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亞男
[摘? ? 要]影響班主任工作效果的因素,除了工作經驗之外,也與班主任的理論知識儲備有關。情緒智力理論既指向日常的工作行為,也指向班主任與學生的心理,反映著人與人交往的一般性規律,能夠對初中班主任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用情緒智力理論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條主要線索,意味著日常的教育行為要發生重要改變,判斷自身的教育策略能否保證自己與學生的和諧相處,也就成為判斷情緒智力理論是否落地的直接依據。班主任只有提升了自身的情緒智力水平,才能提升學生的情緒智力水平。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情緒智力;影響
影響班主任工作效果的因素,除了工作經驗之外,也與班主任的理論知識儲備有關。所謂理論知識儲備,是指與班主任工作相關且超越經驗的相關知識,這些知識反映著班主任工作的規律,同時也反映著參與班主任工作的兩個主體的心理規律,這兩個主體就是班主任以及學生。在諸多理論當中,情緒智力理論既指向日常的工作行為,也指向班主任與學生的心理,反映著人與人交往的一般性規律,能夠對初中班主任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情緒智力又稱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緒智能,其原本是商業領域中的一個概念,而且是商業領域之內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該理論的核心理念是:經理人了解和控制自己和周圍同事情感的能力將決定企業能否有更好的商業表現。將這樣的認識遷移到班主任工作當中,可以發現:即使是基于最直覺的經驗來判斷,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類似于經理人與被管理對象之間的關系。從這一認識出發,來思考當前初中班務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思考初中班主任自身成長的需要,借助于情緒智力來優化日常的班務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應當想方設法從瑣事當中解放出來,要給自己的班級管理能力留一片生長的空間。如果說班主任的成長需要營養的話,那這一營養除了來自于日常管理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之外,更來自于與學生的相處。與學生相處不是單向地布置任務與完成任務,而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溝通與交流。很顯然這些都離不開情緒智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與被管理的基本關系當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班主任自身的情緒智力對學生情緒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借助于情緒智力來優化班務管理的時候,班主任自身的情緒智力必須是相對完善的,只有這樣才能利用自己這朵“云”推動學生那朵“云”。因此,如果在班務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能夠一方面提升自己和學生的情緒智力水平,另一方面借助于情緒智力理論去提升與學生交往的水平,那班主任工作就一定能夠邁上新的臺階。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情緒智力的理解
情緒智力理論運用到班主任工作中,也并非完全是一個新的創舉(當下流行的深度學習,原本也是起源于信息技術領域,但在教育領域當中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初中班主任要加強情緒智力理論的理解,確保其能夠對日常的班主任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情緒智力理論認為,情緒智力是多個要素的綜合,其中既包括一般的能力,也包括容易被忽視的情感及其控制力等。可以說,情緒智力是一種先進的戰略思想,主張在復雜的環境中要注重個體自身情緒的認知和調整,從而實現與他人之間的和諧交流。這里所說的個體,首先是指班主任自身,也就是班主任要善于調整自身的情緒和認知以及情感,要以與學生的和諧交流為目的,而不只是為了完成工作或者是樹立自己的權威。從教育理念的角度看,實際上是強調將自身放至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強調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既要依賴于自己的經驗,同時也要想方設法與學生形成心理上的共鳴。
情緒智力的提出者高爾曼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自我意識、自我約束、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在大多數時間內都要比智商更為重要。用這樣的觀點來審視班主任工作,可以發現如果在教育中忽視了情緒智力因素的存在,那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甚至對于班主任自身來說也是不利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自身的情緒智力去激活學生的情緒智力,這樣才能達到班主任與學生和諧相處、智慧共生的狀態。
情緒智力所關注的是管理對象與被管理對象的情緒與情感,這在當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當中顯得比較稀缺,具體原因就在于當下的班主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指令與被指令的工作:就班主任自身而言,其不斷地從上級接受繁瑣的任務,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就學生而言,班主任又在不斷地提要求、明確措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學習或生活。在這樣的狀態當中,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生,情緒與情感都不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盡管指令式的管理使得諸多事情能夠順利完成,但身處其中每一個環節的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快樂原本就是情緒與情感的一種反映,忽視的情緒與情感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并不利于其中每一個主體的健康生長。因此,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情緒智力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可以發現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且是當前急需的管理思路。
從這樣的分析很顯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用情緒智力理論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條主要線索,意味著日常的教育行為要發生重要改變,而判斷自身的教育策略能否保證自己與學生的和諧相處,也就成為判斷情緒智力理論是否落地的直接依據。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情緒智力的實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情緒智力理論可以成為衡量班主任工作和諧與否的指標。班主任情緒智力既可直接影響學生情緒智力,又可通過班級情緒氛圍間接影響學生情緒智力。這一判斷很大程度上在提醒班主任:只有提升了自身的情緒智力水平,才能提升學生的情緒智力水平。事實證明,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只要注意到這一點,自己的教育行為就會有顯著的改變,師生相處的狀態也會日益和諧。
筆者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發現大多數學生作業意識都比較弱。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學生的作業意識,本質上與學生的勞動意識有關,而當下的教育當中,對這一塊恰恰是比較缺失的。但是,無論是從初中生面對的學業和評價來看,還是從當前初中生樂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來看,空洞、生硬的說教是沒有效果的,要讓學生悅納勞動并形成勞動意識,關鍵還在于教育方式與教育策略。于是筆者精心設計了一個系列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重點闡述的是其中一個環節,即引導學生形成關于勞動的認識。
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但他涉及學生的日常。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勞動不僅是指體力付出,同時也包括腦力勞動;勞動不只是干活,勞動更是一個人成長的方式。而這些認識的形成,一定要依賴于與學生的平等溝通。于是在班會課上,筆者從學生“深惡痛絕”的作業出發,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自己的作業”。這個話題很容易打開學生的話匣子,部分學生對作業表現出“討伐”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急著制止學生,而應當傾聽學生——這就是情緒智力的體現,一個合格的班主任一定應該傾聽學生所有的話語,且不應當對學生的不當話語進行居高臨下的指責。說到底,學生不正是因為在語言或者行動上存在一些問題,才需要教師的教育的嗎?在學生充分表達之后,筆者采取的引導方式是跟學生談心:同學們坐在這里,心里一定有屬于自己的目的,哪怕是學習最不理想的學生,老師堅信他的心里也有著自己的成長目標……筆者故意停頓,然后觀察學生的表情,發現全班學生都處于深深思考的狀態。筆者判斷此時已經點燃了學生內心的火苗,于是繼續闡述: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必然需要付出,那同學們想想付出的方式又應當是什么呢?
