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為提高高職院校醫學技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培養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該文以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為例,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課程思政在專業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實施路徑,以期為醫學技術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醫學技術;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思政元素;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1-017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of medical technical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Complete Dentur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dig deep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and develop typ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the cours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urs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edical technology; Complete Denture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2023年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實施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以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3XJS12)
作者簡介:李歡(1986-),女,漢族,陜西咸陽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2],將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理論有效融合,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本文將以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教學改革,開發課程典型思政案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過硬的職業素養,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將課程的價值導向與專業知識導向相融合[2],守好專業課程的責任田。
一?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特點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對學生實踐技能及專業素質的要求較高,肩負著培養牙科行業緊缺的技能型人才重任。既要求學生懂醫理,具備嚴謹至誠、醫者仁心的大醫精神;又要精技術,擁有甘于奉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時,還能充分利用患者自身口腔解剖基礎條件,充分發揮所學口腔醫學技術知識積極探索、自主創新、靈活變通,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自然牙列缺失后喪失的生理功能[3],建立咬合關系,幫助患者恢復正常面容,提高生活質量。
二?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分析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也是全國口腔技能大賽的主要項目之一,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與口腔技師崗位需求密不可分。
它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能運用全口義齒工藝技術中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全口義齒修復的核心技能、新技術、新工藝,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全口義齒制作,具有一定的崗位操作能力,同時具有推己及人的大醫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團結合作的協作精神,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以適應崗位需求及行業發展需要。
三?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 專業教學和行業實際存在一定脫節
近年來,隨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各項技術數字化不斷發展,虛擬仿真技術、口內數字化掃描、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制造(CAM)技術、3D打印技術[3]等新技術興起,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各項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目前可選用的教材內容還是以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及傳統工藝技術為主,并沒有結合行業最新進展,學生在實習期間遇到的問題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二)? 職業素養要求與學校思想素質教育不匹配
醫學技術類專業是醫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的交叉學科,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比較高,而目前職業教育培養的大多數學生都有一定理論基礎,但是技能操作與崗位能力要求還相差甚遠,對職業與崗位認知還不到位[4],而行業發展迫切需要經過系統訓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專業教學規劃和形式亟待創新,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勞動精神急需規范。
(三)? 教學模式較單一,理實結合難落實
經調查發現,很多學生認為主要教學問題在于教學模式較單一,課堂教學以老師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參與度較低;實訓教學大部分也是教師單向演示,學生觀察示教后,自己模仿操作,照葫蘆畫瓢,并不理解操作背后的技術原理,感受不到技術對職業素養的需求,難以真正達到理實結合的目的。
(四)? 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醫學技術類專業課教師基本上都是醫學專業畢業,在教學方法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不同老師課程思政能力參差不齊。雖然定期會開展教學研討會,但主題基本上都聚焦在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術上。專業課教師作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力軍,課程思政意識有待加強,思政能力有待提高。
(五)? 課程考核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目前,專業課程考核依然采用“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的模式,主要考查學生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并沒有對相應的課程思政“觀測點”和指標體系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主體還是專職教師,企業導師、學生及教學平臺等,評價依然有待完善。
四?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一)?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設計
根據崗位任務,對全口義齒工藝技術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分為臨床門診和技工操作兩部分。門診部分主要引導、培養同學們愛心助患、嚴謹求實、仁心仁術的醫者精神和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技工操作部分主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甘于奉獻的勞動精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溝通表達能力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創新意識。通過模擬醫患訪談、小組練學、口內數字化掃描、CAD和 CAM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方式培養學生職業榮譽感、使命感及認同感。
(二)?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強化課堂主陣地,梳理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不斷完善思政體系,優化思政融入途徑與方法[2],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者仁心、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勞動教育等思想教育;開發課程典型思政案例,建立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案例庫,充實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立多維度、多方式的評價機制,強化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打造課程思政名師,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優化教學方法和策略,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1? 重構課程內容,明確課程目標
