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蕾
城市和鄉村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域,兩者互促互進、共生共榮。進入新時代,我國城鄉關系已由一體化發展邁向城鄉融合發展階段,縣城亦城亦鄉,既具有城市豐富多樣性,也具有農村淳樸互動性,是促進城鄉融合高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岳西縣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脫貧縣,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大力推進城鄉產城、教育、醫療、養老、環衛、供水、公交一體化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縣城建設引領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
創新實踐岳西縣城提質增效
優化城市布局,打造“三區同城”。岳西群山環繞、綠水穿城,在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的基礎上,高標準對岳西縣中心城區11.63平方公里進行總體設計,按照“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水營城理念,通過“北拓—西進—東南延伸”打造由特色主城風貌片區、現代產城融合風貌片區、生態田園小鎮風貌片區組成的“三區同城”空間格局。在總體城市設計規劃指導下,以項目為抓手統籌推進城區更新,通過老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天仙河路等主干道改造工程、城市堵點改造與停車系統提升等項目,使縣城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從空間結構看,岳西形成了“一體兩翼、水陸雙軸、斑廊相間、七大組團”的空間結構形態。具言之,一體兩翼:以由老城生活組團、資福文教組團構成的高品質宜居生活區為一體,以蓮云智造組團、金山智造組團構成的先進制造產業翼為西翼,以溫泉文旅組團、高鐵組團、天堂湖休閑組團構成的文旅康養休閑翼為東翼。水陸雙軸:圍繞衙前河、蓮云河、中洲河等水軸打造了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廊道,陸軸主要是城市產業發展組團。斑廊相間:引導外部山體廊道揳入城市空間,在重要節點處建造中心公園,形成山水城相融合的生態城區。七大組團:由1個老城生活組團、2個生產組團(蓮云智造組團、金山智造組團)、2個綜合服務組團(資福組團、高鐵樞紐組團)、2個文旅休閑組團(溫泉文旅組團、天堂湖休閑組團)構成。
聚焦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縣城作為連接城市和鄉村的橋梁與紐帶,具有服務鄉村、連接城市、溝通城鄉的基本功能,此外,岳西縣城還具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特殊功能。岳西縣從公共基礎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等入手,聚焦縣城更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岳西注重吸引社會資本合作開發公共項目,通過城區基礎設施PPP項目建設,改造提升縣城老路和城郊主干道,實施縣城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及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項目,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環境基礎設施方面,統籌安排專項資金9000萬元,采取PPP模式,引進深圳玉禾田公司對城鄉生活垃圾實行一體化處理運營;按照道路見底色、綠化見原色、城市居家見底色的總要求,通過開展“三區同城同創行動”,推動“以城帶鄉”城鎮化環境品質進一步提升。在教育、醫療衛生方面,重新選址新建縣級中學、黨校、縣醫院、中醫院,不斷提高服務能級和水平。在市政公用設施方面,建立了7×24小時無休服務大廳,通過“自助辦”“集成辦”“免費辦”“周末辦”等持續推動服務特色辦,所有政務服務窗口規范運行,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標準化、規范化,實現了便民高效。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山水文化名城。岳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紅色資源與山水資源豐富,立足山水優勢,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抓手,打造山水文化名城,努力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是實施“四化”改造,突出抓好城區市政公用設施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改造。二是增添城市綠色,圍繞衙前河及重要城市道路兩側開展城市風貌提升改造,增加城市綠地等公共開放空間,通過城市綠心、天堂湖和各組團中心公園建設,實現點、線、面結合,串珠成鏈,構建山、水、城融合的綠色生態城區。三是突出紅色文化建設。以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王步文的革命事跡為載體建成初心使命館,開展黨性教育和廉政教育;通過革命文物修繕工程,開發“見證初心”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通過拍攝岳西紅色故事短視頻入選中組部網站和學習強國等平臺優質短視頻展播。四是打造“云上岳西·康養福地”品牌。通過路名牌、公交站牌、公交車站亭、出租車站牌、主次干道護欄、建筑工地圍擋等載體,設置“云上岳西·康養福地”品牌形象宣傳,高速大屏以及沿街LED顯示屏等設施持續滾動播放清涼茶鄉等品牌形象。
細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岳西縣落實總書記要求,從細微處著眼、點滴處入手,下足“繡花”功夫,建立市容環衛、園林綠化、亮化照明、市政設施等城市家具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機制。以“示范街區”創建為抓手,突出“精和細”,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確保管理到位、維護到位、責任到位,構建“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的格局,成功創建5條城市管理示范道路、10個示范街區、26個示范小區,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市民的幸福指數。推廣智能化手段,加強與雪亮工程、城市超腦對接,升級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平臺,加強“自適應路口”等智能化交通建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結合城市更新,地下管網升級改造,建立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平臺,同時建立地下管線動態信息數據庫,合理有序利用城區地下空間,實現一張網管理,精準化調度,確保各類問題有效解決,城市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水平高效提升。
