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深入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重視,推動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通常將閱讀和寫作分割開來,以獨立的方式進行教學,而閱讀和寫作卻均是教學的難點,無法建立有效的聯系勢必會影響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并且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深入展開以讀促寫這一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深入挖掘文本,隨后通過有感而發完成自主寫作,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使語法、句式、整體結構更具合理性,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對初中英語以讀促寫策略的教學意義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以讀促寫的開展現狀,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以讀促寫;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湯麗芬,福建省云霄將軍山學校。
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和寫作直接體現了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所以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成了初中英語課堂的主要任務。但從實際教學來看,傳統應試理念根深蒂固,寫作教學偏向于集中化,對寫作技巧和英語語法等方面較為重視,學生閱讀積累的時間十分有限,導致寫作模式僵化、缺乏寫作靈感,寫作教學的質量堪憂。因此,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應試模式的限制,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通過強化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使之得到啟發,進而實現高質量的寫作教學。
一、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意義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的最大障礙就是詞匯量積累較少,并且這一問題較為顯著,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造句能力、文本翻譯能力,致使寫作難以開展。所以如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詞匯量是英語教學的首要環節,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文章層次結構、布局合理性。目前,在核心素養培養越來越受重視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也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寫作教學這一版塊有了突破,嘗試將閱讀與寫作教學聯系在一起。學生只有通過閱讀積累詞匯、語句,才能避免寫作空洞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搬運框架、句式的問題十分嚴重,缺乏自身想法的融入,創造力極為有限。對此,教師應認識到閱讀的必要性,填充學生的寫作短板,從量變逐漸形成質變,讓閱讀真正成為寫作的前提,為學生發揮創造力奠定堅實基礎。
二、初中英語以讀促寫的教學現狀
(一)閱讀興趣缺乏,積極性不足
在英語課堂上,雖然教師有意引導學生主動開展閱讀,但學生的配合度卻普遍偏低,和預期效果相差較大。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相對匱乏,由于閱讀內容相對單一,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往往將閱讀當作任務完成,既沒有從閱讀中感受樂趣,也沒有形成有效的閱讀積累。受學生閱讀興趣缺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始終在閱讀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以讀促寫開展起來較為困難。
(二)閱讀范圍狹窄,拓展閱讀未落實
目前,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范圍通常局限在教材上,教師認為學生的閱讀應是將教材視作基礎,只有在熟練閱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拓展閱讀,在此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的拓展閱讀未能有效落實,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更渴望閱讀多元化的文本,如此才能滿足差異性的需求,而不是局限在教材范圍內,只有考慮了學生的需求才能促進以讀促寫的實施。
(三)教學方法傳統,學生自主性受限
初中學生有著好奇心強烈、性格活潑的特點,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追求。因此對于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來說,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教師不能清晰認識到這一問題,仍然未能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勢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部分教師的英語課堂相對枯燥乏味,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的認知不到位,在寫作教學方面花費較多心思,對閱讀教學不夠重視,以灌輸式的方法開展英語教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三、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愉快氛圍
目前,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未將課外閱讀有效融入,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不夠清晰。閱讀能力是學生寫作的基礎,閱讀也是開闊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閱讀源源不斷地輸入素材,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寫作這一輸出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注重生詞、詞組、語法、句式等方面的講解,學生的閱讀僅局限在大致了解故事情節上,閱讀教學相對枯燥乏味,學生的閱讀興趣極為匱乏,高質量的寫作自然就無從談起。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7“The birthday party”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后,不應枯燥地講解句型、句式以及語法等內容,而是要通過籠統的講解和實際應用來實現高質量教學。教師在進行簡單的講解后,組織學生以“birthday party”為主題,讓學生對自己過生日的場景進行分享,并將自己所想的內容寫下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聯系在一起,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從而打破英語課堂相對沉悶的氛圍,學生思考與分享的過程就填充了大腦的空白,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落實小組合作,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是初中英語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一直備受教師的青睞,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是能夠營造互幫互助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相較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與“學”的關系,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需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即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強。并且由于班級的人數相對較多,所以教師難以了解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中,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了解學生,有助于實現針對性教學。初中英語均以模塊的方式呈現,所以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內容,以小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對話練習,教師僅需強調重點主題、簡單帶過不重要主題,就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高質量的主題式學習,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升。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8“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這一單元教學時,在開展閱讀之前教師先將學生隨機分組,保障每個小組內學生學習能力各不相同,隨后為每個小組分配相應詞匯,開展小組詞匯、句型記憶比賽。通過簡單的游戲方式,學生爭先恐后地進行閱讀和記憶,讓學生掌握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詞匯,并掌握對應形容詞warm、hot、cool、cold以及green、bright、yellow、white等詞匯。