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 要】文森特·梵高作為法國后印象派畫家,對藝術的貢獻是巨大的,300年后對于后人來說像梵高的作品隨處可見,眾多美術愛好者會將其作品作為臨摹范本。筆者透過梵高在阿爾勒期間創作的《夜晚的露天咖啡座》作品為例來賞析,本文從三方面進行闡述:梵高及個人的風格特點;《夜晚的露天咖啡座》解析;臨摹該作品的感受。目的:分析油畫造型、色彩、結構,通過對作品臨摹,感受梵高畫油畫時畫面色彩調和、效果,分析原因。
【關鍵詞】梵高;油畫;《夜晚的露天咖啡座》;風格;阿爾勒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2
梵高(1853—1890),有著短暫且曲折的人生,對于梵高來說每一時期都是重要的成長階段,經歷各個時期創作出不同的繪畫風格,畫家的作品風格與所處環境密切相關,1888年2月20日搬到普羅旺斯的阿爾勒鎮,如畫般的風景和形形色色的人造就這一時期繪畫風格的轉變,通過作品向世人展現了天才的繪畫能力,后因心理或身體問題割掉自己的耳朵,他的一生都過的很艱難,癲癇等病痛問題的出現,僅37歲的他在作品不被認可的階段,也正是不順的人生造就了梵高傳奇的人生和經典作品,生活的艱難讓其選擇持槍結束自己的人生。著名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La Terrasse du café)是由梵高創作的一幅畫布油畫,現收藏于庫勒·慕勒博物館(荷蘭,奧特洛市)。
一、梵高及他的風格特點
(一)梵高—充實的37年
梵高的一生是充實的。梵高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的牧師家庭,到1890年7月29日去世,梵高37年中的每一個時期都是迅速提升繪畫的重要階段。
早年歲月:1853—1880年[1],工作經歷較多,從事過很多的職業,老師、神職、藝術品買賣等,直到二十五六歲時才找到他真正的熱愛—繪畫,豐富的人生閱歷造就了他善于思考的性格,雄辯的表達能力,在他的書信中表現出他是一個這樣的人:[1880年10月15日,布魯塞爾],我并不完全反對去法國美術學院的想法,對于我而言,去外地讀個夜校也行,如果免費不太貴的話。但迄今為止,我的目標還是努力地學習,以便買的出去畫,那樣我就可以維持生計。但首先我要掌握技術[2],信中可以看出梵高對于學習繪畫的向往;荷蘭歲月:1880年—1886年[1],1880年處于繪畫成長的前期,繪畫風格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和法國寫實主義繪畫的啟發,偏向素描寫實,作品素描的建筑速寫居多;法國歲月:1886年—1890年[1],1886年后受到印象派繪畫、日本浮世繪①的影響,色彩和繪畫方式開始轉變,書信表達了對于鈷藍、胭脂紅(類似紅酒色)、祖母綠、鉻黃顏色的喜愛,繪畫方式轉變為油畫,畫面色彩更加明亮豐富。梵高的經典作品大部分在1888年,如《向日葵》《星夜》《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等作品,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瓦茲河畔開槍自殺,兩日后因傷口感染去世。一生留下近九百幅油畫、一千一百幅素描、十幅版畫和九百多封書信[3]。
(二)風格特點
梵高的創作受盧梭自然觀的影響,詮釋他眼中的自然風景,作品色彩的高純度與高明度是梵高在阿爾勒時期繪畫的最大特點,對自然色主觀夸張的結果[4]。梵高筆觸特點,是梵高油畫重要風格之一,畫面由短線組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油畫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星夜》等,畫面中用筆自由而奔放,顏色濃厚表現出夜晚沉靜的質感。運動感的筆觸,主要體現筆觸的方向與形態上,后期的創作上,筆觸呈現短線條排列,重視線條的方向性和韻律性[4]。這種視覺感受是梵高風格的價值所在,具有很強的個人風格特點,因此是被后世臨摹最多的作品。
二、《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的解析
1888年9月,梵高對阿爾勒集會廣場的一家露天咖啡座創作一系列素描和油畫,因此接觸到了夜晚的題材,創作出了《夜晚的露天咖啡座》,題材與生活聯系密切,借景表現對繪畫和阿爾勒的熱愛。作品中,夜晚帶著紫色、藍色和綠色比白天還要豐富,星星是檸檬黃的,畫一片藍黑色背景的星空還需要有粉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芒[3]。 夜景油畫對梵高來說是新的挑戰:主色為藍、綠、紫。廣場在夜色中,燈已經亮了起來,淺檸檬綠色和淺硫磺色。在黑夜中創作可能會分不清藍色和綠色。常規的繪畫會用白色畫星星,黑畫天空,梵高打破這一傳統方式,不落俗套。
