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軍



摘 要:根據高考改革的指導精神,高考命題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方針,滲透德智體美勞的五育并舉.本文結合高考模擬題實例,剖析五育并舉的命題特點與解決技巧策略,引領并指導復習備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德育;智育
高考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切實服務于我國教育堅持“一核引領”(立德樹人),倡導“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的根本目標,是新高考命題的一個熱點內容.試題多以圖、表、文并用的方式呈現,各種題型都有可能出現,是數學創新應用與拓展的一大場所,高考創新情境特色的一大體現,深受命題專家的青睞.
點評:以形狀優美的“陰陽魚太極圖”為問題背景來巧妙創設,結合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分段函數、圓的方程以及不等式的相關知識加以交匯融合,滲透函數與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以及數形結合思想等,考查相應的數學核心素養.
5 勞育為本,習得技能
例5 (202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考數學最后一卷(理科)(6月份))學生到工廠勞動實踐,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一個機械零件模型,該零件模型是由兩個相同的正四棱柱鑲嵌而成的幾何體,其三視圖如圖所示.這個幾何體的體積為().
解析:由三視圖知:該幾何體為這兩個相同的正四棱柱的底面邊長為2,高為4,設每一個四棱柱的體積為V1,所以V1=(2)2×4=8,設兩個幾何體的重合部分為V2,所以V=2V1-V2,重合部分由一個八面體分前后兩個四棱錐體,四棱錐體的底面為正方形,邊長為2,所以V2=2×13×22×1=83,則有V=2V1-V2=403,故選擇答案:B.
點評:以學生勞動實踐的場景或實習時所應用到的數學知識點來創設情境,合理引導學生關注勞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體現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學習與應用數學.
高考數學試題切實實現高考數學命題與育人根本目標之間的有機融合,體現高考數學的指導性功能與方向性意義,也更好地落實“五育并舉”的命題方針和“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全面考查學生的“四基”以及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情況.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觀念建構視角下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編號:D/2021/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