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基于現狀,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完善,將英語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重點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同步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基于此,本文從英語核心素養出發,分析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以閱讀為載體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給英語教師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晏長鳳(1975.04-),女,福建建陽人,泉州市北峰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聽、說、讀、寫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其各有側重點,而閱讀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及時轉變以往以分段閱讀、全篇閱讀翻譯和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積累閱讀素材等方式,幫助學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閱讀路徑,進而不斷增強英語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最終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解讀
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具體而言,語言能力是基礎,是學生開展各項英語學習活動的保障;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所要掌握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思維品質是學生能夠全方位思考和分析問題,并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品質;文化意識則是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國家文化差異之后產生的平等、包容和尊重等文化價值觀。這四個要素相互融合、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包括語法、詞匯、閱讀、語音教學和寫作教學等方面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也包括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以及各種不同文化的講解和滲透。閱讀教學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但要教授學生分析和理解文本內容的方法,還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積累和賞析。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教師要將語言文化知識、閱讀方法技巧、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和情感態度等教授給學生,不斷開闊其視野、拓展其思維、提升其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等。可見,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離不開有效的英語閱讀活動。
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英語閱讀學習缺乏重視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地之間交流愈加頻繁,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英語課堂大部分時間都被用來進行單詞、句型等知識點的教學,專門的閱讀訓練時間往往被擠壓得很少。學生缺乏對英語閱讀學習的重視程度,沒有正確認識到英語閱讀的重要性,片面地認為詞匯和語法才是學習重點,因此在進行英語閱讀學習中,時常出現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情況,甚至有的學生排斥、隨意亂選答案,這種錯誤的學習態度導致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難以落到實處,使得初中英語教學效率低下,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閱讀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化
通過分析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可以發現大多數教師都只是圍繞英語教材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除了教材提供的閱讀文章之外,很少會進行閱讀材料的補充和拓展。盡管收錄在英語教材中的文章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權威性,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教材中的文章也會出現過時、脫離實際教育意義等問題。此外,教材中收錄的一些英文原版的文章缺少相應的語境,導致這些文章失去了本身的魅力,如果教師只關注閱讀內容的講解,缺少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就難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目標。
(三)缺少閱讀技能教學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還存在缺少閱讀技能教學的問題。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師過于注重文本內容的講解和翻譯,而忽略方法和思維的引導,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旦遇到句子較長、體裁多樣和缺乏文化背景等情況,就難以正確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脈絡和情感表達,更談不上從中獲得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培養,長此以往,便會使學生失去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不但會嚴重影響今后的英語學習生涯,還會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一定不利影響。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設計閱讀教學情境,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綜合性等特點,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語言能力需建立在相應的語言情境下。然而當前很多閱讀教學活動都圍繞閱讀理解而展開,很少有教師會重視口語交際的運用,這導致學生往往只能從閱讀學習中積累詞匯和語法知識,卻不懂得如何將其應用在實踐中,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建語境,結合閱讀內容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從而在真實的語境中提升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Unit3 Topic1 “What's your hobby?”時,教師就可以按照文中 Wen Wei 和 Hellen 的對話形式設計對話情境,學生可以模仿也可以創新,在自主思考和討論片刻之后上臺進行對話,如:生 1:“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 ”
生2:“I often go to the park to play badminton or go shopping. What about you? ”...
在情境對話中鍛煉了學生的模仿和創造能力,在閱讀學習的同時提升了個人表達能力。此外,在閱讀教學中,除了以情境對話的形式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文本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例如八年級上冊Unit 2 Topic3 “Must we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flu? ”,通過Dr. Li的講述,學生了解了如何預防流感。在設計作業時,我們可以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布置寫作任務“How to prevent COVID-19?”,讓學生提出幾條可行的防護措施。有的學生提出了“We should stay at home. We must wear masks when we go out. We should do sports to build us up. We had better do nucleic acid on time.”等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取閱讀文本中的有效信息,結合真實的語境,讓學生有感而發,從而促進語言的組織與表達能力的發展。
(二)重視閱讀素材積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離不開課內外閱讀素材的有效積累,學生通過閱讀,在文本中抽絲剝繭,了解并掌握英語的語法規則和表達習慣,積累更多實用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夠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找到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和口語表達的正確方法。如果只靠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習知識,對詞匯和語法等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是低效且無趣的,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能力著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從中積累素材,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其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方面,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素材。例如,在學習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6 “Our local area”中的“My home”一文時,由于閱讀文本中涉及諸多經常使用的方位短語,是學生在閱讀、寫作和口語表達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文中標記出“in the center of、on the right of...”這些表示方位的介詞短語,在課后進行摘抄,同時熟記方位名詞與“in”“on”“at”等介詞間的固定搭配。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累文中重復出現的現在進行時和“there be”等重要語法知識點;另一方面,在閱讀中實現知識的運用。為了使學生加深對介詞短語的理解,在積累詞匯之后學會靈活運用,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計相應的造句練習活動,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如“警察局在這條馬路的左邊,如何用英語表達?”學生答“ The police station is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在反復多次對話訓練中,使學生能夠將所積累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中,進而推動其英語學習能力不斷發展。
(三)巧用問題指導方法,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無論是文化學科,還是藝術學科,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步,離開了思維活動,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活動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初中英語閱讀正是建立在思維基礎上的一項活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巧用問題指導方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點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閱讀文本中,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從而在分析文本結構、梳理主題脈絡的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夠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做到“信手拈來”。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4 Topic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 ”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形容詞比較級,為了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這一語法知識點的認識和學習,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先引導學生找出Michael和Wang Wei 對話中出現的形容詞,在學生找出bluer、quieter、clearer、fresher等形容詞的比較級形式。之后,教師提出問題“Do you know what these adjectives are based on? ”,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就會結合已有的知識和閱讀文本,分別找出它們的原形blue、quiet、clear、fresh,這時,教師趁機提出“分析這幾個形容詞及其比較級形式,以及根據1b 中補充的busier、 nicer、taller、bigger等詞匯,你能總結出其轉變規則嗎?”等問題,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直指教學核心,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規律,以此促進其思維品質的提升。
(四)活用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學生文化意識
文化作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個人和國家的發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一方面,可以通過在閱讀中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使學生在分析語言、習俗、飲食等方面文化的過程中,學會正視文化差異性,并不斷積累跨文化知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跨文化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借助文化載體,使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過程中,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開放、包容、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文化,同時在審視外來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2 Topic 3 “Must we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flu?”時,閱讀文本“Keeping Healthy”中提到了“Eating Habits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拓展,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飲食習慣,還可以展示印度、日本、美國等國家的飲食風俗及習慣,以此使學生了解更多地區和國家的特色文化。在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同時還要圍繞課文主題思考“How to keep healthy with diet? ”,從而更好地促進了自身文化素養的形成;又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3“Let's celebrate”中的“The Spring Festival”時,文中涉及了“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教師就可以適當穿插“ Double Ninth Festival”“Thanksgiving” “Qingming Festival”等中西方傳統節日,了解各節日在time、food、celebrations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摒棄狹隘的文化觀,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外來文化,同時,教師還要借助我國傳統節日文化,不斷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并自覺參與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始終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不但要幫助學生解讀文本信息、積累閱讀素材、構建知識體系,還要通過設計閱讀教學情境、重視閱讀素材積累、巧用問題指導方法和活用傳統文化知識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以閱讀為載體,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路玲.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策略探微[J].名師在線,2022(21):88-90.
[2]田娟.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53-54.
[3]白瑞.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10):79-81.
[4]張文迪.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英語廣場,2021(15):121-123.
[5]王紅霞.關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