(一)油畫造型
該作品別名《阿爾夜間的露天咖啡》,創作于1888年9月,油畫的規格是長81厘米,寬65.5厘米,整體造型給人沉穩的感受。畫面描繪了位于阿爾勒的一家室外咖啡館景色,黃色燈光灑在咖啡館外鵝卵石鋪成的的街道上,照亮整個露臺、墻面、雨蓬。在朝向道路盡頭的房子,呈現深藍色,靠近畫面的位置出現半個樹,在靜寧的夜空中,大大小小的星星,與夜晚的燈形成呼應。筆觸極具個人特色,有序且短小的“點涂式”筆觸展現戶外夜晚的色彩,不同形式的筆觸表達不同的情感,在《夜晚的露天咖啡座》中用短弧度的線條表現街道的鵝卵石,描繪充滿詩意與祥和的夜間生活景象。
梵高的油畫創作筆觸具有韻律感,厚重、自由、豪放,作品造型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特點,筆觸是個性化特點的體現。梵高在創作中,用厚重的綠色線條表現樹紋理的生長方向,以主觀情感表達為依據,提升了作品的表現效果和藝術美感,生活中病痛的折磨、時代的影響等原因為繪畫作品帶來了極大影響,使油畫創作中充滿創造性,獨特的造型風格。
(二)油畫色彩
街道上,深藍或紫羅蘭色的樓房在星夜下向遠處延伸,在它們前面是一棵綠色的樹,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群星閃爍 [5],白色和黃色的暈染,畫出大小不一的群星。這是一幅沒有用到黑色的夜景,深色的天空只有藍色、紫色、綠色,純粹不失去明亮。露天座位上,一盞黃色的燈照到彩色鵝卵石路面上,呈現粉紫色調,深藍色天空布滿了黃白顏色暈染的星星,近處深綠色的樹在黃色燈光的照射下呈現明亮的黃綠色。畫面顏色夸張了色彩的明度,并利用紅綠、藍橙的對比、互補關系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4]。梵高用黃與藍的互補色來表現一種夜間寧靜的視覺感受,色彩對比的運用表達了梵高繪畫時寧靜的心情,運用黃橙色咖啡座和藍色星空互補形成強烈對比。造成這種改變色彩的原因是,學院派繪畫一味追求平穩色調,梵高試圖打破這種色彩的定式。
黃、藍、綠明快的色調的運用,巧妙的結合營造明亮輕快的氛圍,表現了梵高對強烈色彩的熱愛。梵高在與妹妹②的書信中提到:紅、黃、橙、綠、藍、紫,這些色彩在畫布上給人的印象如同自然[2]。印象派畫家認為光是色彩的來源,巴黎時期的梵高受到該理論的影響,受日本浮世繪風格影響,用色亮麗,該作品中明亮火熱的黃色燈光,表現了對光線的描繪,強化了該理論,表現逆行燈光的作用,墻壁在黃色燈光的映照下,亮的墻面變黃,暗的變綠,呈現焦點的畫面效果。畫面冷色調的深藍色天空與暖色調的燈光墻面布景襯托出寧靜祥和的生活氛圍,梵高在大量作品中運用了黃色,但炙熱的紅色、生命力的綠色等色彩的運用賦予畫面景色表現力,展現夜晚人們的輕松快樂的生活狀態。色塊明亮且豐富,對比色為最具視覺沖擊力的效果,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三)油畫結構
梵高常用高視角的構圖方法是為了延展空間,人物表現上,零散幾個人走在街道上和坐在咖啡館的露臺,服飾裝扮帶有阿爾勒特色風格,展現咖啡館附近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的氣息,一盞黃色的大燈,照亮了整個露臺和街道,黃色的燈光甚至灑在了浸沒在粉色和紫羅蘭色調的鵝卵石上[5]。這是梵高作品中從造型、色彩、結構上都極具個人風格特點的一幅油畫作品,作品(如圖1):
該畫對天空上的星星采用了新的透視手法:圍繞星星的光暈剛剛消失,月亮中間運用亮麗的大小不同的黃和白等顏色,表現遠近不同的星光,黃色的墻有近高遠低來吸引觀者的視線,突出主題表達建筑,半棵樹為畫面增加了結構上錯落有致,呈現畫面整體的空間感。
梵高用繪畫記錄阿爾勒的風景、建筑和人,以個人情感部分結合透視、明暗等基本原理,大膽且明快的色彩運用,使作品更加體現傳統與創新繪畫技法的結合,顛覆傳統,因此阿爾勒這一時期的繪畫更加具有影響力。
三、臨摹作品的感受
臨摹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學習,是重要的繪畫學習手段,以研究繪畫形式的角度分析和臨摹,是對個人技法的提高。臨摹作品起初是對梵高作品的喜愛,開始是用油畫棒臨摹《向日葵》,之后對《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產生了興趣,開始嘗試油畫,在兩年半內臨摹三次,閱讀梵高書信了解其人生經歷,對該作品在繪畫上有了一些思考。
