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葆
摘 要:數學教學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肩負著奠定學生知識基礎、提升思維能力的任務。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部分教學課堂受教育條件和教學方式的影響,仍然存在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問題,小學數學具有理論成分比重大、考查難度高和知識信息作用范圍廣的顯著特點,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科技的發展改變了生活,微課正是科技改變教育的代表之一。通過微課的輔助,將數學知識向直觀化、簡單化進行轉變,并保障學生保持思考的狀態,在新穎的教學活動以及良好的情境中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設計要點;教學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1-0085-05
隨著教育科技的發展,微課逐漸成為應用廣泛的教育工具。在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微課的開發與運用,不僅有助于縮短教學時間,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數學教師要成為善于利用先進技術進行課堂優化的創新型教師,深度分析微課的應用模式,并且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結合目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構建高質量的微課課堂,讓學生接受更加真實、生動的教學指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微課的教學運用模式繁多,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在“生本位”思想的指導下尋找設計教學方案、構建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從層次化、信息化、趣味化等多個維度建立高效、快樂的數學課堂,發揮小學數學教育在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一、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的教學設計要點
(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雖然屬于基礎啟蒙,但每節課都劃分了不同的知識內容,知識體系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導致在各個單元的前幾節課上,知識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們學習難度并不大,但到了后期難度提升以后,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生需要理解比較復雜的知識。學習難度的提升容易導致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為了顧及學生們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讓課堂知識更為均衡,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技術豐富課堂內容。在簡單知識基礎上適當延伸一些課外知識,在復雜知識中融入更多有助學生理解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引導,使數學課堂整體更為協調,知識內容更加全面。以人為本理念一直是教學改革中一再強調的教學出發點。學生在開始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無法完成深度學習,這也是教師強調利用微課構建生本課堂的原因。微課教學創設需要新穎有趣,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這樣才能彰顯小學教育教學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給學生提供不同維度的學習策略,拓展教學寬度,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素養,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進步。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從教學實際出發完成微課的運用和開發。學生面對大量新穎的學習內容就會產生求知欲,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趣味知識的原理與奧妙,并有意愿完成深度學習,以一種靈活的形式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實現自主探究,獲得更大的學習空間。
(二)構建立體化教學體系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并不是唯一的目標,教師還要能夠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在具體教學的開展中,數學思維的多元化鍛煉是教學中的一個常見手段,微課的運用以某些假設的、特定的條件為依據,利用數學語言、情境、活動完成表述的思維形式。將微課作為一種輔助學習手段可以在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還能夠提高他們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科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微課可以構建相應的情境,為學生呈現更好的、更直觀的現象和內容,資源越多,涉及的范圍越廣泛,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拓展。教師應用微課,通過結合教學重點、拓展教學寬度,并采用適合小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能保障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有顯著的提高,也能保障學生的專注度,增強學生的思維活力,又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拓展式的學習,形成多重效果。所以在微課教學的課程開發中,教師應該利用微課的優勢,并將優勢轉化為實際呈現的教學內容,使小學數學知識教學的課堂廣泛度與教學豐富度有大幅提高。優化微課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富有設計新意的教學內容,引入更多符合學生內心需要的元素,能帶給學生觸動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析數學知識。有豐富且快捷的網絡資源是微課的最大優勢,學生能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開闊眼界。此外,微課帶來的多種電子軟件,同樣有利于立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二、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的設計策略
(一)翻轉課堂設計,鼓勵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微課的重要特征是能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實現課上與課下的結合,為學生創設“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現代教育技術與理念的結合,通過預習任務、探究任務和拓展活動的布置,讓學生之間進行分享式學習。教師可以結合微課技術制作學習平臺或專屬預習課件,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教師要將需要預習的內容以微課視頻的方式發布在平臺或程序上,學生觀看完畢并且完成課前預習的準備工作后需要在平臺或程序進行打卡。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針對部分數學課堂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從翻轉課堂的優化設計入手,結合所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主題學習任務或預習活動,鼓勵學生站上講臺與同學進行分享,在相互學習中促進數學素養同步發展。學生根據教學重點展開課前預習,能避免浪費時間,老師要在預習的過程中,借助微課布置驅動任務,讓學生們在自學的過程中初步地了解這節課要講解的內容,將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記錄,再讓老師開展引導式的教學。