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傳統體育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五千年的華夏歷史上傳統體育和民俗體育密不可分,逐漸形成了地域性、傳承性、民族性等文化特質,漸漸的被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傳統民俗體育也在反哺這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形成獨特的發展情況。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在經濟騰飛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共同發展,中華傳統民俗體育走向全面振興道路,尋找如何振興民俗體育的方法顯得迫在眉睫。對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發展的歷史定位,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繼承、融和、創新,與現代化體育結合,吸引更多年輕血液加入到復興民俗體育的隊伍中來,彰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肇始于農民生產活動和風俗祭祀的民俗體育植根于鄉土社會,是一種典型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其內涵豐富、歷史悠久,蘊含著一系列思想觀念、道德規范。此外,在建設文化強國和當代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傳承優秀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內涵,提升文化自信與話語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新時代社會改革發展中的共識。因此,立足鄉村振興的基點,如何留住人民心中的“鄉愁”,重塑優秀傳統文化的“形”,鑄造傳統體育文化的“魂”,成為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亟待的新命題。本文主要以中國民俗體育的發展為邏輯支點,探究民俗體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之間的關系,運用多種現代化科學理論,從多個角度分析民俗體育的產生和發展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對民俗體育整體的把握,分析出民俗體育中文化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之間的聯系,推動民俗體育的發展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振興,提升中國傳統民俗體育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地位,對中華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和適應現代社會上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民俗體育;文化傳統;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4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查閱法
利用民俗體育、文化傳統、優秀傳統文化這三個作為主題詞和關鍵詞,通過國家數字圖書館等文獻查閱網站參考眾多文獻、期刊、論文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二)邏輯分析法
在參閱文獻的基礎上,文章對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傳統等一系列名詞進行了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對詞語定義、特點、功能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最后結合民俗體育自身的特點對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要素、功能和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三)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課題成員在參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深入大型民俗體育賽事現場、鄉村振興的示范基地和民俗體育生存的場域進行實地調研,并通過查閱民族志、觀察賽事、入戶訪談等方法,獲取了寶貴的一手資料。此外,結合調研整理的情況向民俗體育研究領域的專家進行咨詢和探討,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研究結果: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的對位關系,立足新時代的民俗體育,傳統的“已形成之物”,應結合“新的歷史方位”實現科學轉換,并在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的目標指引下,以時代發展和國家發展的政治需求為定位,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人民幸福感與獲得感為定向。
二、民俗體育的構成與特征
(一)民俗體育的構成形態
產生于自然經濟時代,有著明顯地域性和濃郁民族文化色彩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在整體上適應農業經濟形態居主體的社會,其變異重組、擴充的自由度小。從整體結構上看,主要的表現形式有武術、養生術、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和少數民族民俗體育這四種,這四種體育形式都有不同的目的,在中華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術是用套路和技巧進行格斗的體育形式,它注重內修心性外修體魄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武術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兵學、哲學、養生學的結晶所形成的,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可以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匯到武術的感覺,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代表,武術是傳統武術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物,其文化屬性在社會中所呈現的諸多價值角色,也必然伴隨著傳統武術的長期生存與發展。
養生術是中國傳統醫學和體療的結合,重點是通過活動肢體來舒暢氣血,達到養生,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意、氣三者結合達到運動肢體的效果,養生術歷史悠久,在三國時期華佗編寫的“五禽戲”就是最早的養生術之一,到了現代,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術更是流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成為傳播面最廣的民俗體育之一。養生術的廣泛傳播是由于中國人對身體健康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是中華文化傳統刻在骨子里的內涵的外在表現。
民間傳統游戲指流傳于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語稱“玩耍”。游戲是游藝民俗中最常見、最普遍、最有趣的娛樂活動。民間傳統游戲老少皆宜,小孩子玩的捉迷藏,還是大人玩的有競技性的蹴鞠,更有圍棋和騎馬等高雅的運動。都是民間傳統游戲的不同形式。期間也沉淀著很多歷史風刷的文化傳統,其特點是自娛,即使后來發展演變為競技活動,但其游戲的遺跡仍存在。邊競賽邊玩耍,興趣盎然,其樂陶陶,這正是我國眾多的民間競技游戲活動的基本特征。
最后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一般指生活在特殊地域的人群世代傳承的表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身體活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各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保存下來的,反映各民族意識和多方面活動的文化財富。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有很多特有的傳統體育,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蒙古族的蒙古式摔跤、騎射、藏族的賽馬和苗族的秋千等眾多種民族體育運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少數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少數民族的民俗體育中被蘊含,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不同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來研究其文化傳統,對保護和發展傳統民俗體育有重要意義。
(二)民俗體育的特征