(一)色彩順序分析
筆者通過臨摹《夜晚的露天咖啡座》,根據個人經驗及文獻查閱總結出該作品色彩的順序,對于梵高在創作過程中色彩順序進行了猜測。
該作品在臨摹過程,筆者的整體順序是,先黃色的墻面,然后整體的藍色,從淺藍色到深藍色會用很長時間,來不斷調整;至于黃色的墻面上出現綠色,原因是剛剛畫了藍色的門框,當筆上面有少量的藍色再去畫黃色的墻面,就會有綠色的偶然效果,筆者猜想這也許是為了讓綠色顯得畫面色彩的協調,其他的地方也都運用少量綠色來中和畫面效果;白色的桌面應該是最后的,原因是白色是容易被破壞的顏色;地面顏色也是從畫的過程中開始鋪顏色,一直延續到整幅畫最后的結尾,整個過程不斷增加地面顏色,因地面所需要的顏色包含了畫面中所有的顏色,從地面的顏色,大致可以推斷出顏色先后的順序,藍色為底色,也可能梵高在作畫時,先畫的藍色,可以確定的是地面最深的顏色一定是最后的,深色是最上面的顏色,也是所有繪畫愛好者的繪畫習慣—深色需要放在最后來畫。
畫面色彩豐富,用色大膽,展現出了梵高在阿爾勒時期鮮明的個人風格。關于畫面顏色順序的分析,是根據個人繪畫經驗推測梵高畫油畫時的顏色順序、色彩調和過程,結合最終的畫面效果,來進行原因的分析。
(二)造型及構圖的成功
梵高這幅作品在構圖上的巧妙,在于高視角透視的運用,將更多畫面空間預留給咖啡館和街道,是的畫面結構保持平穩狀態。造型上的成功,街道兩旁的房子將畫面從中心點延伸,建筑布局為畫面增加層次感,使畫面協調豐富,作品畫面整體創達出了輕松感。
梵高在與家人的通信中,講述關于畫油畫時喜歡在白天畫草稿,晚上上色,經過這幅作品,他喜歡晚上寫生,這幅作品也是他講述自己適合直接畫畫,手稿中也有關于這幅畫的草圖。造型上的成功在于,畫面中主題是咖啡座位,因為用了豐富明亮的顏色,大膽地塑造建筑和街道,體現寧靜的夜晚,咖啡館為街道增添了氛圍,同時,大面積的多種顏色進行刻畫造型,在觀者看來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在構圖上,整體的街道由遠到近的透視,由高到低充實的畫面效果,都為構圖增加了美感。
在臨摹油畫過程中,掌握油畫技法,分析作品的構圖、色彩等特征,進行實踐練習,掌握梵高油畫的表現手法。經典的油畫作品,除了技法和構圖等客觀表現之外,情感意義和價值觀念是更能夠傳達繪畫者的內心,表現其內心的真實情感,通過臨摹與學習更深刻地領會梵高經典作品中的審美與創作者的心境表現,體會畫家的藝術觀念,在構圖、色彩、筆觸等方面學習結合實踐分析其創作,從學習油畫作品技法和色彩運用上提升繪畫技能。
四、結語
本文通過梵高生平經歷,分析繪畫風格特點形成的原因,從《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的繪畫造型、色彩、構圖,臨摹梵高作品來猜測并分析梵高的繪畫順序,造型構圖的成功原因,作為一名油畫學習者,在學習油畫過程中,針對性的臨摹是很有必要的,在對于技法掌握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筆觸、色彩、造型等方面能力,需要投入熱情和不斷總結失敗經驗來提升繪畫。作為新時期的藝術創作者,要學習前人藝術創作的精神,在學習、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是學習前人繪畫的最終目的。該論文是筆者在學習油畫實踐中完成的,既是對個人階段學習的一個思考與總結,也希望可以為之后學習研究梵高油畫作品帶來參考價值。
注釋:
①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②妹妹指梵高的妹妹威廉敏娜(Willemina van Gogh,1862—1941).
參考文獻:
[1](美)史蒂文·奈菲,(美)格雷戈里·懷特·史密斯.梵高傳[M].沈語冰,等,譯.南京:譯林出版,2015.
[2](美)H.安娜·蘇.梵高手稿[M].57°藝術小組,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1989.
[3](法)楊·布朗.梵高:化世間痛苦為激情洋溢的美[M].李袆,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
[4]雷創發.從梵高書信中研究其藝術風格的演變[D].無錫:江南大學,2021.
[5](意)保拉·拉佩利,阿爾弗雷多·帕拉維奇尼.天才藝術家凡高[M].戈麗霞,譯.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