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悅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1
《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中必修的主要專業課之一,它也是工程造價專業重要的實踐類教學課程。《工程造價軟件應用》是以建筑工程制圖、房屋構造、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建筑CAD、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為基礎[1]。學生在掌握手工算量計價的基礎上,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能利用造價軟件編制工程造價,并進行工程的結算和審計。
近年來,《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王成元等對《工程造價軟件運用》課程的課程內容與標準、教學方法、課程考核進行研究,提出了“賽、教、學、用”四位一體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教學模式[2]。王凱以工程造價專業為試點,結合內蒙古地區工程造價軟件的應用情況通過教材建設、教學計劃調整、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對《工程造價軟件及應用》課程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和探索[3]。傅則恒等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探討了信息化教學在工程造價軟件課程的應用情況[4]。
高職院校教學中常見的工程造價軟件有廣聯達、神機妙算、清華斯維爾、品茗等[3],但各地區軟件使用情況均有差異。本文以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清華斯維爾造價軟件教學為例進行探索與實踐。
工程造價軟件的相關教材一般文字描述較多,學生閱讀較單一,理解不夠深入,部分軟件公司沒有與軟件配套教材,學生課余時間自學難度較大。同時,由于清單、定額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調整更新,會使得相應軟件也會更新、升級。軟件的變化會給《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教學增加一定困難,也為教材選擇增加難度。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使用的工程計量軟件是斯維爾三維算量軟件。各出版社針對該類軟件出版的教材很少,教師可選擇性較少,對教材的選用更加困難。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了《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課程,該門課程主要學習建筑基本構造方法、建筑工程圖紙識讀方法,為學生后面學習《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施工技術》《BIM 技術應用》打好基礎。《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開設在大二第二學期,由于兩門課程時間相隔較久,部分學生識圖基礎不牢,對建筑工程圖紙識讀困難,識讀能力不夠。部分學生對定額和清單規范不熟悉,過分依賴造價軟件,計算能力不夠。
學生在軟件學習初期,有學習新鮮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課程的積極性較高,操作比較認真。隨著時間的推移,軟件操作越來越熟練,學習積極性降低。尤其是算量軟件操作,學生只完成建模繪制,不核對構件計算是否正確。
《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改革前是采用教師講解演練為主。學生練習的案例不連續、不系統。課程學習之后,學生無法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不熟練。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不深,不理解專業、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減少。隨著時間增加,學生練習軟件會逐漸懈怠,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和應用課程知識,教學效果不夠好。課程教學方法不夠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較少,教師在課堂上主導,學生學習思維受到一定限制,課程教學質量不高。目前,雖然課程建立了線上資源,但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傳統方法,即課程內容講授和演示給學生,學生再練習。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課程教學信息化水平不高。
高職院校的教育不僅是理論教育,還應有思想的教育,是育人、育才相結合的過程。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作為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課程。教學中會側重于工程造價專業知識與技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入不夠。
《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是考查課,教學評價由40%平時成績和60%期末考核成績組成。期末考核一般是提交項目成果。由于期末考核占比較高,部分學生可通過期末前一段時間突擊完成軟件的操作。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對于學生過程性的考核相對較弱,不利于教學評價的系統性。
信息化教學越來越廣泛應用到高校教學中。熟練應用信息化可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專業技術和職業素養。《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主要通過使用學習通進行考勤、通知、作業等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沒有及時更新,信息化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職院校建筑類職業技能大賽較多,每年有建筑識圖大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大賽、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等比賽。技能大賽考查學生識圖能力、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能力、BIM 建模能力。因此,學生需要熟練使用工程造價、BIM 等軟件。由于課程授課過程中未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學生接觸比賽的內容較少,對參加比賽積極性不高。學生準備比賽的時間較少,參賽熱情不高。
教材選擇結合工程造價專業特點,以項目為導向,選擇圖文結合,具有大賽和“1+X”職業技能等級考證相關知識的教材。同時,本院教師也結合軟件特點和行業規范編制了校本教材。
從2020 級學生開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總課時數量。《工程造價軟件應用》的總課時從56 課時增加到60 課時。任課老師可利用增加的課時復習圖紙識圖、計量原則、計價方法、價格調整等知識點。幫助學生快速、全面地回顧所學課程重要內容,有利于學生軟件操作,為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做好準備。
