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的高效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構建探究性課堂,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本文基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探討,闡述了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方法以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信息化策略,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和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合起來,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水平,充分發揮合作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價值。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信息技術;信息化;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學生參與信息技術課堂全憑教師的督促和監督是不可行的,全程由教師推著走所獲得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立足于信息化時代,充分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指導和輔助小組合作學習,將被動參與課堂的學生轉變為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組內分工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與同學協作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優勢和作用,深刻反思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在小組合作教學中的作用,構建更加高效的信息化信息技術教學路徑,切實有效地促進高質量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構建。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一)信息技術利用率低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教學成為廣大教師選擇的重要方式。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作為與信息技術聯系緊密的一門小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卻沒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和技術。首先是因為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要求低、不重視,一周可能只有一至兩節課,并且分配給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資源較少。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不夠上心,沒有深入挖掘和探索信息化教學途徑,浪費了信息技術課程在機房教學的有利條件,教學方式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型教學模式,教學效率水平相對有限。
(二)教學資源有限
我國教育行業呈現出了一定的城鄉差距,城市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教學資源較為健全和豐富,硬件與軟件也比較配套。而鄉鎮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基礎設備和資源則相對有限,教學資源主要是硬件比較齊全,軟件方面跟不上,最為缺乏的是組織學生參加信息技術實踐教學活動的教師,所以說夠組織開展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相對有限。
二、信息化技術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基于傳統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所達到的較低教學效果來看,改革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十分有必要。應用信息化技術,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信息化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信息化能夠獲得較為直觀的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合作小組學習目標的實現,有效提高教學水平。
(一)提高學生參與率
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落地實施能夠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推動教學觀念的全面創新,增強信息化教學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運用信息化教育來增強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借助互聯網來實現學生的廣泛深入交流,構建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線上線下交流的雙向合作通道。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通過組內協作分工可以同時平行地開展相應的學習探究任務,開展組內學習成果的分享和探討,將一些自主討論和學習搬上網絡,能夠借助互聯網搭建的信息化交流平臺提高其合作探究的參與率。
(二)增強合作學習效率
應用信息化技術輔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還能夠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能力。教師根據特定標準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且制定一致的合作學習方向,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群和學習平臺定期分配和發放給小組相應的任務,而后通過小組分工,學生再將具體的學習任務分工上傳到學習群中,由教師進行一定的調整。另外信息化小組合作探究項目主要以小組成就為個人成就的來源,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有效地改變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被動地位,確立學生的核心地位,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其創造性。
(三)豐富小組合作模式實現形式
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能夠有效地豐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現形式,除了線下構建合作小組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以外,還可以應用新媒體社交軟件和平臺搭建起網絡空間,將各個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組建成合作學習小組,突破現實世界中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在網絡空間中更加自由地開展合作探究,并且能夠分享相關的網絡學習資料,助力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構建。而通過新媒體社交軟件和平臺,合作學習小組不僅能夠通過語音文字交互,還可以互通視頻、在教師或者家長引導下召開線上會議。因此,小組合作模式的形式和開展方式在信息化背景下能夠得到極大的豐富。
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不足
(一)學生自主性較差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的趣味性高于學習所獲得的成就,學生學習新事物的目的不完全是為了獲取新知識,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新知識具有一定的探索欲,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偏向于興趣導向型學習模式。而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比較依賴學生的自主性,信息化教學模式將部分的合作學習任務轉移到了線上,缺乏教師的有效監督。在此背景下,學生難以憑借其自身的約束力和學習自主性來完成相應的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任務[2]。在組建學習合作小組后,在線上布置任務或者是開展探討,部分學生有移動電子設備的掩護,不一定會參與到合作學習任務的探討和任務分配中來,部分學生也沒有意識到作為組員在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時所承擔的責任,因此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仍然較低,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仍然較為有限。
(二)小組合作流于表面
在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大多會直接按照座次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在講解到某一具體的需要學生合作探討的問題時會讓學生組織開展問題討論,沒有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收集和分析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優勢,所分配的合作學習小組結構不佳,甚至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另外,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任務討論時,沒有做到積極有效的參與,部分學生借助信息技術之便將思考任務轉化為直接在互聯網上搜索答案,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導致小組合作流于表面,影響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效率。
