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婷 陳石
摘? 要:偉大建黨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生動實踐中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關鍵所在。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生力軍。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內容、載體上相融相通。在把握偉大建黨精神核心要義的基礎上,應該發揮思政教師主陣地優勢,強化青年理論引導;學校加強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激活內在自覺,從而增強偉大建黨精神的說服力、親和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究;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1-0018-04
Abstract: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s formed in the century long vivid practice of the CPC, and is the key to the source of the spirit of the CPC. As the vanguard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new force to achieve the second century goal.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hesion, value cohesion and emotional cohes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we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main position an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youth theory. The school strengthens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loving the Party, patriotism and socialism.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self-education and activate their internal consciousness to enhance the persuasiveness, affin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practice path
基金項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教師類項目“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2023Y0713)
第一作者簡介:周曉婷(1994-),女,漢族,云南昆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學。
*通信作者:陳石(1994-),男,漢族,云南昆明人,碩士,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回顧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革命奮斗史更是一部精神鍛造史。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開篇就強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揭示了我們黨保持生機和活力的精神密碼,更揭示了我們黨的價值取向和行動遵循。新的時代賦予了大學生新的使命,新的歷史起點下在當代大學生中弘揚和培育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 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對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深刻概括和理論升華,集中展現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偉大形象和光輝歷程,豐富和深化了我們對黨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的理論認識。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在理想信念指引下篤行致遠。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就是建立在對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上,對中國國情的掌握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回望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史,無論是大革命失敗后的低潮,還是14年艱苦抗戰,中國共產黨人就是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逢生。革命先烈對馬克思主義的執著追求,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撓。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從自身國情出發,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規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更是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抵制各種不良思潮的入侵,以堅定的政治立場筑牢意識形態的防線。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我們還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只有繼續堅持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始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在紛繁變幻的形勢中洞察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趨勢,認清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把牢正確航向,在理想信念指引下篤行致遠。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在時代潮頭奮楫爭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從毛澤東同志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鄧小平同志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澤民同志提出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習近平同志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論述中都可以看出黨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一直在帶領人民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懈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更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中汲取秉持黨的初心和使命向前奮斗的不竭動力,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無數革命先烈為黨、為新中國作出了巨大的奉獻與犧牲,譜寫了一曲曲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壯麗凱歌。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們為民主革命奔走呼告,為解放中國灑下熱血,為守衛和平不懼死亡;在得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一代代中國人為捍衛主權舍生取義,不論是年僅33歲的飛行員王偉還是18歲的戍邊戰士陳祥榕,都用血肉之軀為身后億萬國人筑起最堅固的長城。踏入新的征程,中國共產黨人以直面矛盾、破解難題的務實品格,繼續弘揚勇擔使命、砥礪奮進的精神,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難關,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環境保護到生態文明建設,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五位一體”協調發展,我們黨始終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始終能夠勇于刀刃向內,刮骨療傷,以偉大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奮勇前行。對黨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革命時期,紅軍指揮員張子清行軍途中遭敵襲擊,部隊誤入湖南桂東,但他克服種種困難,率部返回井岡山,為革命竭盡忠勇,被毛澤東稱為“紅軍中的關云長”。在奮力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返鄉扶貧,奉獻青春”的黃文秀、“扎根邊疆,默默耕耘”的張桂梅,都在工作崗位詮釋著對黨忠誠,在為人民服務中詮釋著不負人民。有人曾問鄧小平同志:“長征那么艱難兇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只回答了三個字:“跟著走!”一百多年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把“小我”融入“大我”,無私無畏、默默奉獻,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品質,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接續奮斗。歷史與現實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聽黨指揮跟黨走,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在民族復興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二?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偉大建黨精神貫穿于黨的全部實踐中,連接了過去和未來,不僅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因何而立”“向何處去”的問題,更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如何行動”“為誰出發”的問題,不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更是引導當代大學生將愛國情感轉化為生動實踐的強大動力,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在內容上具有耦合性、在形式上是重要的載體。
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蘊涵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同向同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應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是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偉大建黨精神蘊涵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蘊涵了我們黨的責任和擔當,蘊涵了我們黨的家國情懷,更蘊涵了我們黨的政治方向。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彰顯了其政治教育功能。
偉大建黨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容上具有耦合性。首先,建黨精神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精神資源,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思政育人的作用。將建黨精神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是對思政課教學的新嘗試,在講好偉大建黨精神的同時讓思政課的理論知識也隨之輸出,使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理論的魅力,更好地實現思政課的守正創新。其次,高校思政課是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途徑。偉大建黨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彼此之間有著相融相通的共性,在教學內容深度契合,能夠讓每一種精神以立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利用好思政課這個主渠道,能夠更好地讓偉大建黨精神在青年學生中走實、走深、走心。最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是賡續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培育時代新人的要義所在。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彰顯中國特色、增強價值認同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是大學生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大學生校園文化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文化是當代大學生感悟紅色文化,傳承紅色血脈,構建多維立體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偉大建黨精神校園文化是引導大學生感悟偉大建黨精神要義的重要途徑,用舞臺劇、音樂劇、辯論賽和征文比賽等活動,以生動的素材和鮮活案例讓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融入大學生生活。