針對專業教學內容和行業新技術脫節問題,我們結合職業與社會需求,對課程內容進行多元化重構,將新技術、新理念、新工藝融入教材,完善課程思政建設。
1)課程內容多元重構。目前,高職院校《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教材使用最廣泛的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蔣菁主編的第4版教材。這本教材比較適用于以學位認證為主的理論研究型教育,而目前市面上并沒有針對職業教育,以資格認證為主的實踐應用型教育教材。因此我們教研團隊通過企業調研,專家研討,了解行業崗位需求,將口內直接掃描、口外間接掃描、數字化個別托盤及虛擬排牙設計等新技術[4]、新工藝、新方法與傳統全口義齒制作工藝巧妙融合,并根據崗位需求、職業素養等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
首先,按照《國家職業標準》的“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職業規范體系[5],強調理論知識內容以專業知識基礎為主,堅持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避免了理論化或者學科化,把全口義齒技術的專業內容按照崗位任務細分成醫院門診部分和技工室操作二大模塊,并按照具體操作過程再細分為口腔檢查、印模制取、無牙頜模型灌注、個別托盤的操作、蠟基托制作、He堤制作、上He架、排牙完成、蠟型完成、蠟型試戴、塑料成型、打磨拋光和全口義齒初戴13個任務,在每項任務中對接技能大賽評分標準,融入崗位素養、醫者仁心、大國工匠等思政元素。
2)課程目標清晰明確。通過問卷調查、課前測驗、教師觀察等方式,結合教學平臺、前導課程等數據深入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照國家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融入崗位、技能大賽、入職資格證要求和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確定了課程目標[6],見表1。
2? 深挖思政元素、完善課程思政資源
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本質是課程職業性和社會性的功能統一[7]。深挖課程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教育與職業素養要求相輔相成,確保課程教學的職業知識、能力、素養目標實現。
1)深入挖掘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職業素養要求,建立思政主線,將思政元素、案例貫穿于全口義齒工藝技術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材、教案等方面,貫穿于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教學設計、作業、實訓報告、考試和崗位實習各個環節,貫穿于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建設全過程[8],見表2。
2)開發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在課堂教學中,總結教學改革經驗,緊密聯系職業素養要求,打造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典型案例要體現課堂教學改革成果,體現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成果,體現教學方法改革多樣性。例如,在“口內檢查”項目教學中模擬口腔臨床檢查場景,讓學生扮演患者,親身體會患者在口腔檢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適,遇到的問題,從而可以推己及人,愛患助患。利用虛擬課堂,小組練學等方式熟悉口腔檢查常用器械,練習視診、捫診、叩診、探診、咬診和嗅診等常用檢查方法。推進線上平臺在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發揮第二、三課堂的作用,組織開展口腔義診、口腔健康宣教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豐富課程思政教育融入途徑,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每次課后總結課堂教學案例的成功經驗,并進行反思改進,建立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典型案例集。
3? 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創新改進教學方法
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教學突出以“技能為中心”,積極采用以工學對接、情景再現、模塊導向的教學模式[8]。調整理論課與實訓課比例,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的教師講授的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及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所具有的實踐性強的特點,采用“以做促學”教學法、做學教一體教學法、工作情景再現教學法及真實案例導入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代課教師厘清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融入方式,繪制思政體系思維導圖,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情境,巧妙地融合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中。選擇探究式、體驗式、互動討論式等多種教學形式融合思政元素,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豐富、靈活,結合優秀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最新的教學理念及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改革,把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貼切地融入到醫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中[5]。
4? 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打造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鼓勵專業課教師積極參加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以賽促教、促學、促研,打造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和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舉措。定期開展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邀請校內外專家對全口義齒工藝技術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教學設計、教案、案例進行指導、綜合評分;鼓勵全口義齒工藝技術專業課教師積極參加課程思政教學組織能力培訓,提高課程思政意識;邀請優秀思政課教師進行經驗分享活動,積極開展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思政公開示范課、經驗座談會[6]。
5? 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與評價方式
遵循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將相應的課程思政“觀測點”和指標體系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從知識獲取、能力培養、素養提升三個維度全面開展考核評價。以企業導師、專職教師、學生及教學平臺為四個評價主體,采用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強化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形成性評價運用線上評測實時反饋、線上線下學生互評、線下教師個別反饋與綜合性集體反饋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數據主要來自在線教學平臺表現、課堂表現、小組匯報、實踐操作和課程測驗等;終結性評價來源于期末考試。探索增值性評價,記錄教師、企業導師、同學的評價及學生的自我反思,記載學生在個人能力、社會能力、職業素養三個方面的成長[9]。
五? 結束語
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程,離不開每一位高職人的共同努力。本文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對全口工藝技術課程內容重構,積極探索思政改革,總結教學實踐過程中經驗與教訓,提升口腔醫學技術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質,強化其專業能力,為我國培養出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6173.
[2] 張啟鴻.高職院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5):83-87.
[3] 王嘉瑩,季怡軒,岳莉,等.數字化全口義齒系統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22,15(2):236-241.
[4] 王金偉,陳鳳貞.“口腔修復CAD/CAM”課程思政的實踐與策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5):110-111,126.
[5] 關世春.職業教育課程思政融入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5):44-49.
[6] 李鑫磊,李益民,李雪梅.課程思政融入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2(2):36-38.
[7] 楊曉宏,鄭新,梁麗.“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8] 王松.從職業性到社會性: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著力點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35):75-79,87.
[9] 劉雅楠,曲柄光.醫學技術類人才課程思政研究——以醫學圖像處理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4):65-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