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欽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鑒賞能力
美術鑒賞主要指的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的一個過程,是借助感知、知識、經驗來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聯想、體驗、判斷,并且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的一個過程。美術鑒賞不單單只是為了將藝術大師的杰作直接展示給學生欣賞,更為重要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在美術作品欣賞中養成獨立思考、反思、評價的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發現生活中的美、學會獨立創作與表達而言意義非常。可是,究竟要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呢?對于這一點筆者也提出了如下建議:
美術這一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之后才是細節技巧的傳授。教師要想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可以在教學期間聯系學生實際生活來培養,這能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鑒賞之中,這樣學生鑒賞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以“學習服裝搭配”為例,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將重點集中于學生鑒賞能力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覺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到身邊人的著裝,并且借助所學服裝搭配知識來進行搭配思考。基于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之上可以邀請幾名學生站在講臺上,然后讓講臺下的學生觀察臺上學生穿著,說一說哪一位同學的著裝最好看?這樣整個美術課堂自然能夠變得十分活躍,學生鑒賞興趣也會大大提升。在學生討論一段時間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每天穿衣服的時候,你是怎樣搭配的?服裝搭配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你們平常搭配服裝有什么原則嗎?”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引導下思考與探索,而這一過程本就是學生鑒賞的過程,對于學生鑒賞能力提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提升初中美術教學效果。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美術教學,大多是教師借助黑板與粉筆的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聽、記,與新課改要求明顯相悖,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學生也缺少美術鑒賞的機會,很難提高學生鑒賞能力。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美術鑒賞課上,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這不僅契合初中生身心發展特征,同時還能為學生鑒賞能力提升創設出良好的環境。例如,教師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直觀展示出室內設計一系列作品,借由這些具體的案例來讓學生進行感悟式賞析,鼓勵學生在鑒賞之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并且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鑒賞,以合作的形式來形成良好的思維碰撞,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感悟,真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優化初中美術教學。
綜上所述,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才能更好地感知美術這一課程的魅力,同時學會欣賞生活以及身邊的美。所以,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期間,一定要意識到學生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鑒賞的機會,讓學生在自我鑒賞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任慶偉.如何在美術課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5):14-14.
[2]綦瑩瑩.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策略漫談[J].中華少年,2019,0(23):130-130.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第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