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迪芳 劉開拓
摘? 要:證券交易實務模擬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在實踐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證券交易的基本操作,還應培養其愛國守法、誠實守信的品格和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業務精神。該文結合證券交易實務模擬課程的現狀及特點,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課程全過程,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結論表明,強思政教育提高學生證券從業的責任心和誠信度,實現專業教育和德育的雙重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證券投資;教學改革;證券交易實務模擬;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1-0177-04
Abstract: Securities Trading Practice Simulationis a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In practice,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securities trading, but also cultivate their patriotic and law-abiding, honest and trustworthy character and responsibility, and practice innovative business spiri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Securities Trading Practice Simulation, this paper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urse, analyzes and evaluates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str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s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tegrity in securities practice, and achieves the dual goal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ecurities investment; pedagogical reform; Securities Trading Practice Simul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產教融合的金融科技核心技能師資培訓”(202101087049);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教學研究改革(實驗室研究)項目“信息化管理背景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實驗預約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JY2020061)
第一作者簡介:陳迪芳(1986-),女,漢族,湖北十堰人,碩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實驗室主任。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學方法,計量經濟學與綠色金融。
證券交易實務模擬是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數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大數據)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實踐課程。在以前的教學大綱設計中,只制訂了知識和能力目標,缺少德育目標的要求,這樣很難達到育人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只是單純地指導學生選擇具體的證券產品進行交易,并沒有引導學生思考操作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道理,出現了輕“思政”甚至零“思政”的現象;在教學效果評價中,仍然只關注學生的投資收益,對學生的過程表現和綜合素質的考核偏少[1]。要知道愛國守法、誠實守信的品格和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業務精神是投資業得以生存和發展壯大的基礎,是客戶產生信任的源泉[2]。因此,應在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將專業知識的教授與思想政治的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塑造,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5]。
一? 融入課程思政的課程改革模式
為保證教學改革實施效果對比的有效性,本文選取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數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大數據)專業大三、大二兩個年級本科教學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大三(20級)共95人,大二(21級)共101人,兩個年級學生的基礎大致相同、綜合實力整體相當。其中對20級教學班按照2020版的教學大綱,側重對投資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成績評定側重在投資收益率、小組擇股分析presentation及考勤三個方面,對應的權重分別為50%、40%及10%。這里小組擇股分析presentation主要包括技術面分析過程、小組配合情況、ppt制作水平三部分。大二(21級)教學班采用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不同點主要體現如下。
(一)?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采用模塊化的方法,具體的模塊包括宏觀經濟基本面分析、行業狀況基本面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和投資技術分析。每個模塊匹配不同的課程思政主題,將精心凝練的“黨史、地方史、校史”(以下簡稱“三史”)三大思政主題有機融入到具體的課程內容中。如在進行汽車類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分析的時候,就可以結合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006)的全面分析,順勢將“黨中央獨立自主謀發展,一心一意建二汽”的中國式汽車業艱難破局范本的故事分享給學生,并結合十堰市“汽車城”的由來史、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建校史等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民族自豪感,感悟愛國誠信、敬業愛校、勇于創新等精神品質。
(二)? 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層面,一方面運用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最新投資案例為載體,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討論的主角。引導學生自主形成課程小組,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討論的互動教學模式,線上平臺24小時“不打烊”,課堂之外隨時保持互通互聯,引導學生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促使學生培養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結合證券交易實務模擬的強實踐性,運用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證券買賣操作中分析宏觀面、行業、上市公司的同時,不自覺地感悟到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財富觀念、風險意識與職業道德等。如在進行宏觀經濟基本面分析的過程中,通過2020年初新冠感染疫情發生以來,分析國家在疫情控制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對疫情后經濟的恢復舉措實例,引導學生理解企業和投資人關注國家所面臨挑戰和戰略需要對于投資行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再比如在進行行業分析時,通過華為公司從被“卡脖子”到努力涅槃,一直在科技領域不斷創新,研發屬于自己的芯片為例,引導學生清晰理解創新精神與實踐的必要。
