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占懷
摘 要:“雙減”政策的提出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減”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教師必須要意識到“減負”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要營造充滿趣味性和實用性的課堂氛圍,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高中物理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開發多樣化的物理資源和物理活動,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雙減”政策;高中物理;減負提質;高效課堂;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1-007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24
學生的學習通常建立在反復的刷題和大量的課外補習之上,這種學習方式給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使教育出現了功利化的傾向,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弱化了課堂教學的價值。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減負提質成為當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題,國家為整治“學生負擔過重”打出了重拳,給各學科教學創造了良好的契機。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大先生”,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需求,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物理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雙減”背景下高中生物理學習現狀
(一)忽視基礎,注重課外教輔材料
“雙減”后的高中物理更加注重基礎,強調知識的靈活運用。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仍沒有擺脫應試思想,認為只有多刷題才能在高考中獲勝,把大量的課余時間花費在做課外習題上,忽視了對課本知識的練習,導致物理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在做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現在市面上課外學習資料的質量良莠不齊,很多內容與教材不配套,還有的內容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容易打擊學生做題的積極性,降低他們學習物理的熱情,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學習負擔。
(二)缺少方法,物理學習興趣不高
從日常教學來看,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存在畏難情緒,他們感覺物理難學,在學習時經常會有逃避的心理,對物理學習興趣不高。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少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雖然“雙減”政策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但是物理學習仍依賴于教師灌輸,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主要靠死記硬背和重復做題,學生很難從物理學習中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另外,教師忽視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容易給學困生造成壓力,而優等生又感受不到鉆研物理的快感,長此以往,物理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提高,甚至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
(三)不愿動腦,缺乏課堂主體意識
“雙減”政策以學生為根本,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著眼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真正的主體。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主體意識,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講什么就記什么,教師說怎樣做就怎樣做,沒有形成主動思考和探究的意識,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全盤接受,不會主動質疑問難。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和“雙減”政策的落實者,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發展,物理教學陷入僵局,使高效課堂的構建變得困難重重。
二、“雙減”背景下高中物理減負提質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學案導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要想構建減負提質的高效課堂,只注重教學內容豐富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自學,培養創新能力和探究意識。“雙減”政策的實施為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無論是教學管理、課程設置,還是師資保障和評價應用,都應有新的特色和新的突破,力爭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中應用可以給予學生引導和幫助,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高效物理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前預習是物理學習的開始,課前預習的效果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傳統的課前預習以閱讀教材為主,學生只是單純地瀏覽教材內容,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對物理知識的認識較為膚淺,找不到學習的重點。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學案導學法,在導學案中設計預習板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布置預習任務和預習檢測題,讓學生掌握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的方向,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避免課堂教學走彎路。教師可以把微課應用到學案導學中,用微課視頻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并將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制作微課視頻,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對物理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無形之中強化他們的主觀感受,有利于減輕學習負擔。學案導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并不代表教師可以旁觀,不能采用放羊式的教學方式,應該加強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將預習時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提出,然后由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增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雙減”讓教育回歸學校,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與素養的主要途徑,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講者,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了調動學生在物理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把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融于新穎奇特的情境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由情入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物理活動中,體驗學習物理的快樂。教師設計的情境需要切合學生實際,避免為了追求效果而夸大情境的作用,那樣只會讓學生厭煩,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把物理與生活聯系起來,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物理體驗感。在課堂上列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親切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生活現象背后蘊含的物理知識,鍛煉物理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用真實的素材打動學生,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高中生所學的物理知識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教師可以結合物理概念、定律等內容,引入物理學史的相關知識,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用視頻或動畫模擬的形式演示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追尋物理學家的足跡,感受物理學科的魅力,培養科學探究意識,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驗是教師教學的有力工具,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趣味實驗為學生創設情境,以神奇的實驗現象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產生“一探究竟”的心理,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三)實驗探究,發展學生實踐能力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實驗既是教師開展物理教學的一種手段,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以講代做,實驗設計以教材為主,實驗形式和實驗內容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學生往往提前知道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難以體驗到實驗探究的樂趣。