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未來的經濟領域發展當中,高新技術將占據十分重要的組成地位,為了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降低其經營風險,近年來,我國在稅收方面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文章以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政策應用的認識為切入點,對當前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實際應用狀況進行詳細闡述,通過相關分析,找出目前稅收優惠政策應用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提升稅收優惠政策在高新技術企業的應用效果。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1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8-0000-00
第二,目前我國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采取的稅收優惠政策明顯落后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需求節奏,雖然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是在2016年頒布的,但核心認定指標和政策定位然沿用2008年的認定辦法,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新發展時期很難找到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切入點,無法實現“十四五”綱要中針對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提出的全面要求,高新技術企業不能夠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找尋到成長性指標的應用點。
第三,由于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這就要求政府制定的相應政策要滿足新時期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需求,然而目前我國政府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在精準性方面存在不足問題,對知識產權自主研發方式和質量要求不夠高,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口徑要求相對較寬,對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獨立稅收優惠刺激不夠針對等都是造成精準性方面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4??基于財稅風險控制視角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應用策略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基于財稅風險控制視角開展稅收優惠政策應用優化需要從外部影響因素和內部影響因素兩個方面著手,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是稅收政策方面,內部影響因素主要是思維意識、專業能力以及管理機制。
4.1?政府方面
為了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基于財稅風險控制視角提升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效果就必須首先解決好外部影響因素問題,從稅收優惠政策內容本質出發,以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我國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制定針對性的內容調整,稅收優惠政策必須從傳統的重視速度與規模視角,轉變成為重視效率與質量。
首先,稅收優惠政策要回歸政策頒布初中,以強化高新技術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為目的,提升稅收優惠政策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精準性。譬如:在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性指標評價當中,增設“盈利能力”指標(凈利潤增長率等),化“門檻”考核變能力考核,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將應用稅收優惠政策路徑落實到提升企業能力方面。
其次,稅收優惠政策的內容調整要聚焦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切實需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確定門檻執行多維度認定。一方面,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條件部分要重視對“自主研發”性質的評定限制,規避掉三方購買范圍,使高新技術企業真正的聚焦在科技創新研發方面,同時稅收優惠政策還要拉大一類和二類知識產權的評分差距,重質不重量【5】;另一方面,在研發投入條件方面,要縮減研發經費的口徑,實現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口徑的統一,同時還要增加研發經費的基礎研究、投入年度增長率等指標,植入客觀條件認定標準。
4.2?高新技術企業方面
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要積極轉變傳統稅收優惠政策應用觀念,在全面提升財稅風險意識的同時,擺脫“投機取巧”的政策應用思維,真正的將應用策略制定目光放在強化企業科研內生動力方面。高新技術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加強對稅收優惠政策的認識水平,了解稅收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重心,進而從思想根源處找準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切入點,能夠真正以稅收優惠政策為指引,全面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條件基礎上,開展減稅、免稅等具體財務管理工作。
第二,高新技術企業要不斷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業務能力,打造具備較高納稅籌劃能力和財稅抗風險能力的工作團隊,能夠真正的吃透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全部內容,使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在滿足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紅利。此外,針對小微高新技術企業,也可以采用外包管理的方式開展納稅籌劃工作,通過聘請專業的稅務代理機構處理稅務相關內容,進而完善自身財稅管理工作,實現財稅風險控制,推動企業持續性高效發展。
第三,高新技術企業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架構,形成更加高效的企業管理機制,能夠切實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效率,使財稅優惠政策應用和財稅風險預警能夠得到更加高質量的貫徹落實,從管理層面提升企業自身的稅收籌劃能力。同時,高新技術企業還應當推行研發經費單獨核算管理制度,確保企業研發資金信息的完整性,這種單獨核算管理制度還能夠進一步明確企業在不同經營領域當中的研發投入,使得研發經費的總體數值變得更容易統計,能夠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與加急費用控制存在的差異化條件問題,進而為企業推動科技創新,實現技術與服務成果轉化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5?基于財稅風險控制視角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應用的具體建議