(三)? 學生實踐過程
證券投資實務模擬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我校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大數據)專業實驗室安裝的國泰安虛擬交易所系統,對接真實實時大盤行情,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平臺。
首先,在6個月的交易日期間,除關注學生的收益率情況、考勤、小組擇股分析presentation等外,還在學生進行宏觀經濟基本面分析、行業狀況基本面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投資技術分析以及買賣模擬實操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法律精神、創新精神、財富觀念、風險意識和職業道德等。其中分析以學生翻轉課堂小組presentation、混合式實時案例討論的形式進行,引導學生交流與分享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感。
其次,本著讓學生在“練中學、學中練”的宗旨,組建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豐富業界從業經驗的校內外指導教師團隊,帶領指導學生參與“東方財富杯”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全國金融與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兩大賽事。除校內官方媒體外,引導部分黨員學生充當移動的“宣傳員”,發揮模范帶頭宣傳作用。在此之前的情況是,較少學生知曉且主動申請加入此類賽事。
最后,結合第二課堂學分考取規則,鼓勵學生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最終形成“課程+賽事+考證”三者密不可分的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投資業從業者的法律意識、財富觀念與防風險思維等。
(四)? 教學評價
采用多維度的動態評價體系,結合培養學生投資分析能力的目標,形成收益率情況考察、實時投資案例討論、小組擇股分析presentation、考勤、投資心得撰寫與班級交流反饋情況、國家級賽事獲獎情況和從業證書考取情況等多維度動態評價體系。一方面重點聚焦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參與度,考察學生財富觀念、風險意識以及創新精神的形成情況;另一方面運用信息化平臺工具,將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及第二課堂(參加專業賽事、發表學術論文及考取從業資格證書)三方面結合起來,對評價體系的數據信息進行詳細分析與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反思與改革,為改進措施的持續提出提供有效參考。
以上總結見表1。
二? 融入課程思政的課程改革實施效果評價
(一)? 成績情況分析
運用SPSS軟件,對改革前的大三(20級)、改革后的大二(21級)兩個年級學生的綜合成績、專業競賽獲獎情況、證券從業資格證書考取人數情況進行基本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1級(改革后)學生的總評成績在70~97分,20級(改革前)學生的總評成績在60~84分,前者明顯高于后者。成績的差異(s1=12.25,s2=13.54)總體卻相差不大。分析圖1、圖2則可以清晰看到,無論是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全國金融與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獲獎人數還是證券從業資格證書的考取人數,21級學生都較20級學生來說有了較大幅度提升。這些表明,構建“三史”融合的思政模塊流暢契合地融入證券交易實務模擬課程的教學改革,形成“課程+賽事+考證”三者密不可分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溝通協作、自主學習等能力,更能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法律意識、財富觀念與防風險思維。
(二)? 問卷調查結果
在21級學生課程、比賽、考證結束后,利用問卷星平臺發布自行編制的無記名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01份,回收問卷101份,回收率100%,回收的問卷全部有效,有效率100%。部分問卷內容展示如圖3所示。
問卷共包含7題,每題均采用5級評分法(見表3),調查結果見表4、圖4。
從以上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除“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比賽獲獎率、考證考取率有較大提升”的評價均分低于4分(比較符合)外,其余的都大于4分。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融入思政元素的證券交易實務模擬改革持認可態度。與此同時構建多元動態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投資業從業者的法律意識、財富觀念、職業道德與防風險思維等。以三人為一組的小組(隊)在進行模擬投資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借助計算機編程來實現對證券投資的技術分析,更需要學生具有敏銳的投資眼光、穩健的心理素質與較強的風險意識,既“擇時”又“擇股”,既追求“收益”又考慮“風險”,這對學生來說挑戰性較大。學生在完成模擬操作、專業競賽及從業資格證考取的過程中,對于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自主學習及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較大程度提升。以上這些均是課程思政內容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專業教育和德育雙重目標”理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以運用的重要體現,總體來說學生的滿意程度較高。
但同時也應看到,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比賽獲獎率與考證考取率的較大幅度提升”評分較低,原因可能是比賽與考證本身的復雜性,一方面比賽不單單是知識的競技,更是實踐操作能力、臨場反應力和心理素質等的博弈;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對考取資格證書的意識不夠,覺得不是掌握知識和贏得工作崗位的必要條件。在后續的教學中將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大比賽綜合能力培養與考證意識的形成。
三? 結束語
融入思政元素的證券交易實務模擬改革,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與投資業從業者相匹配的法律意識、財富觀念、職業道德與防風險思維等。但也應關注到,證券交易實務模擬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調整、持續改進的長線過程。為此,后續將進一步強化充實構建的“黨史、地方史、校史”三史融合的思政模塊,流暢契合地融入到證券交易實務模擬課程中,形成“課程+賽事+考證”三者密不可分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溝通協作、自主學習等能力,培養學生愛國守法、誠實守信的品格和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業務精神。
參考文獻:
[1] 雷蕾,李霞.應用型本科高校證券投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探討[J].投資與合作,2022(7):202-204.
[2] 藍明.論模擬炒股在《證券投資學》教學中的運用[J].市場論壇,2013(3):97-98.
[3] 王翠娥,李根忠.金融科技背景下證券投資學課程思政元素及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2(8):187-189.
[4] 張曉芳,孫西超,潘玉榮.《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6):215-217.
[5] 康曉虹,其麗木格,趙立娟.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證券投資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0,18(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