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有
【摘要】新課改下,單元整體教學是將相關聯的同一體系的知識內容整合成一個單元,以單元知識為整體,構建貫穿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鍛煉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從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從轉變單元教學觀念、加強單元內容整合、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等三方面提出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09—0091—03
單元整體教學是把一個單元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在明確的學習目標統領之下,對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活動系統規劃,整合設計,關注聯系,關注發展,充分發揮單元學習價值,以清晰的路徑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以學習領域為單元,明確各領域的階段學習主題,并從“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這三方面呈現主題教學內容,使數學教學更具整體性與關聯性[1]。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作為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的優化路徑,搭建連接數學新舊知識的橋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單元教學目標范圍過大,容易加重學生負擔。小學數學教材按學生的發育規律編排,模塊劃分比較明確,難度呈螺旋上升。小學生正處于發育的初期階段,不會分擔負擔、釋放壓力。如果教師在整合單元知識的過程中目標設定過大,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
2.單元內容缺乏整體性。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內容時,教師認為整合數學知識可有效減少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但在知識整合的過程中,未合理刪減同類型的理論知識,知識拓展重復且過多,使得學生重復學習相似的知識,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3.單元評價體系單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以卷面成績判定學生對單元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單元教學評價單一,難以發揮教學評價的內在動力,導致評價結果很難發揮激勵作用,無法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二次理解[3]。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優化策略
1.轉變單元教學觀念,精準把控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從單元教學的整體視角和跨學科整合理念,精準把控數學核心素養目標。首先,教師應明確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的“單元”概念,它不局限于數學教材的章節劃分,還包括同一類數學概念引領下的數學要素[4]。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講“角的初步認知”與四年級上冊第三講“角的度量”均是關于與“角”相關的數學概念分支,教師在設計“角的度量”單元教學時,可通過“角的初步認知”引入,構建新舊知識的有效連接,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也可以從單元模塊、單元教學知識、核心素養這三方面出發,分析各個理論知識中蘊含的素養元素。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為例,此單元理論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核心素養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教師從單元模塊、單元教學知識、核心素養這三方面出發,明確了本單元教學中理論知識要點所對應的核心素養要素,突出空間觀念和轉化思想。通過利用不同圖形的轉化,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要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后的圖形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明確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和來源。
2.加強單元內容整合,優化單元教學設計。一方面,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可以概括為“數與代數”“幾何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四大模塊,且理論知識的難易程度呈螺旋上升的狀態。因此,教師應立足教材內容,分析教材,梳理單元知識結構,實現教學內容的系統化教學。以“數與代數”學習為例,1-2年級主要涉及小數的運算關系與數量關系,如“20以內的進位加減法”“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3-4年級主要涉及數與運算的數量關系,如“萬以內的加減法”“兩位數乘除法”“三位數乘兩位數”等;5-6年級主要涉及復雜數的運算與數量關系,如“小數的乘除法”“分數的乘除法”等[6]。因此,教師在教學各單元之前,通過階段性內容的排列,讓學生初步了解本階段要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再從單元中梳理出適宜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邏輯,便于發揮單元內容教學的整體性優勢。
另一方面,整合單元內容時,教師縱向梳理相關概念,做到教材知識縱向遷移,利用舊知轉化新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加深對單元教學知識的全面理解[7]。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講“分數的除法”為例,教師從二年級所學的“整數除法”入手,引出“倒數概念”,再通過復習“分數乘法”總結出“分數除法”的運算法則。通過單元內容間的整合,形成了小學數學新舊知識間的縱向連接,以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構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新知識,加深了單元教學設計的深度優化。
3.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轉變教師教學評價觀念。為進一步改善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評價體系較為單一的弊端問題,教師可從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溝通交流能力、小組合作能力這三方面出發,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以評價標準促進教師教學評價觀念的轉變,達到提升單元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此單元教學的多元評價體系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教師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單元教學設計中,從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溝通交流能力、小組合作能力這三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促使教師快速轉變教學評價觀念,從傳統的單一評價理念轉化為多元評價理念。同時,教師通過課堂監督,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與小組互動,掌握單元教學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后輔導,達到單元教學提質增效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轉變單元教學觀念、加強單元內容整合、構建單元評價體系的措施,精準把控核心素養要求,促進單元教學設計的不斷優化,為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單元教學設計也并非是模式化的流程,教師需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學生學情的實際情況,在單元設計目標、內容等方面靈活變化,從而形成高質量的數學單元教學,為義務階段教學改革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章敏.小學數學單元設計的實踐研究——以上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二)”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2(18):32-41.
[2]高方方,付麗.真情境、大任務統領單元整體教學——以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確定位置”單元設計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1(24):34-40.
[3]楊艷麗.基于單元整體理念下的主題教學設計——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為例[J].遼寧教育,2021(11):93-96.
[4]鞏軍曉.單元設計教學法助力盲校小學數學幾何與空間核心素養提升[J].新課程,2020(43):109.
[5]張文娟.深度學習視野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維度與注意問題[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11):74.
[6]錢心悅.探究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單元設計的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135-136.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