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偉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做好德育工作是高職院校提質培優的應有之義。在現實中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學生生源結構復雜、德育工作者觀念落后、德育方式脫離學生實際等諸多問題。本文通過構建“12345”德育工作模式,即貫穿立德樹人一個核心,構建線下線上兩種途徑,夯實家庭、學校、社會三全育人,抓好開學、畢業、考試、重大節假日等四個節點,做好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和心理問題、身體問題、學習困難生等五類同輩群體工作,以期提高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 德育工作 “12345”德育工作模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高職院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和為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要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融入學校工作的各個層面,切實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職院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大意義
高職教育滿足了人們不同的教育需求,同時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做好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對高職院校本身和學生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立德樹人,以德育人,促進高職院校更好發展。做好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確保德育工作的突出地位,有利于高職院校進一步轉變德育工作理念,創新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德育課程體系,深入推進學校德育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德育工作體系,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研究,完善德育工作考核考評機制,對高職院校提質培優、提質增效大有裨益,能促進高職院校更好發展。
(2)堅定學生對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當代青年學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主力軍,生在新世紀,學在新階段,干在新時代,是最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群體。德育工作用雄辯的事實說服學生、用生動的形象打動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感染學生、用深刻的道理影響學生[2],引導學生更加明晰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過崢嶸歲月的光輝歷史,堅定他們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的信心,不斷激勵他們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夯實專業基礎,學習過硬本領,弘揚社會正能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報效祖國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從而激發社會的生機和活力,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充實新鮮血液,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學生生源結構復雜、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結構復雜,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夏季高考、春季高考、注冊入學、綜合評價、單獨招生、退役士兵等。學生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加之有的高職院校將不同生源的學生編排至同一班級進行授課管理,造成學生的教育管理局面錯綜復雜,學生自身的內生動力不足。
(2)德育工作者的傳統觀念亟待改變。包括輔導員、班主任、學業導師、任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管理服務者等在內的高職院校工作人員都應成為德育工作的主體。但目前來看,一些學業導師、任課教師認為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是輔導員、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和自身關系不大;一些輔導員、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面對不同生源、文化層次不一的學生,缺少因材施教的理念。這些落后的傳統思想觀念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導致德育工作分工不明、職責不清,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教育合力,大大降低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3)德育方式方法缺乏創新,脫離學生實際。一些高職院校延續傳統的德育工作方式,沒有正確立足于新世紀、新時代、新階段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脫離學生實際,不能契合學生的需要,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因而存在學生不愿意聽、不愿意做、不配合的現象,很難實現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德育工作目標。
三、高職院校“12345”德育工作模式的構建
針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我們需要分析具體原因,對癥下藥,通過構建“12345”德育工作模式,從一個核心、兩種途徑、三全育人、四個節點、五個群體入手,順利實現德育工作的目標。
(一)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德育工作的始終
高職院校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搭建系統完備的學校育人平臺,完善學校育人體系,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創新德育工作的途徑、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編制成樂曲、故事、動漫等進行宣傳,讓學生聽得進、學得會、做得到;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講座報告、團日活動、主題演講討論等多種形式,扎實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教育活動,做好學生的理想信念、科學理論、形勢政策、專業素養和“四史”學習教育;健全德育工作的監督考核評價機制,將德育工作納入學校、院系、班級、個人的年度考核、評先樹優等方面,例如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完善輔導員德育工作制度、開展優秀德育工作案例評選和“兩深入一檢查”等,增強德育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注重德育工作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機融入,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又包括所有開設課程的德育教育,通過德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標,同時也要注重德育理論與社會實踐的有效銜接。
高職院校還要加強德育工作研究,結合高職院校提質培優戰略、特色學校建設戰略等,定期召開例會、座談會、匯報會等,交流經驗,分享成果,查找缺點,彌補不足,認真做好學校德育內涵的提煉總結,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二)健全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相結合的德育工作途徑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德育工作要充分做到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的融會貫通。
