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體育教學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教師大多側重于運動技能傳授,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及情感體驗。在新課改環境下,學生主體地位也成為教師教學改革方向,情境教學法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不少的關注,將其作為小學體育教學方式,能夠突破傳統體育課堂教學困境,也能提高學生體育技能水平。為此,如何將情境教學法有效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也成為教師教學思考要點,而筆者也是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議:
生活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課堂若能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就能拉近學生與體育知識間的距離,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較為親切的體育學習環境,從而提升體育教學效果[1]。為此,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著體育教學目標來為其創設生活化強勁,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體驗中掌握體育技術要點。以“立定跳遠”為例,教師在教學課堂即可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回顧一下青蛙、小白兔等動物跳躍方式,并且鼓勵學生模仿,在學生對立定跳遠動作要點有所了解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試著想想自己現場處在池塘中的荷花上要跳躍到岸邊,這樣學生就能在生活化情境體驗中掌握這一知識要點。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小學體育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優化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這一特點來為其創設游戲情境,這能提升體育教學趣味性,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及實踐中,進而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果。以“耐力跑”為例,教師在教學課堂即可借鑒《爸爸去哪兒》這一節目中的“安營扎寨”游戲項目來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游戲參與興趣,同時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親自參與到耐力跑訓練中,另外還有助于學生競爭意識、體育鍛煉意識得以提升,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果。
小學體育教學涉及到了不少的運動項目,而且很多運動項目都具有團體性特征,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結合這一特點來為學生創設合作情境,這不僅能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掌握體育教學技術要點,還能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及體育精神,從而進一步優化小學體育教學。為此,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得到有效應用,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合作情境,讓學生在合作競爭中掌握知識要點及動作技巧,同時發展學生團結合作意識[2]。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兩人三足”“推車比賽”等合作性運動項目教學時,即可為學生創設合作教學情境,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分組,然后再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從而真正優化小學體育教學。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也十分契合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健康教學理念,有助于體育教學任務高效完成。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加大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借此來突破傳統說教式體育教學課堂弊端,讓學生在情境參與、鍛煉中感受到體育樂趣,并且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及技能,從而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洪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海南),2019(35):57-57.
[2]孫長權.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13):81-81,83.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軍屯鄉融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