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建雄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會隨著成長有較大的情緒變化,導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可能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影響學生健康發展。心理健康輔導作為初中教育的核心內容,需要班主任加以高度重視,并圍繞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深入研究,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輔導需求以及情緒變化展開高質量的心理輔導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圍繞初中班主任對學生心理輔導的策略展開相關闡述。
一、初中班主任對學生展開心理輔導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的變化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而班主任正確的心理輔導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一定干預,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這正是心理輔導教育工作展開的重要意義所在。在素質教育的深度落實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大眾廣泛關注,在此基礎上,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工作越發重要,積極展開心理輔導工作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情緒變化,了解心理問題根源,提高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更好地應對心理健康問題。
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會受到外界因素的誘導,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上青春期情緒的變化,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造成進一步影響。加強心理疏導,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并通過自我調節降低心理問題的影響。而且心理輔導工作的落實有利于幫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從而展開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工作,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促使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有效落實。
二、初中班主任對學生心理輔導的策略
(一)創設挫折情境,加強抗挫教育
為了更好地對學生展開心理輔導工作,初中班主任需要加強學生的抗挫教育,通過創設挫折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挫折,從而更好地面對挫折,并積極解決困難而非逃避。挫折和困難并不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真正原因是學生不能正確地面對,受到挫折和困難的打擊,導致產生心理問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學生的物質生活越加豐富,學生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抗挫折能力相對薄弱。班主任可以借助班會等教學活動創設挫折情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學會面對挫折的方法,以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播放與挫折相關的影視作品,如《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無名之輩》等,一方面,情境的創設可以促使學生通過觀看影片的方式進入情境,感受影片中主人公面對的困難和挫折,學習主人公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通過創設情境不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班主任展開的心理輔導,并結合影片內容進行自我反思。
(二)展開文體活動,營造輕松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初中班主任展開心理輔導工作的關鍵所在。對當前階段的學生來說,隨著年齡增長,學生對班主任的心理芥蒂越來越深,如果貿然展開心理輔導工作,可能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抗拒,心理輔導工作無法發揮其效用。因此為了更好地展開心理輔導工作,初中班主任要加強環境建設,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積極展開文體活動,如主題班會、歌唱比賽等,使學生借助主題活動敞開心扉,融入班集體中,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從而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信任,減少對班主任的防范心理,從內心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心理輔導。
(三)創新輔導方式,解決心理問題
創新輔導方式也是班主任展開心理輔導工作的主要措施,需要班主任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切實尊重學生的實際感受,保障心理輔導工作有效落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例如,對內向的學生來說,過度的關注會使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鑒于該類學生的這一問題,班主任可以在操場、教室等學生安全感較足的場所展開心理輔導工作,快速減輕學生的焦慮癥狀,促使學生傾訴自身的心理輔導需求。同時,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創建樹洞的方式,讓學生匿名寫出自己煩惱的事,或者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匿名溝通平臺,讓學生借助平臺進行傾訴。總之,班主任要通過多種方式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展開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工作。
(四)基于家校合作,建立心理檔案
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會不斷地產生“秘密”,健康的秘密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學習發展,而不良的秘密則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衍生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通過家校協同合作的方式,針對學生的綜合情況,建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檔案,并保證心理健康檔案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從而更好地展開針對性的輔導工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障護航。
例如,班主任可以發揮自身的主動作用,構建線上溝通渠道,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系,關注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狀態,并引導家長學習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從而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以數據為支撐創建心理健康檔案,詳細記錄學生情緒產生較大波動的原因,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源頭,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心理輔導,使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工作得以發揮效用。
(五)走進學生內心,進行多方位輔導
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提高,獨立性和自主性越來越強,再加上青春期情緒的變化,學生的心理情緒更加敏感,很容易受外界諸多因素的干擾,導致產生心理變化。班主任要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因素,并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
例如,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切實發揮自身的人文關懷作用,積極關注學生,與學生產生良好互動,細心叮囑學生天冷多添衣物、早睡早起、健康飲食等。尊重學生,學生產生問題時,班主任要及時詢問學生原因,并非一味責罰,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共同商議制定解決策略,以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并給予其積極的解決意見,幫助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六)學會傾聽贊美,展開換位思考
學會傾聽贊美,展開換位思考是班主任對學生展開心理輔導工作的關鍵所在。每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班主任的關注和理解,班主任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問題,并積極給予學生贊美,及時鼓勵和表揚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了解學生的難處,切實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干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例如,當兩名學生產生肢體糾紛時,班主任需要做的是給予兩名學生充足的時間調節情緒、理清思路,然后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產生肢體糾紛的原因,并從中挖掘學生可能隱藏的心理健康問題,基于此對學生展開疏導,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問題對學生造成的影響,與學生共同解決此事,而并非利用班主任的身份和權力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班主任只有秉持公平公正的處事原則,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不偏不向以及班主任的切實幫助。
同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進行私下溝通,耐心傾聽學生的傾訴,給予學生最大的尊重與幫助,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懷。即使是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班主任也要發現學生的優秀之處,給予其鼓勵,表達對學生的認可,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地解決心理問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越發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作為初中教育的基礎核心內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落實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要切實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針對當前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展開高質量的心理輔導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