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與普及的影響下,“互聯網+”時代已然到來,如何在“互聯網+”視域下將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進行深度融合值得深入研究。在“互聯網+”視域下,信息傳播已然步入電子媒介時代,服裝表演藝術也在不斷調試自身以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基本特征,為自身創新發展創造新機遇。戲劇表演與服裝表演兩者之間具有內在一致性,將戲劇表演元素融入和應用于服裝表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豐富和革新服裝表演形式和內容,而且有助于促使服裝表演藝術搭乘互聯網快車實現創新發展。為此,本文基于“互聯網+”視域,以服裝表演為研究主題,從戲劇表演元素切入,翔實闡述在“互聯網+”視域下服裝表演的基本特點,深刻論述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之間的契合關系,并嘗試從不同層面提出戲劇表演元素在服裝表演中的創新應用路徑,以期可以在“互聯網+”語境下為服裝表演藝術發展提供些許有益參照。
關鍵詞:“互聯網+”視域;服裝表演;戲劇表演元素;特點呈現;應用創新
引言
現階段,大眾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更加關注和重視美學與設計,與此息息相關的服裝便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服裝作為一種名片可以反映出人的綜合修養,如性格、愛好、文化、氣質等。服裝表演是進行服裝展示的重要平臺,大眾對服裝或服裝表演的需求對于傳統舞臺模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越來越朝著戲劇化方向發展。因此,將戲劇表演元素融入和應用于服裝表演符合未來服裝表演藝術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服裝表演藝術和文化傳播提供了有效方式,尤其是網絡媒介豐富和完善了服裝表演的傳播媒介,同時也可以將戲劇表演元素進行廣泛傳播,這樣更有利于促進服裝表演的創新發展。
1. “互聯網+”視域下服裝表演的特點呈現
在“互聯網+”視域下,服裝表演呈現出新的特點,具體而言:
其一,突破了地域局限,服裝表演的傳播時空得到放大,傳播的深度、廣度以及精度都得到顯著增強。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服裝表演藝術的傳播受到技術、成本等因素的制約大大減少,同時傳播的時效性得到提高。
其二,觀眾視角得到轉變。在互聯網背景下,服裝表演的載體發生變化,由傳統的服裝舞臺展示轉換為電子屏幕等物理載體,大眾可以利用多渠道觀看服裝表演,這不僅為大眾了解服飾文化提供了途徑,而且有助于提升大眾的審美水平,更有利于深度挖掘服裝表演傳遞的文化價值與服裝設計美感。“互聯網+”視域下的服裝表演在一定數量的積累下,為大眾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視角,也促使大眾更加青睞于充滿新意的服裝表演藝術活動。
其三,互動機制有所深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服裝表演進行了科技賦能,在科技賦能的前提下,服裝表演藝術同受眾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并逐漸形成與每位受眾進行互動的反饋機制,這是傳統服裝表演無法比擬的。在“互聯網+”視域下,服裝表演過程中呈現的服飾同社會需求之間的對話方式不斷增多,服裝設計師或者相關品牌方可以及時了解大眾的反饋意見。大眾可以通過視頻暫停播放以及回放等方式詳細欣賞服裝作品,這對于后續大數據統計以及后期銷售大有裨益。與此同時,服裝設計師或者品牌方也可以緊密結合大眾的反饋意見對服裝表演進行多次創作,將不同類型的新品以推送的方式展示給消費群體,進而實現最大化傳播。
2. 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之間的契合關系
通常來講,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之間具有一定的契合關系,兩者的契合點主要體現在藝術的存在方式、表演方式、感覺方式三個層面。
第一,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的本體是表演藝術,基本載體是表演者,表演者借助表演將服裝藝術形象及效果加以呈現。雖然演員圍繞故事情節進行演繹,而服裝表演則是需要展示出服裝的藝術效果。盡管模特并不需要具備故事角色特征,但也要借助表演展示不同類型風格服裝的特點,可以不要求具有較高的角色深度,卻仍然要滿足一定的廣度要求。
第二,服裝表演同戲劇表演一樣需要掌控舞臺,具備一定的舞臺藝術,通過與受眾互動帶領其深入感受服裝的靈魂所在[1]。