四、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組建優勢互補的信息化合作探究小組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最首要的任務便是組建起優勢互補的合作探究小組,以打破傳統的按照座位位次就近劃分合作小組的方式,有效地保障合作學習小組的質量和層次感。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的表現來將學生大致劃分為兩個層次,并且立足于以優帶差、以優輔差以及共同進步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層次差異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比如一優一差的兩人合作小組和兩優三差的五人小組,以此來有效地提高學習合作小組的質量[3]。而后為每個小組選擇相應的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構建線上交流互動學習群,將合作學習的“戰地”拓展到線上,利用線上合作探究突破因為時間和地點限制而導致的合作學習探究障礙。另外教師在劃分小組前就應當應用計算機軟件,輸入學生的信息技術課堂表現分數、信息技術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測驗成績等,作為分析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計算機對其進行詳盡的對比分析。而后教師再立足于優勢互補的目標,根據具體的數據對比和分析結論來優化小組合作結構,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設計并布置探究性強的小組合作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能力,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和布置探究性較強的小組合作完成的探究性課堂作業以及課后作業,讓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信息技術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和布置合作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的作業時可以選擇一些實操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并且在網上整合相應的微課視頻和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設備放映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針對性強和實操性強的微課視頻中掌握相應的實際操作技能,并且在小組內部進行充分探討。在課堂結束后,如果還存在問題,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群文件中尋找微課視頻進行反復學習,為參與探究性小組合作任務奠定實操基礎。例如,在“學會使用鼠標和鍵盤”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開始相關的理論和實操知識技能教授前,依靠對計算機相關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經驗積累,將學生帶到機房,按照合作學習小組的位置坐,讓學生先完成任務——“鼠標和鍵盤的對應功能填空”。信息技術教師借助計算機展示出一張鍵盤的放大圖,并且標注出最常用的幾個鍵盤按鍵,讓學生通過合作小組的探究和討論確定答案,即鍵盤各按鍵的具體功能,并且將答案記錄下來,以組為單位將其作為作業上交。借此,學生能夠從小組合作探究中直接地獲得相應的知識,并且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小組合作應用多媒體展示項目成果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涉及現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內容,最主要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相關的知識。而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產物,已經被普遍應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4]。通過辦公軟件和多媒體演示工具的結合,能夠將作業、項目和報告成果直接展示出來,可以用來作為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探究成果的方式。基于此,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核心和重要的知識內容,來設計和推出較為簡單且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小組合作項目。例如,在“用計算機繪畫”這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在“畫一幅簡單的畫”這部分知識講解完成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計算機繪制一幅簡單的畫,并且要選出一個展示者將所繪制的畫上傳到教師端計算機,展示到投影儀上,由展示者上臺講解畫作的繪制過程和立意,以此來豐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涵,增添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使得合作學習小組能夠充分發揮出其作用,減低信息技術教學的難度,助力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以小組為單位參加計算機游戲教學活動
在小學階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興趣導向型的學習比直接灌輸知識所獲得效果翻倍增長。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組織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應當以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重要目標,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性,組織開展各種寓教于樂的有趣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來教授信息技術知識,切實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5]。在設計課堂游戲活動時,信息技術教師要認真分析信息技術知識,選擇能夠融入游戲的知識內容,在課堂中段時間推出課堂游戲,借助計算機向學生推出與信息技術知識相關的通關小游戲,以計算機游戲的方式來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在“學會輸入字符和漢字”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提前設計一個小程序或者小游戲,先讓學生從小組內部選擇一位參賽選手,同時開始小游戲,即計算機給出字符或者漢字,讓學生來輸入,輸入速度越快和準確率越高的學生獲勝。在代表小組“出戰”時,往往能夠激發學生比自己參賽更高的好勝心和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課堂參與度。
(五)應用信息化學習合作小組優化課堂評價模式
應用學習合作小組來優化課堂評價模式,最主要的變化是將單個學生評價變為小組評價,合作學習小組成為課堂評價的對象和基礎單位。另外,在學習合作小組參與課堂評價時還需要貫徹落實過程性評價方式,以此來提高課堂評價的有效性。在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不僅僅只關注學生最后的成績表現,還應當將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作為評價的組成來源,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有效地提高評價的質量[6]。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當立足于互聯網平臺,搭建信息化教學質量評價平臺,面向小組和單個學生發布教學質量評價的調查表,調查學生關于課堂開展趣味性、教師的責任感、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想法,采取匿名形式,擴大教學質量評價的學生參與空間,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定期發布相應的過程性線上質量評價,提高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到課堂話題的探究和信息技術問題的解決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增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構建合適的學習合作小組,并且引導學生做好組內分工,分配各種類型的合作探究學習項目與作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協作分工、合作解決問題的價值和作用,并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來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成果,優化課堂評價的方式,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包士俊 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五小學
參? 考? 文? 獻
[1]丁海秋.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7):41-43.
[2]李濤,毛洪濤.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中小組合作學習推進策略——以山東省淄博第一中學2018級為例[J].現代教育,2019(09):35-38.
[3]方建彬.信息技術課堂中三人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0):149-150.
[4]韋雪萍.基于案例的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1):178-179.
[5]張寶權,管祥芝.基于信息技術2.0工程下的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幫扶模式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11):197-199.
[6]張力維,徐燕斐.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08):170,164.
包士俊(1982.01-),男,漢族,甘肅合作,本科,二級教師,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