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雙高”建設的不斷深入推動著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院校與示范專業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對于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創新也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創新舉措展開探索,總結實踐經驗,以期進一步促進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建設,持續推動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發展。
關鍵詞:“雙高”建設;英語課程;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白雁(1981.06-),女,云南臨滄人,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育。
“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必須要在課程評價體系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理念,相關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探索創新評價思路,制訂出更為嚴謹且有效的評價體系建設方案,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立足多重維度搭建完善的評價體系框架,始終堅持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評價原則,以此推動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創新。
一、“雙高”建設與高職英語課程創新的背景
(一)“雙高”建設的背景
《教育部2018工作要點》中提出,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旨在建設高水平的高職院校與特色專業,這是國家針對高職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此后,涌現出各種關于“雙高”建設計劃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研究著眼于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等方面,針對“雙高”建設背景下英語課程的專項研究相對較少。隨著“雙高”建設的不斷推進,高職英語課程的創新改革路徑亟待探索,本文就對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創新展開深入探討與分析。
(二)英語課程改革創新的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高等職業院校的英語課程教學工作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同時它也是高職英語課程不斷進行改革創新的重要指南。然而,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難題。比如,英語課程的設置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或專業學生的具體需求,英語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無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等等。針對這些難題,相關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雙高”建設背景,結合教學經驗,從構建評價體系的角度探索推動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路徑。
二、目前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英語課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評價體系,構建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借助多種評價手段,對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測定與判斷,為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創新提供方向,并最終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價值。就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一)課程評價“重知識、輕能力”
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無法將英語知識真正轉化為語言能力,沒有設置專門的實訓課。這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理解課程評價體系的內涵所導致的。教師在進行課程評價時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考查,主要采用書面測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最終導致很多學生雖學會了英語知識,但不具備英語聽說能力。
(二)課程評價“重教師、輕學生”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對于英語課程的評價存在“重教師、輕學生”的情況。大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缺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的意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評價的位置。這樣的課程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疲于應付各種書面考試,學習熱情不高,這就違背了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
(三)課程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當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與英語教師習慣于采用書面考試的方式對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傾向于對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進行講授,以此來獲得更高的課程評價結果。然而,這種單純以書面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標準的方式容易使課程評價落入“重結果、輕過程”的窠臼,這明顯與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不符。由此可見,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對高職英語課程的創新發展造成了嚴重制約。
(四)課程評價“重課堂、輕課外”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師也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課堂,很少開展課堂以外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過多的課堂教學時間也對課外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進行了擠壓,這就導致學生不僅缺乏課外實踐經驗,還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三、評價體系創新是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重要保障
“雙高”建設背景下,對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構建起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能夠更加系統地對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進行監督和指導,不僅能夠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學效果,還能夠進一步推動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發展。“雙高”建設背景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創新有利于從宏觀上對高職英語教學工作進行修正,從微觀上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因此,課程評價體系創新是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保證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建設成功的重要保障。相對完善、科學的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能夠使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實現最大化,并提供必要的反饋,因此,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能夠持續推動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助力高職英語教學的創新發展,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的育人目標。
四、“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立足科學的課程評價理念
“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傳統的教學評價理念,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在進行課程教學與課程評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不斷反思與調整學習思路,正確看待評價結果。教師以科學的課程評價理念為指引,在英語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英語輸出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英語課程評價體系還要體現學生的價值觀,要與英語課程的應用特征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切忌用一張試卷作為評價標準的片面做法,推動英語課程實現更加良性地發展,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制訂課程評價方案
在構建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制訂課程評價方案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制訂課程評價方案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于以下幾點:
1.明確課程評價的目的。英語課程評價的目的,首先就是能夠對英語課程成效進行自我診斷,便于對課程內容進行改善。其次,在評價的過程中,對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激勵。最后,課程評價為英語課程的創新發展提供決策指南。
2.明確課程評價的內容。英語課程教學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不僅有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有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對英語課程進行評價時,也要立足于多重維度,盡可能涵蓋英語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除了對英語基礎知識進行考查之外,還要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習習慣等多方面進行評價。首先,英語課程的評價內容與課堂教學評價有所不同,制訂評價方案要基于科學的課程教學目標,要立足于英語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其次,英語課程的評價內容要盡可能全面、多維、系統,評價內容要與評價理念相吻合,不僅要對課程設計進行評價,還要對課程目標的實現情況與實施方式進行綜合評價,要監督課程目標的科學性與規范性,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全面。
3.明確課程評價的方式。在構建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學習過程也相對比較漫長。因此,課程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評價,要在評價體系中充分體現目標、過程與結果的有機統一。由此可見,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要將目標評價、發展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在課程教學的前期、中期與后期均有所體現,同時要重點突出課程教學中期的發展性評價,結合教師的教學體驗與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從而獲得最真實、客觀的評價結果。
(三)制訂嚴格的課程評價體系標準
1.分析課程評價體系的構成要件。在制訂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標準時,要具體分析評價體系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四個要件:首先,學生作為課程教學活動的主體,是課程評價體系的構成要件之一。課程評價體系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不僅包括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還包括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要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發展進度。由此可見,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內容不僅要包含學生的書面考試成績,還要包含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認知、態度等。要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根據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盡可能在課程評價體系中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其次,教師在英語課程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也是課程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之一。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以更為科學的評價理念對評價體系進行調整與改進,促進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更加符合課程改革的發展速度,著重提高評價體系的先進性與科學性,充分利用一切英語課程評價資源,助力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作為英語教師,要持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與教育教學能力,在進行課程評價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再次,英語課程的實施過程也是評價體系的構成要件。在英語課程實施階段,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具體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此來確保各種課程要素能夠對評價體系的構建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后,英語課程的管理也是課程評價體系的構成要件。要想獲得較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必要的課程管理,因此,對于課程管理進行評價也是十分必要的。對課程管理的評價有利于教師制訂更加合理的課程教學大綱,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教學工作進行管理。
2.構建課程評價指標體系。“雙高”建設背景下,結合目前的具體實踐經驗可以看出,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會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加快轉變評價思維,使學生回歸到英語課程教學的主體地位上來,以多維度的評價標準來看待不同學生的差異與特征。由此可見,要堅持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確保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真實。首先,要制訂量化的評價指標,其評價內容要能夠綜合考查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其次,評價指標要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要立足于英語課程的定位與培養目標對評價指標進行明確,將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感受結合起來,針對不同評價主體制訂不同的評價指標。最后,要對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進行明確。明確指標權重是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合理性,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在實踐經驗基礎上建立科學的數學模型,從而將各個指標的合理權重系數計算出來。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質化與量化的結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很有必要,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較為復雜,相關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多維度、多元化地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以此來促進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動態化與常態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傅微.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2(14):61-64.
[2]許寧寧,明星.“雙高”建設目標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校園英語,2021(45):61-62.
[3]張玉雙,扶廷文,倪志勇.“雙高”背景下高職英語課堂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與研究[J].成才,2021(20):74-75.
[4]管媛,章素華.“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探析[J].海外英語,2021(8):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