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廣強
導語:自成立以來,江蘇常熟農商銀行就始終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持續下沉服務重心,堅持深耕細作,優化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鄉村振興“主力軍”作用,用普惠金融的工筆描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
常熟,江南福地,小橋流水,粉墻黛瓦,豐沃皋壤之下,經濟在這里富庶,文化在這里生根滋長。2023年5月20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在離長江入海口不遠的常熟虞山上,有座言子墓。孔子有七十二賢,言子是其中唯一的南方人,因此被尊稱為“南方夫子”。農耕時代的“蘇湖熟,天下足”、近代以來民族工商業的萌芽和崛起,改革開放后鄉鎮民營企業的興起,都為常熟這片沃土厚植了農村金融發展的根基。
1928年,共產黨人石楚材在常熟創立江蘇省首個農村信用互助社,點亮了農村金融萌芽的星火。建國后,常熟農信經歷多次管理體制的變化,于1996年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獨立發展道路,并于2001年11月在全國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常熟農商銀行已經從一家農信社發展成為以普惠金融為特色的上市農商銀行。截至2023年3月末,全行總資產3170億元,總存款2402億元,總貸款2045億元,分別是成立之初的30倍、29倍和67倍。信貸客戶數48.7萬戶,戶均貸款僅43萬元。
不忘初心,堅定支農支小
常熟農商銀行扎根常熟,以普惠金融為媒,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連、魚水相融。伴隨著鄉鎮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快速發展,二十年多來,常熟農商銀行始終堅守支農支小初心,以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種養殖戶為主要服務對象,下沉服務重心到同業不愿做的長尾客群。
從頂層著手,堅定支農支小發展方向。在治理機制上,常熟農商銀行董事會下設戰略與“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堅持“三農”定位和定力,不斷完善董事、監事履職評價制度,發揮董事、監事對經營管理層堅守“三農”、小微金融領域經營管理的履職評價。在經營機制上,落實“做大戶數、做小客戶”的經營策略,重點支持常熟地區3000萬元、非常熟地區1000萬元以下實體經濟,確保信貸資源向涉農和小微領域傾斜。在組織架構上,2009年成立事業部制的小微貸款專營機構——小微金融總部,專司小額貸款服務;2014年成立“三農”金融部,專司農村金融專業化服務,2021年進一步下沉,在城鄉邊緣地區設立普惠金融試驗區,著力將普惠金融做深做透。
從難點入手,實現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打造微貸模式,通過“三步走”解決小微融資難點:第一步,解決不會貸問題。2009年組建小微貸款專營機構,引進微貸技術,以真人真事真交易為底層邏輯,采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對借款人非財務信息進行不對稱偏差分析,通過邏輯檢驗和交叉驗證,實現微貸業務模型的標準化。第二步,解決流程長的問題。2013年結合地域行情,對微貸技術進行二次開發,打造“信貸工廠”,形成前臺營銷調查、中臺審批、后臺管理操作的流水線作業,實現微貸流程標準化。第三步,解決效率低的問題。前臺開發移動貸款平臺,運用生物識別、文字識別等技術實現“線下掃街”和“線上掃街”結合。中臺開發信貸審批模型,實現信貸業務各環節全流程、全時段線上審批,單筆貸款平均審批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模型審批貸款達到秒批。后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流程和風險管控,降低客戶經理工作量,提高信貸審批效率。強化頂層傳導,將“支農支小”投放納入全行年度主要經營目標體系,與分管領導、部門、分支機構的年度考評掛鉤,有效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健全免責激勵機制。小微客戶普遍存在信用意識差、信貸資質偏弱的情況,常熟農商銀行結合貸款調查、貸時審查、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等標準化環節執行情況來審核認定,更加人性化。近三年,常熟農商銀行認定的小微不良貸款6500筆,其中盡職免責率89%。
