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教學中,音樂課程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進行音樂學科的教育教學中進行傳承、發揚我國茶文化中富含有的優秀元素,可有效促進茶文化和音樂之間的有機銜接,與此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身心更好進行健康發展。但近幾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媒體已逐漸普及了起來,在音樂市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型消費趨勢特點,即流量化、快節奏和新潮化等特點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造成了一定的干擾。所以,本文就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傳承以茶作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機制進行了探討,并在基于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針對當前存在的相關誤區提出了在發展迅速的新媒體影響背景下,于音樂教育過程中進行有效傳承相關茶文化的良好方向。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茶文化;音樂教育;傳承方向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引言
我國有著非常深厚的茶文化底蘊,通過我國優秀的傳統茶文化,能夠充分反映我國各名族在多個領域方面的多項社會勞動成果,在這些勞動成果中,包含了藝術創作、科學研究及勞動實踐等領域的成果。在我國千年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國的茶文化通過不同的文字描述及藝術載體來向世人展現它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而在音樂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借助音樂的良好傳播來傳承與弘揚茶文化元素,對學生更好感受、體悟傳統茶文化的歷史變遷、發展與完善,充分體驗我國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斷積累、優化自身優秀傳統文化及藝術的價值,促進學生積極探究優秀傳統文化,將音樂同傳統茶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及傳播的良好機制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而在音樂傳播媒介和形式更為多遠且快速的今天,怎樣才能更好的借助新型音樂的教育教學手段及方法來促進茶文化進行有效傳承和創新,是當前社會教育界等面臨的全新命題,也是需各界人士不斷深入探索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探析如何在音樂教育中進行傳承及弘揚傳統茶文化
(一)通過詞義文化內涵引發情感共鳴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多選用含有茶元素歌曲的教學載體進行音樂教學,歌曲主要是由歌詞與曲調、節拍所組成,而就教學歌詞來說,教師可充分利用對一些比較重要和關鍵的歌曲歌詞進行評價和解析等方式來展現傳統茶文化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字意義和色彩等,然后再通過為學生講解與茶有關的歌詞詞匯等,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相關茶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更加向往歌詞所描繪的傳統茶文化情景[1]。通過教師來對歌曲詞匯中含有的茶葉、茶道和茶藝等內容進行充分解析,在借助利用音樂作品中的節奏感與表達方式進行有機結合的方法,可有效促使學生對歌曲創作這所想發達的思想、寫作心境,以及想要抒發的情感等加以充分感受與體驗,通過該方式來使學生能與作者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而這些涵蓋在音樂曲目中的茶文化元素,都是我國優秀傳統茶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并在實踐發展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將這些優秀的傳統茶文化向新一代建設者進行傳播。這不僅是一種借詞的良好表達形式,同時還是一種借詞共情的文化表述和意境的有效延伸。
譬如,在民族樂曲《茶相思》中的副歌部分就有這樣的一段詞匯描述:“茶相思,長又長,天涯海角莫相忘”;“茶香,一縷越時光,夢里纏綿溫柔鄉”;“沏一杯芳茗,等知己共賞,淡淡茶香縈繞,幾許思量”。這些表達詞句大多是描述品茶人當時的一個情緒及心理活動,通過借助第三人的視角來進行表述,雖然并沒有很詳細的描繪出相應的茶事活動,但就短短幾句曲目詞匯就能將的心理狀態與所思所想及情感狀態等進行詳細地表述出來,在傳統茶文化當中,這是一種借助茶來寄托、抒發情思的表達方式,并且高中表達形式充分體現了茶文化所具有的活化特點。由此可知,通過歌曲中的歌詞來體現茶文化所含有的情感色彩與思想內涵,是能夠有效提升優秀傳統茶文化人文色彩、情感溫度的重要途徑與表現方式,同時也是促進歌曲詞作者、歌曲演唱者、歌曲欣賞者間實現思想、情感等產生良好共鳴的重要紐帶。