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為了讓學生對立體圖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能熟練地運用相關公式去推算一些面積、表面積的問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布置翻轉課堂的預習任務,高年級小學生已經擁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結合這一實際,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可以為學生布置“探究長方體、正方體面積推導公式”的微課預習任務。在微課中融入各種生動的立體圖形,比如牙膏盒、立式空調、魔方、積木等。讓學生對長方體和立方體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并為學生提供有活力的預習環境。接著為進一步提升微課預習的價值,教師在微課中可融入手工指導環節,展示相關的制作步驟。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并結合課本內容和自制數學模型,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構成進行探索,形成數學探究報告,對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記錄和標注。在第二天上課時,教師可選擇2~3名同學上臺展示預習成果,其他同學參與合作討論,提出意見想法,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并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在翻轉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僅僅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有效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還處于形成時期,教師應該使用新的微課預習模式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開展預習任務設計時教師需要考慮到預習的問題點、難點、興趣點,以此化解預習的問題,使其在興趣的作用下喜歡上學習、愿意參與預習,并能夠配合教師的指導開展自主預習。教師可以融合相關微課素材、資源讓預習過程更生動、更活躍,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微課展示的內容及語音指導思考問題,充分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能夠以微課為基礎展開思考,高效完成預習任務。
(二)結合微課實現案例導入,構建小組合作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旨在利用學生的集體意識,促進學習。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完成一項任務不能單憑一己之力。對小學生來講,日后進入高階學習階段,比如高中、大學,勢必要與自己的同學、同伴相配合完成學習活動。所以合作教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同樣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業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在合作教學中可進一步融入探究因素,以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更好地培養實踐能力。當前“多人分組”學習模式也屬于一種比較常用的手段。數學教師利用分組合作教學法時,要提升學生參與度。教師要發揮微課的價值,先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案例,可以布置問題或者任務當作互動的主題,同時教師讓學生以探究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中聽課和研究問題,這樣學生在聽課環節將帶著案例情境展開思考,而在合作討論當中,學生能依據案例來展開實踐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案例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還可以在交流中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揮出合作教學法的價值。以《數據處理》的教學為例,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調查法收集數據,進一步深化對數據收集、統計、整理和分析的認識,對接的核心素養目標是滲透統計的思想方法,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之前學習了簡單的分類整理,對這部分知識內容比較熟悉,結合這一實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從生活經驗出發導入知識點,導入微課案例資源。比如以鄉土資源為基礎,導入學生所在地域的相關資料視頻。然后為學生布置家鄉鄉土資源調查的實踐教學任務,展示幾個以特產、風景名勝、產業等元素為調查對象的數據表格,建立起統計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也可以提升學生對家鄉的認知與情感。向學生提出問題:“可以用哪些方法獲得有用的數據并分析數據呢?”引導學生分析微課提供的案例。然后讓學生自主完成跨學科實踐任務,調動學生數學思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滲透教學內容,通過收集數據、填表格、畫圖等方法,深化對本課內容的認識。在授課結束時,教師要著重點出本課對接的核心素養目標,明確數據收集和統計知識來源于生活,并能夠在運用過程中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滲透生活化數學學習理念、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生通過案例的指引能夠展開針對性思考,并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來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分析過程,以及相互討論的內容隨時做出有效的解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教師結合過往的問題進行合理優化,通過微課導入豐富的案例資源,能給學生帶來更加生動、靈活、多樣的學習模式,學生也會在課堂上盡情釋放自己的想象力與學習熱情。因此,微課對小學教學改革的價值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重視。
(三)課堂聯系生活,結合微課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課堂聯系生活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之一。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非常重要,華羅庚曾說:“數形結合百般好,割裂分家萬事休。”由此可見,數字與圖形在數學學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二者相輔相成,其也是數學知識的主要組成元素。而其關鍵內涵,就是實現數字與圖形的轉換。這是一種數學理念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學習意識,也是將抽象的知識與直觀的圖形進行聯系的方式,這就凸顯出數學知識的兩面性。我們一直在強調數學素養的培養,其教學主旨就是讓學生擁有靈活的解題思維。對數學概念、公式的使用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一道習題的已知條件同樣具備多種元素。如何發現這些元素,并進行合理的轉化,正是考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式。教師需要將數形結合的理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啟示,發展自身的學科思維能力。真正從數學角度去解析問題,一改以往單純套公式、背理論的學習模式。數形結合其根本就是把數字變成圖形,或者將圖形變成數字。從字面上很好理解這一教學概念,但是如何轉化,并非單純地將數字用圖形的方式展示出來。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數學的總體理念,提綱挈領地指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勇于質疑,鍛煉學生的思維。而數形結合的運用,就是要幫助學生以深度理解的方式進行概念學習,實現基礎知識的累積。第一,聯系生活,加強認知。該環節主要是從生活的角度讓學生對負數進行認知。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資源,讓學生了解生活當中的負數元素。比如,用微課播放當日的天氣預報。讓學生嘗試讀出不同城市的溫度,上面的溫度顯示,都是從正數到負數的演變。如,零下10攝氏度,是“-10℃”,從這些生活元素中加強學生對生活中負數的認知。第二,趣味融入,當堂練習。在結合第一環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趣味口令游戲。教師會隨即指出微課畫面當中的一個溫度,然后讓學生說出其中的負數。