第三,服裝造型戲劇化。表演者需要借助表演服裝塑造角色,表演服裝造型可以起到包裝角色的重要作用,對于服裝表演而言,模特可以將服裝以一種直觀化的形象加以呈現。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均須遵循藝術造型的基本法則,創作方式可以采用直觀性、舞臺化以及假定性等形象,借助表演者或模特進行詮釋,進而引導與促使受眾在服裝造型藝術的視覺欣賞與情感層面達成共鳴。
3. “互聯網+”視閾下服裝表演中應用戲劇表演元素的創新路徑
3.1 增強對戲劇化服裝表演的主題認知
每一部作品均承載著一定的選材理念,體現著某種創作意圖,服裝作品也是如此。戲劇表演元素多以形體動作的形式加以呈現,旨在對服裝的主題加以宣傳[2]。每一品牌企業為了能夠獲取可持續發展,并占領更多的市場空間,均對服裝主題進行了深入認知,基于自身品牌定位采取有效的營銷策略凸顯服裝主題,尤其是充分借助互聯網展示服裝表演以達到最大化宣傳的目的。
以秋冬紐約時裝周為例,設計師胡社光就與中國汽車品牌“一汽奔騰”聯手獻上了一場工業設計與服裝藝術設計的主題秀,此種類型的主題藝術秀中模特的戲劇表演元素較為豐富,不僅完美地詮釋了服裝表演的主題,而且在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下,利用視頻直播、短視頻等更為便捷的手段為受眾帶來了走近藝術、認知藝術、欣賞藝術的審美感受。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視域下,無論是服裝表演,抑或是其他文化載體,都在積極采取“跨界”的方式探尋與更多藝術相契合的發展路徑,從而擴大自身的傳播力度。
3.2 統一戲劇化服裝表演與舞臺造型風格
在服裝表演中應用戲劇表演元素時,需要充分考慮戲劇化服裝表演與舞臺造型之間的統一程度。從以往的舞臺表演來看,彰顯服裝主題是傳統舞臺表演的重要功能,在舞臺設計層面表現得較為單一,一般均采用素色背景板[3]。在“互聯網+”視域下,大眾的審美日益提高,為了更好地迎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服裝表演藝術也逐漸變得更加多元化,服裝設計師為了增強對受眾的視覺刺激,以及更好地認知和理解服裝設計理念,通常會在服裝表演中融入和應用戲劇表演元素,并在舞臺設計方面采用較為亮麗的色彩以及高科技燈光,盡可能多地采用夸張手法彰顯服裝表演主題。
為了更好地應用與凸顯戲劇表演元素,還需對模特的舞臺造型進行修飾,確保其與舞臺風格相統一,盡可能地達到人、物、景三者的協調統一,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演繹與展示服裝。無論是明星效應,還是服裝自身魅力,都需要借助具有美感的肢體語言與動作加以詮釋與演繹,這樣才能成為焦點。互聯網技術不僅可以及時、準確地抓住信息“爆點”,而且可以對此進行大限度推廣,為服裝表演藝術與文化傳播提供載體。
3.3 做好戲劇化服裝表演的創意編排工作
當前,服裝表演的創意編排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與數字化設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可以為更多的創作者提供創作渠道,并能夠充分利用虛擬模特與虛擬場景,制作數字化類型的服裝表演秀[4]。在“互聯網+”背景下,服裝表演在傳播方面需要與媒介發展規律相適切,不斷增加電子媒介傳播方式以及相關內容。
以服裝表演舞臺設計為例,就主題設計而言,可以采用數字化主題,并利用虛擬數字化手段設計舞臺造型。從每一期服裝主題表演來看,將戲劇表演元素融入服裝表演的創意編排設計需要完整呈現效果,這就需要緊密結合舞臺實際,選用3D Mapping以及全息等相關技術,整體兼顧舞臺機械、成像系統、道具、舞蹈與走秀編排等多種因素,確保整體視覺效果得以完整呈現。
例如,在《沉睡魔咒》系列服裝主題的編排中,舞臺設計為黑暗森林,伴隨著搖滾的背景音樂,模特身穿黑裝登場,核心表演者在舞臺半空中飛旋,在聲光電的共同作用下,“籠中翅膀”得以伸展,實現了“黑天鵝”的完美蛻變,此種運用高科技的舞臺服裝表演極具戲劇性,充滿戲劇表演元素的舞臺編排不僅帶給受眾一定的滿足感,而且也促使服裝設計師的作品更具感染力。與此同時,互聯網的發展與進步可以將舞臺服務表演過程中更多的信息加以記錄,進而為后續編輯與加工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
3.4 加強表演技巧層面的契合訓練與應用
就常規化模特訓練而言,可以在訓練過程中融入一定的戲劇表演元素,為模特創設適宜的訓練情境,這樣有助于強化模特的應變能力,開拓創作源泉。
其一,加強想象力訓練。模特需要在頭腦中對服裝作品進行藝術構思與創造,并借助肢體語言加以呈現。模特不僅要將多種想象進行排列與組合,而且還要理解不同類型主題的服裝,這樣才能真正確保服裝表演與戲劇表演元素之間的統一,將服裝內涵呈現出來。
其二,加強理解力訓練。為了更好地把握服裝表演分寸以及服裝主題表現的準確性,模特需要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既要充分認知服裝設計與構思的基本規律,也要充分了解不同類型的表演狀態。
