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曄翎
摘?要:文學素養往往展示了一個人在文學創作、交流、傳播等行為及語言、思想上的水平。傳統高職教育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加之高職學生通常不會特別將精力放在文學素養提升,這導致了部分學生文學素養較低,難以在未來工作與生活中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為了適應當前新時代發展需求,本文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個人素養現狀進行系統回顧,并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學習環境,針對提升個人素養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提升策略。
關鍵詞:文學素養;高職院校;學生;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53
1?高職院校文學素養教育現狀
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快餐文化,移動端設備為個人獲取信息提供了廣泛且及時的渠道,然而這種‘快文化的背后往往給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造成沖擊[1]。文學素養不僅僅是文學類課程的成績或者表現,更是一個人的思維高度和行為準則[2]。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由于個人精力往往投入到專業技能的學習,忽視了文學素養的相關培養,導致在就業市場上很難受到青睞。隨著這一現象的愈演愈烈,不管是社會層面,還是高職院校教育者都需要重視該問題,并積極分析和設計研究相關解決方案[3]。
上述現象不僅僅發生在高職院校,甚至絕大多數本科院校都缺乏相關文學類課程設計。諸如語文等文學類課程盡管貫穿義務教育階段,然而卻在高等院校這里戛然而止,以致于部分學生文學功底較差,所撰寫的相關書面材料甚至出現文字語法不通順等嚴重問題。盡管部分高職學生通過專業課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是在與人溝通時難以清晰且準確的表達個人觀點和想法,未來求職擇業會錯失很多機遇。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很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高職學生通常只要學好專業知識,獲得相應的學分,就能通過完成畢業設計,并最終獲得畢業資格。如果將時間和精力放在閱讀文學經典等“閑書”上,可能導致自己無法順利畢業。盡管社會提倡學生德智體全方位發展,然而面對受新冠疫情干擾的嚴峻就業市場,大部分學生都將個人重心放在了提升職業技能方面[4]。高職教育階段的學生往往沒有充足的精力去提升個人文學素養。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個人文學素養普遍不足。本文就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闡釋。最后結合實際情況,從社會,高校,學生個人等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2?導致高職院校學生文學素養欠缺的原因
2.1?基礎教育缺失
一般而言,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需要進行文學類課程學習。不論是古詩詞還是國內外名著,由于升學考試中都是必修課程,因此學生都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然而高職院校一般以職業教育培訓為主,往往并不會特別開設相關文學類課程,這就缺失了相關的基礎教育內容。同時,高職學生普遍認為提升文學素養無法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出現的嚴峻就業環境中取得優勢,因此并未對文學進行相關系統學習。這一外在因素決定了高職學生所受到的文學教育明顯不足,加之并未有充足的動力迫使他們進行這方面學習。上述環境因素可以總結為基礎教育的缺失,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職學生文學素養普遍不高。
2.2?個人認識不充分
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好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是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學素養提升對個人發展的意義。而且當前互聯網相關產品吸引力很強,各類游戲公司娛樂平臺開發出了容易上癮沉迷的產品,高職學生往往容易被這些吸引,在虛擬世界中獲取滿足感。盡管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也能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感,但這種快感形成慢速,且需要靜下心來去體會文字中蘊含的巨大魅力。因此他們很難產生文學素養提升的興趣,也難以認識到文學素養對個人發展的助力。上述內在原因使得高職學生個人對文學素質提升認識不充足,往往不會主動提升個人文學素養,長此以往便導致了這方面的欠缺。
2.3?就業困境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制造業、餐飲業等服務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就業市場競爭尤為激烈。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往往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絕大多數同學需要通過考取各類專業證書來提升自身軟實力,從而在就業市場盡可能縮短與本科生的差距。這些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付出的努力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使得文學素養方面能夠分配的時間和精力進一步壓縮。相較于本科生擁有較多課余時間豐富自己的文學積累,高職學生在這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盡管文學素養的提升能夠潛移默化提高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然而這種競爭力往往是隱性的,不如職業技能那樣直觀,因此部分學生很難認識到這一點。
