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輝
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無疑是樂團的指揮,是師生關系中的主導,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表率作用對班級文化建設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幾年來,我在探索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思考過、嘗試過,有過感悟,有過教訓,那么如何在實踐中,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創設具有班級特色的班級文化呢?我們可以從自然文化建設、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理念文化建設三個方面進行嘗試實施。
班級自然文化建設
班級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家園。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室空間,營造自然文化,使學生接受文化熏陶。《孔子家語》中有“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的觀點,體現了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對其成長所起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要求班級教室要做到以下幾點:每天保持潔凈的衛生環境,課桌和講桌擺放整齊;用綠色花草等溫馨、優美的裝飾品來點綴教室;打造以勵志為主題的學習園地和墻壁文化,及時更新主題黑板報、宣傳語,鼓勵自主創新,彰顯個性,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班級自然文化建設應從審美的高度精心設計,從心靈的角度加以引導,充分利用班級的一切事物來發揮育人功能。例如,種植花草樹木、懸掛圖片標語、繪制墻壁板報。學校和班級的每一面墻壁、每一片花草、每一塊宣傳欄都會說話,都能潛移默化地引領孩子們健康成長。精心培植的班級自然環境,能對學生們的心靈產生積極的影響,由“他律”逐漸轉變為”自律”。附中不乏班級自然文化建設優秀實踐案例:走到每個班級門前,主題豐富、各具風格的“班級文化墻”展評引人注目;走進每個班級,地面干凈整潔,圖書角圖書眾多,課桌椅擺放有序,墻壁上名人名言鮮明奪目,設計新穎的黑板報引人注目,學習園地學生作品、優秀作業令人贊嘆。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開放的班級管理形態應該是班主任引導下全體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首先,在班級的制度建設方面,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因此,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在學習《中學生守則》和校紀校規的基礎上,以民主討論的方式制定班級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必須是可落實的、可操作的,并能具體量化為指標,易于學生遵循和檢測,并進而落實為自覺的行動。
其次,班級組織結構是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內容。如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人人參與管理,是班級內部結構調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競選制之外,我在所帶班級中還推行了班務公開制、值周班長制和值日班長制。同時在班委的協調和帶動下,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制的建立和運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鍛煉每位學生的組織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在班級中的積極負責態度,在管理他人中學會管理自己,在為集體和他人的服務中學會負責和互相協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班級理念文化建設
理念文化是一門博雅藝術,其本質是激發和釋放每個人的善意。班主任最基本的一項能力不是管理學生的能力,而是給學生事情做的能力。創造班級理念文化的基礎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奉獻。在營造教室的物質空間、孕育自然文化的同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心理空間,塑造理念文化、心靈文化。
比如每個班級可以確立本班的班級理念、班級格言、班歌班徽、班級口號、班級奮斗目標等。班級精心設計班牌,上面顯示有班名、班主任、班級格言、班級活動照片。在課間操跑操和運動會入場儀式上,每個班級可以用響亮的口號展示著班級的奮斗目標與風采;在課前預備階段,每個班級唱響班級改編或創作的班歌,時刻激勵著學生像愛護眼睛一樣維護班集體的榮譽,使學生文明、守紀、向上、向善,健康成長。
班級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依據是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是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帶動下,對學校歷史、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目標,以及幾十年乃至上百年辦學歷程中沉淀和積累起來的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班級文化建設作為一種有效的德育模式,體現了以文化特色為核心,以知識傳遞、藝術陶冶心靈啟迪為方式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學生思想的重要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立足新時代,認真學習,善于創新,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打造和建設豐富充實、學生喜愛、寓教于樂的班級文化,助力校園文化的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