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斌

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
成都平原東南隅,復興號動車僅約半小時行程,人文底蘊深厚的詩書眉山,其區域經濟正呈現出昂然向上的高質量發展姿態,令世人為之矚目。
天府糧倉、晶硅光伏及鋰電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新型顯示產業……眉山市以超常決心抓創新、強驅動,產業蝶變的核心引擎正日益形成。
通威全球創新基地、順應動力電池材料研究院,一個個科技創新載體正賦能眉山,成眉創新合作努力融入西部(成都)科學城,深化“成都總部研發+眉山中試研發和應用制造”產業轉化模式,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正在眉山加速形成。
四川大學眉山校區落戶眉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天府醫院·四川省兒童醫院開診,教育醫療資源聚集,城鄉融合加速推進,生態更美,服務更優,保障更足,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東坡故里,天府眉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眉山市正踔厲奮發,昂揚前行。
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
大田多稼,既種既成。巴山蜀水間,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多稼的大田連年帶來豐碩物產。
耕讀傳家,詩書繼世,底蘊深厚的四川眉山詩書城,農耕文化有著厚重的歷史烙印。
眉山市,中華大地上有名的“天府糧倉”。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眉山視察,在東坡區永豐村,叮囑我們要“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2023年5月23日,永豐村一眼望不到邊的高標準農田內,秧苗拔節生長生機勃勃。遵循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永豐村耕地流轉率達到96%以上,耕地得到充分利用,村民們干勁十足。
2022年11月,眉山市發展改革委綜合科的岳智慧博士來到了永豐村,作為一名駐村選調生,每周大部分時間他都待在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探索“稻-藥-麥”等新型種植模式和育種推廣技術。“農村有廣闊的舞臺,是絕佳的鍛煉機會。永豐村是全省典型,正努力探索更高水平的、可復制的農業技術,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岳智慧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永豐村已成為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之一,先后試種了多達300多個的水稻新品種,篩選出近40個適合眉山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通過農房騰退、園地退出、林盤整理,全村新增耕地239.49畝,2022年糧食播面增至5760畝。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重逾泰山。
5月是眉山市彭山區的小麥收割季,金黃色的大地上麥浪翻滾,小麥收割機在麥田中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彭山區鳳鳴街道金燭村成林農機專業合作社采用機械化收割小麥,大大提高效率。“從目前的收割情況來看,畝產能達到400公斤左右。”合作社負責人羅凱說。

彭山區農業農村局大力推進“天府糧倉”建設,確保應種盡種、應擴盡擴,通過全機械化、規模化種植小麥,全區種植冬小麥達2000余畝。目前,彭山區水稻已播栽13萬畝,預計今年水稻種植面積將達到14.5萬畝以上。
推廣機械化耕作已成為仁壽縣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重要抓手。
在仁壽縣懷仁街道“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播種機、育秧機、旋耕機等各類農機設備停滿院壩。近年來,仁壽縣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通過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全域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
2022年,仁壽縣先后投資2800余萬元用于購置現代化農機具裝備,購置現代化農機具331臺,發放農機購置補貼金額248.59萬元,補貼農機具1253臺,惠及農民1052戶,實現多方受益、多元共贏。
眉山加快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實施“1611”糧食擴面行動。202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03.4萬畝,比上年增加5.9萬畝;糧食產量125.4萬噸,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工作考評全省第一;糧食畝產413.4公斤,居全省第1位。去年以來,全市投入8.1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24.4萬畝,全市耕地質量平均等級4.61,高于全省0.78,獲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評價第1名。
進入2023年,眉山市著力實施耕地恢復“三年行動”,將投入7億元支持“天府糧倉”示范區建設,新增耕地2萬畝,墾造水田1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0萬畝以上,推進東坡區永豐示范片、仁壽縣“天府糧倉”丘區示范片、青神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示范片建設,確保糧食播面303萬畝、產量128萬噸以上。
不久的將來,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一核三帶十片”的格局將在眉山逐漸呈現,全面促進鄉村振興。
打造成渝地區
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新能源承載人類的未來。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承載著眉山的未來,是眉山首個千億產業。中創新航、美國雅保、杉杉科技、協鑫集團、勝華新材、天華超凈……短短數年間,眉山市已聚集了54個鋰電產業項目,形成了鋰電產業集群。
此外,通威太陽能、三五互聯、江蘇美科……一個晶硅光伏產業集群也在眉山市迅速成長。還有萬華化學、金象賽瑞、陶氏化學、中科興業,一個又一個的化工企業聚集,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趁勢發展壯大。
“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建設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2023年5月14日,在眉山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眉山市委書記胡元坤說,要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市”戰略,加快構建“1+3”現代工業體系,全面落實“三年提升行動”。