如,教師指出畫面中,齊齊哈爾的溫度顯示白天是+5℃,晚上是-5℃,那么其中的負數是哪一個?學生要快速說出這其中的負數,回答正確積一分,每一名學生要累積到10分才能獲取獎勵。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失誤,教師則要立即對其進行糾正。這樣學生能夠從形的角度去思考負數,啟發了新的學習思路。因而,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圖文展示功能,把圖形與數字進行有效結合,并實現無縫轉化。因為數形結合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數學直觀想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其實主要圍繞教師的講解展開,一字一句都根據教材的限定或者習題的內容進行傳授。學生也完全基于教師的講解思路去理解數學概念、分析數學問題。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束縛。學生往往也會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不會自己主動去拓展思維寬度,想象力也十分匱乏。一線教師應該采用激發學生思維活力的教學方法,將煩瑣的數學題目或者概念以相對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融入,結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把相對困難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直觀,提升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的整體理解,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情緒低沉、學習依賴性強的問題。這種方式也向學生展示出不同的學習路徑,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并且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克服困難,找到更加高效的學習路徑。
(四)通過微課設置分層次的微課作業內容
實施“雙減”政策旨在減負增效,提升學生課后學習的有效性。分層作業設計的基礎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合理分析教學對象,對自己的學生做出準確的判斷,熟悉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優勢和缺點。根據調查,目前廣大學生家長常常把孩子送到輔導班的原因,就是課后輔導班有大小班、快慢班的區分,自己的孩子在課后輔導班能夠得到針對性的指導,但是常規作業設計,基本都是全班整體布置,家長們害怕自己的孩子無法得到最為適宜的培養。通過教學分析可以得知,學生的差異性比較明顯,而要想提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必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微課作業平臺可以提供更多的作業形式與學習資源,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加有效的教育培養,也能找到高質量的學習路徑。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學科,如果不能實現高質量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發展會受到影響。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來布置課后作業內容,利用分層設計把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具體,幫助學生穩步提升學習成績。所以微課作業布置的另一項內容,就是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作業。舉例來說,在《多邊形面積》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考量學生的特點以及狀態。微課的網絡技術能夠提供大數據分析功能。根據大數據的定位,有些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夠牢固,教師就要從三角形面積、多邊形拼接的基礎定理角度來進行指導,讓學生通過微課構建的智慧作業來深度思考相關的公式、定理、概念等。而從大數據顯示可以得知,有很多學生學習能力非常強,他們需要一定的教學拓展來豐富自己的學習視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拓展功能,給學生展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研究、分析的多邊形素材,學生可以在基于生活的教學素材分析中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有效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被徹底激活,能夠在脫離課堂的情況下,自主分析與探索身邊的數學應用,對鍛煉學生的靈活解題思維和數學素養都有助推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人為本,從一種全面的思考角度出發來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層。在對學生分層后,利用微課作業平臺完成分層次作業布置。在這期間,教師還需要保證學生微課作業的形式具有多樣化特征。在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將題目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來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基礎鞏固板塊、高階練習板塊和拓展板塊,教師可以讓能力相對弱的學生完成基礎鞏固,讓處于中間段的學生完成基礎鞏固和高階練習,讓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在完成基礎學習和高階練習后,嘗試進行自主拓展學習。而對基礎鞏固作業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微課作業,在微課作業中融入線上課堂的課件,針對課堂上所講解的每一個知識點來進行微課課件的制作,微課課件的時間一般在8~10分鐘,教師可以將一至兩個知識點放在一個微課課件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聽課情況來進行復習和鞏固,提升課后學習效果。同時這種方式還能使學生的作業內容更加合理,讓學生擁有輕松的學習體驗。
三、 結語
科技發展帶給課堂教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小學數學教學微課的運用對學生個體、數學學科、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具有突出的意義,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數學學科的嶄新發展路徑,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地掌握微課技術的運用方式,需要秉承知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的設計原則,同時也需要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教材內向生活拓展,使數學課程承載更多知識內容,同時豐富學生的內心感受,并且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取其精華,這樣才能使數學課堂更高效,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的學習興趣會非常濃厚,其學習質量也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建亮.預習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11):90-92.
[2]周小蘭.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的具體應用[J].學周刊,2022,26(26):94-96.
[3]劉彩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法的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22(17):103-106.
[4]黃華.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微課教學分析[J].情感讀本,2022(17):69-71.
[5]侯慧靈.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分析[J].科普童話·原創,2022(7):92-93.
[6]美多卓嘎.微課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讀與寫,2022(2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