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小雪
摘 要:音樂表演藝術有獨特魅力,既能鍛煉人的大腦思維能力,又會陶冶情操,也是現代人比較追求的一種藝術。其表達方式呈多樣化特點,也對表演人才的能力、素養等有較高要求,重點考慮聽眾的需求,通過表演形式、方式、動作、音樂等多方面的配合,能使聽眾的情感及素養受到熏陶,也能對音樂表演藝術進行傳承與弘揚,影響現代人的藝術素養。
關鍵詞:音樂表演;藝術特征;表演人才;素養養成
中圖分類號:J6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7-00-03
音樂表演考驗表演人才的專業能力與素養,需要其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表演人才經過專業化的培訓,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階段,通過多方面探究音樂表演的藝術魅力與特征,并在表演的過程中與聽眾互動,才能讓音樂作品與觀眾在情感上相互交流,在思想上產生強烈共鳴,在滿足大眾對藝術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呈現出音樂表演多元化的藝術特征。
一、音樂表演藝術的特征
(一)群眾性
音樂表演的服務對象是群眾,通過多種形式對藝術魅力、特點、文化等宣傳,并擴大影響范疇,在群眾日常生活中會緩解群眾的精神壓力,吸引更多人觀看音樂表演,使音樂表演有了商業化的性質,群眾也會以娛樂、看熱鬧等心態欣賞音樂表演,比如,演唱會、音樂廳、酒吧等都成為群眾日常欣賞音樂表演的重要去處,給人帶來輕松、自由、愉快的感覺[1]。同時,藝術也是一種自由,在音樂表演過程中能創新較奇妙的、虛擬的藝術空間,能拋開真實世界,放松心情,緩解壓力,使人與音樂不自覺地舞動滲透,甚至還因音樂表演的感染力較強,單單是對其內容或節奏的分析,就會給人帶來獨特的感受,也是音樂表演的重要魅力。
(二)特殊性
藝術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于音樂表演內容的欣賞會有獨特的見解及感受,在音樂表演過程中能使創作者與欣賞者的情感、思想等產生較強烈的共鳴。從音樂表演方面探析,表演者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與處理,自身的角色及職責發生轉變,考慮音樂藝術的傳達與服務群體的不同需求,對作品創作理念、情感等進行高效傳遞,而表演者自身的豐富經驗,能在整個服務的過程中對突發問題及時處理,也突出表演者較強的綜合能力,可以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動作、情緒等調動聽眾的情感,也是音樂藝術的傳承者[2]。而聽眾對具體內容及藝術內涵的理解不同,也是音樂表演特征的特別之處。
例如,《夢幻曲》,郎朗在表演的過程中在原有速度基礎調整為100,選擇夸張、刻意的表達方式,能給聽眾營造出獨特的聽覺盛宴,也能對音樂內涵及魅力表達,整個音樂表演的風格有較強的張力及表現力。同時,在表演者表演的過程中,還會根據自身的感受及對內涵的理解,在節奏上做出調整,整體表演效果更強,表演人才自身情緒的帶動,也能使聽眾有較強的感受,能以別樣的方式探究音樂表演藝術的魅力與內涵,影響力較大,藝術價值更突出。比如,在表演現場,表演者與聽眾的互動,也能使現場的氛圍越來越濃烈,無論是表演人才還是聽眾都會在極其享受的情況下欣賞音樂藝術,重點突出表演人才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等,會在其他音樂節目表演的過程中有更大的響應。
(三)創造性
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特征,是在音樂作品與音樂表演方面進行改編,是表達表演者情感及思想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日常表演中總結實踐經驗,具備較強的能力與素養,會通過對不同音樂內容的分析,在表演方式及形式方面大力創新,始終都能隨著聽眾不同階段的需求傳播藝術文化,幫助聽眾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例如,《牧童短笛》音樂作品的創作,主要想表達的情感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及描述,作品創作階段是抗戰時期,作品清新、脫俗,會與當時的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表達著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及憎恨,帶著一種渴望、歌頌的意愿對國家及民族的贊美,該作品在“中國鋼琴作品比賽”中獲得頭獎,在此基礎上,擴大了影響力,在國際領域中也引起更多聽眾及學者的關注[3]。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斷融入自己的想法,在審美意義上有了較大的突破,所呈現出的音樂風格、藝術特征等具有多樣化特點,也使我國的音樂創作及藝術魅力的表現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較強的借鑒意義與經驗價值。
改編活動是變換樂器、調整鋼琴織體,使音樂表演在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對其藝術魅力最大化地呈現,也是原曲作者創作的中心思想。同時,聽眾對其內容、內涵等也會有深層次的了解,改編時也會遇到的影響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生活經歷、個人情感等,在同一個作品不同版本表達時,也觸動了聽眾的不同情感及思想。