一方面,線下德育要制訂詳細的德育工作方案、考核細則,完善德育課程體系;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做好學科知識與德育思想內涵的融合,切實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抓實德育主題班會課程,通過主題班會檢查評比、案例研究展評等活動,創新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監督、自我塑造、自我提高的教育;結合學校所在地鄉土地域文化優勢、校史校訓精神、院校優勢等,開發富有地方特色、專業特色、課程特色的德育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厚植學生愛國愛黨情懷,激發學生的斗志,塑造學生的人格。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線上德育。線上的德育方式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場合等限制,老師做起德育工作會更加得心應手,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隨時進行合作探究、分享、交流,便于各種疑難問題的解決。
線上德育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為線下德育插上“翅膀”,挖掘網絡資源,打造高效德育課堂;收集整理學校、學院、系部、班級優秀德育資源,集成學校校本網絡德育資源,醫學院校可以開展抗疫英雄事跡云展覽等活動,例如菏澤醫學專科學校整理形成了《援鄂戰“役”菏醫人——菏澤醫專畢業生和附屬醫院醫療隊援鄂戰“役”事跡匯編》,廣泛宣傳抗疫英雄事跡,實現線上線下雙向教育互動。
(三)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全育人合力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3]
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都影響著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要樹立正確的德育思想,學習科學的德育方法,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增強家庭教育效果,形成家庭育人合力。
學校要發揮德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明確德育目標,為德育建設提供方向指導;要切實加強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優化德育工作者隊伍結構,強化德育工作者的自我學習能力;拓展素質培訓,加強德育工作的考核評價;深化德育工作導師制,落實德育導師工作制,建立健全德育導師工作制度和考核實施方案;建立德育工作檔案,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業引導、職業生涯規劃等,做好每名學生特別是特殊群體如家庭貧困、心理障礙、學習困難、家庭變故、特殊體質等重點學生的摸排、建檔、分析、結對等工作,完善德育導師幫扶記錄等。
社會要弘揚正能量,傳播新風尚,積極加強適合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實踐基地建設,積極為學生到社區、農村、企事業單位開展德育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便利,從而構建社會實踐、公益活動、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等為一體的實踐育人體系。
(四)抓好開學、畢業、考試、重大節假日四個時間節點
一是抓好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進”和“出”的兩個節點,制定完善新生入學教育方案和畢業生文明離校細則,將德育內容融入其中進行專題教育,以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為兩端,帶動和促進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
二是做好重大節假日專題教育,緊跟時代潮流,突出專業特色,進一步完善德育育人體系,豐富學生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使之契合時代的發展;制定每月每周主題教育安排,著力加強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菏澤醫學專科學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如老年保健與管理、智慧養老專業結合重陽節,預防醫學專業結合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健康管理專業結合世界睡眠日、各種慢性病等開展一系列活動,彰顯專業特色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和專業素養,承擔社會責任。
三是做好考試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恪守誠信、踏實做人,全方位地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遵規守紀、就業等各方面的誠信進行教育引導,制定并實施誠信教育培養培訓方案,建立全面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和大學生誠信檔案,逐步提升學生的誠信品質。
(五)做好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和心理問題、身體問題、學習困難生等五類同輩群體工作
同輩群體主要指“因具有共同的價值觀、興趣及活動,處于相近年齡(或同年齡)和發展水平而組成的群體……在多數年齡階段,能形成各自的亞文化”[4]。
做好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優秀同輩全體的榜樣示范作用,評典型、樹典范,發揮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共青團員等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和示范引領作用,認真組織開展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養大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骨干力量;積極宣傳先進同輩群體的優秀典型,定期開展選先樹優活動,如誠信之星、學習之星、勞動之星、自強之星、助人之星等,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班級群等在全校、學院、班級大力宣傳這些優秀事跡,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做先進的良好氛圍,為開展德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另一方面,對于心理問題、身體問題、學習困難學生等同輩群體,堅持思想教育與人文關懷相結合,要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生活和學習現狀,用心去做這些工作,因為唯有用心的教育才能達到學生心靈,引發共鳴;要沉下心去一對一、面對面落實情況,建立學生的個人談心談話檔案,定期跟蹤隨訪,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為他們解決現實問題和困難提供暖心服務和幫助,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結語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加強德育工作涉及高職院校長遠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而立德樹人是這個系統工程的核心和根本。因而,高職院校要樹立科學的德育理念,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找準學生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努力構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12345”德育工作模式,并付諸全過程、全方位的實際行動,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進而順利實現德育工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2] 竇秉慈.紅色故事: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教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12):109-115.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33.
基金項目:菏澤醫學專科學校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承接任務(項目) “3.3遴選100個左右德育特色案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