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然
[摘要]? 美好休閑生活是人民的期盼和殷切需要,只有休閑經濟的健康發展,才能保證人人都享有公平正義的休閑權利。當代中國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本邏輯和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指導下提供休閑產品,以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為目標,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休閑經濟產業。
[關鍵詞]? 消費經濟;休閑經濟;休閑消費;休閑產品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黨的奮斗目標是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人民為中心和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指導下打造高質量的休閑資源供給,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可持續性發展的休閑產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滿足人民對于美好休閑生活向往的重要要求,是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美好休閑生活是人民的訴求
美好生活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馬克思說:“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首先要滿足自身生存的物質需求,人類的其他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生產勞動基礎之上的。物質資料的生產與再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誠然,人的美好生活是由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來決定的,“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產力的極大飛躍,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斷提高,追求更高品質的物質生活和更豐裕的精神生活。物質層面的不滿足會使人無法存活,面臨生存危機,而精神不滿足會使人的生存狀態渾渾噩噩,陷入空虛。新時代美好生活源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們想要達到的理想的狀態是:物質滿足,精神充盈。人們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不僅是達到物質層面上的幸福與滿足感,而且要在此基礎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物質滿足決定了人能否生存的問題,精神滿足決定人生存是否開心的問題。因此,美好生活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美好休閑生活是人民的訴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本邏輯和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指導下提供休閑產品,以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為目標,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休閑經濟產業。
人民美好休閑生活逐漸由物質需求轉向精神滿足。我國城鎮居民消費變遷從消費層次可分為基本層次和高層次的休閑水平。依據恩格爾系數波動情況可將我國城鎮居民休閑消費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樸素型休閑消費(1949—1978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三年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我國經濟有了初步的發展,但由于激進的錯誤思想和三年自然災害影響,國民經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第二階段為娛樂型休閑消費(1978—1991年)。改革開放后,國民經濟發展迅速,物質文明發展較快,精神文明日益充實,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閑暇時間也越來越多,休閑觀念也開始變化,國外的娛樂方式如高爾夫、保齡球不斷進入國內。交際舞、卡拉OK、看電視是人們的主要休閑活動,閑暇時間的娛樂活動增多。第三階段為發展享受型休閑消費(1992—1999年)。隨著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我國經濟發展有了顯著的成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掀起了大眾旅游熱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鎮居民家庭開始擁有更多居家休閑設備。各種“吧式”休閑成為時尚,“水吧”“茶吧”“網吧”等成為大眾閑暇時間的活動場所。人們更加注重在精神交流中獲得愉快體驗。第四階段為樂生型休閑消費(2000年以后)。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經濟發展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人們擁有了更多閑暇時間。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各種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人們在沉浸閱讀、享受藝術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審美,獲得身心幸福的體驗,追求心靈的寧靜與美好,實現精神生活的充裕與富足。
當代中國休閑消費已走向全面發展。休閑消費是一種人們為滿足自身閑暇時間的休閑需要而購買的物質或精神休閑產品的消費活動。新時代美好生活以物質生活的充分發展為基礎和保障,但人們不單只滿足于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對精神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休閑是人們在勞動之余的一種生活方式,美好休閑生活是體現人積極樂觀、向上向善的精神狀態。在社會發展到相應的階段,休閑與勞動在時間上的比例分配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人類社會區別于動物生活的重要特征在于人有精神生活、理性。缺乏精神生活的人只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其精神是空洞且荒蕪的。并且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只有當人擁有健康充盈的精神生活,才能擺脫物質束縛的枷鎖,人類在不斷成就自我、超越自我中實現美好的自我,以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崇高的道德品質引導人自身自由而全面發展,人類進入一個真正和諧而美好的時代。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出現很多真假難辨的娛樂信息,大眾被娛樂新聞麻痹神經,像是提線木偶,很容易被誤導。被資本操縱的劣跡明星以及衍生出的畸形“飯圈”文化,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在不良“飯圈”文化的影響下,很多未成年人被灌輸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至上的錯誤觀念,青少年群體的價值觀被嚴重誤導。因此,文藝作品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近年來,有許多能引起廣泛共鳴,被普遍認可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電視作品廣受人民群眾喜愛,比如《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我和我的祖國》等一批優秀影視作品,成為體現主流價值與主流市場相互重合的新主流影視劇。
休閑資源的有效供給是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要求
立足提高質量和效益來推動休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積極推動休閑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要改善休閑消費服務,提高休閑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給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休閑資源,解決休閑產品供給城鄉、區域、領域等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例如一些音樂節、演唱會等大眾娛樂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較發達地區,應擴大演出范圍。打造綠色生態的休閑鄉村發展體系是以人為中心,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重要訴求,發展生態文明,在宜居自然的環境中生存,人們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工作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時代的中國人民生活需求正在從基本的生存向著更高階段的休閑生活轉變。因此,我國提供的休閑產品必須考慮到全體人民各類的需求,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接受人民提出的意見,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區的休閑產業方案,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使命。
休閑資源供給的公平正義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體現
公正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概念,既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是人民對于理想的美好生活愿景中的一部分,要滿足人民對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向往與追求,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在推進改革發展中,一是不僅要強調人民群眾利益的數量,也要保證人民群眾利益的質量,要保證人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二是強調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人民群眾滿不滿意是衡量改革成果的一把標尺,改革效果好不好,要看人民答不答應,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重要方針,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休閑產品領域的社會公平正義。三是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要人民群眾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實惠,擴大改革成果覆蓋的地區和人民。隨著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人們對休閑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文化和旅游消費總量逐年遞增。以旅游資源開發為例,隨著鄉村建設與開發,鄉村旅游成為新興旅游熱門,一系列農業旅游、綠色農莊旅游、民族村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隨著革命老區鄉村振興與紅色旅游的結合,紅色旅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出游選擇,旅游對于個體的愛國教育、傳統文化熏陶有著重要作用。
當代中國休閑產品供給的人本邏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休閑產品供給的價值旨歸。與傳統經濟以生產為中心不同,休閑產業的服務對象是人,不管是休閑旅游、休閑農業,抑或是健身休閑產業、休閑食品等休閑產業,一切出發點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以休閑農業產業為例,為滿足人們精神或心理上的需求,能夠提供生態綠色的優美環境,讓人能回歸自然,在鄉村美景中享受和煦的陽光、滋潤的雨露和清新的空氣中,在優美的鄉村環境中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特色。休閑農業建設是新型農村發展的新思路,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有力措施,是幫助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經濟產業發展,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鄉村城鎮共同富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不僅為農村人口改善生活環境,提供就業機會、提高收入,還為城鎮人口提供一個放松身心、體驗生活的休閑娛樂環境,并且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文化自信。我國健身休閑產業中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為主導的健身休閑產業較為突出,比如滑雪、自行車、馬拉松、登山徒步等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特別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區,比如,每年大型的馬拉松比賽、山地自行車比賽為當地吸引來參賽選手和大量游客,他們在領略祖國大好河山風光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以說,健身休閑業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是中國休閑產品供給的當代訴求。社會效益決定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又反作用于社會效益。我國的休閑產業發展建設,要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實現兩個效益雙贏。休閑產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沒有經濟效益是無法生存的,沒有經濟效益也就沒有社會效益,把社會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并不是否定了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要重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滿足,它像是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從兩個效益的關系處理上來考慮,我國休閑產品供給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增加供給產品項目,要主動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提高優質高效的服務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運行規則,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