二、音樂表演藝術表演人才必備素質
音樂表演既是一種技術技巧行為,又可在生命中傳達音樂的豐富內涵,在整個傳遞過程中,表演者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自身能力較強,長期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在不同作品的表演過程中給聽眾帶來鮮明的影響。
(一)表現力
音樂表演力也是音樂感,表演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因表演者的音樂感較強,才能對其內涵深層次地探析,并在自身表達方式及情感方面做出合理的調整,最大限度地調動聽眾的情緒,也是音樂藝術魅力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4]。音樂表演方法很重要,歌曲內涵及聲音的表達均能突出服務要點,經表演者對表演技巧的處理,能使聽眾對具體內容真正地理解,也是音樂表演的藝術核心。
1.理解力
藝術理解是主體對客體的解釋,理解者之間還會有不同的想法和交流,所產生的產物即“藝術”。從聽眾的審美心理方面考慮,藝術又有了新的意義,先是對“理解”一詞的完美詮釋,然后是理解后的一種心理狀態,最后是解釋,也屬于聽眾欣賞音樂藝術的整個過程,對表演者來說,音樂表演“理解”是對作曲家藝術形象的反省,屬于純粹的自我意識,能在充分“理解”作品內容及藝術魅力的情況下客觀地表達情感與思想上的共鳴,突出表演者所具備的良好素養。
2.技巧
音樂表演既靈活又精致,屬于高超表演藝術與技巧的創作行為。同時,音樂表演技巧也是對藝術材料進行塑造的一種手段,以獨特的方式表現,音樂表演與表演者的關系較特殊,通過表演者對藝術內涵的分析與掌握,大膽創作后向外界展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作與表演技巧藝術并不存在,只是表演者通過自身努力,在表演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方式與特點。再加上接受過專業化的教育,會將藝術內涵的理論知識拓展到表演過程中,向聽眾傳遞作品的理念及情感,可引發聽眾強烈共鳴[5]。
比如,聲樂表演者需具備獨特的嗓音條件;鍵盤表演者具備良好的手指條件;管樂表演者需具備良好的唇齒條件;舞蹈表演者需具備良好的形體條件等。這些條件均屬于相對硬性的生理條件,是通過自身的長處選擇學習的內容,才能把自身的長處最大化地表現出來,以此規避短處。在此基礎上,學習表演技能,在實踐中才會更靈活地運用。此外,聲樂表演者要掌握正確的發聲、呼吸、咬字、歌曲處理等方法,最基礎的學習要點是聲樂知識,經過專業化的訓練,才能在表演的過程中有較大的影響力;鍵盤表演者是對手型、手指、手臂、踏板等的練習,有助于專業技巧的學習與掌握,也是表演者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之一;管樂表演者是對唇齒、指法等進行練習,持續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專業水平[6];音樂表演者最基本的條件是專業技能與技巧的掌握,通過具體的作品內容分析,在大膽創作的情況下還能合理地運用專業技能與技巧,才可以把專業技能與技巧等靈活地運用到音樂表演中,以此突出人才的專業能力與素養。
3.文化素養
音樂表演的生命在于表達音樂中的藝術價值與內涵,考驗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需在實踐階段積累豐富經驗;或者是表演者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會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不再局限性或單一性地分析某個作品的藝術內涵,主動探究及創作,也突出每位表演者的文化素養,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在各階段都會注重個人的藝術修養提升。
4.表現水平
音樂表演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時間藝術上完成的展示,不區分于哪種場合,如比賽、演出、考試等,都會保證音樂表演的完整性,并正常傳遞藝術魅力,由評委、聽眾、教師等從不同的角度給出評價,考驗表演者的臨時表現水平,也是考核表演者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7]。
此外,音樂藝術是對“聲”與“情”的結合,講究聲情并茂的同時還能正確傳達作品創作者的情感及思想,并在樂曲內容、演唱方式等方面能帶動聽眾情緒,在享受藝術的同時對表演人才的能力與素養給出高度評價。
(二)心理素質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且專業的音樂表演人才,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其直接影響著作品表達的成效。其中,表演人才最基本的能力就是音樂記憶,無論是創作還是表演都要全神貫注,強調記憶持久、準確、迅速,其直接影響著音樂表演的質量。同時,也會關系到聽眾的真實感受,如果表演者不具備較強的記憶能力,無法正確、全面地傳遞藝術內涵及作者的真實情感,那么在藝術價值體現上不理想。因此,音樂表演者還需在素養培養方面考慮此內容。
首先,意志力的鍛煉。音樂表演者需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實踐經驗,并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自主克服緊張、矛盾等狀態,即需要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讓自己處于享受的狀態下傳遞藝術的魅力與內涵,不再單一化地追求表演結果或自身利益,哪怕是在表演過程中出現較小的失誤,也需按照日常訓練的節奏繼續,保證整個表演活動完整地完成,而關于失誤情況要自我總結,并在日常訓練中特別注意,在提升表演者綜合能力的同時還要杜絕常見問題的發生,增強人員的責任意識并提高文化素養。
