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生
[摘? ? 要]對于小學數學來講,精心設計的優秀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化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診斷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問題,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并通過作業評價提出建議。本文基于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不足的現狀,提出小學作業設計在內容、形式和類別上的多元化建議,并從注重多元融合、尊重學生差異、豐富評價主體、創新評價形式四個方面提出作業評價的新思路,以期響應雙減政策,真正做到減負增效,科學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設計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等相關規定,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應當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首先,深入研究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弄清小學數學各單元、各信息的目標要求,在此基礎上把握作業的范圍和深度,在內容上多元化。其次,必須認真分析學情,關注學生差異和個性發展需求,研究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在此基礎上設計更具人性化的基礎必做和拓展選做的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因人而異設計作業,在類別上多元化。最后,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設計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在形式上多元化。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的不足
(一)設計的不足
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難度會比較高,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雖然大部分數學問題均能夠借助構建現實情境的方式進行模擬教學,但是其仍舊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支撐,借助其思維來分析解決問題。數學和其他文字類學科的差異性十分顯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極其容易出現抵觸的情緒,會認為數學知識學起來過于枯燥,無法進行實踐操作以及練習。并且小學數學模仿例題類的題目數量會比較多,這部分題目缺少趣味性,會逐漸消減學生學習其知識的積極性,無法高效地完成數學作業任務,甚至還有部分學生有學習陋習的問題,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地去做數學作業,這會抑制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當前,小學數學作業中計算是其核心題目,學生不斷沉浸在計算型題目之中,會對學生做題的積極性形成不利的影響,甚至還會抑制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發展。此外,當前數學作業的題型互動性較差,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任務時,會忽視學生合作交流方面的學習需要,數學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連接關系不夠緊密。
(二)評價的不足
首先,一些數學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任務完成狀況時,會簡單地應用對錯當作評估的標準,在評價之后,學生并不清楚自己的錯誤集中在哪方面、出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道題的正確解法以及正確道理是什么、這道題是否存在最優解的方法。其次,一些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會存在個人主義傾向,使用帶有打擊性的語言去點評,會使部分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甚至還會讓其懷疑自我的學習能力,學生在該種環境下成長發展,就會形成消極服從等不利情緒。最后,一些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所使用的評價主體以及方法過于單一,一般會由老師去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家長對其了解程度也會較為淺顯,學生對待數學作業如同對待強制性學習任務一般,毫無責任心可言,并不會深度地進行思考和鉆研。
二、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設計與評價
(一)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設計
1.內容多元化
首先,要注重提升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應用性。數學知識講授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能夠靈活調用其所學習的知識以及經驗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給其生活提供便捷條件。所以在設計數學作業任務時,要注重融入生活元素,可以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頻繁接觸的事物進行設計,選擇多見的問題展開探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便于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其模塊知識內容,把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之中。其次,要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關鍵理念就在于將實踐和理論相融合,這樣數學知識的直觀性就會變得更強,可以讓小學生更為深度且透徹地理解其知識點。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任務時,應當模擬學生現實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實踐,在實踐階段持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便于學生高效應用其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最后,要實行數學作業綜合化設計。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把創新性作業當做作業任務設置的突破點,嘗試將多個學科相融合,實現跨學科作業布置的目的,這樣數學作業的多元綜合性課程就會變得更為明顯,學生在完成數學任務的同時,能夠間接地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回顧其他學科知識點,這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及科學文化素養水平的提升。
在講解“繁忙的工地——線和角”知識時,讓學生嘗試使用量角器量角、畫角,處于該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及認知,其會更為關注周圍的人和事物,同時能夠擁有探索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教師要通過開設操作活動,讓學生嘗試用字母正確表示線段射線與直線,將數學分類思想滲透下去,利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使得學生可以正確認知平面的平行線與垂線,讓其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平行線與垂線,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當中都有哪些平角、周角,并分析線和角都有哪些特征,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能夠更為深度地認知角和線等相關知識。
2.形式多元化
首先,數學作業完成水平要足夠多元化。在小學數學作業中,大部分題目都會和教師課堂所講授的知識較為接近,便于幫助學生鞏固其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但是這種題目的設置并不會對學生學習能力起到強勁的輔助作用,所以在布置作業任務時,要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合作性的題目,這樣才會穩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其次,要多元化設計作業的完成主體。學生自行獨立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數學任務,能夠提高其數學思考能力,但是這種任務的布置形式是無法和新課改的合作要求相接軌,所以為了能夠積極響應雙減教學政策,迎合新課改教學理念,需要在布置作業時轉變固化的作業布置觀念,把合作精神等相關內容融入其中,鼓勵學生、家長以及老師等雙向互動,這樣學生才能夠樂于學習數學知識,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數學任務。在數學作業中,模仿性以及基礎性作業內容的完成需要占用一定的比例,單一的家庭作業內容和學生自我發展以及個性化需求不符,并且站在學生認知發展所處階段來說,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當把基礎性練習和探究性的作業相融合,這樣才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創新意識。
