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統
【摘 要】紅色文化作為我國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形式,有著突出的德育價值。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應用紅色文化,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豐富德育教育內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都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具體從豐富教學活動,營造紅色氛圍,擴充校本教材,開展家校共育,健全德育機制五大方面分析和闡述了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策略,希望更好的助推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實,使紅色文化在小學校園內得到有效的弘揚與傳承。
【關鍵詞】紅色文化;小學德育教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引言
紅色文化作為優秀文化的重要形式,具有極為突出的時代價值和歷史底蘊,將其應用于小學德育教育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德育教育的效果,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紅色文化具體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吸收提煉了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開展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將其納入小學德育教育中,既能夠發揮出德育教育的聯動優勢,也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1]。這能夠有效擴大德育教育范圍,豐富的教育內容,進而有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最終效果。
一、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一)紅色文化有利于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紅色文化的引入,能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借助紅色文化,能夠對小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從小就建立起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理想信念,能夠更好地對廣大小學生進行思想引領,使其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相銜接。并且,紅色文化本身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蘊藏了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實事求是等優良品質,將其納入到小學德育教育中,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思想覺悟,使其在正確的三觀引導下,在未來成長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長遠[2]。
(二)紅色文化有利于豐富小學德育教育內容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受到了學校教育的重視,尤其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引入紅色文化,能夠進一步豐富德育教育的教學范疇,也能夠對原有的德育教育活動起到補充和豐富作用[3]。借助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挖掘各地區的紅色文化事跡,參觀當地的紅色遺址,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也能幫助學生在課外環境中了解到更多的紅色文化,紅色資源,有利于實現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教育,進而能夠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三)紅色文化有利于助推愛國主義教育的展開
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加入紅色文化,能夠更好的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愛國主義始終是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題之一,尤其在當前物質生活極大豐裕的現實環境中,小學生的生活條件逐漸優越,且長時間的遠離硝煙戰火,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小學生的民族情感和愛國主義精神[4]。而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在德育教育中感受鮮活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喚醒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借助紅色文化中豐富的教育案例、教學資源,能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當前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能夠更充分的認識到愛國主義的價值,并能夠生成和強化愛國主義情感。
二、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豐富教育活動,拓展教育形式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需要不斷豐富形式創新內容,拓展實踐,從而更好的適應德育教育要求和小學生的現實需要。借助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內容來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要盡力避免灌輸式教育要突破以往理論灌輸的落后模式,積極帶領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參觀活動、體驗活動,更好的感知紅色精神,了解紅色文化,產生情感共鳴,真正使德育教育得以強化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真正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紅色文化、積極參與紅色文化的熱情。例如,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傳承紅色文化,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的主題教育活動,帶領小學生通過穿紅軍的服裝,戴紅軍的帽子并開展紅色教育主題活動,帶領小學生前往當地的紅色遺址參觀[5]。在參觀過程中,帶隊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當地所發生的小故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帶領學生重溫那段革命歷史,并被其中的紅色精神所感染。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更多的小學生認識到當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感恩革命先烈的付出與奉獻,并且要刻苦學習,傳承好紅色基因。
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并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上組織學生參觀當地革命紀念館,帶領學生在參觀革命遺址時,緬懷革命先烈。在良好的環境引領和情緒渲染下,使學生由內而外的生成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更深層次的感知紅色文化。此外,學校也可以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組織開展相關的文藝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校園紅歌比賽、紅色故事會,紅色文化主題征文活動等,借助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吸引最廣泛學生的參與,應使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紅色文化,浸染紅色文化,真正獲得精神的紀要和情感的升華,使學生從小就具備革命情懷,建立愛國主義情感[6]。
(二)實施教育宣傳,營造紅色氛圍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除了實踐性活動和理論內容教育以外,教師還要在日常校園生活中做好引領與示范。要結合校園紅色教育宣傳工作,結合校園廣播、校園文化墻校園、布告欄等宣傳渠道,引入紅色文化,加入紅色教育資源,使校園內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此外,各班也可以在黑板報設計和班級環境裝飾上,加入紅色文化元素,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氛圍下,進一步感知紅色文化的魅力。對于一些小學較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結合紅色文化興趣小組,紅色文化社團,組織開展興趣小組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更充分的接受紅色文化思想,進一步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7]。
