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琳
【摘要】供應鏈金融作為一項金融服務業務,可以為各種規模和信用等級的企業提供融資,尤其適用于中小微企業,幫助其解決融資難題,也能夠有效增強企業供應鏈的生存能力。供應鏈金融是一套優化現金流的解決方案,延長了企業對供應商貨款的支付期限,同時也可以為供應商提供提前收款的選項。而在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已經發展為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實現了信息與產業透明化。企業供應鏈應當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促進企業供應鏈各個節點數據信息的共享,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將產業鏈上下游有效連接起來,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推動整個商業生態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企業供應鏈 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還可以建立銀行與物流監管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機制,簡化物流程序,提升供應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互聯網為特征的金融創新,促使供應鏈金融獲得空間突破,全面拓寬了資金來源,加速了產業資金流動,激發了經濟活力。供應鏈金融利用互聯網技術,從而具備高度線上化、自動化特性,并且在市場結構以及運營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進金融服務。隨著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供應鏈金融趨于精細化、線上化、數據化演化。企業可以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實現對供應鏈數據的實時監測,降低傳統供應鏈金融對財務報表的依賴性。本文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特征,并且提出了供應鏈金融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路徑和方法,以期為企業供應鏈的構建與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一)大數據化
互聯網背景下,銀行通過技術手段對接供應鏈上下游及各參與方,將供應鏈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線化,線上供應鏈金融支持多方在線協同,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也可以簡化融資的流程和手續,為供應鏈企業融資提供便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一個最大的特征則是大數據化,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主的互聯網技術可以營造智慧型的供應鏈金融環境,可以使數據相通,而且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供應鏈金融趨于精細化、線上化、數據演變[1]。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供應鏈金融各方都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抓取各種數據資料,并且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使各方都可以實時共享數據信息,為供應鏈內部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數據支持。銀行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實時提取企業真實的交易信息,并且對供應鏈內部的資金流動情況進行跟蹤和監控,了解和掌握供應鏈內部的真實信息,有助于降低企業違約的風險。
除此之外,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時,應當著重了解和分析整個供應鏈的整體經營狀況,了解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情況,同時還要對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發展前景等進行全面分析,這些都需要海量的數據來作為支撐。而大數據技術具有數據量大、類型繁多且處理速度較快的特點,可以滿足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數據分析需求。借助大數據信用評價體系,對整個供應鏈的真實交易數據進行監測,并定期運用云計算技術分析各個企業的信用風險,對各個企業留存的數據信息加以識別和分析,進而掌握供應鏈中各個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
(二)平臺化
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將會催生更多專業化的業務平臺,例如數據平臺以及電商平臺等,將信息咨詢、交易以及融資服務整合在一起,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加強與這些平臺的合作,提供相應的資金,不斷擴大銀行的客群,為供應鏈的專業化和垂直化提出解決方案[2]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向平臺化趨勢發展和整合也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具有長遠的戰略價值,可以促使多方共贏。產融結合需要在未來解決工業、商業和農業等產業之間的跨界和融合問題,企業供應鏈金融應當在產融融合這一大的生態系統平臺中構建一個多層面的金融生態系統,使供應鏈金融可以更好地為整個供應鏈各類主體的發展服務[3]。
(一)應用大數據的局限性
大數據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如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匹配多種數據資源,并結合本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動態,精準把握中小企業的需求,從而設計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在應用大數據中還存在一些局限性,不利于大數據發揮其應用的作用。第一,企業供應鏈涉及的企業以及業務類型等較為復雜,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中進行全覆蓋的工作量較大,供應鏈金融實現大數據應用的技術改造的難度大。企業供應鏈在應用大數據技術還處于摸索階段,同時對大數據技術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進行調研,企業在運用大數據進行數據采集和應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誤差。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企業需要安排專門人員對其結果進行核查,而這會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大數據在資產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由于應用大數據的局限性,導致金融數據的質量不足,常常會出現數據缺失和重復等現象,最終導致供應鏈金融服務數據應用需求的響應速度較慢,無法滿足供應鏈金融服務活動的要求。