在學習“交通中的線——平行與相交”這一知識時,該節知識內容為平行以及相交,是以學生認知了解線段、角、直線等概念為基準進行教學的,借助生活實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線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嘗試去做平行和互相垂直,借助工具畫平行線。學生通過參與測量、觀察等活動得到直觀的經驗,發展學生空間觀念,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體會現實生活當中的數學,培養學生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識。若直接給學生布置畫平行與相交的直線任務,如果沒有充足的抽象思維能力很容易混淆知識概念,所以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更具操作性的作業任務,讓學生嘗試進行平移、相交的操作,利用這種方式探索出更符合學生認知的思維形式,能夠正確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了解平行和垂直的特點,嘗試用適宜的方法畫出一組平行線,經歷由現實空間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
3.類別多元化
首先,可以由學生自行選擇作業內容,教師在布置作業任務時,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狀況等進行具體化的分析,結合其調查現狀制定出針對性更強的作業任務,在必要的狀況下,可以把多種難度的數學題目展示給學生,由學生自行去選擇,這樣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就會變得更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潛能。其次,要分層設置數學作業要求,在設計數學作業階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對其個體差異進行深度思考,結合學生現實數學能力情況,確定難度適宜的數學題目,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狀況,選擇相應的題目解答問題,保障其數學作業和學生能力相吻合,供給學生自行挑選,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就會持續遞增。
在講解完“小小志愿者——混合運算”這節知識后,該節知識教授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能夠掌握同級運算的順序,學會正確運算,使用脫式解答同級混合運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認知意識,感受數學運算在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在布置數學作業時,可以分成結合兩位數、兩位數以及個位數的混合運算,通過布置這三種作業由學生自行選擇,結合自身能力,確定適宜的作業,要保證作業的準確率以及數量,以其為基準對作業實行層次化的設置。若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較好,那么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學生設計一些探究性的作業任務;若學生數學基礎能力較差,可以布置基礎性學習內容,把探究性家庭作業和基礎性家庭作業相結合,由學生結合自身能力自主化地選擇,較好地符合學生基礎認知,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任務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
(二)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評價
1.全面性及整體性的融合
在評價學生作業過程中,不可單一地使用對錯去判斷,那樣處理過于簡單,要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努力,并給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注重作業的整體性以及全面性,在評價學生態度的同時,評價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狀況。通常狀況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批閱標識,這樣其評價就會更加形象,準確率也會變高,應用加、減符號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態度,用英文字母評估學生知識的掌握度,這種評價方式會讓學生高效、主動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任務。
2.正確看待學生個體差異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所處的身心發展環境會有所不同,因此每名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會有所差異,教師要對學生的差異性正確評價,不可歧視這種差異性,保持正確的態度看待和引導。一些學生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這部分學生對其知識的掌握度會比較差,能夠直觀地展現其所存在的教學問題,所以教師在指出學生錯誤的過程中,也應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一味去批評訓斥學生并不能起到較好地引導作用,而是要嘗試換個立場和角度進行教育和引導,多和學生進行溝通談心,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把內心想法表露出來,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敢提出問題,一同去探索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逐本溯源,使用建設性的手段,給學生相應的參考答案,由學生自行實踐。
3.豐富數學作業評價主體
首先,可以采取學生相互評價的形式,提高評價的客觀性,便于學生彼此間合作,提高學習能力。其次,可以采取家長評價的方法,便于家長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讓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實行學生自我評價,便于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以便于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改進調整,增強學生自身學習能力。
4.創新數學作業評價形式
教師應當采取多元化的評價形式,鼓勵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感覺到教師對其尊重和重視,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才會變得更強,從而構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如,可以使用分層評價的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設定適宜的作業評價標準,對同一題目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不同的等級標準,這樣學困生也能夠得到展示自我價值的機會,優等生在高標準嚴要求的狀況下,完成高質量的數學作業任務。若學生屢次無法完成該層次作業任務,要將這一層次的學生下調一個層次。在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作用下,教師應當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結合學生個體差異,選用不同的評價形式,可以使用個性化、特色化等評價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到學習數學知識帶給其的快樂,強化學生責任感以及使命感,調整學生完成作業的心態,讓其能夠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
在講解完“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知”這節知識后,教師要正確地點評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其形成良好的習慣,可以應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這類評價方式的應用能夠便于學生快速了解自身學習的進步以及不足之處,明確自身努力的方向,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讓其能夠構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把評語和批評結合在一起,抓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其進行表揚,并指出學生需要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變得更加的強烈。
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嚴格落實兩辦雙減意見和作業管理相關文件,教師要研究實施多元化作業設計與評價策略,在課后服務條件保障下,發揮出數學作業在課程改革中的載體效應,采取分層化設計、多元評價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使得學生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任務,提高學業成績,讓學生實踐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從而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全面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郭露倩.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2(10):12-14.
[2]馮特特.如何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安徽教育科研,2021(10):40-45.
[3]鄺艷婷.利用“互聯網+”,創新“作業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30-35.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