課程采用項目化分組教學,以每組6 ~8 人對各個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取一名學生作為組長。授課教師設計好每階段的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各項目任務,并針對任務完成情況對每小組進行評價。《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是考查課。教學改革前,課程綜合成績是根據“40%平時成績”加上“60%期末成績”計算。教學改革后,綜合成績考核中加入“20%小組成績”,同時減少期末成績比重,即“20%小組成績+40%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每組團隊成績根據項目任務的完成率、準確性、課堂活動參與度等綜合評定,把學生個人成績與團隊成績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內容結合建筑識圖大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大賽、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考核的重點內容來設計。軟件教學包含CAD、revit、斯維爾、品茗等軟件。教學內容設計見表1。學生針對性地學習各類大賽軟件,并以大賽的案例作為項目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賽的熱情。

表1 教學內容設計表
《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開展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所在區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的高水平大學的發展定位,以工程造價專業特點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模擬工程建模、計算工程量,融入職業道德,培養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在不斷修改、完善方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把建筑工程施工工藝流程、應用技術引入課堂,培養學生規范操作職業素養和安全文明施工意識。通過建模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開展自評、小組評價和組間互評,培養學生公平公正的價值觀。
《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通過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泛雅平臺搭建課程網站,對在線課程進行分階段、分層次地建設,逐步從簡單的課堂操作發展擴大到課程資源整合。通過學校宏觀管理和二級學院監督指導,課程教學團隊利用學習通等信息化軟件構建課程資源,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新模式,提升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增加師生互動,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經過課程團隊的不懈努力,《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已經實踐一學期。通過對工程造價專業2020 級的學生的授課實踐,可以檢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本文對學生的課程滿意度、課程體驗感受、課程成績等進行分析,評價本次《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
在《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結束前,針對2020 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做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教材滿意度、課時滿意度、項目化教學滿意度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教學滿意度調查統計表
表1 統計結果顯示,90.76%的學生對教材滿意;85.71%的學生對改革后的課時滿意;93.28%的學生對項目化教學滿意;88.24%的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滿意。以上數據表明,課程改革中教材優化、課時增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措施在《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試點成功,學生滿意度較高。
通過教學改革,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師與學生互動增加,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上課狀態改善明顯。通過教師與學生溝通,發現學生對教學改革后的課程內容滿意度較高,對于選擇的教材更貼近工程造價專業特點。項目化教學以項目為導向,通過項目任務的完成,實現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相比于改革前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改革后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20%小組成績+40%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綜合成績考核也非常認可,認為加入“20%小組成績”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心態,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部分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結合未來就業情況和發展對課程內容和項目任務提出一些建議,如增加項目任務多樣性、模擬工作場景等。對于課程體驗,學生整體滿意度有所提高。
通過《工程造價軟件應用》教學改革前后的學生成績分析(如圖1 所示),可以看出,實施教學改革后學生的成績的良好、中等比例都有提高,不及格率有所下降。其中,良好比例從29%提高到43%,中等比例從15%提高到18%,不及格率從8%下降當4%,學生整體成績提升,尤其是學生優良比例提升明顯。學生的課程成績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工程造價軟件應用》教學改革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認可。

圖1 教學改革前后的學生成績分析圖
本次教學改革是在確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學生培養目標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針對課程重點和難點,采用項目化分組教學。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持續改進。將專業課程和實訓與崗位實習、就業等環節結合,完善了教學體系。通過對比,本屆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軟件操作速度明顯加快,輸出結果準確性明顯提高,教學改革效果明顯。實踐證明,《工程造價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為培養工程造價等專業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