從客群出發,組建支農支小專業隊伍。面向“三農”和小微長尾客戶,常熟農商銀行組建了1700人的普惠服務團隊,實現常熟地區每1個村、每15個小微企業、每150個個體工商戶有一個專職服務經理。充分發揮金融信用功能對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完成海虞鎮信用村、信用戶、信用農業“三個信用”示范試點建設,覆蓋個人工商戶、企業法人、個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承包經營戶等五類經濟主體,2022年常熟市認定的首批580家信用戶、20家信用經營主體中,該行推薦的信用戶、信用經營主體分別占76%和55%。面向農民和市民,組建300人的家金服務團隊,選聘600人的村民組長、樓長組成家金聯絡員隊伍,并在常熟市委的支持下,選派260余名熟悉“三農”工作的業務骨干到鎮、村掛職,推動金融服務進鎮入村,并在村容整治、文明鄉村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面向新市民群體,組建100多人的“老鄉”服務團隊,為新市民提供創業、就業、安居、醫療等金融服務和落戶、入學等政務服務。三支隊伍深耕鄉區,通過網格化服務實現常熟地區“一鎮一網格、一村一網格、一小組一網格”全覆蓋,并在網格內大力推動陽光信貸和批量授信,常熟農商銀行在當地鄉區的授信覆蓋率達35%,用信覆蓋率達13.6%。
堅守匠心,深耕普惠金融
以客戶為本,定制普惠金融產品。聚焦服務鄉村振興中心工作,常熟農商銀行創新金融產品,深耕本土,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助力產業振興。支持本地農業龍頭企業33家。為常熟種業公司授信2500萬元,用于種子研發和倉儲設施建設,助力種業振興;向常優畜牧公司授信2900萬元,用于支持生豬生產線建設,目前年產生豬6.8萬頭,有效保障市民“菜籃子”。支持農民合作社12家,服務農業“產、供、儲、銷”全鏈條。為常熟虞盛農業專業合作社提供800萬元,幫助合作社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合作社采取“高價流轉土地、加價收購谷物、低價供應社員、實物兌現分紅”的方式,帶動2500多個社員增收致富。支持家庭農場158家,助力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為常熟虞美潤家庭農場提供800萬元,用于農作物種植、農業機械購買。目前虞美潤家庭農場擁有稻田3800畝,農機服務面積超8萬畝次,2019—2022年,農場成員收入平均增長2.5萬元。助力鄉村宜居,支持常熟“千村美居”民生工程,推出“特色田園鄉村貸”“宜居貸”,支持農房翻建1.8萬戶,提供資金近20億元。助力鄉村養老建設,為常熟蔣巷村建設村級護理院提供1000萬元,護理院設置250多個床位,可有效緩解村級養老、生活照料等問題;助力鄉村生態建設,提供3000萬元用于濕地綠化種植、養護、更新和維護。助力農民富裕。支持村級經濟組織108個,貸款余額12億元。2022年,常熟農商銀行提供700萬元支持常熟金蕩村1200畝“高標準蟹塘改造”工程,目前蟹塘每年增收100萬元。支持農戶、新型農民211戶。2017年,90后大學畢業生寧云霞來到常熟董浜鎮,租種土地開始創業,逐步創立秾韻果蔬專業合作社,他們種植的“黃金小玉米”受到百姓歡迎和政府扶持,隨著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在常熟農商銀行持續的資金支持下,寧云霞的合作社專業化、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
以場景為鏈,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常熟農商銀行打破傳統金融服務邊界,將金融服務融入產業鏈,疊加政務、村務和商務等多種場景,打造綜合服務生態鏈。打造“金融+產業鏈”。整合各方資源,通過舉辦“常銀鏈客”“常創星”等系列活動,搭建銀企交流合作平臺,把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客戶鏈接在一起,幫客戶找客戶,近兩年,常熟農商銀行圍繞常熟紡織行業、紅木家具、新能源等開展近10場主題沙龍活動,促進銀企合作。打造“金融+政務鏈”。常熟農商銀行與地方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推出“政銀惠民工程”,發揮農商行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把社保、醫保、行政審批等事項引入銀行網點,使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的政務服務。打造“金融+村務鏈”。2016年,常熟農商銀行與常熟市農業部門合作開發“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平臺”,具備獨立核算、在線審核、分級審批、全程監督等功能。