2.4?缺乏文學氛圍
不僅大學存在重理輕文的現象,高職院校亦是如此。受周圍同學的影響,大部分同學都把精力放在職業技能培養,因此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學環境[5]。由于一部分學生的從眾心理會導致這樣的環境會愈演愈烈,最終導致高職院校幾乎完全缺失了文學相關環境。與此同時網絡文學風氣正盛,然而內容卻良莠不齊,高職學生容易被誤導而產生不利作用。外在文學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一個人的發展的終點,這樣缺乏積極正面文學氛圍的高職環境進一步造成學生文學素養很難得到提高的困境。
3?提升個人文學素養的意義
3.1?提升個人人格魅力
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往往在職業技能上更具優勢。然而這種優勢并不容易表現在和人的交往中。因此,在人格魅力的表現方面,高職學生通常并沒有表現出和普通本科院校學生所具有的自信與樂觀積極,這成為了人際溝通與職業發展方面的瓶頸。盡管有諸多方法和措施可以用來幫助提升個人人格魅力,其中個人文學修養的培養可以更好地展現高職學生人格魅力。高職學生最容易接觸到的便是電子書,通過閱讀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愉悅。然而這種滿足感通常不是立竿見影的,而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靜下心來慢慢體會。通過文學素養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交談中,高職學生亦可引經據典,展現個人魅力。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蘊含著深厚的哲理與人生的啟迪,這對個人的人格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提升高職學生個人文學素養,是提升個人人格魅力的一種可靠途徑。這會充實高職學生的文化底蘊,為高職學生的未來帶來長遠的發展助力。
3.2?適應于職業發展需求
當今社會的需要已經從單一職業技能轉向復合型人才需求,傳統高職學生僅具備專業技能往往難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在個人職業生涯中,更多的需要多人協作進行團隊合作,良好溝通與交流是就業市場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個人的文學素養在交流過程中往往能得到體現,這在遣詞造句、表達個人意見過程中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高職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在項目溝通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溝通不暢等現象,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項目難以正常推進。在書面寫作中,文學素養的作用同樣不能輕視。盡管各類技術報告并不需要像文學作品那樣追求詞藻優美,但是也應滿足基本的閱讀理解要求,即能夠清晰且明了地表達技術規范和指標要求。因此,個人文學素養雖然不是一個顯性指標能夠被量化,但其也將成為未來職業生涯的一種軟實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為高職學生提供一定的競爭力。
3.3?有利于實現全社會文化自信
學生是青年一代,是全社會的新鮮血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高職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文學素養的提升對提升自身的文化層次尤為重要。社會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構成的,每一個個體的文學素養提升最終才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的整體文化自信。而高等院校中,本科院校學生往往已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且能夠主動去提升個人素質,內在因素驅使他們往往不需要額外的幫助與支持,就能夠不斷提升自己。正緣于此,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學素養更為緊迫,能夠更大程度上彌補當前的短板,更有利于全社會的文化自信的相關文明建設。一個人的文學素養提升不僅僅有利于個人的未來發展,更對于整個社會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社會的文化自信的重擔需要從學生做起,提升高職學生的個人文學素養是實現這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條件。
4?提升學生個人文學素養的策略
4.1?增設文學鑒賞等閱讀類型課程
不僅僅是對于高職院校,即便是985、211等名校也幾乎都存在著文學類課程的欠缺。部分學生在經歷高考之后便沒有接觸相關文學類課程。當前高職院校應進行充分調研,考慮將文學鑒賞等課程納入必修課體系。授課老師亦可嘗試開發設計一些文學鑒賞類選修課,設立一定的閱讀目標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豐富高職學生的閱讀經歷。高職院校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必須要改善和創新原有的教學模式。通過“翻轉課堂”等模式啟發學生對文學世界的興趣,?要充分利用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授課模式逐漸變得多元化,線上線下混合授課的方式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高職院校可以組織老師完成文學類線上課程錄制,并上傳到學校指定的云教學資源存儲平臺,以便歷屆學生都可以訪問學習。這種線上教學模式雖然首次投入成本較高,但后續運營維護往往比較容易,無需老師耗費大量的額外精力進行重復性工作,就能夠惠及每位學生。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給予的評價,對線上課程的資料進行同步更新,也無需受到線下教材數量的限制,可以提供廣泛的文學資料。