其次,主動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因音樂表演屬于創造性活動,所以在表演時所選擇的形式不同,為打破常規化的訓練及表演方式,還需表演者能多角度地探析音樂表演的藝術特征及魅力,善于總結經驗,靈活改變表演方式及形式,進而能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接觸更多的人、事、物,影響表演者的價值理念,要善于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要通過優勢擴大解決不足問題,只有強化自身的能力與素養,才會在實踐階段更輕松、自由,進一步提升音樂表演水平。
最后,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從自身日常表演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角度分析,由于表演者自身較緊張,易出現失誤情況,導致整體表演效果不理想。關于此問題的解決,還需本著“對癥下藥”的原則,在日常訓練階段對內容及形式進行針對性的設計,重點緩解緊張心理及情緒,懂得自我調節,可以對表演內容反復練習,使自身的技術水平明顯提高,也會增強自信心。經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表演者學會正確控制及管理個人情緒,能更理智、冷靜地投入音樂表演中,從而為聽眾呈現出更優秀的節目。
(三)實踐能力
音樂表演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對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高效傳播,但它不是一項技術活動,還需考慮不同群體的根本需求,對音樂表演者的素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經高超專業技術的靈活應用,也能在實踐表演的過程中突出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價值。
一方面,因音樂作品的產生年代與背景不同,創作者的價值觀、人生觀等有明顯的差異,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表演,還需深刻地領悟到創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也需表演者從自身角色方面對作品有獨特的見解及感受,可在表演過程中精準地傳遞作品的文化內涵,也便于聽眾理解,才會在情感上與聽眾有強烈的共鳴。
另一方面,因音樂表演者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較強,關于表演活動的開展,需在前期階段通過不同渠道及方式獲取到更多資源,利于對作品內容、創作背景、文化內涵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明確自身的角色,有助于確定表演形式及方法,才可保證表演效果的高效性。同時,表演過程中的個人情感的融入與帶動,經專業的處理,能正確地表達對作品的感受及對內容的理解,多方面地影響聽眾的情感,也能滿足聽眾的根本需求。最后,表演者要善于總結實踐經驗,無論是實踐中出現的失誤情況,還是得到聽眾的真實反響,都會為自身能力與素養的提升有一定影響,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表演人才,為我國音樂表演及藝術傳承做出積極貢獻。
三、結束語
結合上述內容分析,我們能了解音樂表演藝術的特征,主要包括群眾性、特殊性、創造性等,其會在音樂藝術文化及內涵傳播的過程中影響著現代人的文化素養,還考驗音樂表演者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筆者建議,表演者從表現力、心理素質、實踐能力等方面深層次地探析,滿足不同聽眾的多元化需求,使表演者主動承擔起傳承藝術文化的重要職責,大力創新音樂表演形式,也能促進自己全面發展,成為音樂表演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晨.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文化產業,2022,32(15):46-48.
[2]王雪梅.探討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J].中國民族博覽,2022,48(09):165-168.
[3]洛秦.論音樂表演的藝術及文化本質[J].音樂探索,2022,6(02):3-13.
[4]盧致達.音樂形態與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J].鄂州大學學報,2022,29(02):55-56.
[5]羅天雯.音樂表演藝術的風格和流派探究[J].當代音樂,2021,42(12):131-133.
[6]陳靜.音樂表演藝術中的個性與共性分析[J].戲劇之家,2021,11(30):63-64.
[7]鄧彥睿.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及培養策略[J].藝術評鑒,2020,32(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