其三,加強真實感與信念的訓練。模特需要具備著裝后的真實體驗感,能夠清楚認知自身在服裝表演過程中是否具有真實能力。由于模特創作的環境并不都是真實情境,例如,概念類服裝表演,模特需要在深入了解服裝設計知識的基礎上,將想象力轉化為執行力,將自我認知轉化為表演形式,在特定情境中呈現真實性。
其四,加強表現力訓練。就服裝表演而言,服裝設計與制作是呈現服裝表演藝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戲劇化的著裝表演藝術,這就說明模特需要具備較強的表現力,能夠善于利用戲劇表演元素彰顯服裝表演的內涵與活力。
3.5 利用戲劇表演元素展示服裝魅力
為了增強服裝表演的活力與魅力,模特需要善于運用戲劇表演元素,主要包括真實感、想象力、信念、觀察與模仿、情緒記憶、互動交流、符合規定情境的動作等。具體而言,模特需要具有與各類服裝表演相關的且戲劇性的素養,例如,單人、雙人及多人小情節鏡頭設計與表演。與此同時,具備技能轉化能力,可以完成“類角色性”表演。此種表演主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服裝表演,將某一主題服裝表演的規定情境加以預設,模特在服裝表演過程中扮演多種角色,在明確穿著者的個人信息之外,需要充分運用自身的表演修養,并借助想象、假設找準適時感覺,進而用眼神、感覺創設出適切的場景,促使自身可以在規定情境中完成服裝表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戲劇表演元素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模特的服裝表演功力,以服裝設計師的意圖與服裝設計本意為基本遵循,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增添一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元素,這樣既可以促使受眾切身體悟情節,也可以借助一些戲劇性鏡頭充分展示出服裝表演中戲劇表演元素的“音叉效應”。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虛擬空間,在此空間內模特可將自己的肢體同虛擬情景進行融合與互動,將戲劇表演元素在科技式舞臺上呈現出來,這不僅是服裝表演在技術手段與表現形式上的革新,更是表演內容的多元化與服裝魅力的凸顯。
以《山水霓裳》國潮時裝秀為例,此種類型的服裝表演運用互聯網技術從不同視角將鏡面展示、鏡面虛擬、現場冰屏與地屏等舞美相結合,不僅為受眾打造了一場動態的、沉浸式的國朝服飾秀,而且在高科技的支撐下將時尚、藝術與文化巧妙融合。此種充滿戲劇表演元素的鏡頭不僅可以借助服裝表演彰顯民族文化,而且可以在細微之處呈現服裝內涵與魅力,進而達到服裝表演的預期成效。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視域為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之間的融合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為當下的服裝表演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網絡技術的發展促使服裝表演藝術內容呈現出大眾化發展趨勢,不僅表演功能更加多元,而且編排制作更加數字化。為了增強服裝表演的多元性、藝術性、戲劇性,應從戲劇表演中進行汲取與借鑒,借助戲劇表演元素增強服裝表演的藝術生命力、表現力以及感染力。在“互聯網+”背景下,服裝表演呈現出了新特點,同時,戲劇表演元素與服裝表演之間的契合關系更加緊密,本文在此基礎上對服裝表演中創新應用戲劇表演元素進行了深入探究,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迭代,服裝表演同戲劇表演元素之間的深度整合還需進行更深層面的探索,這樣才能為服裝表演不斷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昭,張原.服裝表演中戲劇表演元素的運用[J].藝術大觀,2021,(3):109-110.
[2]朱莎莎,吳祝元.新媒體視域下的服裝表演創新研究[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21,(7):116-119.
[3]梁慧姣,陳良雨,魏鴻宇.5G技術下漢服服裝表演可借鑒的展示途徑及創新方式研究[J]. 文化產業,2022,(6):43-45.
[4]金潤姬,辛以璐,康麗麗.“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服裝表演專業教育分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1):133,135.
作者簡介:楊浩群,本科,研究方向:服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