以“雙碳”戰略為引領,加快“1+3”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讓眉山市贏得先機和廣闊的未來。眉山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韓杰表示,集中資源、攥指成拳,聚力打造支撐眉山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到2025年,‘1+3產業營業收入有望達到3300億元。”
耕讀傳家,經典永續。底蘊深厚的眉山不僅走出了以大文豪蘇東坡為代表的蘇氏父子,還培育出了全球光伏龍頭企業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在眉山市以農業起步,飼料奠基,走出“漁光一體”光伏模式,已發展成為以農業、新能源雙主業為核心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上市公司,全球擁有300余家分、子公司。
情系故土,回報桑梓。在走出晶硅光伏產業成功之路后,從2019年開始,通威太陽能在眉山市砸下巨資,巨大地推動著眉山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安徽、雙流、眉山、金堂、通合、彭山六大基地中的重中之重。
2019年3月27日,通威太陽能眉山基地高效晶硅電池項目啟動建設。2021年,實現產值101億元,成為眉山市首家百億企業。
2022年1月,眉山市政府發布《關于以“雙碳”戰略為引領推進制造強市加快“1+3”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加快晶硅光伏產業延鏈升級,推動成都-樂山-眉山晶硅光伏產業一體化發展,規劃到2025年,眉山市晶硅光伏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2022年3月31日,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與通威太陽能簽署投資協議,簽下32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在彭山區投資約120億元。
2022年11月29日,通威太陽能眉山公司三期高效晶硅正式投產。從設備進場到首片下線,僅用9天時間,再次刷新了通威速度、眉山速度。
2023年5月23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走進甘眉工業園區的通威太陽能眉山公司內,見到的是一個整潔、怡人的大型現代化企業,公司基地環境優美、道路敞闊,車間內,自動化生產設備靜靜地運轉著,智能機器人在廠區內穿梭,有序輸送著物料和產品。“我們是滿產狀態,產品供不應求。”公司財務副經理劉濤滿是自豪地說。眉山基地的三期項目已經投產。
此外,2023年1月11日,全國單線最大的高效太陽能光伏異質結電池片(HJT結構)生產項目在丹棱開建,預計2023年8月底建成投產。
從東坡到彭山,再到丹棱,眉山市的晶硅光伏產業前景一片光明,吸引著更多的新能源公司進入眉山。在德陽市召開的2022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上,江蘇省能源投資公司簽約,擬在眉山投資10億元建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四川。如今,我國多晶硅產量全球占比超過60%,光伏組件出口占全球70%,而眉山市,已建成全球單體車間建筑面積最大、產能規模最大的光伏電池車間,成為全球晶硅光伏舉足輕重的重要一極。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天府新貴,人文眉山。
四川大學眉山校區落戶眉山,在人文眉山的詩書底蘊下重重地落下一子,還一舉印證了眉山作為“天府新貴”,成為學界矚目之地。
未來可期,前程似錦,有人這樣評價眉山的未來。四川大學作為四川第一名校,四個校區:望江、華西、江安和眉山,前三個校區均在成都,成都之外的唯一一個校區,落子在了眉山。
前有子瞻,后有學府。2022年12月29日上午,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甘霖宣布,四川大學眉山校區項目正式啟動。
眉山市委書記胡元坤欣喜之極,他認為,川大與眉山攜手共建四川大學眉山校區,實現了眉山教育史上“雙一流”大學零的突破,必將有力提升眉山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為高質量發展筑牢科技人才支撐。
5月23日,記者來到四川大學眉山校區,碩大的工地上,滿眼是火熱的建設場面。校區選址眉山市岷東新區,總規劃用地3000畝,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標準,將建設新技術研發與技術中試平臺、高水平學科交叉平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東坡書院)及國際合作交流基地和教育培訓中心,打造“四川大學科技先導城”。
何止川大的高校資源錨定了眉山,西部頂級的醫療資源也先期鎖定了眉山市。
2022年12月19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天府醫院·四川省兒童醫院一期正式開診。這是四川第一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個走出省會城市、布局地市級城市的省級兒童醫院。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公園城市”,這是未來三年眉山市的城市更新目標。從人文厚重的老城區,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城市新區,“品質立市”的眉山給人滿滿的幸福感。
住在平安家園71歲的王安彬喜歡到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散步,行走在東坡湖邊,湖光與樓閣相映,綠意與廊橋交融,每每有不一樣的驚喜,“眉山越來越美了。”他說。
2022年,眉山市實施20件民生實事,打造“一環一帶”正是其中之一。“一環”即東坡湖環形健身步道,長約8公里;“一帶”即湖濱路市政綠化帶,長約5.3公里。
2023年,眉山市抓民生、辦實事繼續推進,全力繁榮文化事業。“一江兩岸·三蘇故里”,三蘇故里文化旅游片區將啟動建設,開展東坡文化月、東坡文化“六進”等系列活動;加快推進江口沉銀博物館建設,完成市文化館、市圖書館新館和市融媒體中心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構建“書香眉山”全民閱讀服務體系。
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也正持續展開,建清華附中天府學校,將新(續)建公辦幼兒園、中小學20所,水上運動營地、城市新中心體育公園、東坡島體育公園,實施鄉村振興體育健身示范村項目10個,眉山的前景越來越美好。
時光荏苒,馳而不息。詩書眉山正在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奮力前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貢獻眉山力量。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眉山市發展改革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