三? 黨的百年青年工作發展歷程引領青年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一批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不斷在探求真理中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沖擊著中國數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促使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匯聚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五四運動之后,學生聯合會在各地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帶動著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成立。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發生,廣大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之下,積極投身于維護祖國統一、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當中,將個人命運與人民解放緊密相連,在革命的歷史洪流中奏響了壯麗激昂的青春之歌,在黨的領導之下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隨著國家統一和民族獨立的任務基本完成,黨提出要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突出強調要提高青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水平,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提出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把青春獻給祖國”“到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廣大青年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成為了主力軍,積極投身于農業工業化建設運動、學雷鋒活動、愛國衛生運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等群眾性活動之中,將生命的熱血灑向了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青年也在中國的建設篇章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工業化的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和國家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決策,同時提出了要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突出強調要培養思想先進、政治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同時大力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在科技創新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創新人才、實踐人才。在黨的帶領下,青年成為了改革開放的強大生力軍,奔向了社會主義改革的各條戰線,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立了卓越的功勛,使得中國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
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對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標,以“五個一定要”為著力點,同時制定出臺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文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管青年”的重大原則;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2]的重要理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不管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還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或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大領域,廣大青年都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無愧于新時代的“后浪”,也必將繼續在黨的旗幟引領之下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從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領導青年工作的發展歷程來看,黨始終關心青年愿望,引導青年成長,將國家命運和青年成長成才相結合;青年也在黨的引領之下,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共奮斗,使得一代代中國青年在賡續偉大建黨精神,握緊“歷史接力棒”過程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將青春與奮斗寫在祖國大地上。
四?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
作為思政教育者必須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將其轉化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載體。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鍛造大學生的實踐品格,引導大學生勇敢承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賦予的時代重任。
(一)? 整合學校力量,凝聚青年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用理想信念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尤其在黨的不同歷史時期都提出了要團結青年,凝聚青年,讓青年不斷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不懈奮斗。
第一,學校應加強開展與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偉大建黨精神”知識競賽、“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能夠在一段段真實的歷史故事和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事跡中,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從而使青年在歷史長河中感悟力量,傳承使命。
第二,學校可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例如,學校可開展“重走長征路·重溫紅色心”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年走進扎西會議會址、扎西會議紀念館、扎西紅軍烈士陵園,聆聽偉大建黨精神,以增強青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同時在學校可開展紅色電影展播、“紅色故事大家講”故事演講大賽等,使青年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學校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引導青年將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相結合。例如,學校可將參加主題團日、主題演講比賽、辯論賽、“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愿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文體活動和課外閱讀活動等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通過“第二課堂”中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青年在多種教育形式中產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共鳴,激發青年在實踐活動中讓奮斗的青春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
(二)? 發揮思政教師優勢,強化青年理論引導
思政課課堂作為高校鑄魂育人的主陣地,思政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將黨的百年歷史經驗融入思政課堂,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實踐教學中,使青年更好地領悟其精神力量和實踐指向。
第一,思政課教師應從黨的百年歷史經驗出發,引導青年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歷史性飛躍,引導青年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力軍,只有牢牢把握科學理論才能正確把握前進方向。思政課教師要引導青年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化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的認識,讓青年深刻理解到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思想,做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和堅定實踐者。
第二,思政課教師應將黨的百年青年工作融入思政課堂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設計中。思政課教師可以黨的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為出發點,講清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青年所擔當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講清、講深、講細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讓新時代的青年更好地理解我國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之下的使命和責任。
第三,思政課教師應引導青年樹立“大歷史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的實施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都是順應歷史發展大勢的結果。思政課教師應從黨的百年歷史經驗中引導青年深刻認識到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引導青年在宏大敘事中感悟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及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從而增強青年的思想認同。
(三)? 加強自我教育,激活青年內在自覺
一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一代代青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接續奮斗,使得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時代的青年更加要加強自我教育,矢志艱苦奮斗、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與力量。
第一,青年應發揚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認清自我使命,不消極、不等待,在奮斗與搏擊中積累知識、增長才干、鍛造本領。不做“佛系青年”也不做“躺平者”,要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為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宏愿矢志不渝,用青春和汗水創造新的奇跡。
第二,青年應不斷充實自己,增強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領。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更加要積極參與勞動,樹立勞動意識、增強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同時還要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在鍛煉中找到樂趣,放松身心,增強體質,鍛造健康體魄。
第三,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勁頭,在勇于創新中貢獻國家,服務社會。站在新的發展階段,知識更新不斷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行業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同時也對新時代的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內在素質,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積極投身于解決發展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勇于創新,不斷將自身的學習和時代的發展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2).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 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