(二)構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問題
目前,供應鏈金融平臺建設還面臨一些矛盾,比如業務量和可靠性是不可分割的主體,業務性質和業務量必須要求系統的穩定性,通常也意味著所有的流程要進行相應的固化。金融服務屬于服務性質的行業,基于行業的特質則需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不能過于限制,因此在構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中存在一定的矛盾[4]。
(三)供應鏈金融服務人員素質問題

第一,供應鏈是全新的管理學科,其所需的是復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很多服務人員對供應鏈總體運行不甚了解,同時供應鏈金融涉及很多行業的業務內容,從業人員無法熟悉并掌握相關行業的經營特點,在供應鏈企業融資環節中無法為相關企業提供融資方面的專業建議。同時對于供應鏈融資過程中,很多從業人員也難以辨別不同行業企業所提供的質押物的質量、價值以及真偽等內容,因此供應鏈金融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無法滿足供應鏈服務金融服務活動的需求。第二,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整體業務服務水平還不高,商業銀行的服務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有待加強,無法為供應鏈成員企業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
(一)提高大數據應用的靈活性
第一,針對大數據應用現狀,國家應對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大數據應用和發展進行規劃并予以扶持,針對供應鏈金融服務如何應用大數據技術出臺相應的指導性政策文件,對供應鏈金融服務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進行明確。同時還需要構建金融大數據產業應用標準體系和行業規范,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第二,大數據用于整個供應鏈需求產生、產品設計以及協同的各個環節,通過大數據的使用對其供應鏈進行掌控,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整個供應鏈的情況。要想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就應當變革產業供應鏈管理,結合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在立足金融本質的前提下,將風險把控的路徑設計得更加科學化、數據支撐化,助力產業供應鏈風險管理[5]。
(二)培養高素質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人才隊伍
第一,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化,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方向趨向復雜化,市場和企業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應當加強對供應鏈金融服務人員的培訓,對其進行繼續教育,使其熟悉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整個流程,包括前端的市場需求分析,到產品的設計開發以及后續的供應商管理和售后服務等流程。同時還要針對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系統板塊和相關內容進行培訓,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人員平臺操作技能。第二,在供應鏈人才培養模式上,高校也應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積極探索與企業、行業和國際合作等創新模式,與供應鏈企業或者供應鏈培訓機構全面合作,邀請企業的專家走進課堂,將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供應鏈技能納入高校供應鏈課堂教學。
(三)構建供應鏈金融服務風險控制體系
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只有構建科學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風險控制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才能有效防范和解決各種風險問題,推進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基于以物流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物流企業是連接供應鏈金融服務多方主體的重要紐帶,應以專業化的業務水平幫助金融機構減輕監管成本[6]。企業應當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審查和評估機制,加強對上下游企業的資信評估,核實企業資信狀況,避免法律風險,而且還要合理選擇質押物,確保質押產品的合法性,也要對質押物進行專業鑒定,并加強質押物保管,避免質押物會發生損壞或者丟失的現象,從而更好地防范風險。
綜上所述,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對于改善中小型企業融資難、拓展金融行業的空間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供應鏈金融在不同行業的應用,衍生出不同的行業特性,促使供應鏈金融向更加垂直細分、更精準的方向發展。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不再單純地查看報表,而是可以對企業的動態經營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將貸款的風險降到最低。為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推進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應當重視供應鏈金融服務人才的培養,構建新型供應鏈管理平臺,這樣才可以推動供應鏈產業鏈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耿子涵.互聯網平臺企業供應鏈金融研究及發展建議——以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為例[J].中國商論,2022(09):65-67
[2]劉久揚.互聯網背景下皮革企業供應鏈金融及風控研究[J].中國皮革,2022,51(02):16-24
[3]耿強,付得利.互聯網背景下的施工企業供應鏈融資——以交建云商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30):72-73
[4]鄭靈鑫,張國普.新形勢下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研究[J].河北企業,2021(06):97-99
[5]曾思敏.淺析互聯網背景下的建材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J].江西建材,2021(03):275+277
[6]王文斌.產業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模式創新[J].管理工程師,2020,25(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