隨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結合文本內容和詞匯進行模仿寫作,要求每個小組寫一個段落,并相互分享。以小組的方式開展以讀促寫,不僅能顯著提高寫作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三)預留文本閱讀時間,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閱讀和寫作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其中,英語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啟發寫作靈感、增強理解能力,發揮著重要的筑基作用。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接觸英語文本閱讀的時間偏少。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預留一部分閱讀時間,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英語閱讀習慣,真切感受英語文本中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從而促進學生開展英語寫作。教師應始終站在以讀促寫的視角上,圍繞英語教材搜集相關的閱讀材料,并以便利學生閱讀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如復印閱讀材料、提供電子文件資料等方式。隨后,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進行合理規劃,留出一部分與學生進行閱讀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領會英語閱讀的內涵,為明確寫作思路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2 “Keeping healthy”這一單元教學時,該單元的核心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情態動詞should、shouldn't、had better等進行建議的表達,讓學生懂得如何用英語表達保持健康的建議。所以在開展“Keeping healthy”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事先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素材,讓學生進行課內閱讀和課外拓展閱讀,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在課前準備階段利用線上檢索工具,搜集“Keeping healthy”相關的文本內容,隨后將這些內容整合成電子版,在課前通過投射在多媒體上的方式供學生閱讀。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閱讀和體會文本內容,如“First, we should exercise often to build us up. Second, we should keep our rooms clean and the air fresh all the time.”等句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閱讀文本,熟悉其中的句式、詞匯,明確文本表達的含義,為寫作積累素材。最后,則是帶領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寫作,既有利于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也讓寫作不再空洞,達成了良好的以讀促寫效果。
(四)開展仿寫訓練,檢驗閱讀效果
經過科學的閱讀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有了表達欲望,感受到了英語的語言魅力。但閱讀不能和寫作分離開來,一味地閱讀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適時開展仿寫訓練,使學生積累的語言表達方式得到及時運用,避免學生積累過多而出現語言混亂的問題。教師應在學生有了一定素材積累時,通過仿寫寫作的方式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落實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師在運用以讀促寫教學策略時,應秉持“以點帶面”的原則,通過對某個句型的深入剖析,讓學生進行思考,并完成后續內容的仿寫,進行形成明確的寫作思路。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 “Looking different”這一單元教學時,核心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描述人的外貌和物品的所屬問題,雖然這個單元的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普遍學習熱情高漲,但英語表達還是不夠流暢。因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興趣喜好,進行針對性的仿寫訓練,如結合真實人物進行人物介紹,選擇教師、同學或朋友都可以,并由教師給出范例,如“He has a big nose/They have small noses and small eyes.”,這時學生就會在腦海中搜索學過的詞匯,并將“have/has”等句型以及big、small、long、short等形容詞進行合理應用,學會利用英語描述人物外貌。
(五)開展復述寫作,擺脫教材束縛
復述寫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最佳方式,復述寫作指的是學生在閱讀英語文本后,讓學生將文本內容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一表達過程就加深了對文本句式、句型以及架構的理解,實現了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對于復述寫作來說,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而是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發揮空間,不是完全將文本內容重新闡述出來,而是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復述。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7“Our school life”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寫作。首先,給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時間,理解課文大意并熟悉句型句式。其次,要求學生以“Our school life”為題對校園生活進行自由描述,要求學生適當結合課文內容。此時學生的思維就不僅僅沉浸在課文中,而是思考著自己的班級生活,通過結合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脫離教材進行寫作,如“Our school has...There is...I think my class...”。在整個復述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旁做好輔助,及時提供學生所需的陌生詞、糾正學生的錯誤句式表達或是提醒學生遺忘的課文內容,打破學生寫作的瓶頸,讓學生勇敢邁出寫作第一步,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經驗。
(六)組織文本續寫活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組織文本續寫活動也是以讀促寫策略的有效實施途徑,續寫的優勢在于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并且在原有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續寫也能夠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6“Our local area”這一單元教學時,可以將“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作為續寫主題,教師通過引導帶領學生明確“ask the way”這一核心話題,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建筑物,使之地理位置清晰明確,讓學生代入到問路的情境中,隨后進行文本續寫。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中的問路情境融入寫作內容中去,確保了寫作與實際生活相貼合,避免了學生無從下手、內容空洞的現象。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有著較強的可塑性,正是培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最佳時期,如果教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離開來,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閱讀和寫作教學質量也難以保障。因此,教師應立足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注重讀寫的有機結合,通過閱讀實現素材積累、靈感啟發,通過寫作鞏固學生的記憶、發散學生的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實現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愛軍.以讀促寫? 讀寫結合: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0):56-58.
[2]劉瑞.探析“以讀促寫,以寫促解”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2022(34):164-165.
[3]袁麗.以讀促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益嘗試[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2(Z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