“雙減”使實驗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教學重點由知識講授轉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是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物理實驗煥發了生機與活力。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從物理學科的特性出發,打造開放性的物理實驗活動,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從而主動生成新的認識。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以教材中的實驗為主要教學內容,沒有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得實驗教學困難重重,對高中生缺乏吸引力和新鮮感,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很容易感到厭煩。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在不改變實驗原理和實驗結論的前提下,對傳統實驗進行改良與創新,用生活中易得的物品替代傳統實驗器材,也可以對傳統實驗的步驟、環境、條件等進行改進,突破教材的束縛,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教師可以運用項目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實驗探究項目,讓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探究,通過分工協作和小組交流,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器材選取、實驗操作、撰寫實驗報告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打造具有特色的實驗課堂。物理教學中有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不適合在課堂上完成,還有一些實驗受條件、器材等限制,在普通的實驗室中無法完成。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以講代做”,學生感受不到物理實驗的新鮮和刺激,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而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動畫等來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物理仿真實驗室,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實驗器材的組裝、實驗過程把控等,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拓寬物理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巧設作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雙減”背景下,機械、重復的作業形式已經不再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絕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巧妙設計,既要有書面作業,又要有實踐作業;既要注重知識的鞏固,又要注重能力的提升,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分清層次,因人設題,用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豐富物理課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從最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卷來看,很多題目都是將考查的知識點隱藏起來,給學生設置思維障礙,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和科學性,讓學生的物理認知上升新高度,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
學生從課堂中收獲的物理知識是有限的,學生的物理學習不能止步于課堂。“雙減”政策的實施使學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為了讓學生把這些時間高效利用起來,教師可以設計實驗作業,引導學生利用家中的生活用品自主開發、設計家庭小實驗,驗證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內容。家長也能參與到物理實驗中,不僅能夠提高實驗體驗,還可以優化親子關系,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信息收集作業,從網絡、書籍、報刊中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與資料,打開學生的視野,了解物理學科前沿,豐富知識儲備。在課堂上,學生互相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不僅達到了取長補短的效果,還有利于構建比、學、趕、超的物理課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具有全局觀,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分層作業,既要有基礎題,又要有綜合題,還要有選做題,讓學生根據學習能力選擇適合的作業。另外,教師還可以把作業設計的權利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完成作業,用靈活的作業形式和作業內容,鍛煉舉一反三的能力。
(五)活動助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物理教學的起點與歸宿,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物理實踐活動,助力“雙減”政策的落地落實,拓寬學習空間,讓學生浸潤在開放式和探究式的課程形態中。實踐活動是物理學習的第二課堂,教師要積極參與活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物理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生活,感受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
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物理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活動,到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物理現象,尋找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并用記日記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引導學生從物理的角度認識生活,豐富生活經驗。高中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滿了創造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小制作、小發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大膽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制作出具有創意的物理作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優秀作品,教師可以將其推薦到學校或者更高一級的評比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愉悅感和成就感,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如今,多媒體成為物理教學的輔助工具,在設計物理活動的時候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向學生介紹活動的規則和要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通過大屏幕展示學生的活動風采,不僅能作為評價的依據,還能成為寶貴的回憶。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減負提質的目標。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雙減”政策帶來的機遇,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打造高效課堂。還要發揮教育智慧,借助信息化手段,讓每一節物理課都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都能在物理課堂中學得快樂、過得充實,提升物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俊麗.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文淵,2021(9).
[2] 周攀.淺談雙減背景下物理教學的減負體制策略[J].信息周刊,2021(8).
[3] 黃榮金.“雙減”政策下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探析[J].成才之路,2022(16).
[4] 鄧寒.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課堂內外,2020(5).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