正視短板積極探索優化路徑
岳西縣城建設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份,由于歷史原因和地域限制,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發展規劃、產業配套等方面與發達縣域相比差距明顯。這些短板弱項不僅滿足不了城鎮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高質量需求,也制約了縣城支撐和引領城鄉融合作用的發揮。
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雙輪驅動下,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份其縣城建設需要進一步在綠色理念下逐步完善生態縣城功能,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發揮生態優勢,招引“金山銀山”,搭建共享平臺,創新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引領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擦亮生態底色,完善縣城功能。岳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境內千峰競秀、萬壑爭流,是大別山森林安全生態屏障,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建設要舉“生態”旗,厚植綠色家底,擦亮生態底色,堅持“全域5A景區”理念將綠色融入城區建設和居民生活中,讓居民推窗見景、出門見綠,打造“水天一色云山城、美麗幸福新天堂”,提高縣城顏值和群眾的幸福指數。通過人行道、沿河步道、公園、廣場等綠地景觀打造提升城市空間和風貌管理;以綠色社區創建為抓手,按照“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的標準,實施社區綠美提升行動。在擦亮生態底色的同時,實施“旅游賦能城市”行動,持續推進城市堵點改造與停車系統提升、城市公共開放空間整治,新建城市書房、口袋公園、非遺體驗點等,加快提升縣城的綜合承載能力,激活縣城帶動鄉村的功能;以共享共治為原則,實施城市治理行動,形成治理合力,增添城市活力。
拓展生態補償途徑,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目前,岳西的生態補償主要是縱向的,由國家、省、市財政轉移支付,但是岳西提供的優質空氣、水等資源給下游等地區,可以探索多樣化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讓橫向受益者付費,增加岳西的生態補償資金。另外,需要不斷細化實化縱向生態補償方案,除了森林、水等生態補償,還要拓展大氣等優質生態公共品的生態補償,健全縱向生態補償機制。獲得的生態補償資金能有效彌補財政收入不足的短板,用于完善教育、文化、體育、市場、綠地、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鄉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
發揮生態優勢,招引“金山銀山”。產業是根基,城鄉融合要在統籌謀劃、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和活力。針對岳西產業發展體量規模小、集聚難、科研創新少、拉動增長能力不強的劣勢,要緊緊依托生態優勢,招商引資,走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路子,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因此,作為生態功能區的岳西,要在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游等方面挖掘發展潛力。具言之,在生態農業方面,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大力培育和引進生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化特色種養業結構,擴大種養規模,探索綠色有機之路;在生態工業方面,圍繞岳西的特色茶、桑、果、蔬、藥等農產品,招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把岳西翠蘭、有機黑豬肉、高山蔬菜等地理標志品牌做優做強;在生態旅游方面,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抓手,打響“云上岳西·康養福地”旅游品牌,圍繞提升青云峽鄉村旅游聚集區、金楊鄉村振興示范區等新業態項目建設招引一批真投資、牽動性強的優質企業落戶岳西縣。另外要做強做優園區的優勢企業,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康養等招引“金山銀山”,努力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
搭建共享平臺,創新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城鄉融合,資源、平臺等城鄉共享是關鍵。以縣城為中心,著力搭建共享平臺,創新城鄉融合體制機制。第一,構建縣域資源平臺,實現城鄉要素配置融合,實現城鄉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資源雙向自由流動。第二,構建縣域產業平臺,實現城鄉產業發展融合。搭建縣城特色產業園等平臺,拓展縣城新業態,提升就業吸納能力,同時以農業為基礎、著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依托農業農村資源的二三產業,把農業產業鏈延伸增值的收益和就業機會留給農民。第三,構建縣域服務平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融合。通過縣城建設提質行動改善縣城基本公共服務,通過服務與福利供給降低縣城生活成本,同時將縣城公共服務均等延伸到鄉村。第四,構建縣域文化平臺,實現城鄉改革治理融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統籌謀劃,構建城鄉文化交流互動平臺,實現城鄉文化平等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建立城鄉社會治安治理聯動機制,讓市民與農民、工商企業與政府部門、行業管理機構與村集體等各類主體充分交流對話、共同參與治理。
[基金項目:2022年度安慶黨校系統課題“以縣城建設引領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研究”(編號:22AQDX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