2023年升級啟用“鄉村振興智慧平臺”,系統交易的村級覆蓋率達到74%,2023年以來,智慧平臺幫助常熟174個村管理農村集體資產收支近8萬筆,交易金額154億元,有效保障農村集體資金的規范使用。打造“金融+商務鏈”。融合線上和線下渠道,構建高頻生活場景,常熟農商銀行自主打造“常銀生活”線上服務平臺,致力于為農戶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為百姓搭建商城平臺,目前入駐農戶、商戶超600家,注冊用戶超20萬戶,依托銀行物理網點串聯起來的物流鏈條,搭建了一個農產品從“田間”到“飯桌”的直達通道。近年來,常熟農商銀行與常熟市委組織部、常熟市總工會以黨建聯建為契機,聯合打造“海棠鋪子”惠農惠企惠民平臺,結合線下“飛燕集市”和線上“常銀直播間”等特色活動,將金融服務嵌入到工會普惠活動、物資采購、發放全流程。目前“常銀生活”“海棠鋪子”上架當地黃金小玉米、虞盛大米、瓜果蔬菜等各類農產品、商品3700多種,年交易量達50萬筆,金額超3000萬元。
以融合為媒,探索綜合化服務模式。2023年以來,常熟農商銀行積極探索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 綜合服務新模式,通過加強與常熟市供銷總社、銅官山村委、銅官山村供銷專業合作社的合作,打造集供銷、金融、民生服務于一體的銅官山村綜合服務點。加載服務功能,在銅官山村綜合服務點,常熟農商銀行接入江蘇省聯社“農商·蘇服辦”渠道,搭載140項政務通辦事務,讓更多政務服務從“窗口辦”變成“村口辦”,實現“綜合服務不出村”。配置STM機具,布設助農POS終端,增配手機“充電站”、便民袋、醫藥箱等便民物品,村民可享受便捷的小額存取、積分兌換、水電費繳納、政務民生等各類服務,惠及綜合服務點周邊農戶192戶,村民600人。健全銷售渠道。優選20多款特色農產品在綜合服務點及線上“常銀生活”“海棠鋪子”多渠道推廣,目前已幫助銷售當地虞盛大米、七峰茶葉等農產品2200單。促進農業生產,支持供銷總社及其下屬企業超2億元。在銅官山村,常熟農商銀行為蘇州同官山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提供“農文旅”項目貸款支持,助力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為銅官山區域內法人農文旅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綜合授信9300萬元。常熟農商銀行以政府農業產業政策為指引,以信貸支持為保障,以綜合服務為重點,推進金融服務向農民生產一線延伸,不斷提升“三農”服務水平。
保持恒心,彰顯農信擔當
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實踐,常熟農商銀行始終以“敢闖敢試敢為”的姿態活躍在農村金融舞臺,憑借支農支小的獨特優勢,成為小微金融服務的“領跑者”和“排頭兵”。
二十年“領跑領先”,走在縣域農商行發展前列。農村金融體制機制的創新,激活了農商銀行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常熟個體民營經濟和現代農業產業的活躍,助力常熟農商銀行始終走在全國縣域農商銀行發展的前列。第一,市場份額走在本地市場前列。在常熟3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常熟農商銀行的本地存款市場份額占30%左右,儲蓄市場份額占40%以上,服務貸款客戶數量最多、覆蓋范圍最廣,小微貸款戶覆蓋率達到60%。存貸業務走在省內農商銀行前列。常熟農商銀行存款規模穩居江蘇省內60家農商銀行的第二位,貸款規模位居全省第三位,而且存貸款保持每年較快的增長速度。第二,資產質量走在上市銀行前列。全行貸款不良率0.75%,撥備覆蓋率547.3%,資產質量居A股42家上市銀行的領先水平。第三,品牌價值走在全球銀行業前列。連續五年躋身全球銀行品牌價值和全球千強銀行“雙五百強”,是國內唯一入選的縣域農商銀行。
二十年“支農支小”,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全行貸款中,超六成支持小微企業,超七成投向涉農領域,超八成服務實體經濟。第一,打造了一套服務100萬小微客戶的微貸服務模式。2009年組建小微貸款專營機構,引進微貸技術,打造小微“信貸工廠”,實現了小微金融服務的標準化和流程化,形成了可持續可復制的“常農商微貸模式”。目前常熟農商銀行個人貸款占總貸款之比超60%,個人經營性貸款占總貸款之比近40%,均居上市銀行前列。微貸業務開展以來,累計服務小微客戶超100萬戶,助力激活了地方小微經濟的活力。第二,構建了一套惠及30萬首貸戶的小微信用體系。小微客戶由于規模小、資信弱、抗風險能力弱而普遍面臨擔保難、融資難的困境,常熟農商銀行以小微信貸流程的標準化、整村授信的批量化和展業方式的移動化,有效解決小微客戶的首貸難題,目前累計為30多萬無征信記錄的小微客戶提供了首貸服務,建立了良好的信用檔案。第三,編織了一張遍布百縣千鎮萬村的普惠網絡。2007年,常熟農商銀行響應江蘇省委、省政府及銀行監管部門號召,通過“集約化設立分支行、批量化設立村鎮銀行”,將成熟的微貸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蘇南送到蘇北,從東部送到西部。目前常熟農商銀行非常熟地區有59家分支行和32家村鎮銀行,服務湖北、河南、江蘇、云南、海南、廣東六省廣大農村地區,服務范圍覆蓋110多個區縣、900多個鎮和1萬多個村。
