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聲演唱方法與民族演唱方法共同構成我國的聲樂藝術領域,但美聲唱法以及民族唱法從發音、氣息乃至咬字等各個層面均有所不同,但兩種演唱方法從情感表達方面來看有著相似性。聲樂歌曲作品中情感傳遞極易受到媒介、技術等多種客觀性因素的影響,而美聲演唱中的情感表達則需要呈現出立體化與多面化特征,在聲樂歌曲演唱階段美聲演唱者需要精準化控制個人氣息,引導演唱者妥善處理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關聯性,充分彰顯聲樂歌曲作品的情感。為此,本文對聲樂歌曲中美聲演唱的情感表達相關內容進行研究,旨在提升我國美聲演唱人員的歌唱水平,推動我國藝術豐富多樣性發展。
關鍵詞:聲樂歌曲;美聲演唱;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2-00-03
美聲唱法又被稱為柔聲唱法,起源于歐洲國家,于20世紀傳入我國,擁有極為悠久的發展歷史。美聲唱法演唱者的聲音是經過系統化的訓練,也因此涌現出大批量著名的歌唱家。[1]美聲唱法是由國外傳入國內的,我國發展美聲唱法的時間短并不長,部分美聲演唱者對于美聲唱法的認識程度不高,嚴重影響美聲演唱者對聲樂作品情感把握的水平。美聲演唱的發聲位置要比其他演唱方法的喉頭位置相對較低,這一演唱方法能夠讓演唱者的聲音更加具備磁性以及穿透力,而美聲演唱的基礎是在聲音中注入情感,只有確保美聲演唱者在演唱環節中注入情感,才能確保美聲演唱更加具備感染力,緊緊扣動觀眾的心弦。
一、美聲演唱情感輸出的關鍵因素
(一)曲調風格
決定聲樂作品美聲演唱過程中情感表達的重要影響因素,聲樂作品演唱者需要根據整首歌曲的演唱風格以及歌曲內涵實施針對性的情感處理,有效調動聲樂作品聽眾的個人情感。[2]演唱者在利用美聲唱法來演唱歌曲期間,演唱者需要借助藝術加工能力并從專業性角度來分析聲樂歌曲的曲調風格,引導演唱者利用自身獨特性的演唱技巧進行作品演唱,充分表達歌曲的情感以及藝術張力,演唱者本身需要將歌曲內所有情感要素充分展現出來,讓聽眾與演唱者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同時聲樂作品演唱者需要借助精湛的演唱技巧,理想化分析聲樂作品的旋律以及曲式,結合歌曲的節奏妥善處理演唱過程中的吐字與咬字,進一步強化聲樂作品曲調的層次感以及現場感染力。美聲演唱者需要深入了解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情感內涵,借助高水平的美聲演唱技巧來表達出聲樂歌曲的曲調以及意境。
(二)歌詞理解
從聽眾角度來看,其更加注重對聲樂作品歌詞內涵的分析,選擇對聲樂作品的類型及風格深入了解,甚至部分聽眾可根據自身的聽感以及習慣判斷演唱作品的優劣與否。對于大多數聽眾而言要想獲得情感方面的共鳴,則需要深入理解聲樂作品的歌詞含義。從聲樂作品的組成要素來看,歌詞在作品演唱時意境營造以及情感表達均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在進行聲樂作品美聲唱法情感處理階段,演唱者需要深入研究聲樂作品歌詞內涵,全方位了解聲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因素。同時演唱者需要對歌詞的文學特征產生正確認識,直接表達歌曲的內涵,為聲樂作品高質量的演出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3]
(三)編曲意境
聲樂作品中的編曲是指歌曲表演過程中應用的伴奏,對于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有著烘托作用,豐富聲樂作品表演的意境與內涵。美聲演唱在情感處理方面,演唱者需要對所應用的樂器以及聲音形成正確的認知,將聲樂作品的編曲意境轉變為演唱者詮釋作品情感的輔助性工具。極為優秀的聲樂作品需要做好編曲、旋律、歌詞等要素的完美融合,烘托出聲樂作品表演的意境氛圍。用美聲唱法進行情感處理時,演唱者的聲樂作品演唱不可局限于歌詞或是歌曲旋律方面,演唱者也要深入理解聲樂作品的編曲表達要點,確保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聲樂作品情感。[4]
(四)唱法與情感平衡
聲樂作品在美聲唱法的情感表達環節,演唱者需要保障唱法與情感二者的平衡性,倘若聲樂作品的演唱者過于凸顯美聲唱法的演唱技巧,聽眾則無法感受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同時,倘若演唱者本身并未具備良好演唱技巧,演唱者則無法準確地表達出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聲樂作品在美聲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需要以演唱技巧作為聲樂作品的表演支撐,選擇從感性與理性兩層面對聲樂作品的美術唱法實施情感性處理,在此環節演唱者需要有效控制演唱環節,最大程度確保演唱者能夠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為聽眾營造愉悅的情感體驗。[5]此外,演唱者本身需要保持良好的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平衡性,科學合理化對美聲唱法實施情感化處理。[6]