民俗體育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是融合了當地的文化特征,并且盡量不同民族的發展后擁有了各民族融合的特征,在中國民俗體育的特征由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和儒家禮教所影響,在宗族血脈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社會發展下形成了和西方民俗體育完全不同的中國獨有的民俗體育形式,在君主專制和儒家禮教的影響下,民俗體育成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附庸,在儒家的價值觀下和民眾共同愿景下形成的復雜的體育形式,有著重游藝娛樂、重養生、強身多于健體、多活動方式,以及缺手量化標準和評價體系的特點。這種特征蘊含下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對我們研究其對應的文化傳統有重要意義。
三、民俗傳統體育的振興中優秀傳統文化
(一)開放化、標準化、國際化的體育盛會中民俗體育的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民俗傳統體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在歷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進入近代,由于西方經濟政治實力的碾壓,中國的救亡運動引進了和中國民俗體育思維方式沖突的西方體育,中華民俗傳統體育的整體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在中國近代體育的發展中,在中國民俗傳統體育中有重要地位的武術逐漸退出主流的競賽取而代之成為民間流行體育,而代替他的則是西方世界流行的三大球等運動,我們應當警覺,體育文化中弱肉強食的法則仍然適用,我們因當順應時代的發展,當前興盛的運動大都有職業聯賽和曝光度,民俗體育不應該只存在與市井當中,還要進入大眾的視野。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現代化發展速度而放棄對民族自身內在的信念、思想、文化素養的追求,或者說忽視人文精神、文化底蘊的長期孕育所形成的個性與創造力,將不利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生存。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振興過程中可以模仿英超,nba等職業聯賽的建立,讓民眾了解民俗體育的規則和樂趣,讓民俗體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被民眾所熟知,進而發揚為文化傳統。
(二)現代化進程中民俗體育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傳統民俗體育有著不斷的挑戰和機遇,民俗體育面對這兩個選擇,一是擁抱時代在現代化體育中迎難而上,取得優勢地位;二是故步自封,在舊的體系下走完余生,被其他運動取代;二者當然是前者更為明智,在我國的儒家歷史和文化背景形成的民俗體育,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一樣,在許多地方和現代脫軌。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進程,實際上是一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過程。分析那些已沉淀下來的文化糟粕,剖析并揚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那些與科學技術進步 經濟發展和現代社會不相適應的東西,并借鑒外來文化,學習異域文化的經典,結合中國國情,溝通歷史與未來則是文化創新的形式和內容。因此,我們要有深刻的反省意識,包括對幾千年文明史的檢討和反思。
保守與創新相輔相成。我們在堅守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創新,賦予傳統民俗體育新的含義和創新點,一個國家和社會如果沒有創新的膽量,就不可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發展;一個國家和社會如果沒有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就會在發展之中忘記自我;創新的目的是使優秀傳統文化恢復活力,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質量,同時我國的民俗體育正在吐舊納新的關鍵時期,振新中國傳統民俗體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急行軍,而是長期在世界上經過時間的檢驗的長功夫,新的民俗體育文化的產生是在舊文化的廢墟上建立的,是在長期的歷史熏陶下產生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體育。在世界許多國家中,很多國家不斷發展本土民俗體育并賦予新的含義,中國的民俗體育也要不甘人后,在創新中逐步發展。
四、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關系
(一)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線性關系
兩個變量之間存在任何一次方函數的關系就是線性關系,是兩個變量之間較為簡單的淺層次關系,而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線性關系就是不引入其他變量,在僅有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兩個之間通過研究其概念和作用,得出相互的影響關系,可以推論出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的。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的積淀中人文文化所產生的衍生物,是在物質形態為載體的過程中誕生的意識形態,較為通俗的來講:民俗體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體育娛樂活動為基礎,結合文化傳統而形成的通俗的“潛規則”是人們在精神意識世界的滿足,而民俗體育文化傳統是民俗體育中的精神內核,民俗體育在發展中功能從簡單的鍛煉身體形成了調養生息和社會認同等文化屬性,民俗體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功能歸納于凝聚、規范、調節三種功能。
這三種功能是由民俗體育中社會集群效應轉變而來的。通過民俗體育活動來對人的心理認知產生影響,其差異性體現于動因的深淺,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是表面較淺的動因,作用于人的行為形式和習慣方式,而其文化傳統是較深的動,作用于人的內心深處和精神導向。因此,相互交融相互發展是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線性關系。
(二)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表象關系
表象是思維的產物,表象是從感知過渡到思維的中間環節,思維則是對事物的間接反映,表象指的就是一個物體在自己頭腦中的表現,也就是在腦海中的一個感官上的綜合體現。表象具有直觀性,但不如直覺映象鮮明、完整和穩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從感知過渡到思維的中間環節。搞清楚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表象關系,我們不僅要辯證的看待二者,更要收集二者的要素來進行本質的推斷,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主要是民族心理、社會意識,民俗體育文化傳統的要素主要是蛻變意識、價值意識、實踐認知。二者相似之處在于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習服,通過民俗體育這項載體在個體的認知及行為上產生教化效應。二者異處在于,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是依托于活動去傳播某種思想或是行為,在感官世界中便是一種被動“文化用具”。而民俗體育文化傳統是民俗體育活動中的精神本體,自發的某種思想或者行為去開展民俗活動,是推動民俗體育這個載體的動力源泉。因此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于文化傳統具有“用與體”的表象關系。用“法與道”的表象關系形容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是基于二者辯證統一的關系。
民俗體育的文化傳統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意識形態的本源規則,導向其發展。因此民俗體育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具有“法與道”表象關系。研究結論:植根于鄉土文明的民俗體育,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特有的社會價值。為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教育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民俗體育的發展,要堅守民俗體育中文化傳統的內核,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積極提煉民俗體育中的文化符號、科學塑造民俗體育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形”、鑄造民俗體育中文化傳統“魂”的形象;充分發揮民俗體育中文化的教化、娛樂、健體、經濟等社會功效,積極促進民俗體育中文化的多元交融、創新,為民族文化話語權和民族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倪依克.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4.
[2]雷軍蓉,王世友,張嘉信.民俗體育中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9.
作者簡介:續姜(1984—),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