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剛



摘要 公路軟土路基的加固是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環節,該施工環節對于提高路基的承載力,降低路基的沉降有決定性作用。文章就公路軟土路基的基本概念、沉降觀測的流程、加固處理的常用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并結合工程經驗,對比加固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成本等方面,以期為類似工程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公路;軟土路基;加固;沉降觀測
中圖分類號 U416.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2-0150-03
0 引言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軟土路基對整個工程的建設影響巨大。軟土路基具有含水量較高、承載力較低的特點[1]。若在勘察階段沒有對項目途經區域進行全面調查,沒有充分意識到軟土路基對工程的影響,施工過程中沒有科學地進行加固和處理[2],會直接影響到公路路基的沉降結果,不可避免地導致路基下沉、路面開裂的情況,繼而增加工程的施工難度,不利于施工質量的把控,影響未來車輛的安全行駛[3]。
為了讓軟土路基達到地基承載力的設計要求,保證路面結構的平整、路基的穩固和能有效地支撐上部的結構荷載,就需要對軟土路基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達到降低路基沉降,提高道路使用性能的目的[4-5]。該文就軟土路基的基本概念和形成過程進行梳理,總結常用的軟土路基的處理辦法,并對比各個方法的適用范圍和基本特點,為制定軟土路基的處理方案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1 軟土路基的概念
1.1 軟土的類型
我國幅員遼闊,環境差別很大,不同地區形成軟土的時間、地質、環境等因素大不相同,軟土的類型也多種多樣。一般來講,軟土是由自然界形成的細顆粒狀的且含水量較高、抗剪強度較低、承載力低、滲透系數較小的細顆粒土。<根據土質的特點和區別,可以將軟土分為5大類,如表1所示。
由于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途經的線路較長,遇到的地質類型較多,在大多數項目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軟土的情況,在軟土路基上外載荷的作用會導致地面的沉降較為嚴重。根據不同時間土體變形的特征,可以將沉降分為3部分,如圖1所示。設軟土路基沉降過程中固結產生的總沉降量為S,則有:
1.2 軟土路基沉降觀測
在公路路基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對填筑前后的地基進行動態觀測。觀測作業的流程如圖2所示。
在工程中,地表沉降量一般采用沉降板觀測,地下土體分層水平位移量采用測斜管觀測,地表水平位移量和隆起量通過位移觀測。沉降的觀測頻率一般為3 d/次,在路基的形變超過相關標準或變化異常時,應該加大觀測的頻率,進行持續觀測。具體來講,以下幾種情形必須停止加載:當路中心地面沉降數率大于10 mm/24h時;坡腳水位位移數率5 mm/24h時;當加載量小于設計有效值時,垂直變形量的增量h>0.1 mm;當加載量大于設計有效值時,垂直變形量的增量h>0.2 mm。
施工前做好路基路面的排水是降低路面沉降的必要措施之一,確保路面積水能夠及時、有效地排出,以防止因水分滲入下部結構對路基的沉降產生負面影響。排水邊溝的形狀有多種:L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
2 常用加固處理方法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沉降量過大的情況,需要對公路路基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才能確保基礎的牢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的加固技術和加固材料不斷出現,對不同的工程地質條件都可以針對性地提出加固方案,可供選擇的方案也較多。在處理方法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多種因素綜合判定,確定最優的方案。
2.1 常用加固方法
2.1.1 換填法