(二)以曲調特色營造茶文化韻味
我國的音樂發源及其發展歷史也是具有一定年限的,不但歷史悠久,音樂種類及表達形式也十分豐富,早在華夏時代,我國的音樂曲目形式就已有了雛形,在今天,一些及其古老且優秀的音樂曲目仍然保存完好。在現代音樂歌曲曲目中,有許多曲目并為直接對茶本身進行描繪,而在歌曲曲調表現上也并沒有很直觀的反應相關茶事活動,或者是相應的茶事分氛圍,但有很多歌曲創作這在創作歌曲曲目時,是通過表達種茶、采茶和飲茶的過程來反應相關茶事活動的,作者通過茶,或者是與茶相關的事物來作為個人表達情緒、情感及思想的傳播媒介,以實現個人情感及茶文化的有效傳播,而在這些與茶元素相關的思想觀念當中,蘊含了中華傳統民族的強大精神內涵及智慧元素,是可有效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形式[2]。
二、在音樂教學中傳承傳統茶文化存在的誤區及問題
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音樂藝術的發展和傳播形式不但多種多樣,而且還極具多遠化,這讓音樂教育教學的形式及內容也變得更為豐富且多樣化,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都競相出現在音樂教學課堂之上,包括外來音樂,如爵士、搖滾、重金屬音樂,以及我國傳統古典樂、現代曲風音樂等等[3]。而存在音樂風格不相統一的情況,極易會造成音樂教育教學者在實踐教學音樂時,對音樂元素中包含的相關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理解及解讀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這邊導致在傳播相關茶文化時,極易出現一些誤區以及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體現形式上存在的偏差
在開展相關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比較容易在茶文化的表現形式上出現偏差,當采用大量的電子化傳播形式來對大部分音樂作品進行傳播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音樂的傳播速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傳播便捷性,而通過這類傳播形式傳播音樂,學生接觸到的現代音樂種類、曲風等也會變得更多,而且大多為主題較鮮明,節奏較快且歡愉的曲風,這也和大多青年學生的年齡、脾性及性格特征等特點相適應,所以這類音樂也常被音樂教師用以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部分之一。
但是,在這些教學音樂曲目中,對于茶文化的文化內涵及精髓道德體現,大部分都比較有局限,茶道講究的多為“靜”“悟”“德”,多為一種在較平靜與平和的環境中進行感受,而且所強調的重點是簡約和清凈,可在深層次的感悟中擺脫世俗帶來的紛擾[4]。
當前,音樂市場不斷產業化,在這一發展形式推動下,音樂的教育教學也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市場化導向趨勢,教學目標也逐漸轉化為以經濟效益為主,因而大大忽略了音樂本身所含有的人文文化,以及相關藝術價值,長此以往,優秀茶文化所具備的相關文化底蘊和內涵等也很難得到良好發展,即便能利用這些教學音樂曲目來實現傳統茶文化的合理滲透,也會使得茶文化的傳承或多或少的產生一定程度的偏離,一些教學音樂曲目將將茶文化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消費文化進行結合,如煙酒文化等,有效突顯出了茶所具有的娛樂特點,但對于茶文化所具備的濃厚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相關文化精髓、蘊意的反映則并不夠深刻和徹底,這與在音樂作品教學及傳播中傳承優秀傳統茶文化的目的及初衷相違背,因此,在后期的音樂教學與創造過程中,音樂教師應根據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目的,結合相關歷史人文與環境來進行教學,并保證音樂曲目富含茶文化所具備的相關的人文素養及精神,而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市場市、大眾化及經濟效益。
(二)在文化賞析上存有誤區
在音樂教學中傳承并弘揚優秀傳統茶文化,是對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行全面深挖和解讀的重要形式,從不同維度對音樂曲目進行賞析,若是賞析緯度不夠清晰,就比較容易產生誤區[5]。因此,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合理引導學生積極從原有理解維度去深入探析和理解音樂曲目中含有的茶文化元素,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學生的原有理解維度上進行適當的創新,但需注意的是當前存在于音樂教學中的問題主要為:音樂教授教學者對我國優秀傳統茶文化在賞析維度上的把握并不到位,容易在分析視角方面產生誤差,這就極易造成學生會對茶文化的學習、感悟產生一定的誤解,阻礙了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吸納。
