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也進入了新時期,為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途徑。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歷來都是重要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當前教育重點。閱讀教學的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意識,主動開展閱讀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英語各種文學體裁,幫助學生利用體裁特點,解讀英語文章,從其寫作結構特征入手,學會分析英語文章內容,可以讓學生掌握公式化的分析方式,形成獨特的學習方法,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文本體裁;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作者簡介:吳艷梅,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中學。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拓展知識的重要途徑,在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新課標中提出了英語核心素養六要素,需要學生從多個角度掌握英語教學內容。其中語篇類型要求學生掌握各種文本體裁。在人教版英語中有豐富的英語體裁,“話題”是英語教學中被關注的內容,而體裁類型常被忽視,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利于英語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學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一、體裁教學法概述
體裁教學法基于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產生的新型教學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被提出,教學活動圍繞語篇圖示結構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體裁能力,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掌握語篇結構。體裁猶如公式,具有程序化特征,是文章表現形式不同的突出特點。英語閱讀教學根據體裁教學法可以分析出其結構特征,抓住文章的關鍵,在信息時代中,想要迅速獲得有用的信息,掌握體裁教學法是重點,能夠提升學生語篇掌握能力。不同體裁特點可以提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
體裁教學法針對特定體裁語篇,研究語篇的結構特點和表達目的,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文章的體裁結構,設計教學活動,與學生一同分析體裁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在文章語言上,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其用語特征,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結構。在體裁教學有一定進展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強化體裁教學認知,教師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小組合作,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模式。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獨立分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領會教學深意,充分發揮體裁教學法的優勢。
二、體裁教學法對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指導作用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建立閱讀學習自信心
對人教版英語教材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教材中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為主要體裁,占據了教材閱讀語篇的78%左右,因此,英語教師有必要針對這幾種體裁,挖掘文章結構內涵,幫助學生迅速解讀教材內容,讀取其中有價值的英語知識,在思維認知上建立邏輯關系,為閱讀教學開展奠定基礎。記敘文作為最常見的文本,難度相對較低,是學生應掌握的類型,教師教學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提升英語學習效果,使學生獲得英語學習自信。通過閱讀文本,找到文章的發展脈絡,了解所發生的主要事件,學習如何描繪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相關要素,當學生之后再遇到相應體裁時,可以依法效仿,找到文章的關鍵要素,不再有畏難情緒。
(二)抓住體裁關鍵,提升閱讀效率
英語教材中議論文、說明文中的關鍵要素內容沒有記敘文那樣明顯,需要學生花費一定的精力進行查找和體會,獲取有用信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熟悉語篇表達特征,了解其寫作遵循的規則,提升閱讀效率,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信息。體裁教學法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學習途徑,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具有語言表達的特征,同時還會從社會心理學等多個角度分析語篇內容,提升了閱讀教學的層次,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而不再局限于某個知識點的講解。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英語閱讀的重視程度
閱讀作為英語必備技能之一,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過分關注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缺乏閱讀意識。教師缺乏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認識,在教學中未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學生在被動聽課的狀態下,欠缺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基礎知識的講解已經不能滿足初中學生的學習和認知需求,這與教師專業能力不足有很大聯系,長次以往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會受到阻礙,更不利于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閱讀缺乏技巧,閱讀效率低
初中是青少年成長和學習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體會到英語閱讀教學的快樂,樹立學習自信,但缺乏技巧的閱讀或者只講求答案的教學,容易喪失教育價值,降低學習的趣味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很多知識,如詞匯、語法等,如果對閱讀文章的結構缺乏構建框架意識,就很難提升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無法清晰地把握文章脈絡,難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缺乏閱讀技巧,從而影響英語學習效果。
四、基于體裁特征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一)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
記敘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占比較高,以敘述為主描寫人物或者事物,文章由六大要素組成,即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內容連貫符合常人的認知順序。在文章中尋找到六大要素后,對文章的故事梗概就會有清晰的理解。之后還可以對閱讀語篇的風格特點進行分析,例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文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尋找相關要素。
1.梳理文章脈絡,明確敘事結構。通讀全文,尋找與人物相關的事件,發生的時間、發生的地點以及起因等。在教學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Lisa的假期,通過文章可以了解到主人公在假期中的一些見聞,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各種信息,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回答Section B中的幾個問題:
(1)Where did Lisa go on vacation?