二、美聲演唱情感表達技巧分析
(一)歌唱呼吸技巧
美聲演唱者在歌唱時的呼吸并非是與生俱來存在的,美聲演唱法具備極高的技術性特征,演唱者要想確保發聲器官功能可以正確使用,需要養成習慣性的氣息控制能力。對于美聲演唱者而言要想讓歌唱聲音能夠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演唱者需要依靠后天的訓練模式獲得相應的歌唱呼吸技巧。
美聲演唱者在聲樂作品演唱時可采取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通過借助胸式呼吸以及腹式呼吸相結合的手段來正確進行歌唱呼吸。人類機體的胸肺部以及腹部之間有橫膈膜,歌唱呼吸則可以借助橫膈膜進行控制,這一歌唱呼吸技巧具備相對較高的實用性,大大強化演唱者控制聲音的能力,為歌唱中氣息均勻平穩性呼出提供相應的條件。美聲演唱者有著相對明顯的呼吸支點,可有效擴大美聲演唱者的音域,在音量方面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在練習胸腹聯合式呼吸階段,演唱者可采取聞花香的方法來鍛煉個人氣息,演唱者可通過想象自身處于花海低頭聞花香的狀態,在吸氣時演唱者需要讓這一口氣完全進入胸腔內,在此環節演唱者的腹腔也會鼓起來,演唱者身體兩側的肋骨將會向左右兩側打開,演唱者腰后部將會有脹滿的感受。演唱者在有這一感受后可增加繞口令來進行歌唱練習,繼而增加聲樂作品美聲演唱者的呼氣長度。在練習過程中演唱者的氣息需要下沉,美聲演唱者的發音管道是丹田、腹、肺以及喉,演唱者在發音時需要氣沉丹田,吸氣、運氣需要到肺部組織。對于未能經過系統化呼吸訓練的人員,在演唱時常會出現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的演唱情況,這與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找不準氣息支持點有著極大的關聯性,而演唱者能夠全面掌握呼吸方法后就能找到氣息支撐點,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游刃有余控制聲音的強弱性,充分展示自身的聲音魅力。
(二)五腔共鳴技巧
美聲唱法中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調動“五腔共鳴”,其分別是口腔共鳴、喉腔共鳴、胸腔共鳴、鼻腔共鳴以及咽腔共鳴。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五腔共鳴的唱法可讓演唱者將所有能用的共鳴腔體充分調動起來,但并非是所有的聲樂歌曲均要應用共鳴腔,演唱者在美聲演唱階段用過多的共鳴技巧將會出現不自然的感覺,為此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需要依靠感覺以及聽覺來辨別。
(三)咬字與吐字技巧
從古至今“咬字”與“吐字”的問題備受重視,歌唱過程中吐字、咬字與日常講話有所區別。一般情況下先天聲音條件極佳的演唱者在應用美聲唱法演唱中文歌曲時,演唱的注意力在聲音位置的統一性,忽略歌曲歌詞內涵的表達,導致在美聲歌曲演唱中,觀眾只能聽到歌聲無法聽清演唱的詞,影響聲樂作品所呈現的整體舞臺音樂表演效果,聽者無法了解聲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演唱者要想完美呈現出聲樂作品,需要確保每一句歌詞表達的清晰性,確保歌詞能夠與聽眾產生心靈方面的共鳴,提高演唱效果。
三、美聲唱法情感處理分析
(一)分析歌詞內容與背景,妥善處理演唱重音
聲樂作品的音調所代表的是創作者的生活環境以及內心情感,利用美聲唱法演繹音樂作品是為了向觀眾傳遞歌曲的情感,讓演唱者與觀眾達到情感方面的共鳴。歌曲在演唱準備階段,演唱者需要全方位了解作者與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社會時期、個性以及外界評價等信息,借助歌曲來分析創作者當時的生活境遇,也要立足當下的時代發展來分析演唱曲目在現如今社會環境中所傳遞的情感,確保觀眾聆聽歌曲時情感的一致性。從聲樂作品創作視角來看,聲樂作品中的喜悅與悲傷情感是需要借助旋律以及歌詞來表達的,要想獲得情感共鳴,美聲演唱者需要從聽眾的音樂素養以及審美情趣入手,正確詮釋聲樂作品的情感,充分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做好重點字詞的重音處理,利用咬字讓聽眾充分感受演唱者情感的起伏狀況。如《我愛你,中國》美聲演唱環節中,對其進行情感表達處理可激發聽眾的愛國情感。在演唱“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這句歌詞時,美聲演唱者為更好處理情感需要對歌詞中“愛”以及“中國”重音妥善處理,正確詮釋其中愛國之情,繼而有效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與此同時,美聲演唱者需要根據歌詞的結構與內容選擇相應的演唱方法以及音域,在準確理解聲樂作品歌詞蘊含情緒的前提下,也能通過靈活轉換音域來演唱聲樂作品的意蘊與情感。
(二)借助演唱技巧來強化情感表達