三、基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下在音樂教育中傳承茶文化的路徑分析
(一)加強音樂教師的茶文化感知力
在茶文化中有一種茶文化表現形式為“品茗”,而所謂的品茗,指的是對喝茶、品茶和飲茶的統稱,也是一種比較雅致的叫法,更突顯出茶文化中“品”的這一動作[6]。音樂教師主要是指接受過專業化和系統化的音樂文化、藝術及素養的熏陶,在音樂領域有著較專業和較強傳授能力,但也存在音樂教師在傳統茶文化的認知、了解水平與層次上存在參差不齊的狀況,而若想更好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優良傳統內涵、藝術和風采,教師在選用音樂教學作品時,就需明確選用標準,要所選用的音樂教學作用能充分體現茶文化的文化內涵、精髓特點,且還能利用音樂教學課堂來加以傳播。因此,教學音樂作品的歌詞應是豐富、高雅的,避免庸俗氣息融入,當然,也并不只是一味的高尚清雅和高山流水,也需適當加入些較接地氣且充實的教學元素,這樣才能將文化富有的大眾特性給體現出來,進而避免音樂曲目過于陳舊化和庸俗化。
而若想音樂教學作用能有效避免陳舊化、庸俗化,就需要音樂教師去不斷了解、感受并充分感悟傳統茶文化所富含的文化內涵及精髓,這樣一來,對茶開展的“品茗”環境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即是并不是只有這種表現方式才能展現出音樂作用中所含有的茶文化精髓,但通過對茶進行“品茗”的這一過程,能夠促使音樂教師更好地去深入理解、感受和感悟茶文化所具備的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并依托于合適且合理的茶文化音樂歌詞條件下,讓音樂教師去深入探索和尋求現代音樂基調與傳統茶文化之間的結合點,以此來為今后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更好進行茶文化講解、普及與教學等找尋到一條較適宜的教育教學路徑,也以此為音樂教師自身在音樂教學上的發展與進步開展新思路,明確“品茗”并不是表現音樂曲目中含有的茶文化的唯一方式[7]。
(二)積極創設茶事場景
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需讓學生從對音樂中的茶文化的學習逐漸上升到文化賞析層次方面去,而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應該通過創建并多舉行與茶事有關的活動來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突破口,根據音樂作品作用包含有的傳統茶文化元素與內涵,結合實際音樂教學、茶藝表現環境進行不斷探索,以便能更好將傳統茶文化進行弘揚。在茶文化傳播過程中,歌曲歌詞、旋律及曲調等僅是一種對茶文化加以有效傳播的抽象性表現元素,也是人們在社會發展歷程中通過實際社會勞動結果進行凝練而來的一種非物質性的意識觀念,若在脫離客觀事實的情況下去對這些含有傳統茶文化的教學音樂進行欣賞,就顯得尤為空洞,且也很難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8]。因此,音樂教師應合理較茶藝、茶道等這些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茶藝活動場景與音樂教學進行結合起來,以更好促進音樂教學作品中的傳統茶文化得以良好傳承與弘揚。
四、結語
音樂藝術和優秀傳統文化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優秀傳統茶文化得以較好傳承、發展、弘揚,也需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活動支撐,所以,音樂教師在組織相關音樂教學活動以傳播傳統茶文化時,應注重傳播和音樂鑒賞存在的誤區,以及在理解傳統茶文化時存在的理解偏差等,在基于融合相關茶藝實景、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條件下,促進傳統茶文化的精髓、底蘊的得以更好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黃忠.傳統茶文化在民族音樂教育中的傳承發展[J].福建茶葉,2018(12).
[2]李葉曄.民族音樂教育在傳承傳統茶文化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18(5).
[3]李昕峰.新時代背景下鋼琴音樂教育中融合茶文化的策略探析[J].福建茶葉,2022(5).
[4]郭敏.茶文化在古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22(6).
[5]龔燕.茶文化視域下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改革研究[J].福建茶葉,2021(11).
[6]魯祿.新媒體時代茶文化在民族音樂教育中的傳承和融合[J].福建茶葉,2021(8).
[7]姜薇.教育改革背景下茶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J].福建茶葉,2018(8).
[8]陳紅宇.在音樂課堂上滲透我國茶文化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20(4).
作者簡介:孫燕飛(1979—),女,滿族,河北廊坊人,本科,固安縣第二小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