓住思政點,又要做到教學內容融入現實、融入語言、融入主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在此基礎上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內涵,這也是教學內容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展開各類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并且能夠對某一問題或話題展開自我的思考與意見的表達,由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還能夠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充分地引入,使得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價值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二)教學設計過程
本次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設計過程主要以學生為中心,把它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前,在課前老師要提前確立好教學目標,把握好本節教學實踐課程的教學目的,從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方面出發來教育學生。另外老師在課前要仔細把握好上課要用到的英語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思政元素,做好分類,如可以分為家國情懷、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從而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課程思政。
第二部分是課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根據課前做好的準備以及教學設計來引導學生挖掘講課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切記不可生硬地強行融入思政元素,引起學生的排斥心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做到潤物細無聲地完成思政融入英語閱讀教學。
第三部分是課后,在課后老師布置與英語教材相關的教材作業,深化學生的思政思維。另外,教學實踐小組可以利用云平臺來收集目標學生對本次教學實踐的態度,進而完成教學評價,最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做教學反思,做出教學改進。
三、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所面臨的困難
(一)教師思政育人意識淡薄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英語教師在課堂中側重語言知識的教授,忽視了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在此教學實踐研究過程中,有不少英語教師把閱讀理解課視為語法課、詞匯課,他們認為閱讀課的宗旨就是讓學生積累單詞、短語,學會并運用文章中的語法點,而忽視學生思維品質、文化意識、道德情感等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教師挖掘思政素材困難
思政教育教材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每一門課程和每一次采用都需要課程教材資源的支持。因此應多開發相關課程資源。部分高校英語教師不知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高校英語教師習慣于從語言知識方面進行備課,更多關注文化知識而忽略了思政育人的教學內容。第二,缺乏思政教學案例,同時學校缺少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
(三)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進入到高校的英語教學沒有高中那樣注重教材內容上的吸收,但仍有不少高校比較注重英語的應試教育,重視學生是否能夠考過大學英語四六級,因此在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上都偏向于四六級所考的內容知識點,也正是因為受到這種教學思維的影響,部分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基本都圍繞如何發展學生智力,怎樣讓學生考過四六級展開,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在教法上,容易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使得教學效果打了折扣。
(四)學生過分注重知識的掌握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沒有把思政育人理念與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教師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也偏重積累單詞,掌握語法,因此經常會忽略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政思想,難以滿足核心素養視域下綜合閱讀素養的要求。
四、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建議
(一)教學內容要注重挖掘德育元素
課程思政不是成系統、成體系地進行德育活動,而是根據各門課程的具體內容,挖掘并融入適當的德育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圍繞核心素養,構建課程思政目標體系,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分析課程中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理想信念、社會責任、道德修養、價值取向等的題材與內容,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和梳理德育元素,并以適當的形式嵌入到教學設計中,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
(二)教學理念要摒棄功利化
受應試要求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在四六級考試知識點的訓練,忽視了價值引領。在國家提倡全方面培育大學生的號召下,教師應明確教育絕對不僅僅是指文化知識的傳授,更是指道德思想的引導。教師應當將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形式的積極變革與創新,加強課堂思政內容傳授的效果,進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三)評價方式要突出整合性
整合性主要是指課程思政教學評價要整合到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評價中去,堅持顯性與隱性評價相結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評價以顯性為主,思政目標的評價以隱性為主。立德樹人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閱讀教學的評價既要考慮評價形式,也要注重評價內容。就評價過程而言,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就評價主體而言,采用教師評價、同伴互評、自我評價;就評價數據而言,采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就技術支持而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及時地評價反饋。由于上述評價形式服務于內容,評價內容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反撥作用。因此,整合性評價要立足于學習的顯性和隱性雙目標,科學界定評價內容。
(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
實踐是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建設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之一。英語教師應多一些讓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在課堂上加強英語閱讀實踐的組織和領導,可以在課余時間開設與德育有關的英語閱讀趣味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在實踐中培養道德和實踐。首先要重視英語課后閱讀作業的布置,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其次,還要自覺地放置疑慮和困難,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教學評價及反思
本次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研究由于經驗不足和能力有限,導致研究存在一些缺憾。首先,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針對大一學生,對象比較單一,使得研究略有局限。其次,本次實驗沒有避免受部分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最后檢測課程思政融入閱讀教學的效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而短期的效果可能不明顯。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進行了課程思政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深度和廣度,以此來證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更有利的檢測課程思政閱讀教學模式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影響效果。盡管如此,本研究仍然希望思政育人教育理念、思政教學設計流程、思政教學評價等給高校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在以后的研究中思政教學模式還需不斷改進和完善,期待最優化的、成體系的教學模式,以期待能夠更好地指導高校英語教師實施思政育人。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高校英語閱讀教育和發展中,教師要緊抓課程思政理念,將思政理念貫穿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將高校英語知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之中,結合高校英語課堂的教學特點,分析學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做好立德樹人工作,教會學生做人做事,成為一名合格的當代大學生。學校也要督促老師形成高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讓每一名教師把育人教育作為職業生涯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向延平.應用型高校商科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2(1):110-113.
[2]李赟,殷雪嬌.應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教學融入課程和生活實踐改革經驗研究綜述[J].中外企業家,2019(5):187-188.
[3]張婭.課程思政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金課”建設[J].亞太教育,2021(1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