4.2?加強圖書館、讀書角、文化墻等文化建設
對于院校而言,圖書館是提供大量書籍供學生閱讀的場所。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圖書館建設并未得到充分重視,甚至有些圖書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形同虛設。大量紙質書籍在圖書館內長期擱置無人問津,學生進入圖書館往往是為了備考各類證書以及專升本等考試復習。院校可以嘗試開展一些以圖書館作為平臺的諸如圖書角、文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在教學樓也可以利用一些閑置教室,擺放一些文學典籍,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交流。亦可以通過制作相關宣傳海報,定期設置文化交流墻等方式,建立良好的文學環境。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相關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有機會去學習文學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個人文學素養。古有孟母三遷,為孩子尋找良好的學習環境;如今高職院校或許應該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打造豐富多彩的文學氛圍。
4.3?鼓勵文學類社團組織活動
在高職院校中,有較多學生為主導的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社團能夠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相互幫助相互促進。街舞社、動漫社等偏向娛樂性質的社團在學生中往往比較受歡迎,而文學、歷史等方向的社團通常受到學生冷落。高職院校如果能夠出臺相關文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向文學類社團傾斜,給予資金以及活動場地的相關支持,效果會更明顯。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邀請相關文學類老師指導一定的社團活動,創辦社團雜志,將會進一步擴大和提升學生文學能力培養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創作并組織諸如文學類競賽評選活動,并推薦相關優秀文學作品參與更高層次比賽,以進一步擴大文學活動的影響力。
4.4?運用新媒體宣傳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沖擊。越來越多的線上課程被設計和開發,起到了彌補線下課程不足的作用。不少視頻博主,新媒體運營人員亦通過平臺分享文學類知識,收獲了一些積極的反響。同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分享傳播一些文學常識和經典文學。院校還可以招募專業文學類導師參與指導新媒體平臺,進一步擴展影響力。實際上文學的受眾不僅僅是高職院校學生,需要提升文學素養的人群還有很多,因此這種途徑對于整個社會將起到更好的助力。
4.5?后疫情時代的新策略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肆虐的當下,各種學習工作活動被迫轉移到線上進行,也由此使得各類線上教育、購物等平臺快速發展。傳統學習模式下,高職學生幾乎很難參與到一些高端文學峰會,或受限于經費以及身份等諸多原因。如今疫情下的線上會議模式,各學會組織也希望能夠借此提升自身協會的影響力,有序組織并開展了一些面向大眾的免費線上會議。高職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文學大牛交流思想,體會和感受文學大家的魅力。除此之外,各類線上教育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使得高職學生更容易獲取到相關文學內容。
5?結論與展望
不難預見,隨著當前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培養個人文學素養被忽視的現象將愈演愈烈。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將不僅僅是具有專業素質的年輕一代,同時也將考慮個人語言交流和表達等文學能力,文學素養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項考核指標。只有通過外部環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結合多元化方式提升個人素養,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個人文學素養對于高職學生和社會的意義,針對當前文學素養提升得不到充分重視的現狀進行了評價。最后結合新時代背景下,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學習生活環境,對提升個人文學素養提出了幾種方案和策略,希望對高職院校以及學生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劉明.新時期人文精神與大學文學素質教育的關系分析[J].人生十六七,2016(26):52+55.
[2]劉媛媛.文學素養對提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素質的意義和作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3940.
[3]陸潔琰.高職院校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路徑探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1):8385.
[4]李強,楊金帥.工科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提升之路[J].文學教育(下),2021(09):8687.
[5]顧玉葉.基于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閱讀途徑探索[J].成才之路,2019(2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