(2)Did she do anything special there? What was it?
(3)Did she buy anything for her best friend?
(4)Did Lisa like her vacation?
通過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抓住文章的主題,達到強化思維的作用,認識到體裁教學法的優勢,從而完成課后的填空練習,加深閱讀學習印象。
2.賞析人物事件,深化主題思想。通過閱讀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明晰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作者用文字傳達出的信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體會文章作者的意圖,推斷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思想,按照作者的思想情感,解讀文章內容。如提問“Tell me what made Jane's vacation so different?” 學生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回答其中的問題“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weather changes before the vacation. Arrange your trip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changes, which will make the whole vacation interesting. You can enjoy the sun or do exercise indoors in the rainy day.”,通過問題討論,了解一個愉快假期的必備條件,明確制訂計劃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3.創設教學情境,遷移語言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英語這門語言所表達的內容也都是人們生活中會遇到的實際情況,創設適合的語言情境,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將英語教材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Grammar focus板塊中很多問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通過這些問題,可以了解整個假期的情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回答問題,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說明文閱讀教學策略
說明文是對普遍真理進行說明的一種文體,因為其中的道理比較普遍,因此,也無需進行個人主張或證明。文章的體裁和篇章結構聯系比較緊密。英語語篇組織模式一般有匹配—比較型、問題—解決型、一般—特殊型、設定—真實型,其中一般—特殊型是說明文的主要結構模式,通常先對事物進行描述和概括,并根據特點舉例說明;也可以是先整體后概括,更注重細節,舉例說明并對細節進行描寫。說明文是對問題的探討和解釋,讓讀者可以了解事實特點,因此,說明文更強調語言的準確性,同時兼顧語言生動性,讓讀者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在英語教學中,根據體裁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可以發揮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勢。
1.探究文章說明主題,概括文章信息。把握文章主旨是說明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可以讓學生明確文章講的是什么內容,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在Unit 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的學習中,介紹了卡通形象Mickey Mouse,介紹了這一形象的起源和歷史,為了幫助學生抓住文章主旨,教師可以布置閱讀任務“Read quickly and understand the cent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方向,并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從而提升閱讀效果
2.分析語言特征,實證求真。說明文會采取不同的角度說明事物特征,從而表達作者寫作的用意,但其用語一定是準確、科學、嚴謹的。例如,針對米老鼠的形象,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判斷米老鼠的形象特征“Do you think Mickey Mouse is an American cartoon character, a little man or a great man?”,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明確其形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隨后教師可以追問“Why did people want to be like Mickey? Do you want to be like Mickey? Why or why not?”,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問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教師在講解中傳達作者的思想,但也要讓學生保持公正的態度,讓學生可以正確看待事物。
(三)議論文閱讀教學策略
議論文是將觀點和道理進行羅列對比等方式,說明某種觀點的體裁,其中包含三大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作為文章的關鍵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作者表達的思想觀點。這種體裁的語篇,需要學生具有歸納能力,明晰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的學習中,通過閱讀可以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物品的生產制造。通過問題“1.Where did Kang Jian go to visit his aunt and uncle? 2.What did he discover in the toy stores? 3.Why did he have to visit many stores before buying a pair of basketball shoes? ...”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閱讀問題后,再對原文進行閱讀,可以加深學習印象,對制造場地有全新的認識,從情感到認知上獲得改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英語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根據文章體裁的分布特點,重點學習占比較大的體裁,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獨特的體裁結構,為閱讀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勤鈺.基于體裁分析提升思維品質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以《魯濱遜漂流記》章節賞析課為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0):21-22.
[2]李麗娜.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討論環節”設計與實施:以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 2a—2c為例[J].英語教師,2020(23):119-132.
[3]史成奎.基于體裁和話題的初中英語閱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以Unit 7 Seasons of the Year為例[J].英語教師,2020(24):98-101,104.
[4]賴汀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體裁教學法設計案例研究[J].中文信息,2018(12):144-145.
[5]張彥蘋.分體裁解讀文本 ?現框架語篇教學: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及教學設計[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4):30-35.
[6]林蘇潔.基于體裁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以九年級上Unit 2“Saving the Earth”為例[J].新東方英語:中英文版,2019(6):177.
[7]陳瑾.基于體裁視角的初中英語讀寫整合教學改進思路:以一節童話讀寫課為例[J].福建教育,2021(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