對于絕大多數觀眾而言,美聲唱法本身具備極為鮮明的藝術性特征,聽眾在欣賞美聲演唱的聲樂作品時,極易被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巧所折服,但聽眾不易從演唱過程中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但美聲演唱過程中缺乏演唱技巧的加持也無法充分實現情感表達,所以所呈現出的演唱效果也不如人意,在美聲演唱期間演唱者需要不斷調整自身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配合程度。演唱者可根據歌曲歌詞及旋律來選擇相應的演唱方法,演唱者可在部分演唱區域弱化演唱技巧,強化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表達,演唱者在面對不具備專業音樂知識的聽眾時,需要借助嫻熟的演唱技巧來表達歌曲的情感,繼而讓聽眾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在演唱法國歌曲《斗牛士進行曲》時,演唱者為了能夠表現斗牛場景與斗牛士的勇敢,可確定歌曲感情基調,即昂揚與激動,在演唱期間可適當提升自身的音量,借助共鳴技巧來提升美聲演唱下聲音的穿透力,通過對聲腔的控制來增加音色的渾厚性。
(三)重視語言與情感處理的聯系水平
在聲樂作品美聲演唱中,演唱者需要重視語言與樂器的應用來妥善處理表演情感。語言作為美聲演唱的重要基礎,演唱者在抒發情感以及歌詞蘊含情感表現中借助語言來充分表現。美聲演唱中常用的語言是漢語和意大利語。為了妥善解決美聲唱法中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問題,演唱者需要積極學習西方語言,學習西方歷史、文化以及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準確掌握聲樂作品的各種含義,深入了解作品詞曲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提升演唱者對西方音樂的理解程度。同時,聲樂藝術作品也被賦予不同的藝術風格,演唱者在日常練習時確保發音與咬字的精準性,準確傳遞出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民族風情。在基于語言進行美聲演唱情感處理環節,需要結合不同語言音樂作品實施分析。如美聲演唱者在演唱中國音樂作品時,需要重視聲母字頭與字尾過渡的連貫性、流暢性,不可出現過于強調歸韻、字尾的情況。在進行《長相思》作品演唱期間,演唱者需要確保音色與咬字的完全同步性,也要體現出音樂伴奏的獨特性,而觀眾欣賞聲樂作品時也可在演唱者的帶動下來感受古風音樂作品與古琴的韻味,有效處理并傳遞作品情感。
(四)重視美聲唱法中的個性化表達
為確保聲樂作品表演效果,美聲演唱者可在聲樂作品演唱中增添自身對作品認知方面的內容。不同美聲演唱者在演唱同一部聲樂作品時,其作品音調可能相似,但是音樂呈現效果以及表達的音樂感覺也有一定差異性。作品是“死”的但是人的情感表達是活的,每一次所開展的優秀音樂表演均是藝術創作的一種,美聲演唱者不僅要了解聲樂作品創作背景及情感表達,演唱者也要根據自身對時代情感及自身經歷對聲樂作品再次做出理解,結合聲樂作品情感以及自身對作品產生的情感加入聲樂作品演唱中,通過對聲樂作品的二次創作,讓作品的情感表達更加自然與強烈。
四、結束語
美聲唱法本身是一種較為大眾的演唱方法,對于演唱者本身的專業性要求相對較高。演唱者要想將聲樂作品完美呈現,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唱功,也要對聲樂作品有正確的分析能力以及二次創作能力。聲樂歌曲美聲演唱的情感表達處理中,演唱者不僅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歌詞蘊含內容,也要精準地進行聲樂作品情感表達,充分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全面提升美聲演唱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媛.氣息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對美聲演唱技巧的影響[J].藝術家,2022(06):104-106.
[2]彭亮.聲樂教學中美聲演唱技巧和風格與中國本土聲樂藝術的融合研究[J].戲劇之家,2022(17):132-134.
[3]劉力萍.阿卡貝拉與美聲唱法的藝術表現比較——以《我愛你,中國》為例[J].當代音樂,2022(05):123-125.
[4]李嘉揚.淺析美聲演唱中對京劇的借鑒——以詠嘆調《我走,我走》為例[J].北方音樂,2020(21):31-33.
[5]羅玉琪.淺析聲樂歌曲美聲演唱的技巧與情感表達——以《啊,我的虎子哥》為例[J].戲劇之家,2020(19):51-52.
[6]劉蓉惠.心靈的演繹? 技藝的超越——迪瑪希的演唱技藝解析[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20(03):12-16.
作者簡介:王京明(1993-),男,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聲樂、美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