在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小學生的網絡使用率也不斷提升,據此學校可以設計紅色教育的主題網站,或在學校校園官網中加入紅色文化的相關模塊,實現線上線下的宣傳聯動。在一些特定的節日節點上,例如,國慶節、建軍節等,可以以紅色教育為主題,各班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由教師為引領帶領學生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主題開展教育活動,帶領廣大小學生更充分的熱愛國家,熱愛中國共產黨,并能在紅色文化的教育學習中繼承和弘揚優秀革命傳統,自覺傳承紅色文化基因,進一步體悟紅色精神。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加入紅色文化,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導性作用,要以紅色文化為發展載體,開展紅色品德教育[8]。教師是小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最信任的人,也是知識的傳遞者,行為的引領者,是對小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作用的人。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言行舉止,也會對小學生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主動意識到紅色文化的價值,真正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將紅色文化引入課堂,將紅色文化呈現在學生面前。各學科教師要找準紅色文化與本學科的連接點,在課堂中做好融合引領,使學生更充分的獲得紅色文化的給養,真正踐行課程思政的教育要求。此外,在德育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紅色文化素材,結合圖片、視頻、音樂、書籍等豐富的文化形式,帶領學生學習紅色歷史,并且在講解紅色文化時要做好歷史與現實的銜接,帶領學生認識到抗震救災精神,抗洪搶險精神,消防滅火精神等都是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在新時期的重要體現。在教師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可以搜集碎片化的紅色文化素材,對小學生進行教學引領,例如,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講述一段革命歷史,教會學生一首紅色歌曲,或者通過簡單的問題引導。例如,在小學生加入少先隊員時,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胸前的紅領巾是紅色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帶領學生深入思考,也能夠為小學德育教學滲透紅色文化提供有利的條件,幫助學生更充分的認識到當前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帶領學生更深入具體的感受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那段偉大的革命征程,并能夠對革命先烈心懷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堅定信念,真正增強愛國愛黨的精神信念。
(三)結合校本教材,強化教育效果
在校本教材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特點,為其設置漸進式、層次化的紅色文化教育目標,并對紅色教育內容進行逐步加深與落實。針對不同年級的特色化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系統全面的學習紅色文化的理論知識。教師在編寫校本教材時,要注意契合本地區的教育實際,契合本校的教學要求,尤其要避免校本教材空洞化的現實問題。在校本教材的制定和編寫上,可以邀請本校師生結合專業的教輔編寫人員共同設計展開校本教材的編寫,也能夠發揮出跳板的作用,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學校紅色教育體系,能夠幫助教師制定德育教育中更加細化的德育考核評價標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加入紅色文化,教師除了可以以校本教材為抓手,也可以綜合運用多媒體工具。例如,帶領學生觀看革命戰爭時期的紀錄片或相關的主題影片,并組織學生在觀看結束后記錄分享相應的感受。例如,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小兵張嘎》《地道戰》《集結號》等相關影片或某些片段,并就影片所在的歷史時期進行深入了解,或以革命書籍為切入,帶領學生共讀革命書籍,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在音樂課堂上可以結合紅色歌曲,例如,《學習雷鋒好榜樣》《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等,通過音樂教師的講解,帶領幫助學生更充分的認識紅色文化,更深刻的感知那一段崢嶸的光輝歲月。
(四)開展家校共育,發揮教育合力
將紅色文化納入小學德育教育中,除了學校要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以外,還要加強與家長家庭的互動溝通,要充分踐行家校合育的教育要求。對于學校教師來說,要對廣大家長做好宣傳,家長也要重視客觀歷史事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素養、綜合素養,能夠在家庭生活中以正確的政治立場引導學生,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在節假日,家長可以帶領學生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開展旅游,帶領學生感悟紅色經典,體驗革命先烈的生活,幫助學生更直觀的認識和感知紅色歷史,體驗紅色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家長才是小學生最信任的人,家庭對小學生的成長成才也有著直接且顯著的影響。在開展小學德育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與家長充分溝通,實現家校聯動,例如,教師可以向家長推送紅色小故事,以及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場所,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為學生講解這些紅色小故事、在節假日帶領學生開展紅色主題的親子活動和家庭旅游。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尤其要規范自身,避免在學生面前做出有違道德的行為。
(五)健全德育機制,落實教育保障
小學階段學生心智發展尚不成熟,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加入紅色文化,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引領和示范,能夠鼓勵學生從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志向。對于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來說,想要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在體制機制方面做好落實。要健全小學德育領導機構以“學校領導,年級組,班主任,任課教師”為德育結構,開展小學德育工作,更好的保障學校德育的有效落實,切實推進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教學目標的貫徹。學校要積極商定研討一系列德育教育的規章體系,組織開展校園德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展開。
三、結語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精神給養,能夠使學生自覺繼承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質,更堅定愛國愛黨的理想信念。教師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充分重視紅色文化的價值,要能夠進一步增強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影響力,傳播力,使學生對革命先烈有崇敬之情,能夠真正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夠在紅色文化的學習中樹立責任感,愛國心,能夠志存高遠,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楊長甲.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18).
[2]宋生娟.關于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7).
[3]曹玉梅.紅色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教育的路徑探討[A].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21.
[4]李斌學.永昌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J].學園,2020(16).
[5]王艷.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探索[J].學周刊,2019(30).
[6]謝偉斌.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探索[J].小學時代,2019(18).
[7]楊志忠.小學德育教育中的紅色文化滲透及路徑建構[J].當代家庭教育,2019(16).
[8]薛梅珠.紅色文化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