5.1?政府方面
5.1.1?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頂層結構體系設計
為了確保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實現精準定位,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制定公平、系統、完善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架構。第一層,稅收優惠政策應以幫助高新技術企業解決或緩解融資困難,拓展融資渠道,以創業促進就業,推動創新型技術研發為目標制定一級政策;第二層,稅收優惠政策應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為目標制定二級政策;第三層,稅收優惠政策應以支持企業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實現管理創新,推動產業聚集發展,促進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公共服務為目標制定三級政策。
5.1.2?充分激活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組合拳”作用
政府職能部門在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體系框架的不同層級橫向上,需要針對性的制定一攬子優惠政策,發揮出不同層級的“組合拳”效果。譬如:在一級財政政策方面,可以為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出臺財政專項扶持政策或創新基金政策,以緩解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困難;在二級政策層面,政府可以通過調整所得稅政策內容,允許將不征稅收入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不征稅收入可以是減免或返還的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以幫助高新技術企業解決資金鏈問題,有益于市場開拓。
5.1.3?完善當前我國高新技術商品的勞務稅制
首先,可以給與高新技術企業一般納稅人計稅方法的選擇權,最大限度的減少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重復納稅,特別是針對生產型服務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商品的零售環節消費稅與多環節增值稅方面要協調配合,在征管條件合理的情況下,盡量將高新技術商品的消費稅由零售環節的消費者方面承擔;其次,完善現行的高新技術商品的增值稅制度,通過降低納稅人認定門檻,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等方式,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稅收優惠。
5.1.4?完善當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所得稅稅制
第一,政府職能部門需構建“技術開發準備金”制度,通常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依照收入總額3%的標準,進行開發準備金提取,一些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可將該標準提升至6%,這種方式可以幫助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抵免”和“準備金”的雙重優惠,允許按技術開發支出的?25%直接從所得稅額中抵免;第二,政府職能部門需采用多種組合式的所得稅方式,可通過延長高新技術企業虧損結轉時間,構建貸款損失準備金制度等方式強化高新技術企業的抗財務風險能力。
5.2?高新技術企業方面
5.2.1?做好投資活動稅務籌劃分析
首先,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明確自身的組織形式,確定企業開辦規模,個人獨資還是合伙人制,通過公司制的成立方式獲得高新技術企業15%的所得稅稅率優惠;其次,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明確企業注冊地,在不同的地區會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可以選擇西部地區、一線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線城市具備較多國家重點科研院所或高校的區域,進而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第三,高新技術企業可依照崗位需求,引進國家鼓勵人員務工,文職類工作引入殘疾工作人員可以享受100%的額外扣除,節約企業所得稅。
5.2.2?做好籌資活動稅務籌劃分析
首先,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明確企業自身的籌資方式,通過綜合考量融資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融資資金支付方式所能抵扣的所得稅應納稅額來實現價值最大化,制定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發展的籌資方案;其次,高新技術企業需要選擇合理的投資結構,盡可能的降低權益性融資,增加債務性融資,但是也要高度重視企業負債成本的臨界值,進而形成最優的投資結構。
5.2.3?做好資本運營活動稅務籌劃分析
在固定資產稅務籌劃方面,高新技術企業要依照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相關標準,在購買500萬左右的科技設備過程中,盡可能的將價格縮減到500萬以內,以享受一次性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扣除的稅收優惠部分;在研發費用稅務籌劃方面,高新技術企業要依照自身所屬產業類型,設計研發經費投入方案,以確保企業研發能力的協調性。制造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按?10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按?200%?稅前攤銷,其他產業則按照75%加計扣除和175%稅前攤銷。
6?結論
高新技術企業具有科技程度高、前期資金投入巨大、成果轉化利潤周期長的特性,因此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著較高的財稅風險。我國為了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制定了諸多稅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要不斷優化思維模式,加強稅收籌劃專業能力,并不斷完善的優化自身管理機制,進而確保稅收優化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與應用,提升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的財稅風險控制能力,有效解決資金鏈問題,進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松彬,黃惠丹,張凱.R&D稅收激勵有效性與影響因素:基于15%稅率式優惠和研發加計扣除政策的實證比較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11):117-124.
[3]龔輝文.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18(9):5-10.
[4]陳遠燕,何明俊,張鑫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與企業創新產出結構:來自中國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的證據[J].稅務研究,2018(12):48-54.
[5]楊艷琳,胡曦.稅收優惠與企業創新績效:基于研發投入和非研發創新投入的雙重中介效應[J].產經評論2021(1):85-103.
[作者簡介]劉詠文(1975—),女,遼寧鞍山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和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