換填法是將基礎底面上較淺的軟土層挖出后,采用強度高、質地硬、抗腐蝕效果好的材料進行替換,再經過壓、夯、振動的作業后讓材料更加緊密,以保證地基的穩固。通過換填法對土層進行壓實后,可以同時實現對地基表層加固的效果,有助于加快土體的固結。該方法的處理深度一般在0.5~3 m之間。換填法可以處理淺層的軟基,還可以處理一些特殊的土質如:膨脹土地基、濕陷黃土地基、季節性凍土地基等情況。
2.1.2 強夯法
強夯法是通過重錘從高處自由落下夯擊地基,提高地基強度的一種較為傳統的方法。重錘的重量一般為10~20 t,下落高度為10~40 m。根據以往的工程經驗,單次夯擊在100~200 t/m時,一般可以處理3~6 m的軟土地基。
該方法也有消除土質的濕陷性,提高抗振動液化能力,故該方法也可以用于處理濕陷黃土和可液化沙土的情況。在工程應用中,強夯法的應用范圍有一定的要求,對于具有深厚淤泥質的土層不宜使用該方法,地基土中的含水量、孔隙、粒徑級配決定了強夯的效果。
在工程實踐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強夯法的應用效果:與袋裝沙井或塑料排水板配合使用;在飽和軟黏土上加鋪0.5~2 m厚的墊層后,再進行夯擊;厚度較小的淤泥層,在拋填礦渣后進行夯實。
2.1.3 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合成材料是利用以合成材料為原料制成的產品,如土工網、土工格柵、土工膜等進行軟土路基的加固,按照材料類型可以將土工合成材料分為4類,如表2所示。
土工合成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水、隔離、反慮作用,將其用于土體加筋時,能夠明顯地提升土體的抗拉強度和承載力,具體使用步驟如圖3所示。
2.1.4 袋裝砂井排水法
袋裝砂井排水法是利用機具將裝有砂的編織袋打入軟土地基中,促進軟土地基中的排水固結。該方法具有使用材料少、成本低、施工速度快、連續性較好的特點。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選擇的砂料的含泥量要小于3%,不得采用潮濕砂;保護好砂袋不被刮破;砂井的位置要定位準確。
2.1.5 水泥攪拌樁法
水泥攪拌樁法的作用機理是采用攪拌裝機向軟土中噴入水泥,利用水泥和土體混合后發生固化反應,實現土體硬化、增加地基強度的效果。該方法優勢的主要體現: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土層,對周邊建筑影響較少;施工周期較短;加固的形式和固化劑的類型選擇較為靈活。水泥攪拌樁法的施工工藝如圖4所示。
在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措施如表3所示。
2.1.6 碎石樁法
碎石樁法是先在軟土地基中打孔后,再將碎石壓入孔中,繼而在地基處形成大直徑的密實樁體。通過碎石樁的擠密作用、振密作用和排水減壓的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減少地面的形變。該技術的施工工藝如圖5所示。
在碎石樁施工過程中,對框間距的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偏差應小于150 mm;振沖成孔的振沖器下降速度宜控制在1~2 m/min。
2.2 加固方法的對比分析
工程應用中,選擇路基加固方法要根據項目的地質因素、成本、施工周期、環境等因素綜合判定,科學地選擇。以上加固方法在這幾個方面的對比如表4所示。
3 結語
由于公路工程在建設中途經的距離較長,遇到不同類型的地質情況是大概率事件。遇到軟土土質后,若不進行詳細勘察和科學處理,會給工程的實施帶來較大的困難。該文分析了軟土的主要類型和地基的沉降過程,總結了沉降觀測的主要流程,介紹了常用的加固方法和施工流程,對比了不同加固方法的適用范圍、工程造價等因素,供加固方案決策時參考。
參考文獻
[1]江要康. 道路與橋梁過渡段不均勻沉降原因及改進措施[J]. 廣東科技, 2008(18): 191-192.
[2]王棟. 高等級公路軟土路基沉降特征與加筋處治[J]. 山西建筑, 2018(21): 122-123.
[3]向堯, 曾顏. 改擴建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影響因素分析[J]. 西部探礦工程, 2018(3): 189-191.
[4]孫書偉, 閆亞濤, 趙甫. 大準鐵路填方路基不均勻沉降數值分析[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7): 46-50.
[5]劉亞明. 路基拓寬不均勻沉降數值分析研究[J]. 中外建筑, 2017(8): 244-247.