在這個問題的驅動之下,學生逐漸認同了作業的價值,更為可貴的是,不少學生表露出一個觀點:如果在某學科的學習中,我自己選擇要做的作業,而不一定完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可不可以?……
三、情緒智力審視下的教育案例解析
從情緒智力的角度來審視上述教育案例,可以發現,在筆者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以學生所關注的作業這一話題作為切入口,另一方面又在交流的過程中嘗試與學生交心。前者是傳統班主任工作的技巧的話,后者是以情緒和情感作為抓手而實施教育。這一點對于當下的初中生而言顯然具有積極的意義,由于應試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初中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承擔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少學生都因此出現了輕重不一的心理問題。當班主任開始關注這一問題的時候,卻發現要改變這一現狀卻難以下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班主任已經被應試有意無意地牽引了。筆者這么說并不是忽視應試的重要性,而是想強調一個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要讓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走上考場,才是班主任應當努力的方向。
健康的心理來自什么?不是來自教師的空洞說教,而應當是來自學生的體驗。這種體驗不僅來自學生的體力付出,更來自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的情感付出。當前,部分初中生是相對封閉的,他們精神世界的大門不輕易向他人打開。作為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班主任,手上應當有打開學生精神世界大門的鑰匙,這把鑰匙不是學生賦予班主任的,而是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自己打造出來的,打造這把鑰匙的工具就是情緒智力。
帶著這樣的理解進一步審視上述教育案例,就可以發現當筆者遇到學生作業意識薄弱的時候,最初的選擇是基于經驗進行歸因分析;在最初的判斷遇挫之后,才有意識地將研究的目光轉向了學生的精神世界,而這樣的轉向也讓筆者有了新的發現。其實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發現一般規律,那就是絕大多數初中生在表現出學習或生活上的異常時,往往都可以從精神角度去尋找突破的途徑。認同這些理論,那么教師就要充分掌握好情緒智力這一工具,要真正從學生的情感角度切入,要讓自己的心弦與學生的情感發生共鳴。
在教育領域當中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的內涵實際上是非常豐富的,“親”首先是指向學生情感的,學生對班主任的親近一定是情感的親近,當學生親近了班主任之后,他們在與班主任相處的過程中,就能夠表現出更積極的情緒水平,而在這種情況下對班主任所傳授的“道”也就有了更多的信任。說到底,“信”也正是情緒與情感的產物!
四、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情緒智力的反思
在上面所舉的例子當中,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時,就已經說明學生的態度發生了轉化,這一轉化與最初的教育目的是吻合的,也就是說這樣的教育過程是有成效的。
反思這一教育過程,可以發現情緒智力主導了問題的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之所以能被發現,在于班主任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而不只是對學習結果,也就是成績的關注);之所以形成了上述教育策略,是因為認識到面向當下的初中生,只有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交流,才能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認同。站在學生的角度看這樣的教育過程,還可以發現不同學生個體的收獲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發現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有的學生是從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的角度,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了反思;有的學生則是從學習目標與具體努力途徑的角度,規劃了自己的學習進程……當然在諸多不同當中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學生發現了目標的實現一定對應著付出的過程,有怎樣的付出就有怎樣的目標,面對“收獲”的“耕耘”會讓自己面對作業和學習中的艱苦時,心里有一份坦然。
帶著情緒智力的視角進一步反思初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當將自己的管理智慧體現在日常工作當中。可以說,日常與學生的相處,才讓學生的成長有了一個有意義的環境。班主任與學生日常相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點一滴,往往就是學生精神世界得以成長的營養源泉。當班主任有意無意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了學生的時候,就是學生接受了班主任的情感與情緒,愿意用班主任的表現來優化自己的語言與行為,這就是被教育的真正意旨。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離開了情緒智力,班主任工作是很難有效開展的,其很容易造成與學生之間明顯的張力;反之,如果將情緒智力當作日常工作的直覺,那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個環節中,情緒智力都可以像潤滑油一樣讓師生的互動變得更加“絲滑”。
總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情緒智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影響著班主任和學生,是提升班主任工作質量的可靠的基礎性理論。作為一名致力于自身專業成長的班主任,在面向處于初中階段學生成長需要的時候,應當努力從情緒智力當中去挖掘積極的元素,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相處更和諧,讓學生的成長過程更順利,讓自身班級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徑更暢通。
參考文獻:
[1]麻彥坤,蔣光艷,等.班主任情緒智力對初中生情緒智力的影響:直接效應還是間接效應[J].心理科學,2016(5):1151-1156.
[2]桑青松.羞怯在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間的中介作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646-654.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