二十年“敢闖敢為”,為農村金融事業貢獻智慧。作為最早完成改制的農村商業銀行,常熟農商銀行始終秉承“敢闖敢試敢為”的精神,探索引進國有大行戰略入股農商行的合作模式。2007年,常熟農商銀行率先引入交通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持有常熟農商銀行9.01%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至今已開展150多項業務合作。探索引資本“活水”服務鄉村振興。2016年9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首批上市的農村商業銀行后,常熟農商銀行的小微金融特色備受投資者青睞,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比48%,居上市農商銀行首位。同時,常熟農商銀行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集約化運營模式,2007年在當時的國家級貧困地區湖北省恩施州設立首家村鎮銀行,成功復制常熟農商銀行“微貸模式”,專注于服務當地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農戶,目前貸款規模達82億元,已成為當地農村小微金融的主要供給商之一。2019年9月在海南海口發起設立全國首家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集約化管理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2家村鎮銀行,目前32家村鎮銀行的存款規模達420億元,貸款規模達377億元。
堅定信心,賦能鄉村振興
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立足縣域,在促進“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方面大有可為。未來,常熟農商銀行將持續發揮自身小微金融服務優勢,將更多信貸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上來。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重點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整合地方資源,積極探索農業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的新模式、新路徑,切實把金融服務的重點落實到農村各類生產經營主體上,引信貸活水促鄉村振興。
大力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要為農民專業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機械化、數字化應用水平提供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升級。深入研究農業農村發展中出現的“農文旅”“產供銷”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積極探索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
幫助農村居民提高財富管理水平。常熟是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城鄉一體化水平較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對家庭資產優化配置和財富管理的需求上升。為農村居民提供專業化財富管理服務將是大勢所趨。
逐步擴大農村消費信貸。擴大消費需求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要積極滿足農戶翻修房屋、購買汽車、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激活農村消費潛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責任編輯:董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